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 课件(共52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 课件(共52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9.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2-27 15:22: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第四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
课程标准:
1.了解古代欧洲的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认识欧洲对人类文化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西方现代文明有三大来源。三大来源同时也是西方文明的三大支柱,共同支撑起了西方现代文明的大厦。
古希腊
思想传统
基督教
罗马政治
法律制度
1.古典希腊文化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以巴尔干半岛为中心区域;公元前五世纪至公元前四世纪上半叶被称为古代希腊历史上的“古典时代”,文化高度发展。这是古代希腊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
古希腊诞生民主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政治:小国寡民的城邦政体
经济:工商业经济、海外贸易发达;
社会:平民阶层力量强大;
地理:多山地少平原,三面环海多优良港湾;
1.古典希腊文化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1)古希腊哲学
①产生:
产生于希腊人对宇宙起源和人生意义等自然和社会问题的知识追求,古希腊哲学家力图用理性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
②代表人物及影响: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被称为“三大哲人”
1.古典希腊文化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1)古希腊哲学
②代表人物及影响:
a.苏格拉底:致力于探讨人生哲理和社会伦理,他用对话形式提出的哲学思想由其学生记录下来。
(苏格拉底之前,智者学派曾经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主张“认识你自己”;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美德即知识”)
苏格拉底之死既遵守了城邦的法律,又捍卫了思想的自由和人格的尊严。苏格拉底的悲剧性的死,更增添了他的人格魅力,使其永远闪耀着诚实与正义的光辉。
1.古典希腊文化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1)古希腊哲学
②代表人物及影响:
b.柏拉图:代表作《理想国》,创建的“学园”将哲学和数学知识融会贯通,在几何学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奠定了基础。
c.亚里士多德:创立了逻辑学,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对欧洲科学知识系统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我爱我师 我更爱真理”)
1.古典希腊文化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2)古希腊文学
①《荷马史诗》:
早期代表是《荷马史诗》,史诗中诸神和英雄的故事成为后世西方文学创作的源泉。
②戏剧:
古典时代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悲剧和喜剧是这一时期戏剧的杰出代表。
圆形剧场
悲剧《俄狄浦斯王》
1.古典希腊文化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3)古希腊人物雕塑和建筑艺术:
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①雕塑:雕刻家米隆的《掷铁饼者》
②建筑: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则。
帕特农神庙
米隆的《掷铁饼者》
1.古典希腊文化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4)古希腊史学:是欧洲史学的源头。
①希罗多德的《历史》开创了叙事体的撰史体裁,
②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西方史学的经典之作
希罗多德陈述自己的写作的目的“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特别是为了把他们发生纷争的原因给记载下来。”
2.古罗马文化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古罗马文化继承并发展了古希腊文化
(1)古罗马的法律:
《十二铜表法》:公元前450年左右
①地位: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②内容:包括债务法、继承法、婚姻法以及诉讼程序等多个方面。
2.古罗马文化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十二铜表法》:公元前450年左右
③评价
A.虽然内容以维护贵族和富人的财产利益为核心,但明文公示,按律量刑,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规范了社会契约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民利益,成为后来陆续颁布的一系列公民法的基础。
B.罗马法体系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对后世欧洲国家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2.古罗马文化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2)古罗马的文学:
卢克菜修、西塞罗和维吉尔是古罗马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
(3)古罗马的史学:
李维的《罗马史》和塔西佗的《编年史》代表了古罗马史学的最高成就。
卢克莱修 西塞罗 维吉尔
2.古罗马文化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4)古罗马的建筑:万神殿、大竞技场等
(5)古罗马的历法:凯撒时期制定的儒略历后经修订成为世界通用的公历。
3.古希腊与古罗马留给了西方文明什么?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古典希腊罗马文化是欧洲文明的起源
①涉及面广泛:现今欧洲建筑历法史学等各个方面均能从古希腊罗马中找到源头
②思想传统:希腊哲学思想在很多方面为现代科学与现代哲学铺设了道路
③民主法制传统:古希腊民主与古罗马法制为近代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奠定基础,成为理论源头
类别 成就 评价
哲学 “三大哲人”
文学 史诗:
戏剧:
艺术 雕塑:
建筑艺术:
史学
苏格拉底:探讨人生哲理、社会伦理,
他用对话形式提出哲学思想。
柏拉图:创建的“学园”将哲学和数学融会贯通
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涉及哲学、政治学、文学、天文学、物理学等。
对欧洲科学知识系统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荷马史诗》
史诗中诸神、英雄的故事成为后世西方文学创作的源泉。
悲剧、喜剧
米隆《掷铁饼者》
希罗多德《历史》
欧洲史学的源头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开创了叙事体的撰史体裁
西方史学的经典之作
帕特农神庙
奠定西方哲学基础
西方文学
创作源泉
欧洲史学源头
1、形成背景
二、中古西欧的文化
(1)392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395年罗马帝国分裂;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西罗马帝国灭亡和日耳曼民族南下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地区建立了法兰克王国等封建国家。
1、形成背景
二、中古西欧的文化
(2)496年,法兰克国王克洛维皈依基督教,赋予基督教会多项特权。
基督教化使处于分裂状态下的各部族、地区、居民拥有了统一的信仰体系,促成西欧成为独特的文明区域之一。
1、形成背景
二、中古西欧的文化
(3)756年,加洛林王朝君主丕平为酬谢教会助其掌权而将罗马周围地区交给教皇统治,建立“教皇国”并使教会介入世俗权力。(“丕平献土”)
1、形成背景
二、中古西欧的文化
(4)欧洲逐渐形成了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在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发展过程中,基督教会与世俗王权互相利用、竞争共存。基督教信仰成为西欧地区普遍的文化符号。
教会利用《圣经》中农牧产品1/10“属于上帝”的说法,向基督教信徒征收什一税。所征实物按产品性质分为大什一税 (粮食)、小什一税 (蔬菜、水果)、血什一税(牲畜) 等。
3、影响
二、中古西欧的文化
(1)基督教信仰成为西欧地区普遍的文化符号。
(2)基督教会控制着西欧社会的精神生活。
①基督教文化载体:阐述教义的《圣经》以及研究教义的神学。
②神学家的作用:神学家用形式逻辑论证基督教教义,维护基督教会和封建主的统治。他们的思维方式源自古希腊哲学,对西欧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托马斯·阿奎那,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哲学家、神学家。用 “自然法则”论证“君权神圣”,著作《神学大全》。天主教教会认为他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神学家。
哲学是神学的婢女。
——托马斯·阿奎纳
托马斯·阿奎纳
中世纪西欧神学家
“神学界之王”
基督教神学——理性强化信仰
托马斯·阿奎纳用逻辑学论证上帝的存在
大前提:世间万物都有不同的完善程度,而上帝是最完美的存在;
小前提:世界上一定有一种最完美的存在;
结论:所以上帝是存在的。
类别 成就 评价
法律
文学
史学

建筑
历法
《十二铜表法》等
后经修订成为世界通用的公历。
凯撒时的儒略历
万神殿、大竞技场
塔西佗《编年史》
李维《罗马史》
卢克菜修、西塞罗、维吉尔
地位: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局限:以维护贵族、富人财产利益为核心;
进步:取代习惯法,明文公示,按律量刑,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民利益;
成为后来一系列公民法的基础;
罗马法体系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需要,被后来欧洲国家的法律制度借鉴。
贵族政治、皇权政治色彩。
代表了古罗马史学的最高成就。
古罗马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
古罗马文化成就
——继承发展了古希腊文化
3、影响
二、中古西欧的文化
(3)对文学艺术由重要影响
①圣经文学:《圣经》中的历史传说和神话为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很多素材。
②骑士文学:大多反映骑士阶层的道德和理想。(代表作《罗兰之歌》)
③市民文学:叙述市民的爱情生活和悲欢离合,抨击贵族的专横和教士的贪婪。(代表作《列那狐的故事》)
意义: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在中古西欧文化在占有重要地位,反映了封建时代和城市复兴时期的社会生活。
4、评价
二、中古西欧的文化
①中古西欧文化受到教会控制,少有科学成就。
②但它继承了古希腊、古罗马的知识,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中古时期的婚礼
《一个家长向儿童们读〈圣经〉》(1755)
1.拜占庭文化
三、拜占庭、俄罗斯文化
(1)背景:
①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罗马帝国分裂后,基督教会分成东、西两派,双方在教义、教规等方面的分歧逐步加深;
②1054年,基督教正式分裂为以罗马为中心的天主教和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正教。
东正教会自称信仰正统的教义,故称“东正教”或“希腊正教”。东正教是拜占庭帝国的国教,君士坦丁堡是东正教的中心。
②拜占庭帝国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融汇了基督教文化和来自西亚、北非的文化,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
1.拜占庭文化
三、拜占庭、俄罗斯文化
(2)表现:
①法律: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时编纂的《罗马民法大全》,为传承罗马法作出了贡献,对欧洲的法学思想和法制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拜占庭文化的标志性成就。
②保存了大量希腊古典书籍。
③建筑和雕塑艺术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遗产并有所发展。
《罗马民法大全》中的一页
圣索菲亚大教堂
2.俄罗斯文化
三、拜占庭、俄罗斯文化
俄罗斯文化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
10世纪中叶,基辅罗斯的统治者在与拜占庭帝国的交往中接受了基督教,基辅罗斯进入基督教文化圈。
基辅罗斯受洗
2.俄罗斯文化
三、拜占庭、俄罗斯文化
(1)表现:
①史诗《伊戈尔远征记》创作于12世纪,反映了古代斯拉夫民族的历史、传说和风土人情,是基辅罗斯时期最杰出的文学作品。
②拜占庭帝国灭亡后,东正教中心转移到俄罗斯并在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a.东正教逐渐成为专制君主统治国家的工具;
b.影响了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生活习惯、建筑风格等
(俄罗斯圆顶多塔风格的教堂建筑与西欧中世纪时的哥特式教堂建筑形成鲜明对比,被视作东正教的象征。)
瓦西里大教堂
(又称波克洛夫大教堂)
伊凡四世(1530-1584年)
俄罗斯画家瓦斯涅佐夫1897年绘制
天主教、(基督)新教与东正教的区别
天主教、(基督)新教 东正教
中心 罗马 君士坦丁堡
主要分布区域 西欧、美洲、澳洲 希腊、东欧、俄罗斯
教堂样式 尖顶,顶尖有十字架。中国的教堂常有“基督教会”、“基督教堂”等字样 圆顶,是拜占庭风格,如圣索菲亚大教堂,在土耳其人攻占了拜占庭后把它改成了清真寺
耶稣或上帝存在形式 雕塑 画像
教义 圣灵来自于圣父、圣子 圣灵来自于圣父
天主教规定一切神职人员不能结婚 准许除主教以外的一切神职人员结婚、离婚、再婚
祈祷方式 手掌划十字 2个手指划十字→拇、食、中指3个指头划十字。
课堂检测
1.(2025·湖南益阳高三上期末·12)阿那克萨哥拉提出了关于宇宙起源和自然现象的理性解释,被雅典公民驱逐出城邦;阿尔克迈翁试图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理解人体和疾病,被雅典陪审法庭判处死刑。这主要反映了古代雅典(  )
A.法律有保守和狭隘性 B.宗教神学占据主导地位
C.缺乏科学与理性精神 D.民主政治发展受到阻碍
【答案】B
【解析】阿那克萨哥拉和阿尔克迈翁因为他们的理性解释和实验观察而被惩罚,这表明当时的雅典社会更倾向于宗教神学的解释,而不是科学和理性的探索。阿那克萨哥拉和阿尔克迈翁的遭遇反映了古代雅典社会在宗教神学的影响下,对科学和理性探索的压制,故选B项;虽然陪审法庭的判决可能反映出法律的保守性,但材料更主要地体现了宗教神学对科学理性的排斥,而非法律的狭隘性,排除A项;古代雅典在某些时期和领域确实表现出科学与理性精神,不能一概而论地说缺乏科学与理性精神,排除C项;题目中的情况虽然发生在民主政治的背景下,但主要反映的是对科学和理性的压制,而不是民主政治本身的发展问题,排除D项。
2.(2025·浙江高考·5)有学者认为,在某些方面,希腊化文明的贡献就在于保存之功。希腊化时代的学者们系统整理和研究了古典希腊的文学、史学、地理学作品,基本形成了人们今天看到的版本。下列传世著作能体现希腊化时代“保存之功”的是(  )
A.《摩诃婆罗多》 B.《荷马史诗》
C.《查士丁尼法典》 D.《伊戈尔远征记》
【答案】B
【解析】《荷马史诗》是古希腊的英雄史诗,在希腊化时代,学者们对其进行了系统整理和研究,使其基本形成了今天人们看到的版本,体现了希腊化时代对古典希腊文学作品的 “保存之功”,故选B项;《摩诃婆罗多》是古印度的两大史诗之一,主要反映的是古印度的历史、文化、宗教等内容,不能体现希腊化时代的 “保存之功”,排除A项;《查士丁尼法典》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编纂的一部汇编式法典,它主要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体现的是罗马法律文明的发展与传承,并非希腊化文明的 “保存之功”,排除C项;《伊戈尔远征记》是俄罗斯古代英雄史诗,反映的是古罗斯的历史和文化,和希腊化文明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
3.(2025·河北承德高三11月模拟·8)西欧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认为:从本质上看,贸易总含有某种恶劣的性质,但当一个人使用他从贸易中求得的适度的利润来维持他的家族或帮助穷人时,或者当他不是为了利润而是作为他的劳动报酬赚取利润时,贸易就变成合法的了。该言论(  )
A.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B.凸显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点
C.使人文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D.说明他对商业从否定转向认可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纲要下册第3课所学可知,随着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神学家阿奎那对商业、贸易的态度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影响了人们思想观念,故选A项;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十四五世纪,排除B项;“使人文主义得到广泛传播”不合时空,人文主义复兴于十四世纪,排除C项;“转向认可”不合题意,与材料“从本质上看,贸易总含有某种恶劣的性质”相悖,排除D项。
4.(2025·浙江湖州、衢州、丽水三地高三月考·10)在希腊化世界中,当地人若要在托勒密埃及的政府中任职,必须先学会希腊文,以至原来的语言文字被弃而不用;生活在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也逐渐忘掉了他们原来的语言文字,就连他们自己民族的经典都需要先翻译成希腊文然后才能了解。这表明(  )
A.东西方文化之间呈现交流与互鉴趋势 B.西亚文明和北非文明首次被统一起来
C.希腊文化在东地中海沿岸居主导地位 D.希腊文化入侵导致本土文化完全中断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必须先学会希腊文”可知,在希腊化世界中,必须学会希腊文,生活在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也逐渐以希腊文为主来了解本民族经典,这充分表明希腊文化在东地中海沿岸占据了主导地位,故选C项;据材料“以至原来的语言文字被弃而不用”可知,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当地人被迫学习希腊文,而非主动的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互鉴,排除A项;波斯帝国时期,西亚文明和北非文明首次被统一起来,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本土语言文字被弃用,不能得出本土文化完全中断的结论,“完全中断”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
5.(2025·河北承德百师联盟高三联考·10)考古学家在北叙利亚入海口的阿尔米纳考古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古希腊古风时代的陶器。阿尔米纳出土的石板首饰铸模具上的短桑葚式吊圆形耳环是叙利亚式的,这种耳环在公元前7世纪流行于克里特、塞浦路斯、腓尼基和叙利亚,此类装饰也出现在亚述、巴比伦和基泽。材料可用于说明(  )
A.叙利亚是各区域文明的源头 B.古代地中海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C.和平交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D.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开辟成效显著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阿尔米纳遗址有大量古希腊的陶器,同时石板首饰铸模具上的短桑葚式吊圆形耳环是叙利亚式的,这体现了古希腊文化在地中海沿岸地区传播,同时叙利亚文化也在地中海地区流传,这体现了不同文化在地中海地区相互交流,这说明古代地中海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故选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叙利亚只是部分区域文明的源头之一,并不是各区域文明的源头,排除A项;和平交往是指在没有战争、暴力冲突的情况下,不同主体(如个人、群体、国家等)之间进行的交流、互动与往来,而材料中只涉及商业交往交流,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时期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并没有开通,排除D项。
6.(2025·广东深圳宝安高三一模·12)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罗马人的管理体制、税制、元老等级、奴隶制、军队、地产制度等都被日耳曼人吸收和延续。这表明(  )
A.欧洲进入民族大融合时期 B.征服者认同被征服者的文明
C.基督教文化融入罗马文化 D.文艺复兴的历史源头已形成
【答案】B
【解析】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其管理体制、税制、元老等级、奴隶制、军队、地产制度等都被日耳曼人吸收和延续,这表明日耳曼人作为征服者认同被征服者罗马人的文明,故选B项;题干所述并不是罗马人与日耳曼人之间的民族融合,而是罗马人的文化被日耳曼人吸收和延续的问题,二者不是同一范畴,排除A项;题干所述为罗马文化融入日耳曼人的文化,而与基督教文化融入罗马文化无关,所以C项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文艺复兴的历史源头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而不是日耳曼文化,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7.(2024.1·浙江高考·19)中世纪开始后的数百年间,亚里士多德已经被人们忘在脑后,尽管其希腊文原稿在拜占庭保存完好。但在750至900年间,所有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都被译成阿拉伯文,其中一些直接译自希腊文,一些由古叙利亚文转译。之后,他的著作又从阿拉伯文译成拉丁文。到13世纪,亚里士多德几乎所有著作都有了拉丁文译本,并闻名于西方世界,而最大的翻译中心是西班牙的托莱多。上述材料旨在说明(  )
A.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B.西方文明的传承在一定程度上受惠于伊斯兰文明
C.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古希腊学者
D.希腊字母演化到拉丁字母经历了相当漫长的过程
【答案】B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伊斯兰文明保留了大量古希腊文献,然后转译为其他语言流传,一定的程度上传承了西方文明,故选B项;材料强调阿拉伯对于传承西方文明的作用,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不符合主旨,排除A项;材料强调阿拉伯文在传播亚里士多德的著作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古希腊学者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强调文化传承载体的问题,并无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关系的信息,排除D项。
8.(2024·贵州真题·12)6世纪,拜占庭历史学家普罗柯比在《战史》中记载了拜占庭与波斯、汪达尔、哥特的战争。他在书中模仿修昔底德“普拉提亚之围”“雅典瘟疫”等纪事,其文笔、修辞技巧乃至叙事中夹杂演说词的写法都是“修昔底德式”的。这表明作者(  )
A.创新历史编纂体裁 B.注重史料整理分析
C.继承古典著史传统 D.借鉴东方史学成果
【答案】C
【解析】普罗柯比在《战史》中的文笔、修辞技巧乃至叙事中夹杂演说词的写法都是 “修昔底德式” 的,这说明他在写作过程中明显继承了修昔底德的著史传统,故选C项;材料中只是说普罗柯比模仿修昔底德的写法,并没有提及他在历史编纂体裁上有创新,他的作品依然是传统的历史纪事等形式,没有体现体裁的创新,排除A项;题干主要强调的是普罗柯比在写作风格上对修昔底德的模仿,没有涉及到他对史料的整理和分析情况,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明确说的是模仿修昔底德,修昔底德是古希腊历史学家,属于西方,而不是借鉴东方史学成果,排除D项。
9.(2023·山东高考·10)自罗马共和国晚期起,拱门形制逐渐成为古罗马建筑的一个显著特色。据图3可知,人类文明交往(  )
图3
A.促进了文化艺术的融合 B.推动了区域文化的统一
C.改变了文化中心的分布 D.重塑了民族文化的内核
【答案】A
【解析】据题干图片可知,亚述宫殿门、安息宫殿门和罗马凯旋门在形制上具有相似之处,这说明人类文明之间存在着交流,进而有利于促进文化艺术的融合,故选A项;题干图片仅是述及亚述、安息、罗马在拱门形制上具有相似之处,并不能据此扩大为区域文化的“统一”,排除B项;亚述、安息、罗马在拱门形制上具有相似之处,仅能够说明不同地区的文明之间存在着交流现象,并不能据此扩大为“改变了”世界文化中心的分布,排除C项;拱门形制是民族文化的表现之一,但是仅依据图片并不能得出“重塑”的结论,排除D项。
10.(2022·河北高考·11)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雅典公民的男性后代必须接受8年的初级教育,富家子弟可继续接受约4年的中等教育。公元前5世纪末,年满18岁公民必须接受两年以军事训练为主的教育。学习内容见表1
表1
上述材料表明,当时雅典(  )
A.构建了完整的公共教育体系 B.公民积极追求智慧和健康
C.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现状 D.重视公民综合素质的培养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伯利克里执政时期,雅典公民的男性后代必须接受不同程度的教育,教育中包含有“写作、音乐、体育”、“讲演、几何学、天文学、修辞学、伦理学”、“军事训练、文学”等,体现了当时雅典重视对公民综合素质的培养,故选D项;公共教育体系指的是各级各类教育构成的学制,它应当具有严谨的体系和合理的结构,包括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翼,初等、中等、高等教育各个层次,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各个阶段,材料只涉及雅典公民的男性后代接受初级教育和中等教育,不能体现其构建了完整的公共教育体系,排除A项;据材料可知,伯利克里执政时期,雅典公民的男性后代“必须接受”初级教育,反映了接受教育是雅典公民的男性后代的义务,并非公民的“积极追求”,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伯利克里时期重视通过教育培养公民的综合素质,重视教育不能等同于忽视道德,材料不能表明当时雅典“忽视道德”,且据材料可知,接受教育是是雅典公民的男性后代的义务,并非出于“追求功利”的目的,排除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