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下册8.3 印度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下册8.3 印度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2-28 10:3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印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内容是对印度区域地理学习的深化,聚焦于印度的气候、农业和服务外包产业。气候部分,热带季风气候不仅影响印度的自然景观,更与农业生产紧密相连,体现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重要影响。农业方面,印度的粮食作物分布与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息息相关,是自然与人文相互作用的典型案例。服务外包产业则展现了印度在现代经济领域的特色发展道路,反映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印度的经济转型,这些内容为学生理解区域发展提供了丰富素材,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经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对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和人口有了一定了解,初步掌握了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然而,气候对农业的影响以及服务外包产业这种较为抽象的经济现象,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仍有难度。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可能难以将复杂的气候知识与农业生产实际建立联系,对服务外包产业的概念和发展优势也需要更直观的认识。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教学目标(体现核心素养)
1.区域认知:能准确识别印度的主要气候类型,描述其分布和特征;明确印度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区域;了解印度服务外包产业在全球的地位和发展现状。
2.综合思维:通过分析西南季风对印度降水、农业的影响,以及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影响,培养综合分析地理要素相互关系的能力。
3.地理实践力:通过阅读气候资料图、农作物分布图等,锻炼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4.人地协调观:认识印度气候对农业的影响,以及服务外包产业与当地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适应性,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印度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优势和重要作用。
2.教学难点:分析西南季风不稳定对印度水旱灾害和农业生产的影响;理解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所需的条件及印度在该产业发展中的优势。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地图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展示印度不同季节景观图片(雨季洪水泛滥、旱季土地干裂),接着展示印度农产品出口数据资料。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和数据,思考印度气候特点以及其作为人口大国却能出口粮食的原因。
教师活动:提问 “从这些图片中,大家能看出印度的气候有什么特点?印度人口众多,为何还是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之一?”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发表对印度气候特点和农业发展的看法。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资料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自然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
1.印度的气候与农业
(1)气候类型及特征
教师活动:展示印度气候类型分布图,引导学生找出主要气候类型,重点讲解热带季风气候的分布范围。
学生活动:观察地图,找出印度主要气候类型,关注热带季风气候的分布。
教师活动:展示孟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提问 “孟买的气候有什么特点,雨季和旱季分别是哪几个月?”
学生活动:观察图表,回答孟买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雨季 6 - 9 月,旱季 10 月 - 次年 5 月。
设计意图:通过地图和图表,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区域认知素养,让学生直观了解热带季风气候特征。
(2)西南季风与水旱灾害
教师活动:展示印度 1 月和 7 月风向图,讲解西南季风的形成和影响,提问 “西南季风的风向、源地怎样,对印度降水有何影响?为何其不稳定会导致水旱灾害频繁?”
学生活动:观察风向图,思考问题并回答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吹向印度,带来丰富降水,其不稳定会造成降水异常,引发水旱灾害。
教师活动:结合印度水旱灾害新闻报道和图片,组织学生讨论水旱灾害对印度农业、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危害。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各小组代表发言阐述水旱灾害的危害。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西南季风与水旱灾害的关系,培养综合思维能力,认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人地协调观。
(3)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及农业生产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热带季风气候对印度农业生产的利弊,提问 “热带季风气候对印度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和不利方面?”
学生活动:思考后回答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但水旱灾害频繁影响产量。
教师活动:展示印度主要粮食作物分布图,结合地形和降水分布图,提问 “水稻和小麦的分布与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观察地图,分析得出水稻分布在降水多、地势低平地区,小麦分布在降水少、地势高的地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理解自然要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强化人地协调观。
2.印度的服务外包产业
(1)服务外包产业概述
教师活动:播放关于服务外包产业的视频,介绍服务外包产业的概念和主要领域。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了解服务外包产业的相关知识。
教师活动:展示印度软件与信息服务出口额占比等资料,提问 “从这些资料中,能了解到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哪些发展现状?”
学生活动:分析资料,回答印度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速,是全球最大软件外包基地,被称为 “世界办公室”。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和资料展示,让学生直观认识服务外包产业,了解印度在该产业的发展现状,激发学习兴趣。
(2)发展优势
教师活动:展示印度教育体系、英语普及程度、劳动力成本等资料。
学生活动:阅读资料,思考印度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优势。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印度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优势。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后,各小组代表发言总结优势,如英语普及率高、信息技术发展早、劳动力丰富廉价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资料、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3)对印度经济的影响
教师活动:展示印度服务外包产业对就业、外汇收入、经济增长影响的数据资料。
学生活动:分析数据,思考服务外包产业给印度带来的好处。
教师活动:提问 “服务外包产业给印度带来了哪些好处?”
学生活动:回答创造就业机会、赚取大量外汇、促进服务业发展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理解服务外包产业对印度经济的重要作用。
(三)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提问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印度的哪些知识?”
学生活动:回忆并回答印度的气候、农业和服务外包产业的相关知识。
教师活动:强调重点知识,如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服务外包产业的优势和作用。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框架,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四)课堂练习
在 PPT 上展示相关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
(五)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收集印度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变化、面临挑战和机遇的资料,写简短报告;对比印度和中国在农业发展和服务外包产业方面的异同点,制作对比表格。
七、板书设计
印度(第2课时)
1.气候与农业
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西南季风与水旱灾害:不稳定,引发旱涝
农业生产:水稻(降水多、地势低平区)、小麦(降水少、地势高区)
2.服务外包产业
发展现状:全球最大软件外包基地,“世界办公室”
发展优势:英语普及、信息技术发展早、劳动力丰富廉价
经济影响:创造就业、赚取外汇、促进服务业发展
八、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中,我运用图片、数据、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印度气候、农业及服务外包产业知识。课堂上小组讨论活跃,学生展现出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思维活力。但教学存在不足。讲解西南季风对印度农业的影响时,部分学生难以理解。剖析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优势,部分学生也理解不到位,反映出内容抽象给学生带来挑战。课堂练习中,我发现部分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不足,面对需整合多知识点的问题,表现得力不从心,亟待提升知识融会贯通能力。今后,我会丰富教学案例,针对重难点引入生活案例讲解,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同时,加大对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设计更多针对性练习题和拓展活动,提升学生地理综合素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