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大改造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三大改造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4.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2-27 21:17: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什么是社会主义?
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是相对于资本主义制度而言的政治经济制度,其基本要素是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人民当家做主(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 初步构成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初步建立(一化三改)
三大改造
一五计划
生产力
发展
生产关系
变革
适应
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根本
政治制度
基本
政党制度
基本
民族制度
第5课 三大 改造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1953-1956年
指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土地改革
地主土地所有制
农民土地所有制
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所发展。
可是他们也遇到了 :
缺乏生产工具、资金
难以解决水利问题
难以抵御自然灾害
不能合理的利用耕地
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一家一户分散经营
材料:随着工业建设和城市工矿区的发展,城镇人口的迅速增加,国家对商品粮和工业原料的需要急剧增加。然而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难以满足经济建设发展需要。
——《共和国重大事件纪实》
①土地改革后,农业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需要
②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土地、牲畜等入股,统一经营
农业合作化 时间
目的
主要形式
实行原则
1953—1956年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农业互助组
生产资料私有,几户共同劳动,换工互助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
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
阶段:“三步走”
合作社农民备齐工具一起劳动
丰收时节农村合作社领取粮食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农民代表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喜
材料: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
金额单位(亿元)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参加合作社农户 占全国农民总数(%) 参加高级农业合作社 占全国农户总数(%)
1.18亿户 96.3 1.0742亿户 87.8
①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②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③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土地改革前
土地改革
农业合作化
封建土地所有制(土地归地主私有)
农民土地所有制
(土地归农民私有)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土地归集体公有)
没收地主土地分
给无地少地农民
农业生产合作社
(方式)
承认土地私有
允许自由买卖
刘老汉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啦,可是他又高兴不起来了,原来,刘国范的大女儿早年进城,开了个手工作坊,资金少,设备简陋,工艺落后,女儿一家的生活的举步维艰。
刘老汉女儿的困境?
1953年6月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提出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在步骤上,第一步是建立手工业供销小组,第二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第三步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合作化 背景
方式
结果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
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初级形式的手工业
生产小组
中级形式的手工业
供销生产社
高级形式的手工业
生产合作社
(社会主义公有制)
要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上海解放初期,一部分投机商在市场上兴风作浪,牟取暴利。其利用群众对纸币不信任的心理和人民币立足未稳的机会,掀起了一场银元大战,引起市场的物价波动。从5月27日- 6月9日的12天里,银元价格上涨两倍,致使物价上涨247%。这场“银元之战”及其后的“粮棉之战”,都极大地扰乱了上海的经济秩序。
①建国初资本主义工商业遭受严重困难,是新中国初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资本主义工商业可能会出现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方面,严重扰乱经济秩序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时间
目的
方式
政策
意义
为了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
公有制经济
公私合营
1954年起
赎买政策
“公私合营”中的“公”指的是国家,“私”指的是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资本家私人所有
生产资料私有制
国家所有
社会主义公有制
赎买政策,即有代价地把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
具体做法是:十年内每年由国家按照企业合营时核定的资本,发给股息,年息为5%。1966年9月,定息年限期满,公私合营企业最后转变为国有企业。
材料 按照当时的政策,每年给予沈莱舟定息5万元人民币,他每个月的工资有人民币1000多元,……这是一个很大的数目,当时毛泽东主席拿国家干部一级薪水,工资也只有500多元。而当时的一个大学毕业生,经过1年实习,转正后的工资为60元。
——摘编自吴基民《绒线大王恒源祥在公私合营前后》
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1956年北京人民庆祝公私合营
1956年1月工商界代表乐松生向毛泽东送喜报
三大改造的 是什么?
改前 改后
农业 农民土地私有制 集体所有
手工业 手工业者私有 集体所有
资本主义工商业 资本家私人所有 国家所有
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 资本主义 个体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6.9% 71.8%
1956年 32.2% 53.49% 7.3% 0 7.1%
中国国民收入(1952——1956)中各种经济成分的比重
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经公私合营发展至今的中华老字号
……七万户的私营工业企业已经变为公私合营企业……这是把几千年来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大革命……我们在这个大革命取得的基本胜利的第一年就在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周恩来《政府工作报告》(1957年6月26日)
三大改造的 是什么?
类型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9.1%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制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不足1%
个体经济 71.8% 7.1%
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②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③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53年春天,农业合作化运动出现了急躁冒进倾向。很多地方在合作化过程中提信“越多越好、越大越好”,违反了自愿互利的原则,盲目地拆散互助组,多办社、办大社,追求高级形式,过多地搞公共积累,把土地、农具、牲畜公有,甚至把棺木寿材、老羊皮袄也归了社。这种做法严重挫伤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有些地方一冬无人拾粪,无人搞副业,甚至出现卖牲口、砍树、杀猪大吃大喝的现象。
局限性?
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启示:
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
改革要体现人民的意志,顺民意。
改革要遵循客观规律,徐循渐进,切勿快、急。
必须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的关系。
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应随着形势变化而调整,与时俱进。
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后,生产资料由国家统一分配。国家开始发行粮、油、棉布等票证。
鸦片战争:
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中国成立:
转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
三大改造完成:
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近现代中国社会性质的三次转变
局限性
时间
内容
方式
实质
意义
1953-1956年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建立生产合作社
公私合营和赎买
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②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