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2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3-02 22:29: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3.2.2
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
图3.17 上海市位置示意
本地图来源:《普通高中教科书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审图号:GS(2019)1873 号
上海位于长 江与东部沿海的交汇处,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港口。
一、上海的地理位置
新课讲授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952 19781980 1990 2000 20102015
近现代以来上海的产业结构经历了怎样的转变过程
产业结构的变化:由 第二产业为主导向第三产业为主导的转变过程。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图3.18上海市三次产业产值所占比例变化
比例%
近现代以来上海的产业结构经历了怎样的转变过程
工业结构的变化:经 历了 从轻纺工业一综合性工业一高新技术产业的典型升级过程。
图 表 7 : 2 016-2020年上海六大重点工业行业各子产业工业总产值(单位:亿元)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
■生 物 医 药 制 造 业
■电 子 信 息 产 品 制 造 业
■成 套 设 备 制 造 业
■汽 车 制 造 业
■精 品 钢 材 制 造 业
8000
综合性工业
20世纪50年代
开始
02
o
近现代以来上海的产业结构经历了怎样的转变过程
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
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
大都市
20世纪90年代以后
03
d
轻纺工业
工业化初期
1
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
业发展迅速
上海主导
产业的变

今后 04

1. 工业化初期,以轻纺工业为支柱产业
发展历史:
明代中叶:全国棉纺织手工业中心
鸦片战争后:全国经济中心和最大的轻工业基地
比较优势:
①接近原材料产地;
②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和最大的消费市场;
③对外联系和贸易频繁。
中国最大的产丝区在上海附近的苏南和浙北地区,其 丝产量约占全国的一半。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第一个缫丝 工厂在上海设立。此后,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上海机器织 布局等纷纷在上海建立,上海成为我国近代工业的主要 基 地 。
图3.191900年上海缫丝厂
机电工业产品众多,有电机、电气成套装置、
比较优势: 家用电器、电力电容器、电子元件等,可用于电
国家实施重工业化的战略决策; 旋转电机车间。
■图3.201953年上海某电机厂
原有基础设施、技术和劳动力等优势明显。
发展历史:
20世纪50年代:发展重工业部门
20世纪70年代:形成以冶金、化工、 机械设备、纺织四大行业为主体的工 业体系,成为我国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20世纪70年代我国最大、最现代化的钢铁企 业总部就位于上海。图为该钢铁企业巨大的炼钢 车间和炼钢流水线。
图3.21 上海某钢铁企业车间
2. 20世纪50年代开始,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站、冶金、矿山、机械、化工、船舶、科研、交 通、排灌、轻纺等各行各业。图为上海某电机厂
发展历史:
①形成了以电 子 信 息工 业 领 衔 、现代生物 医 药和新材料为主导的工业新体系;
②上 海金融服务业快速发展。
①经济全球化和信息革命的新形式;
②国家优惠政策;
③良好的工业基础和雄厚的科研实力
④高素质人才和科技企业集聚。
1990年,国家提出开发开放 上海浦东政策,在浦东设立了陆家 嘴金融贸易区、外高桥保税区、金 桥出口加工区三个国家级开发区, 1992年成立了张江高科技园区。目 前,张江高科技园建有生物医药科 技产业基地、国家信息产业基地、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国家软件 产业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等多个国家级基地,是我国国家级 高新技术园区。
3.20世纪90年代以 后 ,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发展迅速
比较优势: 图3.22张江高科技园区
1990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 授权,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建立的 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这是改 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开业的第一家 证券交易所。
■图3.23上海证券交易所
长江时代
民族工业、远东贸易
● 南 通
常州
无锡
苏州
上海
杭县
宁波
南通
上 海
舟 山
运河时代
商贸经济、全国经济中心
沿海时代
先进工业、全国经济中心
太湖时代
农业经济、地区初兴
松江
湖州 嘉兴
宁 波
不同时代的上海大都市圈空间格局示意图
南通
上海
无锡
○ 吴县
嘉兴
常 锡




湖州
常州
无锡
湖州
嘉兴
今后,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依托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全球影响力,将
逐步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
在这个发展方向指引下,上海将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建设,
并发挥其龙头作用,带动其他区域协调发展。
图3.24 洋山港全自动集装箱码头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要
推动上海与周边城市群的协同发展,构建 以上海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一系列国 家级规划的出台,提出了打造世界级城市 群的战略愿景,也进一步明确了上海在区 域一体化中的龙头作用。
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格局示意图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要
推动上海与周边城市群的协同发展,构建 以上海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一系列国 家级规划的出台,提出了打造世界级城市 群的战略愿景,也进一步明确了上海在区 域一体化中的龙头作用。
上海大都市圈总体空间结构
(《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2022年发布版)》。
主要发展走密
次级发展走图
战略协同区
□ 建 设 用 地
上海市区
战路功能节点
地级市罐区 城销节点
水域
曰铁路
规划范围
图 例
活动 分析贵州产业结构的变化
数据中心是用特定设备在互联网上传输、存储数据信息的场所。数据中心的规模以设备运行耗能的多少
来衡量,规模越大,运营成本越高。如果把数据中心的数据比作原材料的话25用这些原料可以发展数据加工、
数据分析、数据交易、数据服务、智能制造等产业。
贵阳市的森林覆盖率达46.5%,空气质量优,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较小。2015年,经国家批准,贵阳市、
贵安新区共同创建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至2018年,吸引了数十个大规模数据中心在此集聚,成
为我国南方最大的数据中心基地。
1.分析贵阳市建设数据中心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
大数据产业为高新技术产业,对环境质量要求高,贵阳市森林覆盖率高,空气质量好; 大数据产业设备对降温有很高的要求,贵阳市位于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夏季气候凉 爽,可自然降温;
而且水能等自然资源丰富,可为数据中心运营提供充足能源。
2.读图3.26,讨论随着数据中心基地的发展,贵阳市产业结构可能产生的变化
数据中心基地建设除了带动相关数据产业以
外,还可以推动贵阳市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 改善城市环境,如减少有污染的工业、发展 旅游业、拓展交通网等因此贵阳市的旅游、
商务、交通等第三产业比重会明显上升,第 一 、二产业会有所下降,尤其是污染型重工 业比重下降较快。
2010年 2017年
图3.262010年和2017年贵阳市产业结构比例
第 一 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40.7%
5.1%
54.2%
4.2%
57%
38.8%
概念
影响因素
表现
原因
轻纺工业
重化工业
高新技术产业
地区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的升级
上海产业结构
的变化
资源禀赋
技术条件
分工深化
比较优势、政策引导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课堂总结
跨城通勤是指就业人口往返于居住城市和工作城市之间的过程,是国外大都市地区的
普遍现象,体现了大都市地区内部功能一体化。近年来,随着我国区域一体化的推进, 上海、北京、广州和深圳等超大城市周边地区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跨城通勤现象,其中苏 (苏州)沪(上海)跨城通勤人数有所减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实现跨城通勤的前提条件是( B )
A. 完善的生活设施 B. 便利的交通条件
C. 较少的人口数量 D. 优美的工作环境
2. 推测近年来苏沪跨城通勤人数减少的原因是( B )
A. 通勤成本提高 B. 产业结构升级
C. 户籍制度变化 D. 城市职能增加
当堂检测
3.与2013年相比,2022年嘉定区的产业结构变化是( D )
A. 二 、三产业产值下降 B. 一 、二产业比重上升
C. 三次产业产值均减少 D. 第三产业的比重增加
4.嘉定区汽车产业表现为高度集聚,对该区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有( B )
①集约利用区内的土地资源,共享基础设施,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
②导致嘉定区第二产业结构过于单一,抵抗经济风险能力较差
③增加嘉定区的财政收入
④带动嘉定区所有企业的发展
A.②③ B.①③ C.②④D.①④
嘉定区位于上海市西北部,是上海最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是上海市重点发展的新城
之一。表为“嘉定区2013年和2022年三次产业比重表”。完成下面小题。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13年嘉定区 0.4% 61.0%
38.6%
2022年嘉定区 0.1% 57.8%
42.1%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经过持续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始终引领着我国经济
的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上海工业化初期发展轻纺工业的主要优势条件是(A)
①接近原料产地 ②拥有丰富的劳动力
③消费市场广阔 ④水资源丰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20世纪90年代以后,上海重点发展(A)
①高新技术产业 ②重化工业 ③金融服务业 ④纺织工业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7.推动上海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是(C)
A. 政策引导 B. 交通改善 C. 技术创新 D. 人口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