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新课标】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10单元第1节 食物中的有机物(课件+分层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新课标】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10单元第1节 食物中的有机物(课件+分层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2-27 23:20:42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第十单元 化学与健康
鲁教版化学(新教材)九年级下册
第一节 食物中的有机物
能从组成上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
能用实验的方法辨别淀粉
知道六大营养素及糖类、油脂 、蛋白质对生命的意义及食物来源






在我们的身体里,空气、水和各种食物发生着复杂的化学反应,源源不断地为我们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也为我们的茁壮成长提供物质基础。
课堂导入
有机化合物
通常人们将把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将除有机物以外的其他化合物,统称为无机化合物,简称无机物,如酸、碱、盐和氧化物等。
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CH4),
食醋中含有的醋酸(CH3COOH)、
酒中含有的乙醇(C2H5OH)等属于有机物。
注:少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CO、CO2和Na2CO3等, 具有无机化合物的特点,通常把它们看作无机化合物。
有机物种类繁多,在已经发现和创造的亿万种物质中,90%以上的都是有机物。
人体六大营养素
人体的六大营养物质是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其中,属于有机物的有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属于无机物的是水和无机盐。
糖 类
一、
糖类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
探究新知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糖类物质主要有蔗糖、葡糖糖、果糖。淀粉和纤维素等。
人体摄入的糖类物质主要是淀粉。
生活中常见的糖类物质
活动探究10-1
检验食物中的淀粉
分别取少量的面包片、米饭、土豆片置于培养皿或玻璃片上,向其中各滴加几滴碘水,观察现象。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实验表明,食物在与碘水作用时,都呈现蓝色,说明它们都含有淀粉[(C6H10O5)n]。
淀粉分子是一种长链分子,相对分子质量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淀粉
唾液:淀粉酶
小肠:胰淀粉酶
麦芽糖
肠液:麦芽糖酶

葡萄糖
淀粉(储藏在肝脏、肌肉中)
二氧化碳和水
(供肌体活动和维持体温)释放热量

O2
淀粉的消化吸收
糖类是人体主食的重要营养物质,也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所需热量的60%~70% 来自糖类。每克糖类完全氧化时,可产生大约17kJ的热量。
油 脂
二、
油脂是一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其组成元素与糖类相同,只是它们的分子组成结构不同
探究新知
生活中常见的油脂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油脂有花生油、豆油、菜籽油、动物油和奶油等。
常温下,植物油脂呈液态,称为油;动物油脂呈固态,成为脂肪。
二者统称为油脂。油和脂肪均为混合物。
富含油脂的食物
油脂的消化吸收
油脂也是一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油脂在小肠内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
脂肪酸分子


+
甘油分子



油脂
油脂是人体重要营养物质,是人体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人体储能物质。每克油脂完全氧化大约产生38kJ热量,约是相同质量的糖类物质的两倍。
  一般成人体内贮存约人体质量10%~20%的脂肪,它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当人进食量小、摄入食物的能量不足以提供机体消耗的能量时,就要消耗自身的脂肪来满足机体的需要,此时人就会消瘦。多余的油脂积累就
会引发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
血脂是血液中含有的油脂和
类似油脂样的物质的总称。血脂
过高就会导致高血脂症。
2022 年 4 月 28 日,著名的《自然·催化》杂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我国科
研人员通过电催化与生物合成相结合的方
式,成功地以二氧化碳(CO2)和水(H2O)
为原料合成了葡萄糖(C6H12O6)和脂肪酸
(油脂水解的产物之一),为人工和半人
工合成“粮食”提供了新路径。
二氧化碳“变”葡萄糖和脂肪酸
图10-4 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
长链产品示意图
蛋 白 质
三、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础物质,是人体生长和修补破损组织所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探究新知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动物的肌肉、血液、乳汁、毛、角、蹄等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有些植物的根茎、种子和果实等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氨基酸
蛋白质
合成
氧化
蛋白质
尿素、CO2、H2O 等
释放热量18kJ·g-1


蛋白质分子
多种氨基酸分子
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入 60~90 g 蛋白质,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需要的会更多些。另外,如果人体缺乏糖类和油脂,蛋白质也是备用能量的来源。
几种重要的蛋白质
(1)氧气运输的载体——血红蛋白
(2)生物催化剂——酶
膜蛋白质
DNA
胰岛素蛋白
活动探究10-2
蛋白质的性质与检验
取约 1 mL 鸡蛋清注入试管中,再加入约 5 mL 蒸馏水,振荡试管,使蛋清与水混合均匀,进行下列实验。
1. 在酒精灯上加热试管,观察现象。
2.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凝结了的鸡蛋清,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现象。
3. 用坩埚钳夹持少量蚕丝或毛发在酒精灯上点燃,闻一闻有什么气味产生。
实验结论:鸡蛋清、蚕丝、毛发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蛋白质加热时会凝聚,从而失去其生理活性。灼烧含蛋白质的物质时,会产生烧焦羽毛的特殊气味。
日常生活中,可用这种方法检验服装面料是否为丝毛织品。
实验 实验现象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鸡蛋清凝聚
产生烧焦羽毛的特殊气味
产生烧焦羽毛的特殊气味
维 生 素
四、
维生素是一类组成和结构都较为复杂的有机物
探究新知
维生素的作用及来源
其主要作用是调节肌体内进行的各种化学反应,以保持健康。
正常情况下,人体只需非常少量的维生素,可以从含有维生素的蔬菜、水果等食物中获得。
维生素 A 有助于保护视力,缺乏维生素 A,会引起夜盲症。
维生素 C(也称抗坏血酸)对人体皮肤和牙龈的健康有重要作用,缺乏维生素 C,会引起坏血病。
维生素 D 有助于骨骼和牙齿的生长发育。
人体每天除了需要摄取各种营养素以外,还需要从蔬菜、水果中摄入一定量的纤维素。膳食中的纤维
素具有促进肠蠕动、帮助消化的功能。
膳食纤维虽然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但膳食纤维在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是维持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一类营养素。由于膳食纤维在预防人体胃肠道疾病和维护胃肠道健康方面功能突出,因而有“肠道清洁夫”的美誉。
课堂达标
1.蓝莓中含有丰富的花青素(化学式为C15H11O6)。下列关于花青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有机物
B.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C.氧元素的含量最低
D.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11:6
A
课堂达标
2.我们每天要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摄入,以下食物主要提供蛋白质的是( )
A.鸡蛋 B.大米
C.苹果 D.黄瓜
A
3.下列物质中,属于最简单的有机物的是( )
A.碳(C) B.碳酸(H2CO3)
C.水(H2O) D.甲烷(CH4)
D
课堂达标
课堂达标
4.俗话说:“五谷杂粮壮身体,青菜萝卜保平安”,其中“青菜萝卜”富含的营养是( )
A.淀粉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
D
课堂达标
5.已知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此反应过程中分子数目保持不变
B.AC是有机物,BD是无机物
C.点燃前,要先检验A的纯度,防止爆炸
D.化学方程式CH4+2O2点燃CO2+2H2O
B
课堂达标
6.利用海带提取碘单质(I2)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操作①中,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3种
B.由于淀粉有遇碘(I2)变蓝的特性,因此可以利用淀粉检验加入H2O2溶液后所得的“溶液一”中是否有单质碘生成
C.在上述过程中碘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D.在蒸馏操作中,蒸馏烧瓶内加入沸石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液体的暴沸
C
课堂达标
7.化学使生活更美好。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提出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    (填选项序号)。
a.碳元素 b.碳原子
c.碳单质 d.二氧化碳
(2)如图是我国制定的某类材料回收标志,这类材料属
于           (填“无机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d
课堂达标
8.豆腐是由两千多年前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它享有“富贵贫困皆厚爱,人人称其菜中王”的美誉。下表是豆腐中主要成分的平均质量分数:
(1)用石磨将黄豆磨成豆浆,发生了    (填“化学”或“物理”)变化,制作豆腐块的过程涉及豆腐与水分离的环节,该分离操作的名称是    。
(2)豆腐含有的营养素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任填一种),含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是    。
(3)除大豆外,下列也能提供丰富蛋白质的食物是    (填字母)。
A.萝卜 B.鱼 C.大米 D.苹果
物理
过滤
B

蛋白质
成分 水 蛋白质 脂肪 糖类 钙 磷 铁 维生素B1
质量分数/% 89.3 4.7 1.3 2.8 0.24 0.064 1.4 0.00006
知识总结
1.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2.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是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
3.糖类是人体主食的重要营养物质,也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4.蛋白质是人体副食的重要营养物质,也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础物质。
5.油脂也是人体副食的重要营养物质,是人体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人体储能物质。
6.维生素主要来自食物,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微量物质。/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化学学科
第一节 食物中的有机物
1.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CH4 B.CH3COOH
C.C6H12O6 D.H2CO3
2. 下列几种物质中,其重要成分不属于人体所需基本营养素的是
A.白糖 B.白面
C.白酒 D.白开水
3. 中华风味名吃,逍遥镇胡辣汤营养味美,下列用到的食材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红薯粉条 B.青菜 C.含碘食盐 D.牛肉
4. 烩面营养美味。做烩面所用下列食材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A.羊肉 B.青菜 C.芝麻油 D.小麦粉
5. 某同学因缺乏维生素A而患夜盲症,有关维生素A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简单的无机物 B.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
C.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D.多吃胡萝卜能缓解病情
6.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细铁丝在氧气里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B.鸡蛋清中加浓硝酸微热后变黄
C.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
D.白磷在空气中自燃产生大量白烟
7. “纸包鱼”无鱼皮、无鱼刺,深受小胖喜欢。鱼肉中富含的营养素为
A.蛋白质 B.维生素 C.油脂 D.糖类
8.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碳酸钙可用作补钙剂
B.蒸发操作时,当蒸发皿中没有液体时停止加热
C.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
D.用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
9. 许多植物的果实、根、茎里都富含淀粉,淀粉的化学式可用(C6H10O5)n 表示,n 为一个很大的数。 则关于淀粉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淀粉属于人体必需的六大类营养素之一
B.淀粉充分燃烧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淀粉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6:10:5
D.淀粉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162
10. 通过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①既可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了甲烷是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
②既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③既可说明水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又说明了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个数之比为2:1
④实验过程中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
⑤既可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又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1. 下列营养素的分类正确的是
A.蛋白质:黄油、牛奶 B.维生素:黄瓜、西红柿
C.油脂:菜油、面粉 D.糖类:大米、鱼肉
12. 小明同学出现了腹泻的症状,医生建议他暂时不要吃富含蛋白质和油脂的食物。小明同学应该选择的早餐是
A.油条和豆浆 B.馒头和米粥
C.鸡蛋和牛奶 D.炸鸡腿和酸奶
13.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作燃料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氨气
C.明矾溶于水能形成吸附性物质,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D.新制Cu(OH)2能与葡萄糖反应,可用于糖尿病的检查
14. 有关概念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下列选项中的概念不符合图中所示关系的是
选项 A B C D
M 纯净物 导体 有机物 置换反应
N 混合物 绝缘体 无机物 复分解反应
Q 液氧 塑料 碳酸 中和反应
A.A B.B C.C D.D
15. 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1)“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是描写端午节习俗的民谣。香飘满堂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2)粽子馅料可用多种食材,包括糯米、瘦肉、蛋黄等,其中富含糖类的是   。
(3)釜是古代的一种金属锅具,用釜煮熟粽子是利用了金属的   性。
1. 以下是有机物的是
A.CO2 B.H2CO3 C.C2H6O D.CaCO3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机物一定含碳元素,但含碳的化合物不一定属于有机物
B.二氧化碳、碳酸钙中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它们都是有机物
C.大多数有机物易燃
D.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3. 下列物质中,不能提供人体活动所需能量的是
A.葡萄糖 B.油脂 C.淀粉 D.食盐
4.“均衡营养,合理膳食”有益于人体健康。下列物质不属于六大基本营养素的是
A.氨基酸 B.水 C.油脂 D.维生素
5.关于甲烷(CH4)的说法正确的是
A.类别:氧化物
B.物理性质:常温时呈液态
C.化学性质:助燃性
D.主要用途:用作燃料
6. 下列关于碳及碳的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石墨、金刚石、的物理性质不同,但都是碳的不同单质
B.乙烯(X)的燃烧反应为X+3O2 =2CO2+2H2O,则乙烯的化学式为C2H4
C.含碳的化合物中,甲烷、乙醇属于有机物,则CO、CO2属于无机物
D.C6H6(苯)和C2H2(乙炔)混合后C、H的质量比大于12:1
7. 下列对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用玻璃棒待测液滴在湿润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并读出pH
B.检验二氧化碳时,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中,如果木条熄灭,证明瓶内是二氧化碳
C.向鸡蛋清中滴加几滴浓硝酸,微热,出现黄色
D.铁锈在盐酸里浸泡一段时间后,铁锈消失,溶液变为浅绿色
8. 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科学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有机物一定是含有碳元素的物质
C.合金一定是金属与金属的熔合
D.混合物一定是不同分子构成的
9. 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关系,下列概念间相互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Ⅰ 混合物 糖类 复分解反应 合金
Ⅱ 纯净物 淀粉 中和反应 金属材料
关系 交叉关系 并列关系 交叉关系 包含关系
A.A B.B C.C D.D
10. 不会使蛋白质失去原有生理功能的是
A.甲醛溶液 B.硫酸铵饱和溶液
C.浓硝酸 D.乙酸铅溶液
11. 取4支洁净的试管,①号和②号试管分别加入2毫升1%淀粉溶液,③号和④号试管分 别加入1毫升新鲜唾液淀粉酶溶液(pH约为7)和1毫升蒸馏水,将4支试管放在37℃的水中水浴5分钟。然后将③号和④号试管中的液体分别倒入①号和②号试管,充分摇匀,再放回37℃的水中水浴5分钟。往①号和②号试管各滴入1滴碘液,摇匀,观察发现① 号试管溶液不变蓝,②号试管溶液变蓝。这一实验可以说明
A.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
B.唾液淀粉酶具有专一性
C.唾液淀粉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D.唾液淀粉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pH
12. “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反应价值看:该反应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
B.从微观构成看: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C.从物质分类看:该反应涉及到3种氧化物
D.从表示方法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 +4H2O催化剂 光照 2CH4 +4O2
13. 如图所示为某品牌牛奶的部分成分及其含量的标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需要多种营养物质,标签中没有标注的一种营养物质是 ______ ;
(2)人的生长发育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的是 ______ ;
(3)能与碘水作用呈蓝色的淀粉属于 ______ ;
(4)属于无机物的是 ______ 。
14. 维生素C(化学式C6H8O6)对人体皮肤和牙龈健康有重要作用。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中学生每天需要补充约60mg维生素C.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维生素C由______种元素组成,它属于______(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含2g氢元素的维生素C中,氧元素质量为______g;17.6g维生素C中含______g碳元素。
15. “蓝瓶子”实验是一个有趣的化学振荡实验:盛有氢氧化钠、亚甲蓝(C16H18N3SCl)、葡萄糖混合液的试管,经振荡、静置后溶液颜色会出现反复变化(如图1)。某兴趣小组开展如下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混合液中属于人类基本营养物质的有水和______。
(2)小明对振荡后溶液变蓝的原因进行如下猜想:①溶液中溶入CO2;②溶液中溶入O2;③溶液中溶入______(填化学式)。
(3)小红利用图2装置,从A端吹入呼出的气体,混合液由无色变蓝色,由此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猜想①正确,原因是______。
(4)为探究猜想②,利用图2装置设计实验方案: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化学学科
第一节 食物中的有机物
1.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CH4 B.CH3COOH
C.C6H12O6 D.H2CO3
【答案】A
【解析】A、CH4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错误;
B、CH3COOH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错误;
C、C6H12O6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错误;
D、H2CO3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看作无机物,正确。
2. 下列几种物质中,其重要成分不属于人体所需基本营养素的是
A.白糖 B.白面
C.白酒 D.白开水
【答案】C
【解析】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为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水,无机盐
A、白糖属于糖类,属于人体所需营养素,正确;
B、白面中富含淀粉,属于糖类,属于人体所需营养素,正确;
C、白酒中含有酒精,不属于人体所需营养素,错误;
D、水属于人体所需营养素,正确。
3. 中华风味名吃,逍遥镇胡辣汤营养味美,下列用到的食材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红薯粉条 B.青菜 C.含碘食盐 D.牛肉
【答案】D
【解析】A、红薯粉条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错误;
B、青菜中富含维生素,错误;
C、含碘食盐中富无机盐,错误;
D、牛肉中富含蛋白质,正确。
4. 烩面营养美味。做烩面所用下列食材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A.羊肉 B.青菜 C.芝麻油 D.小麦粉
【答案】B
【解析】A、羊肉中富含蛋白质,错误;
B、青菜中富含维生素,正确;
C、芝麻油中富含油脂,错误;
D、小麦粉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错误。
5. 某同学因缺乏维生素A而患夜盲症,有关维生素A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简单的无机物 B.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
C.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D.多吃胡萝卜能缓解病情
【答案】D
【解析】A、维生素属于有机物,错误;
B、维生素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错误;
C、维生素不为人体提供能量,错误;
D、胡萝卜中含大量的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转换化成维生素A,因此多吃胡萝卜能缓解病情,正确。
6.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细铁丝在氧气里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B.鸡蛋清中加浓硝酸微热后变黄
C.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
D.白磷在空气中自燃产生大量白烟
【答案】C
【解析】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正确;
B、鸡蛋清中含有蛋白质,硝酸能使其变性,加浓硝酸微热后变黄,正确;
C、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通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错误;
D、白磷在空气中自燃产生大量白烟,正确。
7. “纸包鱼”无鱼皮、无鱼刺,深受小胖喜欢。鱼肉中富含的营养素为
A.蛋白质 B.维生素 C.油脂 D.糖类
【答案】A
【解析】A、鱼肉中富含蛋白质,正确;
B、鱼肉中富含蛋白质,而不是维生素,错误;
C、鱼肉中富含蛋白质,而不是油脂,错误;
D、鱼肉中富含蛋白质,而不是糖类,错误。
8.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碳酸钙可用作补钙剂
B.蒸发操作时,当蒸发皿中没有液体时停止加热
C.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
D.用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
【答案】B
【解析】A、碳酸钙含有钙元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钙,可做补钙剂,正确;
B、蒸发时,不能蒸干,利用余热加热,则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立即停止加热,错误;
C、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 正确;
D、用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其中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正确。
9. 许多植物的果实、根、茎里都富含淀粉,淀粉的化学式可用(C6H10O5)n 表示,n 为一个很大的数。 则关于淀粉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淀粉属于人体必需的六大类营养素之一
B.淀粉充分燃烧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淀粉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6:10:5
D.淀粉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162
【答案】D
【解析】A、淀粉属于糖类,是六大营养素之一,正确;
B、淀粉中只含有C、H、O三种元素,充分燃烧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正确;
C、淀粉的化学式为(C6H10O5)n,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6:10:5,正确;
D、淀粉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162n,错误。
10. 通过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①既可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了甲烷是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
②既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③既可说明水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又说明了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个数之比为2:1
④实验过程中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
⑤既可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又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答案】C
【解析】①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反应生成水,既可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了甲烷中含有氢元素,不能说明含有碳元素,错误;
②过程中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既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正确;
③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并且氢气和氧气体积比是2:1,既可说明水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又说明了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个数之比为2:1,正确;
④乒乓球碎片着火点比滤纸碎片低,实验过程中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正确;
⑤过程中塑料瓶变瘪,既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错误。
11. 下列营养素的分类正确的是
A.蛋白质:黄油、牛奶 B.维生素:黄瓜、西红柿
C.油脂:菜油、面粉 D.糖类:大米、鱼肉
【答案】B
【解析】A、蛋白质主要存在于动物肌肉、奶类、蛋类、鱼类及花生和豆类的种子或制品中,黄油中含油脂,错误;
B、维生素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黄瓜、西红柿中都含有维生素,正确;
C、面粉中主要含有糖类,错误;
D、糖类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种子和块茎中,大米含糖类,鱼肉中含蛋白质,错误。
12. 小明同学出现了腹泻的症状,医生建议他暂时不要吃富含蛋白质和油脂的食物。小明同学应该选择的早餐是
A.油条和豆浆 B.馒头和米粥
C.鸡蛋和牛奶 D.炸鸡腿和酸奶
【答案】B
【解析】暂时不吃富含蛋白质和油脂的食物,而人体生理活动又需要能量,因此就需要补充糖类食物
A、油条中含有大量的油脂,豆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错误;
B、馒头和米粥中主要含有糖类,正确;
C、鸡蛋和牛奶中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错误;
D、炸鸡腿和酸奶中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错误。
13.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作燃料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氨气
C.明矾溶于水能形成吸附性物质,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D.新制Cu(OH)2能与葡萄糖反应,可用于糖尿病的检查
【答案】D
【解析】A、氧气能支持燃烧,能作助燃剂,但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错误;
B、浓硫酸能与氨气反应,不能用来干燥氨气,错误;
C、明矾溶于水能形成吸附性物质,可用来净水,但不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错误;
D、新制Cu(OH)2能与葡萄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可用于糖尿病的检查,正确。
14. 有关概念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下列选项中的概念不符合图中所示关系的是
选项 A B C D
M 纯净物 导体 有机物 置换反应
N 混合物 绝缘体 无机物 复分解反应
Q 液氧 塑料 碳酸 中和反应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A、混合物与纯净物是并列关系,液氧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错误;
B、根据物质的导电性可将物质分为导体与绝缘体,塑料没有导电性,属于绝缘体,正确;
C、碳酸中虽然含有碳元素吗,但是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习惯上还是看做无机物,正确;
D、置换反应与复分解反应是并列关系,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正确。
15. 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1)“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是描写端午节习俗的民谣。香飘满堂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2)粽子馅料可用多种食材,包括糯米、瘦肉、蛋黄等,其中富含糖类的是   。
(3)釜是古代的一种金属锅具,用釜煮熟粽子是利用了金属的   性。
【答案】(1)分子不断运动 (2)糯米 (3)导热
【解析】(1)香飘满堂,是因为香味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香味;
(2)糯米中富含糖类;瘦肉中富含蛋白质;蛋黄中富含蛋白质;
(3)用釜煮熟食物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热性。
1. 以下是有机物的是
A.CO2 B.H2CO3 C.C2H6O D.CaCO3
【答案】C
【解析】A、CO2属于无机物,错误;
B、H2CO3属于无机物,错误;
C、C2H6O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正确;
D、CaCO3属于无机物,错误。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机物一定含碳元素,但含碳的化合物不一定属于有机物
B.二氧化碳、碳酸钙中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它们都是有机物
C.大多数有机物易燃
D.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答案】B
【解析】A、有机物一定含碳元素,但含碳的化合物不一定属于有机物,正确;
B、二氧化碳、碳酸钙中都含有碳元素,但是这些物质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把它们归入无机物,错误。
C、大多数有机物易燃,正确;
D、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正确。
3. 下列物质中,不能提供人体活动所需能量的是
A.葡萄糖 B.油脂 C.淀粉 D.食盐
【答案】D
【解析】A、葡萄糖属于糖类,能提供人体活动所需能量,正确;
B、油脂能提供人体活动所需能量,正确;
C、淀粉属于糖类,能提供人体活动所需能量,正确;
D、食盐属于无机盐,不能提供人体活动所需能量,错误。
4.“均衡营养,合理膳食”有益于人体健康。下列物质不属于六大基本营养素的是
A.氨基酸 B.水 C.油脂 D.维生素
【答案】A
【解析】A、氨基酸不属于六大基本营养素,正确;
B、水属于六大基本营养素,错误;
C、油脂属于六大基本营养素,错误;
D、维生素属于六大基本营养素,错误。
5.关于甲烷(CH4)的说法正确的是
A.类别:氧化物
B.物理性质:常温时呈液态
C.化学性质:助燃性
D.主要用途:用作燃料
【答案】D
【解析】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而甲烷不含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错误;
B、甲烷常温下是气态,错误;
C、甲烷具有可燃性,没有助燃性,错误;
D、甲烷具有可燃性,可以做燃料,正确。
6. 下列关于碳及碳的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石墨、金刚石、的物理性质不同,但都是碳的不同单质
B.乙烯(X)的燃烧反应为X+3O2 =2CO2+2H2O,则乙烯的化学式为C2H4
C.含碳的化合物中,甲烷、乙醇属于有机物,则CO、CO2属于无机物
D.C6H6(苯)和C2H2(乙炔)混合后C、H的质量比大于12:1
【答案】D
【解析】A、石墨、金刚石、C60的碳原子排列不同,故物理性质不同,但都属于碳的不同单质,正确;
B、在反应X+3O2点燃2CO2+2H2O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的元素种类、原子个数和种类不变,反应后共2个C原子、4个H原子、6个O原子,反应前现有6个O原子,则每个分子X中共有2个C原子、4个H原子,即化学式为C2H4,正确;
C、含碳元素的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如甲烷、乙醇属于有机物,而CO、CO2的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属于无机物,正确;
D、C6H6(苯)和C2H2(乙炔)中C、H元素质量比相同,均为12:1,错误。
7. 下列对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用玻璃棒待测液滴在湿润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并读出pH
B.检验二氧化碳时,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中,如果木条熄灭,证明瓶内是二氧化碳
C.向鸡蛋清中滴加几滴浓硝酸,微热,出现黄色
D.铁锈在盐酸里浸泡一段时间后,铁锈消失,溶液变为浅绿色
【答案】C
【解析】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若溶液显酸性或碱性,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测定结果不准确,错误;
B、检验二氧化碳时,应使用澄清石灰水,错误;
C、鸡蛋清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向鸡蛋清中滴加几滴浓硝酸,微热,可使蛋白质变性失去活性,出现黄色,正确;
D、铁锈在盐酸里浸泡一段时间后,生成氯化铁和水,铁锈消失,溶液变为黄色,错误。
8. 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科学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有机物一定是含有碳元素的物质
C.合金一定是金属与金属的熔合
D.混合物一定是不同分子构成的
【答案】B
【解析】A、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与臭氧的混合物中也只含一种元素,错误;
B、有机物是含碳元素的一类化合物,所以有机物一定是含有碳元素的物质,正确;
C、合金可以是金属和金属、金属和非金属融合在一起形成的,错误;
D、混合物一定是不同分子构成的,如铁粉与铜粉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铁原子和铜原子,不含分子,错误。
9. 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关系,下列概念间相互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Ⅰ 混合物 糖类 复分解反应 合金
Ⅱ 纯净物 淀粉 中和反应 金属材料
关系 交叉关系 并列关系 交叉关系 包含关系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A、混合物和纯净物是并列关系,错误;
B、淀粉属于糖类,二者的关系属于包含关系,错误;
C、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二者属于包含关系,错误;
D、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二者的关系属于包含关系,正确。
10. 不会使蛋白质失去原有生理功能的是
A.甲醛溶液 B.硫酸铵饱和溶液
C.浓硝酸 D.乙酸铅溶液
【答案】B
【解析】A、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可使蛋白质变性失去活性,错误;
B、硫酸铵不含重金属离子,不能与蛋白质结合,不能使蛋白质变性,不会使蛋白质失去活性,正确;
C、浓硝酸属于强酸,可使蛋白质变性失去活性,错误;
D、乙酸铅溶液中含有重金属铅离子,可使蛋白质变性失去活性,错误。
11. 取4支洁净的试管,①号和②号试管分别加入2毫升1%淀粉溶液,③号和④号试管分 别加入1毫升新鲜唾液淀粉酶溶液(pH约为7)和1毫升蒸馏水,将4支试管放在37℃的水中水浴5分钟。然后将③号和④号试管中的液体分别倒入①号和②号试管,充分摇匀,再放回37℃的水中水浴5分钟。往①号和②号试管各滴入1滴碘液,摇匀,观察发现① 号试管溶液不变蓝,②号试管溶液变蓝。这一实验可以说明
A.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
B.唾液淀粉酶具有专一性
C.唾液淀粉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D.唾液淀粉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pH
【答案】A
【解析】淀粉遇碘液变为蓝色,通过实验,往①号和②号试管各滴入1滴碘液,摇匀,观察发现①号试管溶液不变蓝,②号试管溶液变蓝。这一实验可以说明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
12. “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反应价值看:该反应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
B.从微观构成看: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C.从物质分类看:该反应涉及到3种氧化物
D.从表示方法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 +4H2O催化剂 光照 2CH4 +4O2
【答案】C
【解析】A、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甲烷和氧气,其中反应物均是无机物,而产物中甲烷是有机物,故该反应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正确;
B、这四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正确;
C、该反应涉及到二氧化碳和水两种氧化物,错误;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4H2O催化剂 光照2CH4+4O2,正确。
13. 如图所示为某品牌牛奶的部分成分及其含量的标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需要多种营养物质,标签中没有标注的一种营养物质是 ______ ;
(2)人的生长发育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的是 ______ ;
(3)能与碘水作用呈蓝色的淀粉属于 ______ ;
(4)属于无机物的是 ______ 。
【答案】(1)维生素 (2)蛋白质 (3)糖类 (4)水和无机盐
【解析】(1)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物质有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营养物质,由标签可知,此牛奶还缺少的一类营养物质是维生素;
(2)蛋白质是人体生长和修补身体破损组织的重要营养物质;
(3)生活中的淀粉、纤维素都属于糖类;
(4)水和无机盐中都不含碳元素,不属于有机物,属于无机物。
14. 维生素C(化学式C6H8O6)对人体皮肤和牙龈健康有重要作用。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中学生每天需要补充约60mg维生素C.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维生素C由______种元素组成,它属于______(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含2g氢元素的维生素C中,氧元素质量为______g;17.6g维生素C中含______g碳元素。
【答案】(1)3 有机物 (2)24 7.2
【解析】(1)由化学式可知,维生素C(化学式C6H8O6)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2)设含2g氢元素的维生素C中,氧元素质量为x
2g:x=(1×8):(16×6)
x=24g;
17.6g维生素C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17.6g×72/176×100%=7.2g。
15. “蓝瓶子”实验是一个有趣的化学振荡实验:盛有氢氧化钠、亚甲蓝(C16H18N3SCl)、葡萄糖混合液的试管,经振荡、静置后溶液颜色会出现反复变化(如图1)。某兴趣小组开展如下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混合液中属于人类基本营养物质的有水和______。
(2)小明对振荡后溶液变蓝的原因进行如下猜想:①溶液中溶入CO2;②溶液中溶入O2;③溶液中溶入______(填化学式)。
(3)小红利用图2装置,从A端吹入呼出的气体,混合液由无色变蓝色,由此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猜想①正确,原因是______。
(4)为探究猜想②,利用图2装置设计实验方案: 。
【答案】(1)葡萄糖 (2)N2 (3)不能 呼出的空气中还含有氧气、氮气 (4)从A中通入足量的氧气,若溶液变蓝,则猜想②正确;若溶液不变蓝,则猜想②不正确
【解析】(1)混合液中属于人类基本营养物质的有水和葡萄糖;
(2)氢氧化钠、亚甲蓝(C16H18N3SCl)、葡萄糖混合液与空气接触,空气中主要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氮气,小明对振荡后溶液变蓝的原因进行如下猜想:①溶液中溶入CO2;②溶液中溶入O2;③溶液中溶入N2;
(3)小红利用图2装置,从A端吹入呼出的气体,混合液由无色变蓝色,由此不能得出猜想①正确,原因是呼出的气体中还含有氧气、氮气;
(4)为探究猜想②,设计实验方案为:从A中通入足量的氧气,若混合液由无色变蓝色,说明溶液中溶入O2,则猜想②正确;若溶液不变蓝,则猜想②不正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