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 撒哈拉以南非洲 两课时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9.3 撒哈拉以南非洲 两课时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2-27 18:49:43

文档简介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
第1课时
【素养目标】
1.读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和地形图,知道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河流等地理概况。
2.读撒哈拉以南非洲气候类型的分布图,知道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以及气候分布特点。
3.结合当地自然和人文景观,理解热带草原气候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顺应自然、遵循自然规律的人地协调观。
【重点】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概况。
【难点】
热带草原气候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自主预习】
【知识点】热带草原广布
1.结合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撒哈拉以南非洲绝大部分位于① 沙漠以南,东临② 洋,西临③ 洋,④是 湾。
(2)撒哈拉以南非洲绝大部分地处 带,地形以 为主。⑤是 高原,⑥是 高原,⑦是 高原,⑧是 盆地。
(3)A是 岛,B是世界水量第二大的河流—— 河,C是 山,D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河。
2.撒哈拉以南非洲中部被 横贯,以 气候为主,其中 气候分布最广。热带草原气候分干、湿两季, 季草木枯黄, 季水草丰美。
  非洲肺鱼在干季时将自己“深藏”在淤泥里; 湿季时,它才破洞而出。读肺鱼分布地区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回答3~5题。
3.肺鱼分布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 )              
A.温带季风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4.下列月份中,该地区的非洲肺鱼已破洞而出的是 ( )
A.1月 B.3月
C.8月 D.12月
5.当地典型传统民居是 ( )
A.墙厚、窗小的碉房
B.双层木楼或竹楼
C.用草和木棍建筑的茅草屋
D.平顶石头房
【合作探究】
1.学以致用:我和撒哈拉以南非洲有个约定。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湖南是我的家乡,每当外地的亲朋好友来做客的时候,我总会热情洋溢地介绍家乡的一草一木,我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认识富饶而神奇的非洲。请结合你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了解,设计一个简短的导游词,介绍撒哈拉以南非洲。
2.查阅非洲气候图和非洲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尼罗河与刚果河的流向,流经的主要地形区、气候区,注入的水域,比一比哪一条河的支流较多。
(2)刚果河河口年平均流量要比尼罗河河口年平均流量大得多。从地形、气候等方面,分析主要原因。
3.【探究活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及影响
  结合撒哈拉以南非洲气候分布图(图1)及某气候资料图(图2),完成下列探究。
图1
图2
(1)写出图2对应的气候类型,并描述其气候特征。
【气候与自然景观】
  猴面包树(图3)根系发达,树干粗壮高大,木质疏松利于储水。它喜热耐旱,适宜生长在年降水量300—800毫米的地区,而在气候湿热或降水量大于1 000毫米的地区,生长较差。猴面包树在干季时完全落叶以减少水分蒸发,在湿季时可大量储水于树干中。
(2)判断适宜猴面包树生长的气候区,说明猴面包树特征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图3
【气候与人文景观】
  茅草屋(图4)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典型的民居,分布广泛。一般用树枝、木棍构架,房顶铺茅草。
(3)试分析这种民居的特点,并分析其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图4
【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
知识点
1.(1)撒哈拉 印度 大西 几内亚
(2)热 高原 埃塞俄比亚 南非 东非 刚果
(3)马达加斯加 刚果 乞力马扎罗 尼罗
2.赤道 热带 热带草原 干 湿
3.B 4.C 5.C
合作探究
1.撒哈拉以南非洲绝大部分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地跨赤道南北,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这里地大物博,资源非常丰富,人民吃苦耐劳。但是,历史上,这里曾遭受数百年的殖民统治,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侵略、剥削和掠夺,将这里变成了世界上“最贫困的大陆”。据联合国宣布,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绝大多数都在这里。尽管撒哈拉以南非洲目前面临着种种挑战,但它仍是一个“有希望的大陆”。
2.(1)尼罗河的流向为自南向北,主要流经东非高原,主要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和热带沙漠气候区,注入地中海,支流较少。
刚果河大致是自东向西流;主要流经刚果盆地,主要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注入大西洋,支流很多。
(2)刚果河主要位于刚果盆地,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水源补给充足;而尼罗河主要位于东非高原,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明显,而干季河流得不到补给,因此刚果河的年平均流量比尼罗河的大。
3.(1)热带草原气候;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2)热带草原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分为干、湿两季;猴面包树喜热耐旱,在湿季可以储存大量水分,以顺利度过干季,符合猴面包树的生长习性。
(3)特点:茅草屋一般用树枝、木棍等构架,房顶铺茅草,且房顶斜度较大。
关系:茅草屋所在地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植被以稀树草原为主。茅草屋使用树枝、木棍等构架,便于就地取材,且有利于通风散热;房顶铺厚厚的茅草,且房顶保持较大斜度,有利于遮阳避雨,便于雨水排泄。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
第2课时
【素养目标】
1.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粮食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产生原因、解决途径,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2.通过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状况的分析,理解单一商品经济的成因、影响,并提出解决措施,从而理解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重要性。
3.查阅资料,了解中非合作的项目以及中非合作给撒哈拉以南非洲带来的影响,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重点】
非洲经济发展的特点及成因,粮食、人口、环境问题的关系。
【难点】
粮食、人口、环境问题的内在联系、产生原因和解决措施。
【自主预习】
【知识点一人口、粮食与环境
1.旱灾、饥饿等问题主要发生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 地区。该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 季,这个季节如果降水及时,雨量充足,农业就有好收成;如果降水延迟到来或不足,就会发生 ,造成粮食减产和牲畜死亡,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的迅速增长加剧了该地区 问题。 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面临的普遍问题。
3.为了获得更多的粮食和肉类,人们 , ,以扩大耕地面积,或在草原地区放牧更多的牲畜。这些做法导致了撒哈拉以南非洲 和 ,加剧了 和 ,使生态环境逐步恶化。近年来,该地区许多国家意识到环境恶化的严重后果,开始加强 ,努力改善环境状况。
【知识点二】快速发展的经济
1.历史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许多国家长期受殖民主义者占领和掠夺,出口 ,进口 ,经济发展缓慢。由于工业产品的价格比初级农矿产品贵得多。因此,这些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 地位。
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很多国家 ,探索 的发展道路,努力改变经济过分依赖 出口的情况,使经济稳步增长。
3.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的快速发展,还得益于 的合作。近年来,中国在这里的投资逐渐增多,主要集中在 、 和 等领域。
【合作探究】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称,目前全球有33个国家的6 000万人正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缺粮问题,其中就包括非洲17个国家的近4 000万人口。
(1)结合自己对非洲现状的了解,试从人口、气候、历史、政治等方面分析造成非洲部分地区缺粮的主要原因。
人口因素: 。
气候因素: 。
历史因素: 。
政治因素: 。
(2)试分析缺粮危机将会给这些国家的环境带来什么影响。
(3)你能为这些面临缺粮危机的国家提供一些摆脱困境的建议吗
2. 活动:经济快速发展的撒哈拉以南非洲
材料一: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加纳进、出口资料图。
材料二:由于历史上长期受殖民主义者占领和掠夺,非洲的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缓慢,出口初级农矿产品,进口工业产品。由于工业产品比初级农矿产品贵得多,这些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1)加纳最主要的出口产品是 。
(2)依靠此类产品出口赚取外汇,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不利影响
(3)加纳的主要进口产品是 。
(4)依赖其他国家供应此类进口产品,有什么弊端
(5)加纳要改变在国际贸易中的不利地位,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3.【探究活动】科特迪瓦经济发展的条件和方向
科特迪瓦是非洲经济高速增长的代表性国家。阿比让是该国最大的城市和港口,是西非最大的航空港。农业是科特迪瓦的经济基础。科特迪瓦目前主要出口木材、可可、咖啡、香蕉、棕榈油、矿砂、橡胶、棉籽及金刚石等,进口货物主要有粮食、水泥、机器设备、燃油及消费品等。
(1)简述该国阿比让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
(2)概括科特迪瓦出口产品的主要特征,并为其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参考答案】
知识点一
1.热带草原 湿 旱灾
2.粮食供应 粮食供应不足
3.砍伐森林 开垦草原 土地肥力下降 草原退化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国际合作
知识点二
1.初级农矿产品 工业产品 不利
2.因地制宜 适合本国国情 初级农矿产品
3.国家和地区间 采矿 基础设施 制造业
合作探究
1.(1)人口增长快,对粮食的需求量大
热带草原气候在非洲的分布面积最广,干、湿季降水不均,旱灾频发
历史上长期的殖民统治导致非洲农牧业水平不高,农产品产量低
连年战乱
(2)由于缺粮,人们便乱砍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或在草原地区放牧更多的牲畜,从而导致土地肥力丧失,草场退化,加剧土地的荒漠化,使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3)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保护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2.(1)可可
(2)价格低廉,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波动大。
(3)交通设备及机械
(4)价格高。
(5)发展民族工业,发展多样化的农业,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
3.(1)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市场广阔;等等。
(2)以出口初级农矿产品为主。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努力改变过分依赖单一产品的局面;积极加强区域内联合,寻求跨区域的国际合作。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