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 珠江三角洲地区 第1课时 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7.5 珠江三角洲地区 第1课时 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2-27 14:56: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节 珠江三角洲地区
第1课时
【素养目标】
1.运用图文资料,描述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特征。
2.根据图文资料,说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特色。
3.运用图文材料,说出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历程及特色。
【重点】
1.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对农业的影响。
2.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
【难点】
珠江三角洲地区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发展经济。
【自主预习】
【知识点一】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位于 省南部,濒临浩瀚的 海,大部分区域位于北回归线以南。
2.自然条件:地势相对 ,河网纵横,海岸曲折,岛屿众多。
3.农业发展
(1)地位:我国重要的 农业基地。
(2)发展条件:气候以 气候为主,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知识点二】区域经济发展特色
1.发展历程:
(1)1979—199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发挥 优势和 优势,引进资金、技术、设备等,建立起一大批需要大量 的生活消费品加工市场。
(2)20世纪90年代后,珠江三角洲地区抓住机遇发展 产业和 经济。
(3)近年来,随着 和 成本的上升,部分企业逐渐转移到了内陆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大力发展以高新技术为主的产业,此外还大力发展 经济。
2.发展数字经济的条件: 基础雄厚, 规模庞大,高素质人才云集。
【合作探究】
1.【析图——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
阅读教材P96—97,结合所学知识,探究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2.【探究——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优越性】
结合教材第97页图C“珠江三角洲地区”,完成下列问题。
(1)用铅笔在图中圈出广州、深圳、珠海、香港和澳门。
(2)在图中找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河流,试分析城市分布与河流的关系。
(3)试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优势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3.【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
(1)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发达的原因。(可以从地形、气候、河流、劳动力等方面分析)
(2)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
知识点一
1.广东 南
2.平坦
3.(1)出口创汇
(2)亚热带季风
知识点二
1.(1)政策 侨乡 劳动力
(2)高新技术 外向型
(3)土地 劳动力 数字
2.通信 市场
合作探究
1.地形: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平原为主。
气候:珠江三角洲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且大部分位于北回归线南侧,水热充足,雨热同期。
河流:河网纵横。
2.(1)略。
(2)西江、北江、东江、珠江。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地区。
(3)纬度位置: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十分利于亚热带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曾是商品粮和热带水果的生产基地。
海陆位置:位于广东南部沿海,南临南海,河网纵横,交通便利。
相对位置:毗邻港澳,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是著名的侨乡,是我国优先发展起来的经济特区。
3.(1)位于河流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沛;河网纵横,灌溉水源充足;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
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变化:由原来的商品粮和热带水果基地到现在的塘鱼、蔬菜、优质水果、家禽、瘦肉型猪、花卉等高产农业。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产品不仅满足了本地的需要,还大量出口东南亚和日本等,成为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农业基地。
(2)市场的变化,市场决定农业的类型和结构;改革开放,促进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城市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农产品的需求结构发生了变化;交通便利,利于出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