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核舟记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核舟记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27 21:03: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核舟记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八分有奇( ) 二黍( )许 石青糁( )之 箬( )篷
矫( )首昂视 峨冠( ) 多髯( ) 诎( )
椎( )髻 壬( ) 戌( ) 篆( )章
2.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明/ 有奇巧人/ 曰/ 王叔远
B. 中/ 峨冠而多髯者/ 为东坡
C. 中/ 轩敞者/ 为舱   
D. 虞山/ 王毅/ 叔远/ 甫刻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 舟尾横卧一楫 B.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C. 左手倚一衡木 D. 为字共三十有四
4.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 罔不因势象形 因:________________
(2) 八分有奇 奇:________________
(3) 中峨冠而多髯者 峨:________________
(4) 佛印绝类弥勒 类:________________
(5) 珠可历历数也 历历:______________
5.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B. 东坡右手执卷端/ 其人视端容寂
C.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不若孀妻弱子
D. 神情与苏、黄不属/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6. 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 皆若空游无所依 B. 石青糁之
C.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 斗折蛇行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 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8.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 文中第三段介绍苏东坡、佛印、鲁直于船头的位置,从中间的苏东坡介绍起是因为苏东坡是“泛舟”的主角。
B. 文章按“总—分—总”的顺序来写,层次分明,结构清晰。先总述,然后按船舱、船头、船尾、船背的顺序具体说明,最后归纳总结。
C. 本文在小中寓大,善于将动态人物静态化,表现出舟中不同人物的个性特征,于精细微小处绝不马虎了事,展现刀笔之神。
D. 文章结尾统计核舟上所刻的人、物、文字的数量等,又以“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呼应开头,使人们感到这件艺术品有巧夺天工之妙,同时能够突出王叔远精湛的雕刻技艺。
9.用课文原句填空。
(1)《核舟记》中指明雕刻作品核舟的主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黄二人的关系友好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 (一个动作)和“____________”(一个神态)看出来。
(3)第三段中作者以对人物的姿态、神情等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湛技艺。
(4)《核舟记》中描写佛印放浪形骸、超脱尘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0.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不要求加标点符号)
鲁 直 左 手 执 卷 末 右 手 指 卷 如 有 所 语
1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其两膝相比者____________
(2)舟尾横卧一楫____________
12.按照下面括号内的提示,用文中相关词语填空。
(1)苏东坡——________________(肖像特征)
(2)佛印——________________(神态特征)
13.“嘻,技亦灵怪矣哉!”这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郑和,云南人。成祖欲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①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齑②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③,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帝大悦,爵赏有差。十年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腊。十四年冬,满剌加等十九国咸遣使朝贡。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和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选自《明史·郑和传》)
[注释]①侪(chái):同辈。②齑(jī):携带。③占城:今越南南部。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成祖欲示中国富强 示:    
(2)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 将:    
(3)帝大悦,爵赏有差 爵:    
(4)所历凡三十余国 凡:    
15.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以”,与“以次遍历诸番国”中“以”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B.策之不以其道
C.全石以为底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
(2)故俗传和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17.请写出选文中能从侧面印证郑和下西洋是“盛事”的两个句子。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①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乙]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②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就,可观。太祖甚异之。
[丙]钱思公③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④,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⑤,上厕则阅小辞⑥,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丁]寇莱公⑦在中书。与同事戏作对子:“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⑧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称为好对。
[注释]①蚤:同“早”。②太祖:指曹操。③钱思公:即钱惟演,吴越王钱俶的儿子。④僚属:官府的佐助官。当时,欧阳修、谢绛等都是钱惟演的僚属。⑤小说:杂记类书籍。⑥小辞:指短小的诗词。⑦寇莱公:即寇准,北宋著名政治家,封莱国公。⑧杨大年:杨亿,当时的文学家。
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门人益亲     益:    
(2)太祖甚异之 异:    
(3)在西洛时尝语僚属 语:    
(4)因请其对 因:    
19.下列选项中,与“水底日为天上日”的“为”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B.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C.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D.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出师表》)
2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
(2)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21.丙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22.请给丁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答案
1、jī shǔ sǎn ruò jiǎo guān rán qū chuí rén xū zhuàn 2.D 3.A
4.(1)顺着、就着 (2)零数、余数 (3)高 (4)像 (5)分明的样子
5.C 6.C 7.(1)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3)(佛印) 抬头仰望,神情跟苏东坡、黄鲁直不相类似。8.C 9.(1)盖大苏泛赤壁云 (2)左手抚鲁直背 如有所语 (3)罔不因势象形 各具情态 (4)袒胸露乳 矫首昂视
10.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11.(1)靠近 (2)船桨
12.(1)峨冠多髯 (2)绝类弥勒(矫首昂视)
13.对精湛的雕刻技艺的赞叹。
14.(1)显示 (2)带领 (3)封爵 (4)总共,共
15.B
16.(1)建造了六十二艘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的大船。
(2)所以世人把郑和下西洋传为明朝初年的盛事。
17.示例:①十四年冬,满剌加等十九国咸遣使朝贡。
②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
18.(1)更加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 (3)告诉 (4)于是,就
19.D 
20.(1)曹操带领所有的儿子登上铜雀台,让他们各自作一篇赋文。(2)大概不曾有一会儿放下过书卷。
21.丙文写了钱惟演用功读书的故事。启发:成功来自勤奋。
22.示例:杨大年巧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