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复习提升
一、选择题
世界太阳能汽车挑战赛创办于1987年,每两年于11月在澳大利亚举办一次,旨在宣传绿色环保理念和促进太阳能汽车技术发展。读世界太阳能汽车挑战赛路线图和某赛段路标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赛事在澳大利亚中部举办,主要是因为这里 ( )
A.光照充足 B.物种独特
C.人口众多 D.城市密布
2.参赛队伍在驾驶汽车过程中看到图示路标,应小心避让 ( )
A.骆驼 B.老虎 C.袋鼠 D.狮子
下图示意澳大利亚年降水量分布。读图,回答3~5题。
3.澳大利亚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特点是 ( )
A.南多北少
B.自西向东递减
C.自东南向西北递增
D.呈半环状向西递减
4.大分水岭东西两侧降水差异明显,主要影响因素有 ( )
①纬度位置 ②海陆分布 ③地形地势 ④人类活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甲地发展牧羊业的有利条件是 ( )
A.降水充足 B.地形崎岖
C.人口密集 D.草场广阔
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品种多,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十分注意保护环境,不给地球留“疤痕”已经成为当地的一种文化。据此回答6~7题。
6.澳大利亚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 ( )
A.金融业 B.服务业
C.采矿业 D.旅游业
7.澳大利亚在践行不给地球留“疤痕”文化时的做法可能有 ( )
①厂房建成后,拆掉临时住房,清运瓦砾和废料 ②将废弃的矿坑变成优美的人工湖泊 ③施工中保留原生植物走廊,供原有动植物继续繁衍 ④将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随意掩埋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下图为小明同学学习某国地理后归纳的主要地理信息特点。据此回答8~10题。
8.该国最可能是 ( )
A.巴西 B.美国
C.日本 D.澳大利亚
9.该国适合种植热带经济作物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
A.纬度位置低,水热条件好
B.高原面积大,年均气温低
C.平原面积广,临海分布多
D.雨林分布广,土壤养分多
10.为实现能源多元化,该国发展了以乙醇为燃料的汽车,其生产乙醇燃料的原料主要来自大量种植的 ( )
A.棉花 B.大豆
C.甘蔗 D.咖啡
巴西是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不仅矿产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矿产资源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而且农产品产量和出口量也居世界前列。下图为巴西物产和主要工业区分布图。读图,回答11~13题。
11.我国从巴西进口的农产品可能有 ( )
①咖啡 ②橡胶 ③小麦 ④大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巴西靠近矿产地形成的工业区主要分布在 ( )
A.西北赤道附近
B.东南沿海地区
C.北部河流沿岸
D.南部高原内部
13.巴西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 ( )
A.位于热带,光热充足
B.四面环海,交通便利
C.经济发达,技术先进
D.资源丰富,原料充足
2024年2月7日,中国南极秦岭站开站。南极科考,事关全球。读图,回答14~16题。
14.中国选择在12月至次年1月建设秦岭站的主要原因有 ( )
①气温相对较高 ②白昼时间长 ③处于极夜期间 ④便于物资运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绿色考察”理念贯穿秦岭站设计、建设全过程,秦岭站利用的能源最有可能是 ( )
A.风能和太阳能
B.核能和太阳能
C.水能和地热能
D.石油和天然气
16.秦岭站的房屋在第二层,底部通透,这不禁令人想起东南亚的高架屋,但两者目的不同 ( )
A.秦岭站防雨 B.秦岭站防风雪
C.高架屋防干旱 D.高架屋防进攻
2024年是中国极地科学考察40周年。在我国发行的极地科学考察纪念币上,呈现有科考站位置等极地元素,纪念币图案有北极熊、“雪龙”号科考船、极光、冰芯取样场景等。北极科考的目的是认识北极、保护北极。下图为我国北极科考站位置示意图和极地科学考察40周年纪念币图案。读图,回答17~20题。
17.中冰北极科学考察站的经纬度位置最接近 ( )
A.(66° S,17° W)
B.(66° N,17° E)
C.(66° N,17° W)
D.(66° S,17° E)
18.黄河站位于中冰北极科学考察站的 ( )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东南方向
19.极地科学考察40周年纪念币图案上的代表性动物是 ( )
A.企鹅 B.北极熊
C.熊猫 D.鸭嘴兽
20.北极科考关注的有 ( )
①旅游资源开发 ②冰川考察 ③生物多样性保护 ④气象监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综合题
21.【对比分析探究发展】学习区域,比较法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方法。读日本和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地理位置:澳大利亚和日本都位于 洋的沿岸。
(2)识自然环境:日本地形以 (地形类型)、丘陵为主,由于四面环海,所以气候海洋性特征明显。澳大利亚地形分三大部分,西部 (地形类型),中部平原,东部山地;气候类型多样, 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广布。
(3)鉴经济发展:
①按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两国都属于 国家。
②农业:受气候影响,日本适宜发展种植业,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澳大利亚适宜发展 业。
③工业:日本矿产资源匮乏,主要依赖进口;澳大利亚矿产丰富,出口量大,被称为“ 的国家”。
22.【项目化学习】
项目主题 保护“自然宝库”——热带雨林。
项目背景 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也是地球上过半数动物、植物物种的栖息居所,超过四分之一的现代药物是由热带雨林植物提炼出来的,因此热带雨林对人类来说非常重要。但近年来,世界热带雨林面积锐减。为此,福州某校七年级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认识与保护热带雨林”的项目化学习。
任务一 走近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被喻为地球上的“绿腰带”。为了了解热带雨林的分布特点,同学们找到了一幅热带雨林(阴影部分)分布图和热带雨林气候资料图。
(1)世界热带雨林分布特点是 ,巴西适宜热带雨林生长的气候特点是 。
任务二 了解热带雨林
亚马孙河流域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最繁茂的热带雨林,其中60%在巴西境内。下图为学生绘制的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破坏及产生的影响示意图。
(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效益。
(3)说出热带雨林遭到破坏的原因。
任务三 保护热带雨林
(4)有同学提出亚马孙热带雨林应该全面保护、禁止开发。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 请说明理由。
(5)为提高人类对热带雨林的保护意识,请你撰写一条宣传标语。
2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南极地区大部分覆盖着厚厚的冰层,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素有“冰雪高原”“风库”等称号。2023年11月1日,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正式启动,首批32名队员于11月21日抵达我国新科考站建设基地。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秦岭站建成开站。
下图为南极地区示意图和秦岭站主楼建筑图。
(1)我国第40次南极科考队队员建设秦岭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 季;秦岭站弥补了我国在 洋扇区的长期观测空白。
(2)请分析我国选择在11月至次年2月建设秦岭站的原因。
(3)结合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分析在南极地区执行考察任务时,需要克服哪些困难。
(4)秦岭站主楼采用高脚建筑形式的主要目的是 。
(5)南极地区是“地球的最后一片净土”,说出科考人员在科考过程中兼顾环境保护的做法。
【参考答案】
1.A 2.C 3.D 4.B 5.D 6.C 7.D 8.A 9.A
10.C 11.C 12.B 13.D 14.D 15.A 16.B 17.C 18.A 19.B 20.D
21.(1)太平
(2)山地 高原 热带沙漠
(3)①发达
②水稻 畜牧
③坐在矿车上
22.(1)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 终年高温多雨
(2)调节全球气候;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保护土壤,防止土壤侵蚀,减少水土流失;提供良好的生物生存环境,维护生物的多样性。
(3)修建公路,开辟大型农场和牧场,不合理的采矿,开办工厂和建设城镇。
(4)不同意。我们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开发。我们可以利用亚马孙地区独特的自然条件开展生态旅游,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5)“保护热带雨林,守卫蓝色家园。”(合理即可)
23.(1)冬 太平
(2)此时为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较高;此时有极昼现象,白昼时间长,有利于建设科考站。
(3)酷寒、大风、干燥。
(4)防止积雪掩埋
(5)带走生产生活垃圾;保护极地地区生物的多样性;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回答一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