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迷藏
1教学内容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第五册第6课《捉迷藏》
2教材分析
歌曲《捉迷藏》是一首曲调规整、旋律活泼而又轻快的歌曲。歌曲是3/4拍,F宫调式,为四个乐句构成的二段体结构。把“春、夏、秋、冬”四季的季节变化比拟成四个顽皮的小娃娃在玩捉迷藏游戏。形象生动,充满童趣,也表现儿童热爱美好大自然的情感,孩子们非常喜欢,但是这首歌曲速度稍快,附点八分音符频繁出现,演唱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3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但是经过两年的音乐学习,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常识。 例如:他们已经认识了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学习了很多积极健康、优美动听的歌曲,感受了音乐的美,具备一定的编创能力。他们喜欢在游戏中学习,希望得到同伴的认可,在别人的评价中获得自信。
4教学理念
本节课以“捉迷藏”的游戏为切入点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体验音乐、学习歌曲。融歌曲、律动、表演和编创为一体,符合学生特点,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丰富情感体验。
5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流畅地唱好歌曲,体会学习音乐的乐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模唱、示范、比较等方法使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捉迷藏》。
3.知识与技能:掌握3/4拍的强弱规律及附点音符演唱方式。
6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体验,熟悉掌握三拍子的节奏及律动感。
【教学难点】
准确演唱附点音符
7教学策略
示范-模仿教学策略、情境-陶冶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对比式教学策略
8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器、板书卡片
9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游戏导入
1、教师创设情境,改编《捉迷藏》的歌词介绍捉迷藏游戏规则,带学生律动。
2、捉迷藏游戏一:找图片。教师通过歌曲旋律改编歌词提问,学生观察图片回答。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引出课题,创设情境,使用即将学习的歌曲旋律做律动,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奏特点,活跃课堂气氛。通过简单有趣的捉迷藏游戏,让学生融入课堂,营造欢快刺激的游戏氛围,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活动2【讲授】新课教学
1、节奏练习
?
【设计意图】通过轻松愉快的打招呼方式,提醒学生注意三拍子的节奏和强弱,帮助学生更好进入歌曲状态,为下个环节的节奏体验做铺垫。
2、感受歌曲旋律,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动作来体验三拍子。
【设计意图】整体感受歌曲旋律,在前面节奏练习的基础上,通过动作来体验和熟悉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3、学习附点。
(1)捉迷藏游戏二:听旋律,找卡片。在两张类似的卡片中找出正确的旋律。
(2)对比两张卡片的旋律。
(3)学唱旋律
【设计意图】创设学习氛围,启发学生思考附点的唱法。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附点节奏给音乐带来的不同感觉和作用。一步步解决并唱好附点旋律,突破难点。为学唱歌词打下基础。
4、学习A段歌词。
(1)按节奏读歌词
(2)慢速、快速学唱歌词
(3)引出歌曲速度
【设计意图】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加入歌词演唱。通过由慢到快两种速度的循序渐进地练习,让学生体验歌曲的活泼欢快。
5、学习B段歌词
(1)捉迷藏游戏三:找歌词。播放范唱,学生在景物中找出躲藏的四季娃娃。
(2)处理歌曲,明确旋律音高。
(3)师生问答对唱,加入简单律动。
【设计意图】通过听歌、识谱、自编动作,师生对唱等形式,对B段歌曲有整体感受,有利于促进对歌词的理解和演唱,符合儿童获取知识的特点。
6、演唱整首歌曲
(1)通过玩捉迷藏的心情,体会A、B两段歌曲的旋律不同。
(2)师伴奏,男女生合作唱歌曲A、B两段歌曲。
(3)播放伴奏,加入动作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捉迷藏心态来认识体会歌曲结构,分角色演唱、加入动作演唱来整体感受曲子。学生在学习和表演中充分感受音乐旋律和美感。
活动3【活动】拓展部分
1、了解四季不同的歌曲。通过音乐,找出其代表的四季娃娃。
捉迷藏游戏四:找音乐。
2、创编歌曲
(1)欣赏四季不同的景色
(2)思考四季娃娃还能藏在什么地方?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与四季有关的音乐片段,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感知能力。另外,在体验四季不同景色的基础上,给学生思考创作提供素材,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创编能力。
活动4【活动】小结部分
1、小结:歌曲捉迷藏的意思。
2、播放音乐,学生快乐地走出音乐教室。
【设计意图】在音乐中体会捉迷藏意思。引导学生思考一年四季的交替,更多的去关注生活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