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自然环境 3课时学案(含答案)2024-2025学年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7.1 自然环境 3课时学案(含答案)2024-2025学年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2-27 18:35:22

文档简介

第一节 自然环境
第2课时
【素养目标】
1.知道亚洲主要的地形区、主要的河流及其注入的海洋。
2.归纳亚洲的地形地势特点和河流流向特点,从而理解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明白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3.通过对亚洲地形地势和河流的学习,感受亚洲山河的壮丽,激发对亚洲的热爱之情。
【重点】
亚洲主要地形区和地势分布,亚洲河流分布及流向。
【难点】
地势与河流的关系。
【自主预习】
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
1.亚洲地势起伏很 ,中部 、四周 。亚洲大陆沿30° N纬线由西向东,地势大致呈现“ ”的变化。
2.读亚洲地形简图,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形单元。
A    平原,B    高原,C    山地,D    高原,E    高原,F    高原,G    平原,H    平原,I    高原。
3.受 影响,亚洲的大河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 流向周边的海洋。
4.写出上图中数码表示的河流名称。
序号 名称 注入的海洋 序号 名称 注入的海洋
① 北冰洋 ④ 太平洋
② ⑤
③ ⑥
⑦ 印度洋 ⑨ 内流河, 不注入海洋
⑧ ⑩
【合作探究】
1.【模拟旅行】仔细观察课件或课本图7.5,全班同学分成甲、乙两组踏上“亚洲之旅”,并记录旅行过程中经过的地形区及海拔数据。
(1)甲组同学沿80° E经线自北向南旅行,请记录途经的地形区及海拔数据。
(2)乙组同学沿30° N纬线自西向东旅行,请记录途经的地形区及海拔数据。
(3)根据收集好的数据,绘制沿80° E经线和沿30° N纬线地形剖面图,归纳沿途的地势变化。
(4)整理甲、乙两组的信息,总结亚洲的地势特点。
2.【造型游戏】课前准备好第1题“旅行”经过的地形区名称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如绿色、红色、黄色)。请沿80° E经线“旅行”的同学和沿30° N纬线“旅行”的同学各派出一个代表队,根据手中卡片的地形区位置依次站成南北向和东西向两排。同学们通过读图观察及造型游戏,说出亚洲地形、地势的特点。
3.举一反三:感受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海南岛是我国面积第二大岛。读海南岛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归纳海南岛的地形地势特征。
(2)归纳海南岛河流分布特点。
(3)简析海南岛的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第2课时
自主预习
知识点
1.大 高 低 低—高—低
2.西西伯利亚 中西伯利亚 东西伯利亚 蒙古 青藏 德干 东北 华北 伊朗
3.地形 放射状
4.①鄂毕河 ②叶尼塞河 ③勒拿河 ④黄河 ⑤长江 ⑥澜沧江—湄公河 ⑦恒河 ⑧印度河 ⑨阿姆河 ⑩锡尔河
合作探究
1.(1)西西伯利亚平原为0—200米,天山山脉为3 000—5 000米,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大多在5 000米以上,恒河平原为0—200米,德干高原为500—1 000米。
(2)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为0—200米,伊朗高原为100—2 000米,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大多在5 000米以上,长江中下游平原为0—200米。
(3)绘图略。沿80° E经线自北向南地势先增高、后降低,沿30° N纬线自西向东地势先增高、后降低。
(4)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2.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中部以高原、山地为主,四周以平原、丘陵为主。
地势特点:中部高、四周低。
3.(1)中部是山地,四周是平原;中部高,四周低。
(2)呈放射状流入周边海洋。
(3)水往低处流,地势的高低起伏决定了河流的流向。第一节 自然环境
第1课时
【素养目标】
1.运用地图或地理资料,能说出亚洲是第一大洲的依据,感受亚洲地域之辽阔,培养对亚洲的热爱之情。
2.了解按地理方位亚洲进行分区,知道亚洲主要国家所在的地理分区。
【重点】
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难点】
会从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角度,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
【自主预习】
世界第一大洲
1.亚洲的半球位置:亚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 半球和 半球。
2.亚洲的海陆位置:
(1)亚洲占据了亚欧大陆的大部,北、东、南三面环绕着A 洋、B 洋和C 洋。
(2)与亚洲相邻的大洲:D 洲、E 洲、F 洲、G 洲。
(3)①亚洲与D洲的分界线是 ,
②亚洲与F洲的分界线是
 ,
③亚洲与G洲的分界线是 。
3.经纬度位置:亚洲北部约达北纬81°,南部约达 ,经度位置约在 至西经170°之间。
4.亚洲是世界上 最大的大洲、跨 最广的大洲,也是 距离和 距离都最长的大洲。
5.通常按照地理方位,亚洲可分为 、 、 、 、 和北亚。中国和日本位于 ,印度位于 ,沙特阿拉伯位于 。
【合作探究】
1.【画一画 找一找】仔细观察老师展示的亚洲示意图,结合课本图7.1,完成下列活动。
(1)在图中画出20° W、160° E的大致位置并找出0°纬线。根据经纬线,描述亚洲的半球位置。
(2)找出亚洲邻近的大洲和濒临的大洋,描述亚洲的海陆位置。
(3)读出亚洲最东、最西点的经度及最南、最北点的纬度,描述亚洲的经纬度位置。
(4)结合上述活动,思考我们一般从哪些方面分析某个地区的位置特点。
2.【举一反三】按照下面步骤,简述北美洲的地理位置。
(1)简述北美洲的半球位置。
(2)说出北美洲的经纬度位置。
(3)找出北美洲周围的大洋、大洲,说出它们分别位于北美洲的方位,归纳北美洲的海陆位置特点。
3.读课本图7.2,从哪些方面可以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4.【游戏】为加深对亚洲地理分区的印象,同桌互助或全班共同举行画图填图的游戏。
  步骤一:拿出一张白纸,大致描绘出亚洲的地理轮廓,可以适当标注位置和范围,看谁画得最仔细。
  步骤二:在亚洲轮廓图上大致描出和写上亚洲的六大分区,看谁描得最合理。
  步骤三:同桌或教师随机说出亚洲重要国家的名称,我们将其填入亚洲各个分区中,看谁填得最准确。
第一节 自然环境
第1课时
自主预习
知识点
1.北 东
2.(1)北冰 太平 印度
(2)北美 大洋 欧 非
(3)①白令海峡
②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③苏伊士运河
3.南纬11° 东经26°
4.面积 纬度 南北 东西
5.东亚 东南亚 南亚 西亚 中亚 东亚 南亚 西亚
合作探究
1.(1)绘图略。亚洲地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2)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靠印度洋,西部与欧洲接壤,东北部与北美洲相望,西南部与非洲为邻。
(3)亚洲纬度范围是81° N—11° S,经度范围是26° E—170° W。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主体位于北温带。
(4)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2.(1)北半球、西半球。
(2)经度跨度是20° W—170° W,纬度跨度是15° N—81° N。
(3)北美洲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以巴拿马运河为界与南美洲相分,西北隔白令海峡与亚洲相望,东北隔丹麦海峡与欧洲相望。
3.亚洲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世界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是东西距离和南北距离都最长的大洲。第一节 自然环境
第3课时
【素养目标】
1.掌握亚洲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感受亚洲的气候差异,体验亚洲自然景观的不同,直观感受亚洲之美。
2.知道季风气候的特点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知道亚洲的气候特征并会分析这种气候特征形成的原因,从而学会描述区域的气候特征。
【重点】
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总结亚洲的气候特点。
【难点】
知道气候的形成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的关系。
【自主预习】
多样的气候
1.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的综合影响,与其他大洲相比,亚洲气候具有 、 和 的特点。
2.亚洲 部和 部是世界上季风气候分布面积最大、季风特点最为典型的地区。
3.冬季风、夏季风的性质有什么不同 季风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影响
4.亚洲广大的内陆地区是 气候,冬季 ,夏季 ,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 ,降水主要在 季。
5. 北冰洋沿岸地带是 气候;东南部的马来群岛是 气候;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是 气候;西部的地中海沿岸地区是 气候;中部的青藏高原和一些高山地区,则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 气候区,自然景观呈明显的 变化。
【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图7.9和下面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地球表面各大洲的气候类型各不相同,下面是几个大洲气候类型沿30° N纬线的分布:亚洲自东向西依次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高原山地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非洲为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北美洲自东向西依次为亚热带湿润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1)沿30° N纬线,三大洲都存在的气候类型是什么
(2)亚洲特有的气候类型是什么
(3)亚洲在该纬度的气候类型分布具有什么特点
(4)结合课本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季风气候对亚洲农业生产的影响。
2.读北美洲气候图,请你运用学习亚洲气候的思路和方法,简要分析北美洲气候的分布特征。
3.比一比:请从以下方面对比亚洲和北美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比较项目 亚洲 北美洲
地势特征
地形特征
多数河流的 流向   
河流分布 特征  
气候特征
分布最广的 气候类型 
4.学习本章内容后,同学们对亚洲和北美洲有了较深入的了解。请借鉴学习亚洲的基本方法,以“我们最关注的大洲”为主题,收集某一个大洲的资料进行研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并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话题与其他同学讨论。
组长 组员
最关注的大洲
收集的学习资料
主要探究内容
感兴趣的话题 发言人
第3课时
自主预习
知识点
1.季风气候显著 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气候类型多样
2.东 南
3.冬季风寒冷干燥,夏季风温暖湿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但降水不稳定,易发生旱涝灾害。
4.温带大陆性 寒冷 温暖 大 夏
5.寒带 热带雨林 热带沙漠 地中海 高原山地 垂直
合作探究
1.(1)热带沙漠气候。
(2)热带季风气候。
(3)类型多样。
(4)亚洲东部和南部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但因降水不稳定,容易形成旱涝灾害。
2.北美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寒带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西部沿海地区气候类型呈南北狭长分布。
3.起伏大,中部高、四周低 东西高、中部低 中部以山地、高原为主,四周分布着丘陵、平原 东西以山地、高原为主,中部是大平原 由中部流向四周 由东西侧向中部流 呈放射状分布 呈扇形分布 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季风气候显著 气候复杂多样、西部气候呈狭长分布等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