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上海市宝山区上海交通大学附中2025年中考一模模拟物理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上海市宝山区上海交通大学附中2025年中考一模模拟物理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3-05 11:07:20

文档简介

上海市宝山区上海交通大学附中2025年中考一模模拟物理试题
1.(2024九上·宝山模拟)吹笛子,优美笛声的发声物体是(  )
A.嘴唇 B.手指
C.笛子 D.笛子内的空气柱
2.(2024九上·宝山模拟)在研究导体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所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
A.等效替代法 B.理想模型法 C.类比法 D.控制变量法
3.(2024九上·宝山模拟)下列家用电器中,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是(  )
A.电视机 B.电风扇 C.电饭锅 D.电熨斗
4.(2024九上·宝山模拟)如图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相等。现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厚度d,并将切去部分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则它们此时对地面的压力F甲、F乙,压强p甲、p乙的大小关系为(  )
A.F甲F乙,p甲C.F甲p乙 D.F甲>F乙,p甲>p乙
5.(2024九上·宝山模拟)一杯质量为m的热水与一杯质量为3m的冷水混合,冷水温度升高12℃,现将另一杯质量,温度和原来相同的热水继续与刚混合后的水再次混合,则原来混合的水升高的温度(不考虑热损失)(  )
A.12℃ B.9℃ C.7.2℃ D.9.6℃
6.(2024九上·宝山模拟)如图所示,一条走廊的两侧竖立着两面平面镜MN和PQ,MN∥PQ,相距为d,在走廊中间将一橡皮小球垂直指向镜,以v的速度沿地面抛出,若抛出后小球速度大小不变,则观察到两个平面镜上所形成的第一个像之间的相对运动情况是(  )
A.小球指向MN镜时,两个像靠近,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d
B.小球指向MN镜时,两个像远离,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2d
C.不论小球指向哪个平面镜,两个像之间相对速度为零
D.不论小球指向哪个平面镜,两个像之间相互靠近,相对速度为2v
7.(2024九上·宝山模拟)意大利物理学家   最先测得了大气压强的值,最初的电池是19世纪初意大利物理学家   发明的,为了纪念他在电学方面做出的伟大贡献而将他的名字命名为电压的单位,现在手机使用的锂电池电压是3.7V=   mV。
8.(2024九上·宝山模拟)如图所示的仪器名称叫做   ,它的分度值为   ,所测量液体的体积为   ,量筒读数正确的是   (选填“甲”、“乙”或“丙”)。
9.(2024九上·宝山模拟)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图1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小球每隔1s所处的位置。根据底片可以判断   球处于平衡状态。图2中的图像描述的是   球做   运动。
10.(2024九上·宝山模拟)一辆汽车在匀速行驶,道路前方有一座高山,司机鸣笛并在6s后听到回声,若汽车行驶速度为20m/s,司机从鸣笛到听到回声,汽车行驶了   m,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   m。与此同时,复兴号列车车身长428m,正以68m/s的速度驶入长1000m的平直隧道,复兴号在进入隧道时鸣笛9.4s,在隧道另一端口的护路工人听到鸣笛的时间为   s。(空气中声速340m/s)
11.(2024九上·宝山模拟)测量视力时,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后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小红看到镜中视力表的像与视力表相比   (选填“偏大”“偏小”或“一样大”),该像到小红的距离为   m;若她向左移动1m,则该像到小红的距离为   m。
12.(2024九上·宝山模拟)小薇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
(1)请根据电路图要求,连接完成实物电路   ;
(2)小薇先将电流表接在L1所在的支路上,闭合开关后,看到灯L2发光,但灯L1不发光,电流表的示数为零,电路存在的故障可能是   。(选填“L1短路”或“L1断路”)
13.(2024九上·宝山模拟)上海磁悬浮列车是“常导磁吸型”磁悬浮列车,是世界上商业运营中最快的列车。小李同学将粗细不同的玻璃管装置接到水流稳定的自来水管上,当水在玻璃管中流动时,可以看到两个竖直管中水面的高度并不相同,实验现象如图(a)所示.接着,小李同学又自制了一个飞机机翼模型,将其固定在托盘测力计上,观察测力计示数,如图(b)所示,在机翼模型正前方用电扇迎面吹风来模拟飞机飞行时的气流,观察到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
(1)由于电流的   效应,导致两线圈中有电流通过时,会产生强大的作用力使列车悬浮;在图丙中,若A是车身线圈,B是轨道线圈,则车身线圈上端是   极;
(2)由图(a),图(b)实验可知,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速度越   ,产生的压强越   
(3)乘坐磁悬浮时,小李同学发现要在“安全线”外等车,结合(2),请说明这样规定的原因:   。
14.(2024九上·宝山模拟)在图中,正方体所受重力G为50牛,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用力的图示法画出正方体所受重力G。
15.(2024九上·宝山模拟)如图所示是三个相同的容器A、B、C。当分别倒入水、酒精、浓盐水后,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相等,请在图中画出液面的大致位置。(ρ盐水>ρ水>ρ酒精)
16.(2024九上·宝山模拟)有一只质量为4.5g的金戒指,将它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约为2.352×10-3N,这只戒指是否是纯金制成的?(参考数据:金的密度为19.3×103kg/m3)
17.(2024九上·宝山模拟)如图所示,小明用30牛的拉力在6秒内将货物通过自重为2牛的定滑轮匀速提升1.5米,不计摩擦和绳子重力,求:这段时间内。
(1)拉力做的功W;
(2)拉力的功率P。
18.(2024九上·宝山模拟)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可调,R0为定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电压表接0~15V的量程,电流表接0~0.6A量程。将电源电压调为某一定值时,滑片从一个端点开始移动,移动过程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变化如图乙所示。求:
(1)定值电阻R0的大小;
(2)改变电源电压,当一个电表达满刻度时,另一电表为满刻度的三分之一,求:此时的电源电压。
(3)电流表改接0~3A量程,若使滑动变阻器可任意调节(从0调到最大阻值),且使电流表指针示数不低于满刻度的六分之一,则电源电压的可变范围。
19.(2024九上·宝山模拟)两个薄壁圆柱形容器甲、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容器底面积均为S、容器重力均为4.9牛,容器内盛有相同高度的水,如图所示。将两个密度不同、体积均为1×10-3米3的实心光滑柱体A、B分别竖直放入甲、乙两容器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和容器对地面的压强p容如下表所示。
压强 放入A柱体 放入B柱体
p水(帕) 2450 2940
p容(帕) 2940 3920
(1)求放入A柱体后,水对甲容器底部的深度h;
(2)通过计算确定容器的底面积S;
(3)判断柱体B在水中的浮沉状态,并说明你的判断依据。
20.(2024九上·宝山模拟)交附物理兴趣小组同学在做“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实验中,备有:电流表一个,0~0.6A,0~3A两个量程,电压表一个,0~3V、0~15V两个量程;学生电源,电压分别为1.5V、3V、6V、15V;开关一个;定值电阻R1=15Ω,待测电阻Rx,滑动变阻器R上标有“20Ω 2A”的字样,导线若干。
方案①:小交同学按图所示的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当他按操作规范进行实验时,闭合电键K,电流表A的示数为I,然后他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当滑片P的位置恰好在中点时,电流表A的示数为0.5安。
(1)I的取值范围为   ;
方案②:如图是小通同学的同学们设计的测量电阻的电路图,他们决定只用一个电表完成测量,闭合开关S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A;两个开关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变为0.3A。
(2)待测电阻R2(Rx)的阻值约为   ,为了减小电表读数时的误差,要求在几次测量中,电表指针的示数大于量程的,则电源应选用   V,电压表应选用   量程,电流表应选用   量程;
方案③:晓彤同学看到小通同学的方案后,决定保持电路中的其他元件不变,只将电流表换成电压表,来测量待测电阻的阻值
(3)请在框格内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留有1张备用,若要涂改,请在左上角标明哪幅是最终结果)。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吹笛子能发出优美笛声,是由笛子内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答案】D
【知识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解析】【解答】解:在研究导体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所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在研究导体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所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3.【答案】B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或转移
【解析】【分析】电视机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和声能的用电器,电风扇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用电器,电饭锅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的用电器,电熨斗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的用电器。在此题中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是电风扇。
故选B
【点评】在此题中注意常见的用电器的能量转化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4.【答案】C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图中,正方体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相等,甲乙重力相等。边长分别为a甲切去相同厚度后,甲的底面积为:
乙的底面积为:
甲切去部分的重力为:
同理,乙切去部分的重力为:
乙切去部分叠放在甲上之后,甲对地面压强的增加量为
·····①
同理,甲切去部分叠放在乙上之后,乙对地面压强的增加量为
······②
最初甲乙对地压力相等,故质量相等,则有······③
①∶②结合③化简可得:
已知,,故,所得,
柱形固体压强p=ρgh,竖直切去部分后,对地面的压强不变,未切时,甲原来的压强大,甲增加的压强大,总压强甲更大,所以。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根据切去相同厚度,结合甲乙的边长,判断切去部分和总体积的比值;分析甲切去的重力大,切去部分后,剩余底面积的大小,利用,判断压强变化的大小;再根据原来压强的关系,判断叠放后压强的关系。
5.【答案】C
【知识点】比热容;热量的计算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如果忽略热量损失,那么冷水吸收的热量和热水放出的热量相同,
即Q吸=Q放;
c×m×Δt=c×3m×12℃;
解得:Δt=36℃;
设此时的温度为t,则原来热水的温度为t+36℃,容器内水的质量为4m;
如果再把一杯相同的热水倒入这个容器中,设容器内水温变化为Δt',水最后温度为t+Δt',
热水降低的温度为:t+36℃-(t+Δt')=36℃-Δt';
根据Q吸=Q放得到:c×m×(36℃-Δt')=c×4m×Δt';
解得:Δt'=7.2℃;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 利用热平衡方程Q吸=Q放列出方程求解热水温度降低值;如果再把一杯相同的热水倒入这个容器中,设容器内水温变化为Δt',水最后温度为t+Δt',热水降低的温度为t+36℃-(t+Δt')=36℃-Δt',再利用热平衡方程Q吸=Q放列出方程求解容器内水温升高值。
6.【答案】C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解答】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性质: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设:球原来距离MN为d1,像S1(平面镜MN成像)距离MN也为d1;这时球距离PQ为d2,像S2(平面镜PQ成像)距离PQ为d2.d1+d2=d,S1与S2的距离为L;
L=d+d1+d2=2d。
当球向MN移动d',则像S1'(平面镜MN成像)距离MN为d1'=d1-d';
像S2'(平面镜PQ成像)距离PQ为d2'=d2+d'
d1'+d2'=d;
S1'与S2'的距离为L',L'=d+d1'+d2'=2d保持不变。
即:两像之间的距离 是一个定值,与S的位置、速度等无关。
故选C。
【分析】小球相对镜向上以v匀速运动,则它直接即第一次在MN上成的象与它的运动状态相反,即以v匀速相对镜向下运动。同样,小球相对PQ镜向上以v匀速运动,则第一次成的象相对镜向下以v匀速运动。可见,小球在MN和PQ上的像都以v向下匀速运动,相对速度为零。如果把图中的MN改成PQ,把PQ改成MN,发现不论小球指向哪个平面镜,两个像之间相对速度均为零。
7.【答案】托里拆利;伏特;3.7×103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电压和电压的单位换算;物理常识
【解析】【解答】(1)意大利物理学家托里拆利最先测得了大气压强的数值,最初的电池是19世纪初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发明的;
(3)手机锂电池电压是:。
【分析】(1)根据相关的科学发展史解答;
(2)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
8.【答案】量筒;1mL;60cm3;乙
【知识点】量筒的使用
【解析】【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量筒的量程为100毫升,90mL到100mL之间有10个小格,则最小分度值为:10mL÷10=1毫升;
(2)根据图片可知,刻度线对准60,那么所测液体的体积是60毫升;
(3)量筒读数正确的是视线与液面相平,故乙读数正确。
【分析】(1)量筒的分度值=大格表示的体积÷中间的小格数。
(2)根据凹形液面的最低处对准的刻度值读数;
(3)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解答。
9.【答案】甲;甲;匀速直线运动
【知识点】匀速直线运动特点;平衡状态的判断;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1)根据图1可知,相邻小球之间的距离相等,即甲球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相等,根据可知,甲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乙球相邻小球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则在相邻的时间间隔内,乙通过的路程逐渐的增大,根据可知,乙球的运动速度逐渐增大,做的是加速运动。
由图1知道,甲球处于平衡状态。
(2)根据图2可知,该物体的路程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的增大且成正比关系,即图2是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所以该图像描述的是甲球的运动。
【分析】(1)根据图片分析相邻小球之间距离的变化,根据分析小球速度的变化,进而确定它们的工作状态;
(2)根据图像的形状分析物体的速度变化特点,再与上面的分析对比即可。
10.【答案】120;960;7.52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声速
【解析】【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 司机鸣笛并在6s后听到回声,若汽车行驶速度为20m/s,
则汽车行驶的路程s车=v车t=20m/s×6s=120m,
(2)根据题意可知,声音传播的距离s声=v声t=340m/s×6s=2040m,
声音传播的距离和汽车行驶的距离之和等于听到回声时到高山距离的2倍,
设司机鸣笛时汽车到高山的距离为s,
则2s=s声+s车=2040m+120m=2160m;
解得:s=1080m;
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到高山的距离s'=s-s车=1080m-120m=960m;
(3)假设列车静止在隧道口鸣笛时间为9.4秒,则隧道另一端口的护路工人听到鸣笛的时间为9.4s,
列车以68m/s的速度行驶,
因此列车在鸣笛结束时已经行驶路程s1= v1t1=68m/s×9.4s= 639.2m;
声音传播这段时间;实际列车第9.4s末鸣笛声到隧道另一端口则少用t2的时间,
所以在隧道另一端口的护路工人听到鸣笛的时间。
【分析】 (1)根据汽车的行驶速度和鸣笛后听到回声的时间,利用可求路程;笛声在这段时间内传播的路程可由声音的传播速度和时间求出,再利用二者的几何关系即可求出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的距离;
(2)假设列车静止在隧道口,鸣笛9.4s,在隧道另一端口则听到的鸣笛时间为9.4s,由s=vt计算列车9.4s行驶的路程,实际第9.4s秒末的鸣笛声是在列车行驶9.4s后发出的,据此可计算另一端口听到鸣笛的时间。
11.【答案】一样大;5.5;4.5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知道,镜中视力表的像与视力表是一样大的。
(2)视力表距离平面镜3m,因为像距等于物距,
可知视力表的像距离平面镜也为3m,
视力表的像到小红的距离为;
(3)已知小红原来距离平面镜2.5m,若她向左移动1m,
则小红距离平面镜的距离为2.5m-1m=1.5m;
镜中视力表的像到小红的距离为3m+1.5m=4.5m。
【分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物像等大”的规律解答;
(2)(3)根据平面镜成像“物像等距”分析解答。
12.【答案】(1)
(2)L1断路
【知识点】实物的电路连接;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实验
13.【答案】(1)磁;N
(2)大;小
(3)磁悬浮列车开动时,会带动列车周围空气流动,列车通过站台,站台上旅客与列车之间空气流速快,压强小,离列车较远处空气流动慢,压强大,产生压力差,故不在安全线外等候有被列车吸入的风险。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探究实验;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
14.【答案】
【知识点】重力示意图
15.【答案】
【知识点】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液体的密度关系为,且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相等,
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知,液面高度关系为,
则液面的大致位置如图所示:
【分析】根据液体压强公式比较三种液体的高低大小即可。
16.【答案】不是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解答】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
这只戒指的体积为;
则这只戒指的平均密度为,
所以并非纯金制成。
【分析】首先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的变形式计算戒指的体积,再根据计算戒指的平均密度,并与金的密度对比即可。
17.【答案】解:(1)根据图片可知,这个滑轮固定不动,应该为定滑轮,它不省力不费力,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所以拉力移动的距离与物体升高的高度相等,
则拉力做的功为;
答:拉力做的功。
(2)根据题意可知,拉力的功率为。
答:拉力的功率。
【知识点】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功的计算及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滑轮的种类,进而计算拉力移动的距离和拉力大小,根据W=Fs计算拉力做的功。
(2)根据计算拉力的功率。
18.【答案】(1)解:根据甲图可知,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的电压。
根据乙图可知,当滑动变阻器的电阻最大时,电流最小为0.24A,
则滑动变阻器的电阻最大值为;
电源电压为①
当电流最大为0.6A时,电源电压为②
联立①②解得:。
(2)解:当一个电表达满刻度时,另一电表为满刻度的三分之一,
如果电压表满偏,U''=15V,电流表为满刻度的三分之一,I''=0.2A;
此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
R''=75Ω,大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不可能调到,故排除;
如果电流表满偏I'''=0.6A,电压表为满刻度的三分之一,即U'''=5V;
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
小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可能调到,
此时电源电压;
此时电路的总功率。
(3)解:
由题知道,电流表改接0~3A量程,若使滑动变阻器可任意调节(从0调到最大阻值),且使电流表指针示数不低于满刻度的六分之一,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为25Ω时,若电路中电流最小,则电源电压最小,
由题意知道,最小电流为;
则最小电源电压为;
此时电压表的示数;
电压表是安全的;
当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小为0时,
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
符合要求,所以最小电源电压为17.5V;
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为25Ω时,由串联分压的规律知道,此时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最大,电压表接0~15V的量程,若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最大为15V,
则此时电源电压最大,此时电路中的电流;
符合要求,最大电源电压为;
当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小为0时,
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
也符合要求,所以最大电源电压为21V,综上可知,电源电压的可变范围17.5V~21V。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功率的计算
【解析】【分析】 (1)电路为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的电压,根据图像的端点坐标结合欧姆定律列出电源电压的表达式,解得定值电阻R0的大小;
(2)当一个电表达满刻度时,另一电表为满刻度的三分之一,分情况讨论判断哪个表能满足满偏,计算电源电压,根据P=UI计算电路的电功率;
(3)根据最小的电流时,滑动变阻器的电阻最大,由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特点计算最小电压,根据最大电流和定值电阻计算最大电压。
(1)电路为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的电压,当滑动变阻器的电阻最大时,电流最小为0.24A,滑动变阻器的电阻最大值为
电源电压为

当电流最大为0.6A时,电源电压为

联立①②解得
(2)当一个电表达满刻度时,另一电表为满刻度的三分之一,如果电压表满偏,U''=15V,电流表为满刻度的三分之一,I''=0.2A;此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
R''=75Ω,大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不可能调到,故排除;
如果电流表满偏I'''=0.6A,电压表为满刻度的三分之一,即U'''=5V;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
小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可能调到,此时电源电压
此时电路的总功率
(3)由题知道,电流表改接0~3A量程,若使滑动变阻器可任意调节(从0调到最大阻值),且使电流表指针示数不低于满刻度的六分之一,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为25Ω时,若电路中电流最小,则电源电压最小,由题意知道,最小电流为
则最小电源电压为
此时电压表的示数
电压表是安全的;
当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小为0时,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
符合要求,所以最小电源电压为17.5V;
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为25Ω时,由串联分压的规律知道,此时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最大,电压表接0~15V的量程,若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最大为15V,则此时电源电压最大,此时电路中的电流
符合要求,最大电源电压为
当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小为0时,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
也符合要求,所以最大电源电压为21V,综上可知,电源电压的可变范围17.5V~21V。
19.【答案】解:(1)根据表格可知,当A放入容器中时,,
由液体的压强公式可得:;
答:放入A柱体后,水对甲容器底部的深度为。
(2)由题意可知,实心体A、B体积相等,密度不同,
如果两者同时浸没在水中,则两个容器中的水面高度应该相同,即压强相同。
而由表格可知,,则表明两者不可能同时浸没。
由可知,,
又由于,所以,
故A一定漂浮,且无水溢出。
水平面上的物体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
所以水平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
而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
所以;
则有,
即容器的底面积为。
答:容器的底面积为。
(3)同理,若B漂浮或悬浮,则;
不符合题意,
所以B不可能是漂浮或悬浮的,故B只可能是沉底。
答: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只可能是沉底。
【知识点】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1)由表格数据可知放入A柱体后甲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根据p=ρgh求出甲容器底部的深度h;
(2)由题知,实心柱体A、B的体积相等,密度不同,两者同时浸没时时排开水的体积相等,水面的高度相同,根据p水A<p水B可知两者不可能同时浸没,根据p=ρgh可知两者液体深度的关系,根据V=Sh可知排开液体的体积关系,从而得出A一定漂浮且无水溢出,根据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结合得出等式,然后求出容器的底面积S;
(3)若B在水中漂浮或悬浮时求出容器的重力和A漂浮时求出容器的重力相等,而实际上不相等,据此判断B在水中的状态。
20.【答案】(1)0.25~0.5A
(2)30Ω;15;0~15V;0~0.6A
(3)
【知识点】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当他按操作规范进行实验时,闭合电键K时,
电源的电压为U=I(Rx+R最大);
即U=I(Rx+20Ω);
当滑片P的位置恰好在中点时,电源的电压为U=I'(Rx+R中);
即U=0.5A×(Rx+10Ω);
电源的电压不变,则I(Rx+20Ω)=0.5A×(Rx+10Ω);
即;
当Rx→0时,I=0.25A;当Rx→∞时,I=0.5A;
即I的范围是0.25A~0.5A。
(2)①由电路图可知,闭合开关S时,电路中只有R1工作,电流表的示数为0.2A,
此时R1两端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
则电源电压为U=I1R1=0.2A×15Ω=3V;
两个开关都闭合时,R1与R2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电流表的示数变为0.3A,
根据并联电路电流与电压的特点可知,待测电阻R2的阻值;
②由题知,要求在几次测量中,电表指针的示值大于量程的,
若按此要求,我们先看看在使用电流表各个量程时,电路中的电流情况:
对于0~0.6A量程,电路中的电流应大于0.4A;对于0~3A量程,电路中的电流应大于2A;
由于被测电阻的阻值大约30Ω,可知电流表若用0~0.6A量程,
则被测电阻两端电压大于U1=I1R1=0.4A×30Ω=12V;
电流表若用0~3A量程,则被测电阻两端电压大于U2=I2R2=2A×30Ω=60V;
由已知条件可知,电源电压应该选择15V,电压表选择0~15V量程;
如果电源电压为15V,由欧姆定律,所以通过电阻的最大电流约为;
即电流表选择0~0.6A。
(3)根据可知,要测电阻R2,需直接或间接测出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把R1与R2串联,利用电压表直接测R2两端电压,利用开关的控制电压表的测量对象,根据串联电路电流相等的特点,可求出R2的电阻,如图所示:
【分析】(1) 当他按操作规范进行实验时,为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20Ω,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可表示出电源的电压;
当滑片P的位置恰好在中点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10Ω,再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可表示出电源的电压;
根据电源电压保持不变联立方程,根据极限法即可求出I的范围。
(2)①由电路图可知,闭合开关S时,电路中只有R1工作,电流表的示数为0.2A,
根据U=I1R1计算电源电压。两个开关都闭合时,R1与R2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电流表的示数变为0.3A,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计算通过R2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计算R2的阻值。
② 根据电流表指针所在位置的要求,可以得到在两个量程下,通过电阻的电流;已知电阻大约阻值和不同量程的电路电流,可以得到相应的电源电压,将需要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源对比,确定电源电压和电压表的量程;最后根据电路最大电压和电阻阻值,得到电流表选择的量程。
(3)据可知,要测电阻R2,需直接或间接测出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分析解答即可。
(1)当他按操作规范进行实验时,闭合电键K时,电源的电压为
U=I(Rx+R最大)

U=I(Rx+20Ω)
当滑片P的位置恰好在中点时,电源的电压为
U=I'(Rx+R中)

U=0.5A×(Rx+10Ω)
电源的电压不变,则
I(Rx+20Ω)=0.5A×(Rx+10Ω)

当Rx→0时,I=0.25A;当Rx→∞时,I=0.5A;即I的范围是0.25A~0.5A。
(2)[1]由电路图可知,闭合开关S时,电路中只有R1工作,电流表的示数为0.2A,此时R1两端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则电源电压为
U=I1R1=0.2A×15Ω=3V
两个开关都闭合时,R1与R2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电流表的示数变为0.3A,根据并联电路电流与电压的特点可知,待测电阻R2的阻值
[2][3][4]由题知,要求在几次测量中,电表指针的示值大于量程的,若按此要求,我们先看看在使用电流表各个量程时,电路中的电流情况:
对于0~0.6A量程,电路中的电流应大于0.4A;对于0~3A量程,电路中的电流应大于2A;由于被测电阻的阻值大约30Ω,可知电流表若用0~0.6A量程,则被测电阻两端电压大于
U1=I1R1=0.4A×30Ω=12V
电流表若用0~3A量程,则被测电阻两端电压大于
U2=I2R2=2A×30Ω=60V
由已知条件可知,电源电压应该选择15V,电压表选择0~15V量程;如果电源电压为15V,由欧姆定律,所以通过电阻的最大电流约为
即电流表选择0~0.6A。
(3)根据可知,要测电阻R2,需直接或间接测出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把R1与R2串联,利用电压表直接测R2两端电压,利用开关的控制电压表的测量对象,根据串联电路电流相等的特点,可求出R2的电阻,如图所示:
1 / 1上海市宝山区上海交通大学附中2025年中考一模模拟物理试题
1.(2024九上·宝山模拟)吹笛子,优美笛声的发声物体是(  )
A.嘴唇 B.手指
C.笛子 D.笛子内的空气柱
【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吹笛子能发出优美笛声,是由笛子内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2024九上·宝山模拟)在研究导体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所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
A.等效替代法 B.理想模型法 C.类比法 D.控制变量法
【答案】D
【知识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解析】【解答】解:在研究导体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所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在研究导体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所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3.(2024九上·宝山模拟)下列家用电器中,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是(  )
A.电视机 B.电风扇 C.电饭锅 D.电熨斗
【答案】B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或转移
【解析】【分析】电视机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和声能的用电器,电风扇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用电器,电饭锅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的用电器,电熨斗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的用电器。在此题中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是电风扇。
故选B
【点评】在此题中注意常见的用电器的能量转化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4.(2024九上·宝山模拟)如图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相等。现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厚度d,并将切去部分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则它们此时对地面的压力F甲、F乙,压强p甲、p乙的大小关系为(  )
A.F甲F乙,p甲C.F甲p乙 D.F甲>F乙,p甲>p乙
【答案】C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图中,正方体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相等,甲乙重力相等。边长分别为a甲切去相同厚度后,甲的底面积为:
乙的底面积为:
甲切去部分的重力为:
同理,乙切去部分的重力为:
乙切去部分叠放在甲上之后,甲对地面压强的增加量为
·····①
同理,甲切去部分叠放在乙上之后,乙对地面压强的增加量为
······②
最初甲乙对地压力相等,故质量相等,则有······③
①∶②结合③化简可得:
已知,,故,所得,
柱形固体压强p=ρgh,竖直切去部分后,对地面的压强不变,未切时,甲原来的压强大,甲增加的压强大,总压强甲更大,所以。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根据切去相同厚度,结合甲乙的边长,判断切去部分和总体积的比值;分析甲切去的重力大,切去部分后,剩余底面积的大小,利用,判断压强变化的大小;再根据原来压强的关系,判断叠放后压强的关系。
5.(2024九上·宝山模拟)一杯质量为m的热水与一杯质量为3m的冷水混合,冷水温度升高12℃,现将另一杯质量,温度和原来相同的热水继续与刚混合后的水再次混合,则原来混合的水升高的温度(不考虑热损失)(  )
A.12℃ B.9℃ C.7.2℃ D.9.6℃
【答案】C
【知识点】比热容;热量的计算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如果忽略热量损失,那么冷水吸收的热量和热水放出的热量相同,
即Q吸=Q放;
c×m×Δt=c×3m×12℃;
解得:Δt=36℃;
设此时的温度为t,则原来热水的温度为t+36℃,容器内水的质量为4m;
如果再把一杯相同的热水倒入这个容器中,设容器内水温变化为Δt',水最后温度为t+Δt',
热水降低的温度为:t+36℃-(t+Δt')=36℃-Δt';
根据Q吸=Q放得到:c×m×(36℃-Δt')=c×4m×Δt';
解得:Δt'=7.2℃;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 利用热平衡方程Q吸=Q放列出方程求解热水温度降低值;如果再把一杯相同的热水倒入这个容器中,设容器内水温变化为Δt',水最后温度为t+Δt',热水降低的温度为t+36℃-(t+Δt')=36℃-Δt',再利用热平衡方程Q吸=Q放列出方程求解容器内水温升高值。
6.(2024九上·宝山模拟)如图所示,一条走廊的两侧竖立着两面平面镜MN和PQ,MN∥PQ,相距为d,在走廊中间将一橡皮小球垂直指向镜,以v的速度沿地面抛出,若抛出后小球速度大小不变,则观察到两个平面镜上所形成的第一个像之间的相对运动情况是(  )
A.小球指向MN镜时,两个像靠近,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d
B.小球指向MN镜时,两个像远离,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2d
C.不论小球指向哪个平面镜,两个像之间相对速度为零
D.不论小球指向哪个平面镜,两个像之间相互靠近,相对速度为2v
【答案】C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解答】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性质: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设:球原来距离MN为d1,像S1(平面镜MN成像)距离MN也为d1;这时球距离PQ为d2,像S2(平面镜PQ成像)距离PQ为d2.d1+d2=d,S1与S2的距离为L;
L=d+d1+d2=2d。
当球向MN移动d',则像S1'(平面镜MN成像)距离MN为d1'=d1-d';
像S2'(平面镜PQ成像)距离PQ为d2'=d2+d'
d1'+d2'=d;
S1'与S2'的距离为L',L'=d+d1'+d2'=2d保持不变。
即:两像之间的距离 是一个定值,与S的位置、速度等无关。
故选C。
【分析】小球相对镜向上以v匀速运动,则它直接即第一次在MN上成的象与它的运动状态相反,即以v匀速相对镜向下运动。同样,小球相对PQ镜向上以v匀速运动,则第一次成的象相对镜向下以v匀速运动。可见,小球在MN和PQ上的像都以v向下匀速运动,相对速度为零。如果把图中的MN改成PQ,把PQ改成MN,发现不论小球指向哪个平面镜,两个像之间相对速度均为零。
7.(2024九上·宝山模拟)意大利物理学家   最先测得了大气压强的值,最初的电池是19世纪初意大利物理学家   发明的,为了纪念他在电学方面做出的伟大贡献而将他的名字命名为电压的单位,现在手机使用的锂电池电压是3.7V=   mV。
【答案】托里拆利;伏特;3.7×103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电压和电压的单位换算;物理常识
【解析】【解答】(1)意大利物理学家托里拆利最先测得了大气压强的数值,最初的电池是19世纪初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发明的;
(3)手机锂电池电压是:。
【分析】(1)根据相关的科学发展史解答;
(2)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
8.(2024九上·宝山模拟)如图所示的仪器名称叫做   ,它的分度值为   ,所测量液体的体积为   ,量筒读数正确的是   (选填“甲”、“乙”或“丙”)。
【答案】量筒;1mL;60cm3;乙
【知识点】量筒的使用
【解析】【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量筒的量程为100毫升,90mL到100mL之间有10个小格,则最小分度值为:10mL÷10=1毫升;
(2)根据图片可知,刻度线对准60,那么所测液体的体积是60毫升;
(3)量筒读数正确的是视线与液面相平,故乙读数正确。
【分析】(1)量筒的分度值=大格表示的体积÷中间的小格数。
(2)根据凹形液面的最低处对准的刻度值读数;
(3)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解答。
9.(2024九上·宝山模拟)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图1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小球每隔1s所处的位置。根据底片可以判断   球处于平衡状态。图2中的图像描述的是   球做   运动。
【答案】甲;甲;匀速直线运动
【知识点】匀速直线运动特点;平衡状态的判断;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1)根据图1可知,相邻小球之间的距离相等,即甲球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相等,根据可知,甲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乙球相邻小球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则在相邻的时间间隔内,乙通过的路程逐渐的增大,根据可知,乙球的运动速度逐渐增大,做的是加速运动。
由图1知道,甲球处于平衡状态。
(2)根据图2可知,该物体的路程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的增大且成正比关系,即图2是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所以该图像描述的是甲球的运动。
【分析】(1)根据图片分析相邻小球之间距离的变化,根据分析小球速度的变化,进而确定它们的工作状态;
(2)根据图像的形状分析物体的速度变化特点,再与上面的分析对比即可。
10.(2024九上·宝山模拟)一辆汽车在匀速行驶,道路前方有一座高山,司机鸣笛并在6s后听到回声,若汽车行驶速度为20m/s,司机从鸣笛到听到回声,汽车行驶了   m,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   m。与此同时,复兴号列车车身长428m,正以68m/s的速度驶入长1000m的平直隧道,复兴号在进入隧道时鸣笛9.4s,在隧道另一端口的护路工人听到鸣笛的时间为   s。(空气中声速340m/s)
【答案】120;960;7.52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声速
【解析】【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 司机鸣笛并在6s后听到回声,若汽车行驶速度为20m/s,
则汽车行驶的路程s车=v车t=20m/s×6s=120m,
(2)根据题意可知,声音传播的距离s声=v声t=340m/s×6s=2040m,
声音传播的距离和汽车行驶的距离之和等于听到回声时到高山距离的2倍,
设司机鸣笛时汽车到高山的距离为s,
则2s=s声+s车=2040m+120m=2160m;
解得:s=1080m;
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到高山的距离s'=s-s车=1080m-120m=960m;
(3)假设列车静止在隧道口鸣笛时间为9.4秒,则隧道另一端口的护路工人听到鸣笛的时间为9.4s,
列车以68m/s的速度行驶,
因此列车在鸣笛结束时已经行驶路程s1= v1t1=68m/s×9.4s= 639.2m;
声音传播这段时间;实际列车第9.4s末鸣笛声到隧道另一端口则少用t2的时间,
所以在隧道另一端口的护路工人听到鸣笛的时间。
【分析】 (1)根据汽车的行驶速度和鸣笛后听到回声的时间,利用可求路程;笛声在这段时间内传播的路程可由声音的传播速度和时间求出,再利用二者的几何关系即可求出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的距离;
(2)假设列车静止在隧道口,鸣笛9.4s,在隧道另一端口则听到的鸣笛时间为9.4s,由s=vt计算列车9.4s行驶的路程,实际第9.4s秒末的鸣笛声是在列车行驶9.4s后发出的,据此可计算另一端口听到鸣笛的时间。
11.(2024九上·宝山模拟)测量视力时,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后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小红看到镜中视力表的像与视力表相比   (选填“偏大”“偏小”或“一样大”),该像到小红的距离为   m;若她向左移动1m,则该像到小红的距离为   m。
【答案】一样大;5.5;4.5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知道,镜中视力表的像与视力表是一样大的。
(2)视力表距离平面镜3m,因为像距等于物距,
可知视力表的像距离平面镜也为3m,
视力表的像到小红的距离为;
(3)已知小红原来距离平面镜2.5m,若她向左移动1m,
则小红距离平面镜的距离为2.5m-1m=1.5m;
镜中视力表的像到小红的距离为3m+1.5m=4.5m。
【分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物像等大”的规律解答;
(2)(3)根据平面镜成像“物像等距”分析解答。
12.(2024九上·宝山模拟)小薇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
(1)请根据电路图要求,连接完成实物电路   ;
(2)小薇先将电流表接在L1所在的支路上,闭合开关后,看到灯L2发光,但灯L1不发光,电流表的示数为零,电路存在的故障可能是   。(选填“L1短路”或“L1断路”)
【答案】(1)
(2)L1断路
【知识点】实物的电路连接;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实验
13.(2024九上·宝山模拟)上海磁悬浮列车是“常导磁吸型”磁悬浮列车,是世界上商业运营中最快的列车。小李同学将粗细不同的玻璃管装置接到水流稳定的自来水管上,当水在玻璃管中流动时,可以看到两个竖直管中水面的高度并不相同,实验现象如图(a)所示.接着,小李同学又自制了一个飞机机翼模型,将其固定在托盘测力计上,观察测力计示数,如图(b)所示,在机翼模型正前方用电扇迎面吹风来模拟飞机飞行时的气流,观察到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
(1)由于电流的   效应,导致两线圈中有电流通过时,会产生强大的作用力使列车悬浮;在图丙中,若A是车身线圈,B是轨道线圈,则车身线圈上端是   极;
(2)由图(a),图(b)实验可知,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速度越   ,产生的压强越   
(3)乘坐磁悬浮时,小李同学发现要在“安全线”外等车,结合(2),请说明这样规定的原因:   。
【答案】(1)磁;N
(2)大;小
(3)磁悬浮列车开动时,会带动列车周围空气流动,列车通过站台,站台上旅客与列车之间空气流速快,压强小,离列车较远处空气流动慢,压强大,产生压力差,故不在安全线外等候有被列车吸入的风险。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探究实验;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
14.(2024九上·宝山模拟)在图中,正方体所受重力G为50牛,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用力的图示法画出正方体所受重力G。
【答案】
【知识点】重力示意图
15.(2024九上·宝山模拟)如图所示是三个相同的容器A、B、C。当分别倒入水、酒精、浓盐水后,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相等,请在图中画出液面的大致位置。(ρ盐水>ρ水>ρ酒精)
【答案】
【知识点】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液体的密度关系为,且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相等,
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知,液面高度关系为,
则液面的大致位置如图所示:
【分析】根据液体压强公式比较三种液体的高低大小即可。
16.(2024九上·宝山模拟)有一只质量为4.5g的金戒指,将它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约为2.352×10-3N,这只戒指是否是纯金制成的?(参考数据:金的密度为19.3×103kg/m3)
【答案】不是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解答】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
这只戒指的体积为;
则这只戒指的平均密度为,
所以并非纯金制成。
【分析】首先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的变形式计算戒指的体积,再根据计算戒指的平均密度,并与金的密度对比即可。
17.(2024九上·宝山模拟)如图所示,小明用30牛的拉力在6秒内将货物通过自重为2牛的定滑轮匀速提升1.5米,不计摩擦和绳子重力,求:这段时间内。
(1)拉力做的功W;
(2)拉力的功率P。
【答案】解:(1)根据图片可知,这个滑轮固定不动,应该为定滑轮,它不省力不费力,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所以拉力移动的距离与物体升高的高度相等,
则拉力做的功为;
答:拉力做的功。
(2)根据题意可知,拉力的功率为。
答:拉力的功率。
【知识点】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功的计算及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滑轮的种类,进而计算拉力移动的距离和拉力大小,根据W=Fs计算拉力做的功。
(2)根据计算拉力的功率。
18.(2024九上·宝山模拟)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可调,R0为定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电压表接0~15V的量程,电流表接0~0.6A量程。将电源电压调为某一定值时,滑片从一个端点开始移动,移动过程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变化如图乙所示。求:
(1)定值电阻R0的大小;
(2)改变电源电压,当一个电表达满刻度时,另一电表为满刻度的三分之一,求:此时的电源电压。
(3)电流表改接0~3A量程,若使滑动变阻器可任意调节(从0调到最大阻值),且使电流表指针示数不低于满刻度的六分之一,则电源电压的可变范围。
【答案】(1)解:根据甲图可知,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的电压。
根据乙图可知,当滑动变阻器的电阻最大时,电流最小为0.24A,
则滑动变阻器的电阻最大值为;
电源电压为①
当电流最大为0.6A时,电源电压为②
联立①②解得:。
(2)解:当一个电表达满刻度时,另一电表为满刻度的三分之一,
如果电压表满偏,U''=15V,电流表为满刻度的三分之一,I''=0.2A;
此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
R''=75Ω,大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不可能调到,故排除;
如果电流表满偏I'''=0.6A,电压表为满刻度的三分之一,即U'''=5V;
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
小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可能调到,
此时电源电压;
此时电路的总功率。
(3)解:
由题知道,电流表改接0~3A量程,若使滑动变阻器可任意调节(从0调到最大阻值),且使电流表指针示数不低于满刻度的六分之一,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为25Ω时,若电路中电流最小,则电源电压最小,
由题意知道,最小电流为;
则最小电源电压为;
此时电压表的示数;
电压表是安全的;
当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小为0时,
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
符合要求,所以最小电源电压为17.5V;
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为25Ω时,由串联分压的规律知道,此时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最大,电压表接0~15V的量程,若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最大为15V,
则此时电源电压最大,此时电路中的电流;
符合要求,最大电源电压为;
当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小为0时,
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
也符合要求,所以最大电源电压为21V,综上可知,电源电压的可变范围17.5V~21V。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功率的计算
【解析】【分析】 (1)电路为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的电压,根据图像的端点坐标结合欧姆定律列出电源电压的表达式,解得定值电阻R0的大小;
(2)当一个电表达满刻度时,另一电表为满刻度的三分之一,分情况讨论判断哪个表能满足满偏,计算电源电压,根据P=UI计算电路的电功率;
(3)根据最小的电流时,滑动变阻器的电阻最大,由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特点计算最小电压,根据最大电流和定值电阻计算最大电压。
(1)电路为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的电压,当滑动变阻器的电阻最大时,电流最小为0.24A,滑动变阻器的电阻最大值为
电源电压为

当电流最大为0.6A时,电源电压为

联立①②解得
(2)当一个电表达满刻度时,另一电表为满刻度的三分之一,如果电压表满偏,U''=15V,电流表为满刻度的三分之一,I''=0.2A;此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
R''=75Ω,大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不可能调到,故排除;
如果电流表满偏I'''=0.6A,电压表为满刻度的三分之一,即U'''=5V;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
小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可能调到,此时电源电压
此时电路的总功率
(3)由题知道,电流表改接0~3A量程,若使滑动变阻器可任意调节(从0调到最大阻值),且使电流表指针示数不低于满刻度的六分之一,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为25Ω时,若电路中电流最小,则电源电压最小,由题意知道,最小电流为
则最小电源电压为
此时电压表的示数
电压表是安全的;
当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小为0时,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
符合要求,所以最小电源电压为17.5V;
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为25Ω时,由串联分压的规律知道,此时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最大,电压表接0~15V的量程,若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最大为15V,则此时电源电压最大,此时电路中的电流
符合要求,最大电源电压为
当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小为0时,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
也符合要求,所以最大电源电压为21V,综上可知,电源电压的可变范围17.5V~21V。
19.(2024九上·宝山模拟)两个薄壁圆柱形容器甲、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容器底面积均为S、容器重力均为4.9牛,容器内盛有相同高度的水,如图所示。将两个密度不同、体积均为1×10-3米3的实心光滑柱体A、B分别竖直放入甲、乙两容器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和容器对地面的压强p容如下表所示。
压强 放入A柱体 放入B柱体
p水(帕) 2450 2940
p容(帕) 2940 3920
(1)求放入A柱体后,水对甲容器底部的深度h;
(2)通过计算确定容器的底面积S;
(3)判断柱体B在水中的浮沉状态,并说明你的判断依据。
【答案】解:(1)根据表格可知,当A放入容器中时,,
由液体的压强公式可得:;
答:放入A柱体后,水对甲容器底部的深度为。
(2)由题意可知,实心体A、B体积相等,密度不同,
如果两者同时浸没在水中,则两个容器中的水面高度应该相同,即压强相同。
而由表格可知,,则表明两者不可能同时浸没。
由可知,,
又由于,所以,
故A一定漂浮,且无水溢出。
水平面上的物体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
所以水平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
而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
所以;
则有,
即容器的底面积为。
答:容器的底面积为。
(3)同理,若B漂浮或悬浮,则;
不符合题意,
所以B不可能是漂浮或悬浮的,故B只可能是沉底。
答: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只可能是沉底。
【知识点】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1)由表格数据可知放入A柱体后甲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根据p=ρgh求出甲容器底部的深度h;
(2)由题知,实心柱体A、B的体积相等,密度不同,两者同时浸没时时排开水的体积相等,水面的高度相同,根据p水A<p水B可知两者不可能同时浸没,根据p=ρgh可知两者液体深度的关系,根据V=Sh可知排开液体的体积关系,从而得出A一定漂浮且无水溢出,根据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结合得出等式,然后求出容器的底面积S;
(3)若B在水中漂浮或悬浮时求出容器的重力和A漂浮时求出容器的重力相等,而实际上不相等,据此判断B在水中的状态。
20.(2024九上·宝山模拟)交附物理兴趣小组同学在做“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实验中,备有:电流表一个,0~0.6A,0~3A两个量程,电压表一个,0~3V、0~15V两个量程;学生电源,电压分别为1.5V、3V、6V、15V;开关一个;定值电阻R1=15Ω,待测电阻Rx,滑动变阻器R上标有“20Ω 2A”的字样,导线若干。
方案①:小交同学按图所示的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当他按操作规范进行实验时,闭合电键K,电流表A的示数为I,然后他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当滑片P的位置恰好在中点时,电流表A的示数为0.5安。
(1)I的取值范围为   ;
方案②:如图是小通同学的同学们设计的测量电阻的电路图,他们决定只用一个电表完成测量,闭合开关S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A;两个开关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变为0.3A。
(2)待测电阻R2(Rx)的阻值约为   ,为了减小电表读数时的误差,要求在几次测量中,电表指针的示数大于量程的,则电源应选用   V,电压表应选用   量程,电流表应选用   量程;
方案③:晓彤同学看到小通同学的方案后,决定保持电路中的其他元件不变,只将电流表换成电压表,来测量待测电阻的阻值
(3)请在框格内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留有1张备用,若要涂改,请在左上角标明哪幅是最终结果)。
【答案】(1)0.25~0.5A
(2)30Ω;15;0~15V;0~0.6A
(3)
【知识点】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当他按操作规范进行实验时,闭合电键K时,
电源的电压为U=I(Rx+R最大);
即U=I(Rx+20Ω);
当滑片P的位置恰好在中点时,电源的电压为U=I'(Rx+R中);
即U=0.5A×(Rx+10Ω);
电源的电压不变,则I(Rx+20Ω)=0.5A×(Rx+10Ω);
即;
当Rx→0时,I=0.25A;当Rx→∞时,I=0.5A;
即I的范围是0.25A~0.5A。
(2)①由电路图可知,闭合开关S时,电路中只有R1工作,电流表的示数为0.2A,
此时R1两端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
则电源电压为U=I1R1=0.2A×15Ω=3V;
两个开关都闭合时,R1与R2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电流表的示数变为0.3A,
根据并联电路电流与电压的特点可知,待测电阻R2的阻值;
②由题知,要求在几次测量中,电表指针的示值大于量程的,
若按此要求,我们先看看在使用电流表各个量程时,电路中的电流情况:
对于0~0.6A量程,电路中的电流应大于0.4A;对于0~3A量程,电路中的电流应大于2A;
由于被测电阻的阻值大约30Ω,可知电流表若用0~0.6A量程,
则被测电阻两端电压大于U1=I1R1=0.4A×30Ω=12V;
电流表若用0~3A量程,则被测电阻两端电压大于U2=I2R2=2A×30Ω=60V;
由已知条件可知,电源电压应该选择15V,电压表选择0~15V量程;
如果电源电压为15V,由欧姆定律,所以通过电阻的最大电流约为;
即电流表选择0~0.6A。
(3)根据可知,要测电阻R2,需直接或间接测出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把R1与R2串联,利用电压表直接测R2两端电压,利用开关的控制电压表的测量对象,根据串联电路电流相等的特点,可求出R2的电阻,如图所示:
【分析】(1) 当他按操作规范进行实验时,为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20Ω,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可表示出电源的电压;
当滑片P的位置恰好在中点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10Ω,再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可表示出电源的电压;
根据电源电压保持不变联立方程,根据极限法即可求出I的范围。
(2)①由电路图可知,闭合开关S时,电路中只有R1工作,电流表的示数为0.2A,
根据U=I1R1计算电源电压。两个开关都闭合时,R1与R2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电流表的示数变为0.3A,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计算通过R2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计算R2的阻值。
② 根据电流表指针所在位置的要求,可以得到在两个量程下,通过电阻的电流;已知电阻大约阻值和不同量程的电路电流,可以得到相应的电源电压,将需要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源对比,确定电源电压和电压表的量程;最后根据电路最大电压和电阻阻值,得到电流表选择的量程。
(3)据可知,要测电阻R2,需直接或间接测出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分析解答即可。
(1)当他按操作规范进行实验时,闭合电键K时,电源的电压为
U=I(Rx+R最大)

U=I(Rx+20Ω)
当滑片P的位置恰好在中点时,电源的电压为
U=I'(Rx+R中)

U=0.5A×(Rx+10Ω)
电源的电压不变,则
I(Rx+20Ω)=0.5A×(Rx+10Ω)

当Rx→0时,I=0.25A;当Rx→∞时,I=0.5A;即I的范围是0.25A~0.5A。
(2)[1]由电路图可知,闭合开关S时,电路中只有R1工作,电流表的示数为0.2A,此时R1两端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则电源电压为
U=I1R1=0.2A×15Ω=3V
两个开关都闭合时,R1与R2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电流表的示数变为0.3A,根据并联电路电流与电压的特点可知,待测电阻R2的阻值
[2][3][4]由题知,要求在几次测量中,电表指针的示值大于量程的,若按此要求,我们先看看在使用电流表各个量程时,电路中的电流情况:
对于0~0.6A量程,电路中的电流应大于0.4A;对于0~3A量程,电路中的电流应大于2A;由于被测电阻的阻值大约30Ω,可知电流表若用0~0.6A量程,则被测电阻两端电压大于
U1=I1R1=0.4A×30Ω=12V
电流表若用0~3A量程,则被测电阻两端电压大于
U2=I2R2=2A×30Ω=60V
由已知条件可知,电源电压应该选择15V,电压表选择0~15V量程;如果电源电压为15V,由欧姆定律,所以通过电阻的最大电流约为
即电流表选择0~0.6A。
(3)根据可知,要测电阻R2,需直接或间接测出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把R1与R2串联,利用电压表直接测R2两端电压,利用开关的控制电压表的测量对象,根据串联电路电流相等的特点,可求出R2的电阻,如图所示: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