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5-06 18:20: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长泰一中2015-2016学年下学期期中考
高二历史试卷
命题人:黄光辉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计60分)
1.梭伦改革的积极作用有( )
①从根本上解决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 ②大大促进了雅典农工商业的发展
③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④解除了雅典平民沦为奴隶的威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
2.梭伦改革不仅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而且,也为近代欧美三权分立政治体制提供模型。下列改革措施不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佐证的是( )
A.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者,等级越高,权利越大
B.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
C.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前三等级公民均可入选
D.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3.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写道,当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为政事的领导者的时候,他就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一举而永远地解放了人民,他又制定法律,下令取消公私债务,……。其中的“他”指的是( )
A.梭伦 B.克里斯提尼 C.伯利克里 D.柏拉图
4.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图片中不能体现其影响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陶片放逐法 B.雅典人用石子投票表决
C.雅典的商业 D.雅典人的舞蹈教育
5.公元前4世纪中叶,秦国颁行“分异令”, ( http: / / www.21cnjy.com )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即分家)者,倍其赋”。也就是说,“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实行“诸子有份”。此规定( )
A.是分封制影响的产物 B.推动了郡县制的建立
C.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 D.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6.战国时期,最能体现封建性改革所带来的社会变化的是( )
A.效仿秦国,变法风潮起 B.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
C.逃亡者“耕豪民田,见税什伍” D.封建城市的兴起
7.战国时期的变法与春秋时期的改革相比,主要的不同点是( )
A.是否加速井田制瓦解 B.是否涉及赋税制度
C.是否涉及军事制度 D.是否触及上层建筑
8.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旨意与此相似的是( )
A.商鞅“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
B.汉文帝“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
C.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D.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9.“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 )
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
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人
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10.王安石变法中“理财”措施所要直接解决的矛盾是( )
A、农民与地主经济之间的矛盾 B、官僚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C、农民与封建国家之间的矛盾 D、封建国家与官僚地主之间的矛盾
11.王安石说:“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何治安之世存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也。”下列各项评述,符合引文内容与史实的是( )
A.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他注重任人唯德
B.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他加强保甲制度
C.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但变法用人不当
D.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但变法只重经济
12.司马光说:“介甫(王安石)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至忠直疏远,谗佞辐辏”。司马光所说的“谗佞”是指( )
A.政府中的贪官污吏 B.拥护王安石变法的人
C.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人 D.变法中得益的农民
13.下列评述王安石变法的影响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地主的兼并势力
B. 限制了官僚和豪绅大地主的隐田漏税行为
C. 从根本上减轻农户的劳役和赋税负担
D. 强兵措施未能扭转西北边防长期以来屡战屡败的被动局面
14.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方今先急”,其“理财”措施的主要用意是( )
A.调整封建国家与大官僚大地主之间的关系
B.调整地主阶级中士族与庶族的关系
C.调整官僚大地主与中小地主之间的关系
15.中世纪欧洲成立的宗教裁判所,又叫“异 ( http: / / www.21cnjy.com )端”裁判所,存在了500多年之久,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若曾被判为“异端”活活烧死了,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曾被罗马教法廷判为终身监禁,后获释客死异乡。对以上史实的正确理解是( )
A.宗教裁判所专门迫害非天主教徒
B.宗教裁判所是天主教会为控制人们思想而设立的
C.宗教裁判所严重阻碍了欧洲科学文化的发展
D.宗教裁判所制造了许多冤案,是一个非法组织
16.对“先定论”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先定论”反映了资本家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②谁是“选民”和“弃民”,是通过上帝呼召和赐予体现的
③“先定论”鼓舞了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
④上帝的先定,可因人的行为而改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 .①③④ D.①②④
17.加尔文的先定论在宗教改革时期具有积极作用,它( )
A.为西欧各国加强王权作理论辩护
B.号召欧洲各国人民为摆脱罗马天主教会的精神控制而斗争
C.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理论辩护
D.为使天主教焕发新的生机而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创造舆论
18.恩格斯说:“要想把每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国家的世俗的封建制度成功的各个击败,就必须先摧毁它的这个神圣的中心组织——罗马天主教会”。恩格斯说这段话理由包括:( )
①罗马天主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
②天主教会的教义教规全面影响着欧洲的社会生活
③天主教会是欧洲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④天主教会阻碍了欧洲社会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9.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在宗教改革的过程中形成许多新教派,它们的共同之处包括( )
①拒绝了罗马教廷为基督教会当然领袖的传统
②否定了罗马教会独有的解释《圣经》的权力
③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
④使国家的主权和社会的稳定得到了加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0.下列有关1861年改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由封建地主实行的自上而下的封建改革
B、是封建地主阶级同资产阶级妥协的结果
C、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
D、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彻底扫除障碍
21.亚历山大二世推行了一些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下列有关其政治体制变革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建立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B、机构由选举产生, 无财产限制
C、富农和工商业资产阶级可以进入自治机构
D、自治机构在经济、政治、卫生及教育领域发挥作用
22.19世纪中期俄国一位知识分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维护奴役人的农奴制度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且也毫无裨益,无论社会良心或当代工业、国民福利和国家安全的要求都已经判处它的死刑。”对这段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
①农奴制度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俄国的工业革命进程
②农奴制度成为影响俄国国家安全的重要隐患
③废除农奴制度成为俄国人的共识④农奴的悲惨处境得到知识分子的同情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3.对历史事件的分类整理是历史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有一位同学将历史上重大改革分为两类:a类——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b类——俄国废除农奴制、日本明治维新。其分类标准是( )
A.是否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是否是向国外学习为主的改革
C.是否导致原来社会性质的改变
D.是否以解决民族危机为其目的
24.有人说“日本近年来奇迹般的成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近毁灭性的失败,都孕育在明治维新中”。对此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
A.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富强 B.明治维新使日本在富强中走向战争
C.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战争 D.明治维新使日本在战争中走向富强
25.现今的COSPLAY,一般是指利用服装、小饰品、道具以及化装来扮演ACG(anime、comic、game)中的角色。COSPLAY在日本非常流行,但有着严格的要求,这种严格不仅仅体现在衣着上,甚至延伸到了颜色的范畴,在不同社会阶层中扮演不同角色的人们有着自己的独特服饰。可见,COSPLAY文化在日本依托于( )
A.等级制度 B.武士精神 C.军国主义 D.天皇制度[
26.1919年,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里号 ( http: / / www.21cnjy.com )召东方青年为了“人类全体的幸福”振作起来“去超拨大海对岸那边”“愁着物质文明破产”而“哀哀欲绝地喊救命”的“好几万万人”。表明他由传统文化的掘墓人而变为守墓人。导致梁启超文化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辛亥革命未能改变中国现状 B.一战给欧洲带来巨大灾难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D.五四运动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冲击
27.有史家认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接连发生,层次分明的连在一起,形成一场“总运动”。这场“总运动”的基本趋势是( )
A.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 B.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化转变
C.由农耕经济向工业化的飞跃 D.技术、制度、文化渐次转型
28. 据《史记》等史籍记 ( http: / / www.21cnjy.com )载,秦始皇实现统一之后五次出巡,其中四次到了海滨。海滨之巡时间最长的一次是公元前219年的“南登琅邪,大乐之,留三月”。这也是秦始皇在咸阳以外地方居留最久的记录。其间秦始皇与随行权臣“议功德于海上”,发布阐述国体与政体的文告。这些表明当时(  )
A.秦始皇对海洋有所关注 B.秦朝政治中心准备东移
C.秦朝准备进行海洋开发 D.东海已经成为秦朝领海
29..宋代,儒学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主要体现在(  )
A.为统治阶层服务 B.适应当时时代发展需要
C.把儒学上升到哲学角度,更有思辨性 D.出现反传统的因素
30.史学家指出,中国历 ( http: / / www.21cnjy.com )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应是哪一时期(  )
A.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所以备民也。”“今夫人众兵强,此帝王之大资也。苟非明法以守之也,与危亡为邻。故明主察法,境内之民无辟淫之心,游处之士迫于战阵,万民疾于耕战,有以知其然也。”
——引自《商君书·定分》
材料二 梭伦利用不同公民集团之间的互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遏制,在把立法、司法、监督等权利交给平民占优势的公民大会的同时,把监护法律、审判颠覆宪法的大权赋予主要由贵族组成的战神山议事会,使其对公民大会的立法起制约作用。
——引自希格内特《从公元前5 世纪末以前
的雅典宪法史》,牛津出版社1985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材料中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4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比较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在法制方面的异同。(6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丁·路德贴出《九十五条论纲》。(见右图)
材料二 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身,正如……所写的:“义人等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
人的得救与否,不是靠斋戒、忏悔、赎罪,而是完全由上帝预订,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就是“选民”与“弃民”的标志。
——加尔文
材料三 1529年,都铎王朝的亨利 ( http: / / www.21cnjy.com )八世开始与罗马教廷走向决裂;1533年,亨利八世宣布禁止英国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贡金;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至尊法案》,宣布英国国王是“英国教会在地上之惟一最高首脑” ,从此,英国完全脱离了罗马教廷的控制,成为一个新教国家。
(1)材料一的行动是针对当时的什么事件?(1分) 这一行动有何重要意义?(2分)
(2)依据材料二,分别指出两人的基本主张是什么?(2分)其共同点是什么?(2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这次宗教改革有何显著特点?(4分)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和历史作用。(6分)
33.移风易俗往往是社会改革的主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二 明治政府提倡学习欧美资本主义文明,吃西餐、穿燕尾服、理分发、跳交谊舞、盖洋楼,欧化风靡一时。
——李纯武、严志良《简明世界通史》
材料三 “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
——梁启超
“缠足之大恶……将不惟亡其国,又以亡其种类。”
——谭嗣同
维新运动期间,从1895年到1898年,设立的新学堂达101所。1904年,清政府颁行新学制
——《奏定学堂章程》,正式实行近代教育制度。
请回答:
(1)商鞅在社会风尚习俗方面作了怎样的改革 (3分)
(2)明治政府提倡“欧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分)
(3)根据材料三,简述维新派在移风易俗方面的措施,并作简要评述。(5分)
(4)改革与变法为什么往往涉及社会风俗的变革 (3分)
高二历史期中答题纸
31题(1)根据材料一,指出材料中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4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比较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在法制方面的异同。(6分)
32题(1)材料一的行动是针对当时的什么事件?(1分) 这一行动有何重要意义?(2分)
(2)依据材料二,分别指出两人的基本主张是什么?(2分)其共同点是什么?(2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这次宗教改革有何显著特点?(4分)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和历史作用。(6分)
33题(1)商鞅在社会风尚习俗方面作了怎样的改革 (3分)
(2)明治政府提倡“欧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分)
(3)根据材料三,简述维新派在移风易俗方面的措施,并作简要评述。(5分)
(4)改革与变法为什么往往涉及社会风俗的变革 (3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