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粤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动物与环境》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粤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动物与环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6.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2-27 16:48:04

文档简介

粤教粤科版(2019)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动物与环境》
一、填空题
1.(2024六下·宁乡期末)像蚂蚁、蝗虫、蜜蜂那样,身体上有三对足的动物是   类;像金鱼、鲤鱼那样,终生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的动物是   类;身体上长羽毛的动物是鸟类;直接生小动物,并用乳汁喂养小动物的是   动物。
【答案】昆虫;鱼;哺乳
【知识点】动物的分类;昆虫;鸟类;哺乳动物
【解析】【分析】动物具有的不同特征,我们将一些动物共同具有某一部分特征,归为一类。像蚂蚁、蝗虫、蜜蜂那样,身上有三对足的动物是昆虫类;像金鱼、鲤鱼那样,终生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的动物是鱼类;身体上长羽毛的动物是鸟类;直接生小动物,并用乳汁喂养小动物的是哺乳动物。
2.(2021·黔东南)自然选择是指自然界的生物,通过激烈的   ,   生存下来,而   则被淘汰掉。
【答案】生存斗争;适应者;不适应者
【知识点】自然选择
【解析】【分析】考查自然选择的定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3.(2024六下·法库期中)生物之间普遍存在着   与   的关系,这种关系像   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作   。
【答案】吃;被吃;链条;食物链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 食物链亦称“营养链”。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为维持其本身的生命活动,必须以其他生物为食物的这种由食物联结起来的链锁关系。这种摄食关系,实际上是太阳能从一种生物转到另一种生物的关系,也即物质能量通过食物链的方式流动和转换。一个食物链一般包括3-5个环节:一个植物,一个以植物为食料的动物和一个或更多的肉食动物。食物链不同环节的生物其数量相对恒定,以保持自然平衡。 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
4.(2024六下·新乡期末)在自然条件下,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形成了一个   ,保持着   的状态。
【答案】平衡的整体;相对稳定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在自然条件下,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是一个平衡的整体,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如果某种生物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因素灭绝了,都会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5.(2024六下·天门期末)生物连同它们周围的环境叫作   。
【答案】生态系统
【知识点】制作生态瓶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连同它们周围的环境叫作生态系统。
二、判断题
6.(2024六下·灵石期中)为了保证动物有充足的氧气和食物,制作生态瓶时最好放入大量的植物。(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制作生态瓶
【解析】【分析】生态瓶由生物和非生物两部分组成,我们制作的小生态瓶要想长期维持稳定,应该注意的是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要配比合理,不合理,就不能维持生态平衡。所以制作生态瓶时不能放入大量的植物。
7.(2024六下·揭东期末)小草不需要吃东西,所以它不属于食物链。(  )
【答案】错误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食物是动物生存的必要需求,动物消耗食物而获得能量。食物是动物的必要需求,动物消耗食物而获得能量。有些动物既吃别的生物,自己也会被别的动物吃掉。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作食物链。一般用箭头表示食物链中“谁被谁吃”的关系。箭头方向也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箭头指向捕食者。食物链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小草属于生产者。题目说法错误。
8.(2022六下·师宗期中)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  )
【答案】错误
【知识点】自然选择
【解析】【分析】 生物适应环境有普遍性和相对性两个特点,就是说生活着的生物普遍相对适应当前的环境,但若环境发生变化,就有可能不再适应环境了。如:鱼儿适应于池塘的生活,但是如果池塘干涸了,它们就不再适应那个环境了 。
9.(2023六下·礼泉期末)蝴蝶能在空中飞,但它不是鸟类。(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昆虫;鸟类
【解析】【分析】鸟的特征是体表有羽毛,取食靠喙,靠卵繁殖后代,除了少数鸟类外,绝大多数鸟类会飞。蝴蝶能在空中飞,但是它属于昆虫,所以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10.(2023六下·巨野期末)企鹅不会飞,但它的身上长有羽毛,因此属于鸟类。(  )
【答案】正确
【知识点】鸟类
【解析】【分析】身体上长有羽毛的动物是鸟类。判断鸟类是根据鸟类动物的特征去判断,不是看它会不会飞,所以企鹅不会飞,但它的身上长有羽毛,因此属于鸟类。
三、单选题
11.(2024六下·黄岩期末)翼龙是古代的一种卵生动物,骨骼中空且轻,翅膀由皮肤和薄薄的一层骨组成,无羽毛。它既可爬行也可飞行。关于翼龙是否是鸟类的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翼龙卵生,所以是鸟类
B.翼龙无羽毛,所以不是鸟类
C.翼龙有翅膀,所以是鸟类
【答案】B
【知识点】鸟类
【解析】【分析】鸟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体表被覆羽毛,而翼龙无羽毛,翅膀由皮肤和薄薄的一层骨组成,这与鸟类的特征不符。所以根据这一关键特征可以判断翼龙不是鸟类,B选项正确。
12.(2019届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3.2化石告诉了我们什么)长颈鹿形成的原因(  )
A.遗传变异 B.适者生存 C.进化 D.以上都是
【答案】D
【知识点】进化论;变异;自然选择;遗传
【解析】【解答】长颈鹿形成的原因包括: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和进化等,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长颈鹿是一种生长在非洲的反刍偶蹄动物,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陆生动物,长脖子是长颈鹿最显著的特征。
13.(2024六下·曲靖期末)在一定区域内,如果为了获取海獭(tǎ )柔软的毛皮而大量捕杀海獭,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海獭的主食海胆数量在短时间内会增多
B.海胆的主食海藻数量在短时间内会减少
C.以海藻为食的小海蟹数量在短时间内会增多
【答案】C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在一定区域内,如果为了获取海獭(tǎ )柔软的毛皮而大量捕杀海獭,则海獭的主食就短时间内会数量增多,海胆短时间内数量增多会导致海藻数量减少。
14.(2024六下·泰兴期末)在自然界中,植物一般属于 (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答案】A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在自然界中,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故选A。
15.(2024六下·岳池期末)一个小生态瓶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它们都是由(  )组成。
A.动植物
B.阳光、空气、水
C.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
【答案】C
【知识点】制作生态瓶;生物与非生物
【解析】【分析】 制作生态瓶时,要准备玻璃瓶,铺土壤、石子装水,先向里面放水草等植物,等植物存活后,再向里面放一些虾、鱼、螺蛳等小动物,瓶子内的生物数量和种类要平衡。所以一个小生态瓶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它们都是由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
四、综合题
16.(2024六下·贵阳期末)材料一:2013年,北京遭遇59年来最严重的雾霾“侵扰”,全年仅有5天不是雾霾天。蓝天保卫战迫在眉睫,北京市积极发挥“人努力”的作用,深挖减排潜力,推动机动车及机械电动化进程,持续进行散煤清洁化替代,强化政策一体化推进及执法监管,通过“组合拳”,实现主要污染物减排。
经过10年的治理,2023年,北京市 PM2.5年均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 与2013年相比,PM2.5年均浓度下降近 ,PM2.5最长连续优良天数为192天,实现连续三年稳达国标。
(1)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结构是导致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2012年全国煤炭消耗约41.5亿吨。图是2012年中国能源消耗结构的扇形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列式计算2012年我国的天然气消耗量约是多少亿吨
(2)根据上述材料,2023年北京市 PM2.5年均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与2013年相比下降近 。请列式计算2013 年北京市PM2.5 年均浓度大约是多少微克/立方米
(3)地球上每一种生物的生存与环境密切相关,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与相互协调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多多准备模拟公园池塘制作一个生态瓶进行观察,请从提供的实验材料中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生态瓶,并写出制作步骤。
提供的实验材料
①凤仙花 ②纯净水 ③水草 ④细沙 ⑤淡水鱼 ⑥透明玻璃瓶⑦小河虾 ⑧陶瓷瓶 ⑨蚯蚓 ⑩海鱼 海盐 池塘里的水
【答案】(1)4.65亿吨
(2)32÷=32×=48(微克/立方米)
(3)⑥④ ③⑦⑤
【知识点】制作生态瓶
【解析】【分析】(1)由题目可知,煤炭消耗41.5亿吨,占比为50%,则能源总量为41.5÷50%=93亿吨,天然气消耗量为93×5%=4.65亿吨。
(2)32÷=32×=48(微克/立方米), 2013 年北京市PM2.5 年均浓度大约是48微克/立方米。
(3) 生态瓶的制作步骤:(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4)再放入小动物。(5)把本组成员的名字做成标签贴在生态瓶的外面。所以顺序为:⑥④ ③⑦⑤
五、简答题
17.(2020六下·翼城期末)
1958 年,中国发生了全国性的“除四害”运动,因吃庄稼被定为四害之一的麻雀目标最大,最容易被发现,据各地不完全统计,当年全国共扑杀麻雀约2.1
亿只。从 1959 年到 1961 年三年间,全国各地粮食大幅减产,全国陷入饥荒。
根据上述资料,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造成全国饥荒的原因。
【答案】庄稼→害虫→麻雀 这是一条完整的条食物链。扑杀麻雀,食物链就断了,
生态系统就破坏了。
麻雀不仅吃庄稼,还吃害虫。大量的扑杀麻雀害虫的数量就会大大增加,同样会
破坏庄稼,导致庄稼减产。破坏了生态平衡。(意思对即可)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破坏食物链进而会破坏了生态平衡。
六、解答题
18.(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寻找生物的家园同步练习)小丑鱼和海葵是怎样相互合作的?
【答案】小丑鱼引诱其他动物游向海葵,海葵为小丑鱼提供安全的栖息地。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解答】小丑鱼和海葵、蜜蜂和花、啄木鸟和树木、鳄鱼和鳄鸟、鸟和果实等是合作伙伴关系。小丑鱼引诱其他动物游向海葵,海葵为小丑鱼提供安全的栖息地,从而形成合作。
【分析】本题考查合作伙伴关系。
19.(2021六下·巴林左旗期末)印度洋南部某岛屿上经常刮风暴,那里生长的植物都很矮小,甚至贴着地面生长。你能试着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对此现象作出解释吗?
【答案】由于印度洋南部某岛屿上常刮暴风,那里生长的植物都很矮小,因为高大的植物蒸腾作用非常旺盛,保水能力差,还容易被风折断,不能生存,这是不适者被淘汰,而矮小的植物,蒸腾作用较小,保水能力强,还能避免被风折断,有利于生存,这是适者生存;经过若干年的自然选择之后,印度洋南部某岛屿上生长的植物都很矮小。
【知识点】自然选择
【解析】【分析】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 年发表的惊世骇俗的宏篇巨著《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七、实验探究题
20.(2024六下·钱塘期中)下列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12种动物,先分类,再回答问题。
①蚊子②山羊③鲳鱼④蝗虫⑤金鱼⑥蝙蝠⑦天捣⑧黄牛⑨蝴蝶⑩家猪 鲸鲨 企鹅
(1) 将上面的动物分类,将序号填入表格中。
类别 昆虫类 鱼类 鸟类 哺乳类
序号                
(2)我们可以把方框内的四类动物分成两大类,其中   归为一类,鱼、鸟、哺乳类归为一类,这样分类的标准是   。
(3)归入昆虫类的动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
(4)在上面的这些类别中,属于动物王国中种类最多的是(  )
A.鱼类 B.鸟类 C.哺乳类 D.昆虫类
(5)科学家给动物分类时会制定一些重要的标准,下面不属于科学家给动物分类的重要标准的是(  )
A.生命活动特征 B.身体结构
C.皮肤的颜色 D.骨骼特征
(6)如果我们把身边常见的动物分为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你觉得这样分类的标准是(  )
A.动物生活的环境 B.动物的主要食物
C.它能为人类提供的食物种类 D.生命活动特征
【答案】(1)①④⑨;③⑤;⑦ ;②⑥⑧⑩
(2)昆虫;有无脊椎
(3)成虫有3对足,头胸腹三部分,有翅,触角
(4)D
(5)C
(6)B
【知识点】动物的分类;鱼的特点;昆虫;鸟类;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1)蚊子属于昆虫,山羊属于哺乳动物,鲳鱼属于鱼类,蝗虫属于昆虫,金鱼属于鱼类,蝙蝠属于哺乳动物,天鹅属于鸟类,黄牛属于哺乳动物,蝴蝶属于昆虫,家猪属于哺乳动物,鲸鲨属于哺乳动物,企鹅属于鸟类。
(2)我们可以把方框内的四类动物分成两大类,其中昆虫归为一类,鱼、鸟、哺乳类归为一类,这样分类的标准是有无脊椎。
(3)昆虫的主要特征,即: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两对翅膀,有三对足,身体外有外骨骼等。
(4)在动物王国中,种类最多的家族是昆虫类,B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昆虫是世界上种类最多的动物,占地球上动物总数的50%以上,目前已经发现的昆虫的种类达100余万种。
(5)科学家给动物分类时会制定一些重要的标准,下面不属于科学家给动物分类的重要标准的是皮肤的颜色。
(6)如果我们把身边常见的动物分为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这样分类的标准是物的主要食物是吃哪种。
1 / 1粤教粤科版(2019)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动物与环境》
一、填空题
1.(2024六下·宁乡期末)像蚂蚁、蝗虫、蜜蜂那样,身体上有三对足的动物是   类;像金鱼、鲤鱼那样,终生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的动物是   类;身体上长羽毛的动物是鸟类;直接生小动物,并用乳汁喂养小动物的是   动物。
2.(2021·黔东南)自然选择是指自然界的生物,通过激烈的   ,   生存下来,而   则被淘汰掉。
3.(2024六下·法库期中)生物之间普遍存在着   与   的关系,这种关系像   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作   。
4.(2024六下·新乡期末)在自然条件下,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形成了一个   ,保持着   的状态。
5.(2024六下·天门期末)生物连同它们周围的环境叫作   。
二、判断题
6.(2024六下·灵石期中)为了保证动物有充足的氧气和食物,制作生态瓶时最好放入大量的植物。(  )
7.(2024六下·揭东期末)小草不需要吃东西,所以它不属于食物链。(  )
8.(2022六下·师宗期中)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  )
9.(2023六下·礼泉期末)蝴蝶能在空中飞,但它不是鸟类。(  )
10.(2023六下·巨野期末)企鹅不会飞,但它的身上长有羽毛,因此属于鸟类。(  )
三、单选题
11.(2024六下·黄岩期末)翼龙是古代的一种卵生动物,骨骼中空且轻,翅膀由皮肤和薄薄的一层骨组成,无羽毛。它既可爬行也可飞行。关于翼龙是否是鸟类的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翼龙卵生,所以是鸟类
B.翼龙无羽毛,所以不是鸟类
C.翼龙有翅膀,所以是鸟类
12.(2019届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3.2化石告诉了我们什么)长颈鹿形成的原因(  )
A.遗传变异 B.适者生存 C.进化 D.以上都是
13.(2024六下·曲靖期末)在一定区域内,如果为了获取海獭(tǎ )柔软的毛皮而大量捕杀海獭,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海獭的主食海胆数量在短时间内会增多
B.海胆的主食海藻数量在短时间内会减少
C.以海藻为食的小海蟹数量在短时间内会增多
14.(2024六下·泰兴期末)在自然界中,植物一般属于 (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15.(2024六下·岳池期末)一个小生态瓶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它们都是由(  )组成。
A.动植物
B.阳光、空气、水
C.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
四、综合题
16.(2024六下·贵阳期末)材料一:2013年,北京遭遇59年来最严重的雾霾“侵扰”,全年仅有5天不是雾霾天。蓝天保卫战迫在眉睫,北京市积极发挥“人努力”的作用,深挖减排潜力,推动机动车及机械电动化进程,持续进行散煤清洁化替代,强化政策一体化推进及执法监管,通过“组合拳”,实现主要污染物减排。
经过10年的治理,2023年,北京市 PM2.5年均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 与2013年相比,PM2.5年均浓度下降近 ,PM2.5最长连续优良天数为192天,实现连续三年稳达国标。
(1)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结构是导致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2012年全国煤炭消耗约41.5亿吨。图是2012年中国能源消耗结构的扇形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列式计算2012年我国的天然气消耗量约是多少亿吨
(2)根据上述材料,2023年北京市 PM2.5年均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与2013年相比下降近 。请列式计算2013 年北京市PM2.5 年均浓度大约是多少微克/立方米
(3)地球上每一种生物的生存与环境密切相关,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与相互协调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多多准备模拟公园池塘制作一个生态瓶进行观察,请从提供的实验材料中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生态瓶,并写出制作步骤。
提供的实验材料
①凤仙花 ②纯净水 ③水草 ④细沙 ⑤淡水鱼 ⑥透明玻璃瓶⑦小河虾 ⑧陶瓷瓶 ⑨蚯蚓 ⑩海鱼 海盐 池塘里的水
五、简答题
17.(2020六下·翼城期末)
1958 年,中国发生了全国性的“除四害”运动,因吃庄稼被定为四害之一的麻雀目标最大,最容易被发现,据各地不完全统计,当年全国共扑杀麻雀约2.1
亿只。从 1959 年到 1961 年三年间,全国各地粮食大幅减产,全国陷入饥荒。
根据上述资料,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造成全国饥荒的原因。
六、解答题
18.(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寻找生物的家园同步练习)小丑鱼和海葵是怎样相互合作的?
19.(2021六下·巴林左旗期末)印度洋南部某岛屿上经常刮风暴,那里生长的植物都很矮小,甚至贴着地面生长。你能试着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对此现象作出解释吗?
七、实验探究题
20.(2024六下·钱塘期中)下列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12种动物,先分类,再回答问题。
①蚊子②山羊③鲳鱼④蝗虫⑤金鱼⑥蝙蝠⑦天捣⑧黄牛⑨蝴蝶⑩家猪 鲸鲨 企鹅
(1) 将上面的动物分类,将序号填入表格中。
类别 昆虫类 鱼类 鸟类 哺乳类
序号                
(2)我们可以把方框内的四类动物分成两大类,其中   归为一类,鱼、鸟、哺乳类归为一类,这样分类的标准是   。
(3)归入昆虫类的动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
(4)在上面的这些类别中,属于动物王国中种类最多的是(  )
A.鱼类 B.鸟类 C.哺乳类 D.昆虫类
(5)科学家给动物分类时会制定一些重要的标准,下面不属于科学家给动物分类的重要标准的是(  )
A.生命活动特征 B.身体结构
C.皮肤的颜色 D.骨骼特征
(6)如果我们把身边常见的动物分为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你觉得这样分类的标准是(  )
A.动物生活的环境 B.动物的主要食物
C.它能为人类提供的食物种类 D.生命活动特征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昆虫;鱼;哺乳
【知识点】动物的分类;昆虫;鸟类;哺乳动物
【解析】【分析】动物具有的不同特征,我们将一些动物共同具有某一部分特征,归为一类。像蚂蚁、蝗虫、蜜蜂那样,身上有三对足的动物是昆虫类;像金鱼、鲤鱼那样,终生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的动物是鱼类;身体上长羽毛的动物是鸟类;直接生小动物,并用乳汁喂养小动物的是哺乳动物。
2.【答案】生存斗争;适应者;不适应者
【知识点】自然选择
【解析】【分析】考查自然选择的定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3.【答案】吃;被吃;链条;食物链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 食物链亦称“营养链”。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为维持其本身的生命活动,必须以其他生物为食物的这种由食物联结起来的链锁关系。这种摄食关系,实际上是太阳能从一种生物转到另一种生物的关系,也即物质能量通过食物链的方式流动和转换。一个食物链一般包括3-5个环节:一个植物,一个以植物为食料的动物和一个或更多的肉食动物。食物链不同环节的生物其数量相对恒定,以保持自然平衡。 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
4.【答案】平衡的整体;相对稳定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在自然条件下,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是一个平衡的整体,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如果某种生物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因素灭绝了,都会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5.【答案】生态系统
【知识点】制作生态瓶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连同它们周围的环境叫作生态系统。
6.【答案】错误
【知识点】制作生态瓶
【解析】【分析】生态瓶由生物和非生物两部分组成,我们制作的小生态瓶要想长期维持稳定,应该注意的是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要配比合理,不合理,就不能维持生态平衡。所以制作生态瓶时不能放入大量的植物。
7.【答案】错误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食物是动物生存的必要需求,动物消耗食物而获得能量。食物是动物的必要需求,动物消耗食物而获得能量。有些动物既吃别的生物,自己也会被别的动物吃掉。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作食物链。一般用箭头表示食物链中“谁被谁吃”的关系。箭头方向也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箭头指向捕食者。食物链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小草属于生产者。题目说法错误。
8.【答案】错误
【知识点】自然选择
【解析】【分析】 生物适应环境有普遍性和相对性两个特点,就是说生活着的生物普遍相对适应当前的环境,但若环境发生变化,就有可能不再适应环境了。如:鱼儿适应于池塘的生活,但是如果池塘干涸了,它们就不再适应那个环境了 。
9.【答案】错误
【知识点】昆虫;鸟类
【解析】【分析】鸟的特征是体表有羽毛,取食靠喙,靠卵繁殖后代,除了少数鸟类外,绝大多数鸟类会飞。蝴蝶能在空中飞,但是它属于昆虫,所以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10.【答案】正确
【知识点】鸟类
【解析】【分析】身体上长有羽毛的动物是鸟类。判断鸟类是根据鸟类动物的特征去判断,不是看它会不会飞,所以企鹅不会飞,但它的身上长有羽毛,因此属于鸟类。
11.【答案】B
【知识点】鸟类
【解析】【分析】鸟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体表被覆羽毛,而翼龙无羽毛,翅膀由皮肤和薄薄的一层骨组成,这与鸟类的特征不符。所以根据这一关键特征可以判断翼龙不是鸟类,B选项正确。
12.【答案】D
【知识点】进化论;变异;自然选择;遗传
【解析】【解答】长颈鹿形成的原因包括: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和进化等,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长颈鹿是一种生长在非洲的反刍偶蹄动物,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陆生动物,长脖子是长颈鹿最显著的特征。
13.【答案】C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在一定区域内,如果为了获取海獭(tǎ )柔软的毛皮而大量捕杀海獭,则海獭的主食就短时间内会数量增多,海胆短时间内数量增多会导致海藻数量减少。
14.【答案】A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在自然界中,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故选A。
15.【答案】C
【知识点】制作生态瓶;生物与非生物
【解析】【分析】 制作生态瓶时,要准备玻璃瓶,铺土壤、石子装水,先向里面放水草等植物,等植物存活后,再向里面放一些虾、鱼、螺蛳等小动物,瓶子内的生物数量和种类要平衡。所以一个小生态瓶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它们都是由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
16.【答案】(1)4.65亿吨
(2)32÷=32×=48(微克/立方米)
(3)⑥④ ③⑦⑤
【知识点】制作生态瓶
【解析】【分析】(1)由题目可知,煤炭消耗41.5亿吨,占比为50%,则能源总量为41.5÷50%=93亿吨,天然气消耗量为93×5%=4.65亿吨。
(2)32÷=32×=48(微克/立方米), 2013 年北京市PM2.5 年均浓度大约是48微克/立方米。
(3) 生态瓶的制作步骤:(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4)再放入小动物。(5)把本组成员的名字做成标签贴在生态瓶的外面。所以顺序为:⑥④ ③⑦⑤
17.【答案】庄稼→害虫→麻雀 这是一条完整的条食物链。扑杀麻雀,食物链就断了,
生态系统就破坏了。
麻雀不仅吃庄稼,还吃害虫。大量的扑杀麻雀害虫的数量就会大大增加,同样会
破坏庄稼,导致庄稼减产。破坏了生态平衡。(意思对即可)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破坏食物链进而会破坏了生态平衡。
18.【答案】小丑鱼引诱其他动物游向海葵,海葵为小丑鱼提供安全的栖息地。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解答】小丑鱼和海葵、蜜蜂和花、啄木鸟和树木、鳄鱼和鳄鸟、鸟和果实等是合作伙伴关系。小丑鱼引诱其他动物游向海葵,海葵为小丑鱼提供安全的栖息地,从而形成合作。
【分析】本题考查合作伙伴关系。
19.【答案】由于印度洋南部某岛屿上常刮暴风,那里生长的植物都很矮小,因为高大的植物蒸腾作用非常旺盛,保水能力差,还容易被风折断,不能生存,这是不适者被淘汰,而矮小的植物,蒸腾作用较小,保水能力强,还能避免被风折断,有利于生存,这是适者生存;经过若干年的自然选择之后,印度洋南部某岛屿上生长的植物都很矮小。
【知识点】自然选择
【解析】【分析】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 年发表的惊世骇俗的宏篇巨著《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20.【答案】(1)①④⑨;③⑤;⑦ ;②⑥⑧⑩
(2)昆虫;有无脊椎
(3)成虫有3对足,头胸腹三部分,有翅,触角
(4)D
(5)C
(6)B
【知识点】动物的分类;鱼的特点;昆虫;鸟类;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1)蚊子属于昆虫,山羊属于哺乳动物,鲳鱼属于鱼类,蝗虫属于昆虫,金鱼属于鱼类,蝙蝠属于哺乳动物,天鹅属于鸟类,黄牛属于哺乳动物,蝴蝶属于昆虫,家猪属于哺乳动物,鲸鲨属于哺乳动物,企鹅属于鸟类。
(2)我们可以把方框内的四类动物分成两大类,其中昆虫归为一类,鱼、鸟、哺乳类归为一类,这样分类的标准是有无脊椎。
(3)昆虫的主要特征,即: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两对翅膀,有三对足,身体外有外骨骼等。
(4)在动物王国中,种类最多的家族是昆虫类,B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昆虫是世界上种类最多的动物,占地球上动物总数的50%以上,目前已经发现的昆虫的种类达100余万种。
(5)科学家给动物分类时会制定一些重要的标准,下面不属于科学家给动物分类的重要标准的是皮肤的颜色。
(6)如果我们把身边常见的动物分为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这样分类的标准是物的主要食物是吃哪种。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