第二节 应对自然灾害的防护技能
【素养目标】
1.以滑坡为例,掌握一定的地震与地质灾害的安全防护技能。
2.以洪涝灾害为例,掌握一定的气象与洪涝灾害的安全防护技能。
【重点】
1.以滑坡为例,掌握一定的地震与地质灾害的安全防护技能。
2.以洪涝灾害为例,掌握一定的气象与洪涝灾害的安全防护技能。
【难点】
培养防灾减灾意识和灾害自救能力。
【自主预习】
【知识点一】地震与地质灾害的避防
1.灾前准备:提前确定应急避难场所的 、安全撤离线路、临灾撤离信号等,做好物资储备,针对高风险区制定地质灾害避险搬迁规划方案。
2.灾害发生:应保持沉着冷静并根据环境选择正确的 与方式。
3.灾后行为:应尽量远离灾害区域,避免 。
4.以滑坡灾害的避防为例:
(1)滑坡发生前可能出现以下征兆: 上有明显的裂缝,裂缝近期加长、加宽; 上的房屋出现开裂、倾斜; 有泥土挤出、垮塌频繁等。
(2)滑坡发生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自救:向滑坡方向的 逃离,并尽快在周围寻找安全地带;当无法继续逃离时,应迅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 物体,注意保护好头部。
(3)滑坡停止后,在确认居住的房屋远离滑坡区域且 时,才可进入屋内。
【知识点二】气象与洪涝灾害的避防(以洪涝灾害的避防为例)
1.灾前准备:关注 预报;掌握相关技能,如学会划船、游泳、人工呼吸等;熟悉逃生线路,储备逃生物资等。
2.灾害发生: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及时向 、屋顶等高处转移;如果无法安全撤离,尽力抓紧能在水中漂浮的物体,避免身体下沉,保持冷静,等待救援;注意水中的 ,以防触电或被电线缠绕。
3.灾后行为:需要注意水、食物和环境的卫生 。
【合作探究】
1.【实验——泥石流的形成与防范】
实验用品:长方形透明水槽、量筒、可调节角度的支架、松散堆积物(粗细砂与石子混合)、粗水管、细水管等。
实验步骤:①将松散堆积物均匀地铺到长方形透明水槽中;
②将长方形透明水槽放置在可调节角度的支架上,水管连接水龙头,从透明水槽高的一端向水槽内匀速注水;
③分两组进行实验,观察在相同时间内水槽中松散堆积物的流失量,并记录结果。
(1)分别归纳两组的实验结论,并说明其主要影响因素。
(2)为减少泥石流造成的危害,请举例说明防范应对的办法。
2.素养展示——情景剧表演:教师把全班同学分成三组,结合实例说明,编排简单的情景剧,分别模拟地震、泥石流、海啸发生时,我们应怎样做。
【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
知识点一
1.位置
2.逃生线路
3.二次受灾
4.(1)斜坡 坡体 坡脚
(2)两侧 固定
(3)安全
知识点二
1.气象
2.山坡 电线
3.安全
合作探究
1.(1)第一组:支架打开角度越大,松散堆积物的流失量越多(或支架打开角度越小,松散堆积物的流失量越少)。主要影响因素:地形(或坡度)。
第二组:水管越粗,松散堆积物的流失量越多(或水管越细,松散堆积物的流失量越少)。主要影响因素:降水强度(或水量)。
(2)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修建泥石流相关防治工程;建立灾害应急预案;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民众防灾减灾意识;雨季时密切关注天气预报;暴雨时或久雨后避免在山谷活动;遇到泥石流时保持沉着冷静,立即采取紧急避险措施;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两侧高处逃生;等等。
2.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