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黄土高原 第2课时 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7.3 黄土高原 第2课时 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2-27 14:54: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黄土高原
第2课时
【素养目标】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限制黄土高原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并针对相应问题,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
2.认识黄土高原地域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理解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重点】
1.治理黄土高原应采取的合理措施。
2.理解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难点】
理解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自主预习】
【知识点一】综合治理让黄土高原披绿
1.制约黄土高原农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是干旱和 。
2.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有 ,修建 和 等;缓解干旱的措施有 ,应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种植 作物和培育抗旱品种。
3.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人们逐渐认识到,发展经济要靠 ,要走 道路。
【知识点二】别样的黄土地域文化
1.概况: 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黄土高原悠久的历史文明与自然环境不断交融,逐步形成了别具特色的黄土高原文化景观。
2.别具特色的黄土文化
传统民居: 。利用黄土的直立性开凿窑洞,窑洞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
传统美食:黄馍馍和 。
传统服饰: 和羊皮袄。
名胜古迹: 兵马俑、陕西黄帝陵、山西平遥古城等。
3.旅游业的发展:黄土高原生态环境 ,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以促进旅游业的 发展。
【合作探究】
1.【思考——黄土高原生态治理】
(1)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因素中,哪些是我们可以改造和影响的
(2)针对我们可以改造的因素,提出对应的治理措施。
2.【分析——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
  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具有典型的大陆性特征,冬季严寒、夏季暖热。劳动人民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窑洞多为靠山式窑洞,是从斜面或断崖上横向挖洞造房,建筑在山坡、高原边缘处,一般依山向上呈台阶式分布。
结合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分析为什么窑洞是当地人们适宜的居住选择。
3.【探究——黄土高原的传统美食与服饰】
  黄馍馍由糜子面发酵,包裹蒸煮好的红枣、豆类挤压掺合成的豆枣泥馅蒸制而成,口感松软带甜,营养丰富易消化。莜面鱼鱼以莜麦为主要原料,制作时,将莜面粉加水和好后,通过特殊的手法搓成两头尖、中间粗,形状类似小鱼的面食。
黄土高原的传统美食,传统服饰具有什么特征 其与当地自然环境有什么样的关系
【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
知识点一
1.水土流失
2.植树种草 梯田 淤地坝 兴修水利设施 耐旱
3.科学技术 可持续发展
知识点二
1.黄河
2.窑洞 莜面鱼鱼 白羊肚巾 秦始皇陵
3.脆弱 可持续
合作探究
1.(1)地形、植被、人类活动。
(2)地形坡度大:改造地形,如修筑梯田,减小坡度和建淤地坝,拦蓄泥沙。
植被稀疏:植树种草。
人类活动:控制牲畜放牧数量,退耕还林还草。
2.黄土高原黄土广布,黄土的直立性好,不易坍塌,便于开凿窑洞;黄土高原树木较少,修建窑洞可以节省木材;当地气候冬季严寒,夏季暖热,窑洞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
3.传统美食:莜面鱼鱼、黄馍馍。
黄土高原降水相对较少且集中在夏季。糜子、莜麦等作物耐寒、耐贫瘠,这与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相符。
特色服饰:羊皮袄、白羊肚巾。
黄土高原地区生态脆弱,土地生产力低,人们以放羊为生,所以选用羊皮作为传统服饰材料;冬季寒冷,且多风沙,羊皮袄起到保暖御寒的作用,头上的白羊肚巾冬季能够抵御风沙,保护头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温的作用,夏季还可以用于防晒和擦拭汗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