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语文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阅读综合实践
新课导入
学完第一单元,我们无不为这些杰出人物的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所感动;也为作者精当的写作手法而折服。请同学们参与以“赞杰出人物·学写作手法”为主题的“阅读综合实践”活动,并完成各阅读综合实践任务。
学习目标
1、设计杰出人物图文卡片,感受杰出人物精神魅力。
2、梳理各篇课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总结表现人物精神品格的方法。
3、进行长短句互换练习,体会长句和短句不同的表达效果。
合作探究
任务一:搜集资料·设计杰出人物图文卡片
参照下面的示例,从本单元课文中再选定一个人物,以课文为基础,搜集相关资料,丰富对人物的认识,然后为他选取合适的照片,加上图注,并写一段精要的介绍文字,也可以直接选取人物自己的话或他人的评价。
杰出人物图文卡片
李公朴 (1902—1946) 先生尽瘁救国事业与进步文化事业,威武不屈,富贵不淫,今为和平民主而遭反动派毒手,是为全国人民之损失,抑亦为先生不朽之光荣。
——毛泽东、朱德
合作探究
任务一:搜集资料·设计杰出人物图文卡片
参照下面的示例,从本单元课文中再选定一个人物,以课文为基础,搜集相关资料,丰富对人物的认识,然后为他选取合适的照片,加上图注,并写一段精要的介绍文字,也可以直接选取人物自己的话或他人的评价。
杰出人物图文卡片(示例一:总结概括式)
隐姓埋名二十八年,只为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从三十四岁到生命最后,只为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他,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完美诠释,是当之无愧的“‘两弹’元勋”。
邓稼先
(1924-1986)
合作探究
任务一:搜集资料·设计杰出人物图文卡片
参照下面的示例,从本单元课文中再选定一个人物,以课文为基础,搜集相关资料,丰富对人物的认识,然后为他选取合适的照片,加上图注,并写一段精要的介绍文字,也可以直接选取人物自己的话或他人的评价。
杰出人物图文卡片(示例二:人物话语式)
1.“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这个世界从来只有更美,而没有最美。而最靠近完美的一刻,就是最容易走向相反的时刻。
——列夫·托尔斯泰
2.人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
(1828—1910)
合作探究
任务一:搜集资料·设计杰出人物图文卡片
参照下面的示例,从本单元课文中再选定一个人物,以课文为基础,搜集相关资料,丰富对人物的认识,然后为他选取合适的照片,加上图注,并写一段精要的介绍文字,也可以直接选取人物自己的话或他人的评价。
杰出人物图文卡片(示例三:他人评价式)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臧克家
闻一多
(1899-1946)
合作探究
任务二:整合知识·构建表现人物方法体系
本单元各篇课文在展现杰出人物的精神品格时,都综合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比如记述典型事件,运用抒情、议论的句子进行点睛式概括,从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展开描绘。阅读这几篇课文,以表格的形式梳理各篇课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总结作者表现人物精神品格的方法。全班同学交流。
什么是写作手法?大致都有哪些种类?
写作手法 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都叫写作手法。
合作探究
任务二:整合知识·构建表现人物方法体系
写作手法包括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手法等。
表现手法 :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等。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等。
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结构手法:承上启下、点题等。
写作手法大致都有哪些种类?
合作探究
任务二:整合知识·构建表现人物方法体系
请以表格的形式梳理各篇课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总结作者表现人物精神品格的方法。全班同学交流。
课文 写作手法 文本体现 体现的精神品质
《邓稼先》
记述典型事件
作者回国与邓稼先的会面、井下遇险不撤退
直接体现出邓稼先遵守工作保密纪律的品质、为新中国核武器事业无悔付出的精神、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精神
对比手法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
以奥本海默的“锋芒毕露”衬托邓稼先淳朴、谦和、没有私心
合作探究
任务二:整合知识·构建表现人物方法体系
请以表格的形式梳理各篇课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总结作者表现人物精神品格的方法。全班同学交流。
课文 写作手法 文本体现 体现的精神品质
《邓稼先》
诗文引用
《吊古战场文》和《中国男儿》歌曲
以《吊古战场文》烘托出邓稼工作环境之艰苦,衬托出他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以《中国男儿》赞叹邓稼先是真正的“中国男儿”,有报国之赤忱,是国家建设的中流砥柱
合作探究
任务二:整合知识·构建表现人物方法体系
请以表格的形式梳理各篇课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总结作者表现人物精神品格的方法。全班同学交流。
课文 写作手法 文本体现 体现的精神品质
《邓稼先》
细节描写
他说他觉得没有,但是确切的情况他会再去证实一下,然后告诉我。
面对好友的疑问,邓稼先选择谨慎处理,表现了他的严谨、实事求是。这背后既是对杨振宁多年友情的看重,更是对国家民族尊严的维护。
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我不能走”表现出邓稼先对工作高度的责任感和临危不惧、身先士卒的精神。
合作探究
任务二:整合知识·构建表现人物方法体系
请以表格的形式梳理各篇课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总结作者表现人物精神品格的方法。全班同学交流。
课文 写作手法 文本体现 体现的精神品质
《邓稼先》
运用抒情、议论的句子进行点睛式概括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
直接表现邓稼先对于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贡献,侧面写出邓稼先工作挑战之大、意义之大,邓稼先决心之坚、能力之强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对邓稼先的精神品质作出概摇性评价,突出邓稼先精神的传统文化根源,高度赞叹其无私奉献的精神
合作探究
任务二:整合知识·构建表现人物方法体系
请以表格的形式梳理各篇课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总结作者表现人物精神品格的方法。全班同学交流。
课文 写作手法 文本体现 体现的精神品质
《说和做》
记述典型事件
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的情况
体现了闻一多作为“学者”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
起稿政治传单、演讲痛斥敌人、走在游行队伍前头
体现了闻一多作为“革命家”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和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合作探究
任务二:整合知识·构建表现人物方法体系
请以表格的形式梳理各篇课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总结作者表现人物精神品格的方法。全班同学交流。
课文 写作手法 文本体现 体现的精神品质
《说和做》
细节描写
他从唐诗下手……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夜间睡得很少……
写出了闻一多先生因一心钻研古籍而无暇顾及自己生活的情形,表现了他的治学专注和刻苦精神。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写出了闻一多先生的字写得多而工整,表现了他一丝不苟的严谨治学态度
合作探究
任务二:整合知识·构建表现人物方法体系
请以表格的形式梳理各篇课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总结作者表现人物精神品格的方法。全班同学交流。
课文 写作手法 文本体现 体现的精神品质
《说和做》
细节描写
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大骂”“指着”等动作,具体生动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大义凛然;对闻一多先生的语言描写,突出了他誓与反动派斗争到底的激愤心情,表现了他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他“做”了,……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写闻一多先生游行示威时的外貌,再现了他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从容不迫的形象,表现出他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合作探究
任务二:整合知识·构建表现人物方法体系
请以表格的形式梳理各篇课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总结作者表现人物精神品格的方法。全班同学交流。
课文 写作手法 文本体现 体现的精神品质
《说和做》
运用抒情、议论的句子进行点睛式概括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高度概括了闻一多作为学者和革命家这两个方面的优秀品质。“口的巨人”意味着闻一多为正义、民主、自由大声疾呼;“行的高标”意味着闻一多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
合作探究
任务二:整合知识·构建表现人物方法体系
请以表格的形式梳理各篇课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总结作者表现人物精神品格的方法。全班同学交流。
课文 写作手法 文本体现 体现的精神品质
《列夫·托尔斯泰》
抓住外貌细节展开多角度、多层面描写
1.正面特写,聚焦面部“多毛”的特征;
2.细腻描写面部各个部位,用“镜头”放大;
3.描写人物神态面容;
4.写来访者的想象和心理落差,侧面烘托
突出其长相平凡甚至“粗劣”
合作探究
任务二:整合知识·构建表现人物方法体系
请以表格的形式梳理各篇课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总结作者表现人物精神品格的方法。全班同学交流。
课文 写作手法 文本体现 体现的精神品质
《列夫·托尔斯泰》
欲扬先抑
先写其粗鄙、丑陋、普通的一面,再赞美其非同寻常的眼睛
突出“天才灵魂”的深邃、伟大
大量运用比喻、夸张修辞
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突出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以及内心界的丰富和充沛。
合作探究
任务二:整合知识·构建表现人物方法体系
请以表格的形式梳理各篇课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总结作者表现人物精神品格的方法。全班同学交流。
课文 写作手法 文本体现 体现的精神品质
《列夫·托尔斯泰》
大量运用比喻、夸张修辞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突出托尔斯泰全方位的观察力和锐利、深刻的洞察力。
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写出了托尔斯泰自我审视的冷酷和锐利。
合作探究
任务二:整合知识·构建表现人物方法体系
请以表格的形式梳理各篇课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总结作者表现人物精神品格的方法。全班同学交流。
课文 写作手法 文本体现 体现的精神品质
《列夫·托尔斯泰》
运用议论的句子进行点睛式概括
天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低矮的陋屋,而天才灵魂的工作间,比起吉尔吉斯人搭建的皮帐篷来好不了多少。
永远流浪的天才灵魂,竟然在一个土头土脑的俄国人身上找到了简陋归宿……
这三句话看似在极力渲染托尔斯泰长相的粗劣、普通,但其实是在强调托尔斯泰是个“天才”,作者对托尔斯泰灵魂、精神的赞美与崇敬之情溢于言表。
他的面相完全没有特征,完全属于普通的俄罗斯人……
合作探究
任务三:句型互换·体会长短句子不同效果
一个句子,可以写得长些,表达完备精细;也可以写得短些,表达简洁有力。很多作品都是长短句错落使用的。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下面的提示进行长短句互换练习,体会长句和短句不同的表达效果。也可以自选例子加以体会。
合作探究
任务三:句型互换·体会长短句子不同效果
1.《邓稼先》第一部分多使用短句,甚至有些短句独立成段。试将一些短句改写为长句,把单句成段的合并为一段,读一读,看看表达效果是否发生变化。
提示
短句改长句,首先要明这些短句共同反映的主题,进而根据各短句中的关键信息点构建逻辑框架,进而将它们组合成贯的叙述。
合作探究
任务三:句型互换·体会长短句子不同效果
1.《邓稼先》第一部分多使用短句,甚至有些短句独立成段。试将一些短句改写为长句,把单句成段的合并为一段,读一读,看看表达效果是否发生变化。
原句
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改句
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合作探究
任务三:句型互换·体会长短句子不同效果
1.《邓稼先》第一部分多使用短句,甚至有些短句独立成段。试将一些短句改写为长句,把单句成段的合并为一段,读一读,看看表达效果是否发生变化。
表达效果区别:原文在表现列强对中国的侵占时,使用单句成段的形式来分别体现各国强占和“租借”的时长,用最简洁的语言来展示事实,短促有力,营造出压迫感,让人感觉到中国曾经的弱小无力,也体会到作者的痛心、愤怒。而改成长句后,不如短句鲜明、醒目,也缺失了短句带来的力量感、压迫感。
合作探究
任务三:句型互换·体会长短句子不同效果
2.《邓稼先》第二部分第2段是个长句,试着改写为短句,再比较一下,看看表达效果又有怎样的不同。
提示
长句改短句,要根据句子的主要信息,按照“什么人+做(主要动作)+什么事”的格式作结构拆分,形成短句主干;再将描述性的词语、时间状语、结果等附加信息加入短句主干、补充完整;调整表述,简化语言,避免用词的冗余。
合作探究
任务三:句型互换·体会长短句子不同效果
2.《邓稼先》第二部分第2段是个长句,试着改写为短句,再比较一下,看看表达效果又有怎样的不同。
原句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改句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他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这一成就将中华民族的国防自卫武器推向了世界前列。
合作探究
任务三:句型互换·体会长短句子不同效果
2.《邓稼先》第二部分第2段是个长句,试着改写为短句,再比较一下,看看表达效果又有怎样的不同。
表达效果区别:原长句通过一句话概括了邓稼先的主要贡献,评价聚焦,句内逻辑关系一目了然;整个句子从邓稼先所处的位置、所做的事情到价值和意义,衔接紧密、一贯面下,气势如虹。改写为多个短句后,语势有所中断,会削弱对邓稼先评价的力量。
谢谢聆听
谢谢观赏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