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练】2025年中考科学专项复习 第08节-氧气及其制取(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专练】2025年中考科学专项复习 第08节-氧气及其制取(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66.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2-28 22:5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08节-氧气及其制取
一、单选题
1.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1时各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物质为化合反应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化学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5:7
D.该化学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
2.下列关于科学实验中“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在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 产生大量气泡 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 在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 产生白色沉淀 该溶液中一定含硫酸根离子
C 点燃未知气体,在火焰上罩一干冷小烧杯 烧杯内壁有水珠 该气体组成一定含有氢元素
D 将某固体的水溶液滴在pH试纸上 pH试纸变蓝色 该固体一定是碱
A.A B.B C.C D.D
3.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中国政府相继出台政策法规,要求控制二氧化硫排放,减少硫磺相关产业对环境的污染。如图,进行“硫燃烧”实验,探究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酒精灯①,然后用气囊鼓入空气,再点燃酒精灯②
B.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硫粉熔化,燃烧,火焰由淡蓝色变为明亮的蓝紫色
C.该实验装置的优点之一是在同一装置可观察氧气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D.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尾气中的,防止污染空气
4.实验室中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最适宜的可燃物是(  )
A.硫 B.红磷 C.铁丝 D.木炭
5.某同学学习了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后,记录了部分实验操作或现象,其中符合事实的是(  )
A.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加入药品后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铜片在氧气中加热时,不会发生任何变化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6.2023年5月,山东某公司发生爆炸,事故原因是生产设备内部存在的杂质引起某高浓度化学物质剧烈反应,如图所示为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该反应的的反应物有2种
C.该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
D.该反应的反应物应储存在阴凉、远离可燃物的地方
7.将一定量的乙醇(C2H5OH)和氧气置于一个完全封闭的容器中引燃,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一种未知物X。测得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乙醇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X
反应前质量/g 4.6 8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4.4 5.4 m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表中m的值无法确定
B.增加氧气的量可以减少X的生成
C.X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物质X一定含有碳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
8.下列替代品的使用中,正确的是(  )
A.采用分解KClO3的方法制氧气时,用KMnO4替代MnO2
B.检验空气中含二氧化碳时,用氢氧化钠替代石灰水
C.电器着火需要灭火时,用水替代干粉灭火器
D.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用硫酸替代盐酸
9.燃着的火柴在空气中用力甩一下能熄灭,其原因是(  )
A.供给的氧气减少
B.供给的氧气增加
C.使温度降到火柴棍的着火点以下
D.使火柴棍的着火点降低
10.下列实验中,仪器和用品的选择不合理的是(  )
A.收集CO2气体——⑥⑦⑧
B.检验一瓶气体是否是O2——⑦⑧⑨
C.用双氧水制O2的发生装置——①
D.实验室制CO2的发生装置——③④⑤
11.小科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来制取氧气。在加热过程中,该混合物中氧元素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正确的图象是(  )
A. B.
C. D.
12.通过如图所示的四种途径都可以得到O2(反应条件已省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根据绿色化学理念,甲途径是实验室制O2的最佳方案
B.为了使甲.乙两种途径更快地得到O2,还需要加入催化剂
C.甲、乙和丙途径中发生化学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都是分解反应
D.工业上采用丁途径制取大量O2,主要是利用了N2和O2的密度不同
13.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性质最活泼的气体是氧气
B.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稀有气体是纯净物
C.拉瓦锡首先证明了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D.工业制氧气是一种物理变化
14.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一定不是单质
B.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C.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反应前甲与乙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生成的丙的质量
15.中华传统文化中包含很多化学知识。下列对文献内容解释错误的是(  )
A.《梦溪笔谈》:“熬胆矾(含CuSO4)铁釜,久之易化为铜”——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
B.《天工开物》:“每金七厘,造方寸金一千片”——金的延展性强
C.《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吕氏春秋》:“金(指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铜锡合金的硬度比铜、锡小
16.如图是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时发现的陶罐“火种器”。把燃烧的火炭置于陶罐内并覆盖黑炭,适度封闭上端口部。采火种时,打开上端口部并对着下端口轻轻吹,即可获得火苗。其原因是(  )
A.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提高了可燃物的温度
C.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D.提供了充足的二氧化碳
17.如图所示的“灭火毯”,其可耐温度达550摄氏度以上。将灭火毯迅速完全覆盖在着火物(如油锅)上,可以扑灭火焰(  )
A.清除可燃物 B.降低可燃物温度
C.隔绝空气 D.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18.分析推理是科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自燃是由缓慢氧化引起的,缓慢氧化一定能引起自燃
B.化合物是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D.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二、填空题
19.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带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在实验室里用双氧水制取氧气,采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
(3)连接、、实验装置,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气体,F装置中加入的化学物质是   。
三、实验探究题
20.通过2个月对化学的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 仪 器 的 名 称 ①   ;②    。
(2)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是    和   (填编号).写出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室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若用 C 装置制取氢气,在有孔塑料板上放置的药品是锌粒,反应进行过程中,关闭该装置中的弹簧夹后,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21.如图甲和乙为某兴趣小组分别用红磷和铁粉除氧剂来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探究实验.其中红磷需要用酒精灯点燃后,再伸入集气瓶中.铁粉除氧剂直接涂抹在集气瓶壁,铁粉除氧剂中的其他成分不干扰实验.
(1)写出检查图甲所示装置气密性的具体操作   .
(2)图甲中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K,水能倒吸入集气瓶的原因是   .
(3)实验结束后发现,两个集气瓶中的水量不同,于是借助数字传感器,测得图甲实验、图乙实验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丙、丁所示.请结合数据,从实验结果的精确度,说明选择哪种实验药品更为合理:   .
(4)由图丙中的数据计算得知,红磷燃烧后倒吸入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体积的1/10,而实际操作中发现进入的水量约为1/5,请分析可能的原因   .
22.如图为实验室制取和收集常见气体的装置示意图。
(1)在装入试剂前如何检查装置①的气密性:   。
(2)做“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时在选择装置和药品时有以下考虑,不合理的是____(填序号)。
A.不可选用装置②完成实验,因为装置②中的分液漏斗无法伸入液面以下,无法达到液封的效果
B.若选用装置⑥收集二氧化碳,可得到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
C.可用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因为此反应速度适中,且易于收集二氧化碳
(3)最终小金选择装置①和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   。
(4)实验室可用装置③加热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Ca(OH)2]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NH3),收集氨气的装置只能用④,而不能用⑤或⑥,由此可知氨气的性质是   。
23.盐酸、硫酸和硝酸都是重要的酸,下列是探究酸性质的实验。
(1)能区分稀盐酸和稀硫酸的是   (选填“实验一”“实验二”),此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若实验二中稀硫酸和硝酸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如图是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加入硝酸钡溶液前后主要离子种类及个数比变化示意图,则“”代表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3)实验三稀盐酸中无明显现象;稀硝酸中的现象为铜片逐渐溶解,溶液变蓝,并有气泡产生,反应为3Cu+8HNO3=3Cu(NO3)2+2X↑+4H2O,则X的化学式为   ;
四、解答题
24.九年级同学在进行《从自然界的铜到纪念币中的铜》项目化学习课程。在课堂上,同学们设计了湿法炼铜和火法炼铜两种方案,如下:
方案一:湿法炼铜
(1)上述步骤2中,实际操作时,将粗铁棒锻打成薄铁片,目的是   ;
(2)方案二:火法冶炼
如图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装置,甲中锥形瓶内装有锌粒,分液漏斗里装有稀硫酸,乙中装有浓硫酸,丙中试管底部黑色固体为氧化铜。
开始反应时,应先进行的操作是 。
A.先打开甲处分液漏斗活塞 B.先点燃丙处的酒精灯
(3)该反应还原剂是   ,实验结束后甲乙两装置中质量减少量为4克,丙中氧化铜固体粉末减少量为1.6克,则实验中生成铜的质量为多少   ?
(4)项目小组同学将实验装置改成如图丁的简易装置,其中铜制燃烧匙可以在试管M中上下移动,虚线框中的装置需从图戊中选取。图戊中的细铜丝一端绕成螺旋状,先在酒精灯上加热,变黑后再迅速地伸到制得的氢气中。在图丁的虚线框中,应选用图戊中的   (填“A”或“B”)装置,原因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D
2.C
3.A
4.B
5.D
6.B
7.B
8.A
9.C
10.C
11.B
12.D
13.B
14.A
15.D
16.C
17.C
18.B
19.(1)长颈漏斗;水槽
(2)BC或BE
(3)浓
20.(1)酒精灯;分液漏斗
(2)A;E或F;2KMnO4K2MnO4+MnO2+O2↑
(3)试管中的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上升,锌粒与稀硫酸分离,反应停止
21.(1)双手捂住集气瓶,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松手后,导管口是否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2)氧气被消耗,集气瓶内气体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
(3)铁粉除氧剂;由图乙可知铁粉反应后集气瓶中的氧气几乎耗尽,而红磷中还有
(4)红磷点燃伸入集气瓶的过程中时,部分空气受热膨胀逸出,最终导致瓶内气压减小更多,吸入的液体量增加.(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22.(1)关闭弹簧夹,然后向长颈漏斗内注水,若长颈漏斗内能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A;B;C
(3)将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4)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
23.实验二;稀盐酸中没有明显现象,稀硫酸中有白色沉淀生成;H2SO4+Ba(NO3)2=BaSO4↓+2HNO3;H+;NO
24.(1)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A
(3)氢气;6.4g
(4)B;氢气密度小于空气密度,B装置接触面积更大,使反应更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