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卖油翁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3 卖油翁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28 15:57: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 卖油翁
一、单选题
1.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陈康肃公/善射 B.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C.尔/安敢/轻吾射 D.康肃/笑而遣之
2.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以此自矜(jīn) 睨之久而不去(ní)
B.释担而立(dān) 尝射于家圃(pǔ)
C.十中八九(zhōnɡ) 但微颔之(hàn)
D.忿然曰(fèn) 以我酌油知之(zhuó)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陈康肃公善射(擅长射箭) 公亦以此自矜(自夸)
B.有卖油翁释担而立(放下担子) 以我酌油知之(凭、靠)
C.尔安敢轻吾射(轻视我的射箭) 徐以杓酌油沥之(姓徐的人)
D.康肃笑而遣之(让他走) 康肃忿然曰(气愤的样子)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卖油翁》选自《归田录》,作者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但微颔之”写出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箭技术不屑一顾,陈尧咨因此非常不满。
C.文章最后陈尧咨的“笑”中有会意,有尴尬,有解嘲,表现出他通达爽快的一面。
D.文中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熟能生巧”的道理,即使有长处也不要骄傲自满。
二、填空题
5.《卖油翁》选自《    》,作者   ,字    ,号    ,晚号   ,谥号   ,   政治家、文学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八大家”。
6.给下列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自矜     家圃     睨   之
颔   之 忿   然 酌   油
见其发矢       但手熟   尔
其他重点词语
7.公亦以此自矜
自矜:   
8.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释:   
9.睨之久而不去
睨:   
10.康肃忿然曰
忿然:   
11.徐以杓酌油沥之
徐:   
12.康肃笑而遣之
遣:   
古今异义
13.睨之久而不去
古义:   
今义:   
14.但手熟尔
古义:   
今义:   
15.尔安敢轻吾射
古义:   
今义:   
16.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古义:   
今义:   
17.通假字:
但手熟尔:   
杓(sháo):   
虚词意义及用法
18.以:公亦以此自矜    
以钱覆其口    
19.而: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康肃笑而遣之    
20.之:睨之久而不去    
但微颔之    
徐以杓酌油沥之    
康肃笑而遣之    
21.其: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以钱覆其口    
22.于:尝射于家圃    
23.乎:汝亦知射乎    
24.乃: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25.某同学根据《卖油翁》一文的内容拟写了一个上联。请你根据课文内容,补齐下联。
上联:康肃公十中八九,天下无双
下联:卖油翁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2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释担而立:   
②睨之久而不去:   
③但手熟尔:   
2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28.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哪些语句表现了陈尧咨的傲慢无礼?
29.文中两个人物,你认为谁是主人公呢?请你结合文本进行简要分析。(至少答出两条理由)
30.文末陈康肃公的笑,有人认为是尴尬的笑,有人认为是会心的笑,还有人认为是嘲讽的笑。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 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昔京师有琢冰为人物之形者,被以衣裳,缀以丹碧,神色如生,形制如真。京师天寒,置之堂背,逾日不变;变则修饰之。往观者日数百人,皆叹其巧惊其神。一日,语众曰:“孰能与我三斗粟,吾授之以吾技。”人无应者。乃问之曰:“子之技诚巧矣。子何不范金①琢玉,为夏、殷、周、汉之器,可以宝②而不坏?今乃琢冰为玩物,其形虽有,不日而化矣!吾甚惜事之技巧而非真③,心劳而无用,可以娱目前而不可以传之远也。”
【注释】①范金:把金属浇在模子里。②宝:珍藏。③真:实际。
3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琢冰为人物之形(     ) 神色如生(     )
3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
33.甲文中“徐以杓酌油沥之”的“徐”不能删去,原因是   ;乙文中第二段琢冰者的话无人应对,原因是观者   .
34.甲乙两文同是塑造技艺高超的人物形象,但是表现手法有异同,请简述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B:“有卖油翁”是主语,“释担而立”是谓语,主谓之间需要停顿,而“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的节奏划分将“有”和“卖油翁”分开,不符合语法结构,所以B项的节奏划分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解答此类题,可以结合句意和句子结构进行划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2.【答案】D
【解析】A项中,“矜”的正确读音是 jīn,但“睨”的正确读音应为nì,而不是 ní ,故A项有误;
B项中,“担”的正确读音是 dàn ,“圃”的正确读音为pǔ,;
C项中,“中”的正确读音是zhōng,但在这个语境中,它应该读为zhòng,表示“射中的意思,而不是zhōng,故C项有误;
D项中,“忿”的正确读音是fèn,“酌”的正确读音是zhu6,且这两项在题目中均标注正确,没有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理解识记能力。本题要结合平时文章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3.【答案】C
【解析】ABD.正确。
C.“轻吾射”在句中的意思是“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徐”在句中的意思是“慢慢地”。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4.【答案】B
【解析】ACD.正确。
B.有误,“但微颌之”只是微微对此点头,意思是略微表示赞许,并不是“不屑一顾”。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5.【答案】归田录;欧阳修;永叔;醉翁;六一居士;文忠;北宋
【解析】 《卖油翁》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则写事明理的寓言故事,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通过卖油翁自钱孔滴油技能的描写及其对技能获得途径的议论,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选自《归田录》 ,归田录》是由宋代欧阳修创作的小说集,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谥号文忠。
故答案为:归田录;欧阳修;永叔;醉翁;六一居士;文忠;北宋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
6.【答案】jīn;pǔ;nì;hàn;fèn;zhuó;shǐ;shú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自矜”指自夸,“矜”的读音为“jīn”。“家圃”指家里(射箭)的场地,“圃”的读音为“pǔ”。“睨之”的意思是斜着眼睛看他,“睨”的读音为“nì”。“颔之”的意思是点头,“颔”的读音为“hàn”。“忿然”的意思是生气的样子,“忿”的读音为“fèn”。“酌油”的意思是倒油,“酌”的读音为“zhuó”。“发矢”的意思是发射箭矢,“矢”的读音为“shǐ”。“但手熟尔”的意思是只是手法熟练罢了,“熟”的读音为“shú”。
故答案为: jīn;pǔ;nì;hàn;fèn;zhuó;shǐ;shú
【点评】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答案】7.自夸
8.放下
9.斜着眼看,文中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10.气愤的样子
11.慢慢地
12.打发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7.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翻译。 公亦以此自矜:他也因此而自夸。
故答案为: 自夸
8.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翻译。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
故答案为: 放下
9.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翻译。 睨之久而不去:斜着眼睛看了他很久也不离开。
故答案为: 斜着眼看,文中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10.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翻译。 康肃忿然曰:陈尧咨气愤地说。
故答案为: 气愤的样子
1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翻译。 徐以杓酌油沥之: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
故答案为: 慢慢地
12.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翻译。 康肃笑而遣之: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
故答案为: 打发
【答案】13.离开;前往
14.只,只是;但是,表示转折
15.怎么;安全,安稳
16.接着;因为
【点评】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是指 古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同而与现在的词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它常常体现为: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等几个方面。平时我们应注意积累。
13.本题考查古今异义。句意: 斜着眼睛看他,很久都不离开。
故答案为:离开;前往
14.本题考查古今异义。句意: 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
故答案为:只,只是;但是,表示转折 。
15.本题考查古今异义。句意: 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故答案为:怎么;安全,安稳 。
16.本题考查古今异义。句意: 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
故答案为:接着;因为 。
17.【答案】同“耳”,相当于“罢了”;同“勺”,勺子
【解析】本题考查通假字。 但手熟尔 :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杓(sháo):同“勺”,勺子
故答案为:同“耳”,相当于“罢了”;同“勺”,勺子。
【点评】本题考查通假字。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即“通用、借代”,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或其他类型的字代替本字。需要考生平时对通假字多归纳汇总,并熟悉常见通假字。
【答案】18.介词,凭、靠;介词,用、把
19.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
20.代词,指陈尧咨射箭;代词,指陈尧咨;代词,指油;代词,指卖油翁
21.代词,指陈尧咨;代词,指葫芦
22.介词,在
23.表疑问,相当于“吗”
24.副词,于是、就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
18.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理解。 公亦以此自矜 : 他也凭着这一点自夸。以钱覆其口 : 用铜钱盖住葫芦的口。
故答案为: 介词,凭、靠 ; 介词,用、把 。
19.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理解。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 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儿。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 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而铜钱却没有沾湿。康肃笑而遣之 : 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
故答案为:连词,表顺承; 连词,表转折 ; 连词,表修饰。
20.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理解。睨之久而不去:斜着眼睛看他,很久都不离开。之:代词,指陈尧咨射箭。但微颔之:只是微微地点点头。之:代词,指陈尧咨的射箭技术。徐以杓酌油沥之: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之:代词,指葫芦。康肃笑而遣之:陈尧咨笑着打发他走了。之:代词,指卖油翁。
故答案为: 代词,指陈尧咨射箭 ; 代词,指陈尧咨 ; 代词,指油 ; 代词,指卖油翁 。
21.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理解。见其发矢十中八九: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其:代词,指陈尧咨。以钱覆其口:用铜钱盖住葫芦的口。其:代词,指葫芦。
故答案为: 代词,指陈尧咨射箭 ; 代词,指陈尧咨 ; 代词,指油 ; 代词,指卖油翁 。
22.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理解。 尝射于家圃 :曾经在自己家的菜园里射箭。
故答案为: 介词,在
23.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理解。 汝亦知射乎 :你也懂得射箭吗?
故答案为:表疑问,相当于“吗”
24.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理解。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
故答案为: 副词,于是、就
25.【答案】技艺超群,人间罕见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拟写对联时需注意,上下联要词性相同,字数相等,内容相对。另外注意上联是描写人物的高超技艺的,下联也要据此来写。
故答案为: 技艺超群,人间罕见
【点评】本题考查对联的补写。解答对联题,一般可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先整体把握所给出的上联或下联的意思大致确定与之意思连贯、相对的内容;再认真推敲每个字词的含义、词性和词语的结构特征;最后从整体把握,进行微观的调整和修改。
【答案】26.放下;斜着眼看;熟练
27.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勺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铜钱却没有湿。
28.“睨之久而不去”“但微颔之”,体现卖油翁对陈尧咨的箭术不以为意,并不十分赞赏。“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陈尧咨怒形于色,三个反问句中的称呼、质问和斥责的语气,都显得他傲慢无礼。
29.【示例1】主人公是“卖油翁”。文章题目是《卖油翁》,说明卖油翁就是主要人物;从内容来看,文中关于卖油翁的描写较多;从中心来看,卖油翁是体现中心思想的人,作者想通过卖油翁来表达“熟能生巧”的道理;从单元设置来看,本单元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卖油翁就是文中的小人物。
【示例2】主人公是“陈康肃公”。从结构来看,文章以陈康肃公开头,又以陈康肃公结束,情节随着陈尧咨的情绪起伏行进;从主旨来看,作者写此文的目的在于讥讽陈康肃公的恃技而骄,作者设置卖油翁这一角色,是为了点醒他。(开放性试题,能答出两条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30.【示例1】我认为是尴尬的笑。陈康肃公箭术高超,引以为傲,却被卖油翁以倒油的小技上了一课,这让他很没面子,只能尴尬一笑。
【示例2】我认为是会心的笑。卖油翁的演示让陈康肃公顿悟:熟练是任何技艺达到高水平的诀窍。陈康肃公赞同卖油翁的说法,以微笑加以肯定。
【示例3】我认为是嘲讽的笑。陈康肃公觉得卖油翁倒油的小技不能跟他高超的箭术相提并论,也不认同卖油翁的说法。(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解答此类题,要大致了解文意,理解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词义,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学生要把握文章主旨,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进行理解分析即可。
(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在世界上没有第二人(能同他相比),康肃公也凭这种(本领)自夸。(有一次)他曾在自己家(射箭的)场地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头放下担子,站在场边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翁)看见康肃公射十箭能中八九箭,(对陈尧咨的射箭技术)只是微微地点了点头。
康肃公问(他)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精深吗?”老翁说:“(这也)没有别的(原因),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听后)气愤地说道:“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就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勺舀油注入(葫芦),(油)从钱孔注入,但钱币却未被打湿。(卖油翁)于是说:“我并没有别的(本事),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苦)笑着打发他走了。
26.①释担而立:“释”在这里的意思是“放下”。整句话描述的是放下担子然后站立的动作。
②睨之久而不去:“睨”是一个古汉语词汇,意为“斜着眼看”,通常带有一种轻松、不那么专注或者评估观察的意味。整句话描述的是某人斜眼看了很久但并没有离开。
③但手熟尔:“熟”在这里是“熟练”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是“只是手法熟练罢了”,常用来形容某项技能因为反复练习而变得熟练。
故答案为:放下 ;斜着眼看;熟练
27. 重点词语:覆:盖。徐:慢慢地。杓:同“勺”,勺子。沥之:注入葫芦。沥,注。之,指葫芦。
故答案为: 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勺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铜钱却没有湿。
28.“睨之”的意思是斜着眼看,有轻视的意味。“但微颔之”的意思是只是微微点头。从这两个细节里可以看出卖油翁对陈尧咨的箭术不以为意,并不十分赞赏。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是陈尧咨对卖油翁的质问。他认为卖油翁看不起自己,轻视自己的射技。“尔”是一种包含轻视意味的称呼,这种称呼和强烈的反问与斥责的语气显得他非常傲慢无礼。
故答案为: “睨之久而不去”“但微颔之”,体现卖油翁对陈尧咨的箭术不以为意,并不十分赞赏。“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陈尧咨怒形于色,三个反问句中的称呼、质问和斥责的语气,都显得他傲慢无礼。
29.根据第①段“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可知,写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看射箭。卖油翁“释担”“久而不去”,表明他被陈尧咨射箭所吸引,想看个究竟。看见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斗”,只是微微地点了点头。“睨之”“微颔”神态的描述,准确而传神。既表示对陈尧咨:熟练的射箭技术的肯定,又写出他尚有不满意的静观神情。
根据第②段可知,写卖油翁自钱孔沥油。卖油翁的回答却是淡然一句:“无他,但手熟尔”,语气平静,表现出卖油翁的从容和自信。接着作者连用“取”“置”“覆”“酌”“沥”几个动词,井然有序地而又十分简洁,十分准确地描述了卖油翁沥油的过程,表现了他沉着镇静,从容不迫的态度。文章的最后,用--句话交代了陈尧咨态度的转变和事情的结束。一个“笑”字,也是传神之笔,无须多加笔墨,就表示出陈尧咨从卖油翁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并心悦诚服。
由此可知,本文的主旨是:本文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人外有人”的道理,讽刺那些恃技而骄的人。寓意是:所有技能都能透过长期反复苦练而达至熟能生巧之境。
示例一:主人公是“卖油翁”;根据文章题目是“卖油翁”可知,说明卖油翁就是主要人物;根据第①段“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第②段“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等内容可知,关于卖油翁的描写较多;根据主旨可知,本文寓意是所有技能都能透过长期反复苦练而达至熟能生巧之境;所以,卖油翁是体现中心思想的人,作者想通过卖油翁来表达“熟能生巧”的道理;根据单元设置来看,本单元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卖油翁就是文中的小人物;
所以,主人公是“卖油翁”。
示例二:主人公是“陈康肃公”;根据第①段“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第②段“康肃笑而遣之”可知,从结构来看,文章以陈康肃公开头,又以陈康肃公结束,情节随着陈尧咨的情绪起伏行进;根据文章主旨来看,作者写此文的目的是在于讥讽康肃公的恃技而骄,作者设置卖油翁这一角色,是为了点醒他。根据第②段“康肃笑而遣之”,一个“笑”字,就表示出陈尧咨从卖油翁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并心悦诚服,正是体现了这一点;
所以,主人公是“陈康肃公”。
故答案为: 【示例1】主人公是“卖油翁”。文章题目是《卖油翁》,说明卖油翁就是主要人物;从内容来看,文中关于卖油翁的描写较多;从中心来看,卖油翁是体现中心思想的人,作者想通过卖油翁来表达“熟能生巧”的道理;从单元设置来看,本单元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卖油翁就是文中的小人物。 【示例2】主人公是“陈康肃公”。从结构来看,文章以陈康肃公开头,又以陈康肃公结束,情节随着陈尧咨的情绪起伏行进;从主旨来看,作者写此文的目的在于讥讽陈康肃公的恃技而骄,作者设置卖油翁这一角色,是为了点醒他。(开放性试题,能答出两条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30.根据甲文“公亦以此自矜”可知,陈康肃公非常自傲于自己的射箭技艺。再根据甲文“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可以推断他对于卖油翁的轻视感到愤怒。然而,当卖油翁用实际的倒油技艺证明了“我亦无他,惟手熟尔”的道理后,陈康肃公的“笑而遣之”表明他的态度有所转变。如果是会心的笑,那么是因为“笑而遣之”中的“笑”可能表示他明白了卖油翁的深意,认可了熟能生巧的道理,从而放下傲慢,以微笑表示理解和接受。如果是嘲讽的笑,那么这个“笑”可能含有讽刺的意味,认为卖油翁的技能虽然精妙,但与他箭术的实战意义相去甚远,因此以笑来表达对卖油翁的轻视。如果是尴尬的笑,那么“笑”可能源于他意识到自己之前的自大是错误的,面对卖油翁的技艺和道理,他感到尴尬,于是以笑声掩饰自己的尴尬,并放走了卖油翁,避免继续面对这个让自己认识到自己不足的情境。
故答案为: 【示例1】我认为是尴尬的笑。陈康肃公箭术高超,引以为傲,却被卖油翁以倒油的小技上了一课,这让他很没面子,只能尴尬一笑。
【示例2】我认为是会心的笑。卖油翁的演示让陈康肃公顿悟:熟练是任何技艺达到高水平的诀窍。陈康肃公赞同卖油翁的说法,以微笑加以肯定。
【示例3】我认为是嘲讽的笑。陈康肃公觉得卖油翁倒油的小技不能跟他高超的箭术相提并论,也不认同卖油翁的说法。(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31.成,变成;活的
32.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
33.“徐”的意思是缓慢,这里用“徐”是对卖油翁动作特征的描写,表现了卖油翁面对康肃咄咄逼人的态度时的镇定自若。;认为琢冰技艺虽然很巧,但是不实用,“心劳而无用”。
34.甲乙两文都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卖油翁与琢冰者的高超技艺,乙文还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烘托琢冰者的高超技艺。
【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3)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徐”不能删去的原因,乙文琢冰者的话无人应对的原因即可。
(4)本题考查文言文手法赏析。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注意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议论、描写(人物默写、正侧面描写)、抒情、说明;修辞包括常考的比喻、拟人、借代、反问、设问等;表现手法包括托物言志,衬托,象征,想象,联想,虚实结合,欲扬先抑,对比等。答题结合文言文内容,分析即可。
【译文】
【甲】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打发卖油翁将他送走。
【乙】
从前京师有个将冰琢成人物形象的人,给它们披上衣裳,点缀上红绿色彩,神色栩栩如生,形体如同真人。京师天气寒冷,放到厅堂背阴处,过了一天也不会变;变了就修饰修饰它们。前往观看的人每天有数百人,都感叹他的精巧,惊叹他的神功。“谁能给我三斗粟米,我教授他我的技艺。”没有人答应的。就问他道:“您的技艺的确很巧啊。您为什么不铸造琢金玉,做夏、殷、周、汉朝的器具,可以成为宝贝还不会坏啊?现在就琢冰成玩物,它们的形虽然很好,没几天就化啊!我很可惜你这做事的技巧却不是真东西,劳心而无用,可以娱乐目前却不能流传久远啊。”
31.①翻译为:将冰琢成人物形象。 为,成,变成
②翻译为:神色栩栩如生。生,活的
故答案为:①成,变成
②活的
32.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乃、以、覆”。乃,于是,就。以,把。覆:盖。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故答案为: 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
33.①徐以杓酌油沥之,翻译为: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徐:慢慢地。这是卖油翁舀油的具体动作,慢慢的舀油,突出卖油翁的沉着镇静,从容不迫的度态。不惧康肃公的咄咄逼人。
②乃问之曰:“子之技诚巧矣。子何不范金琢玉,为夏、殷、周、汉之器,可以宝而不坏?今乃琢冰为玩物,其形虽有,不日而化矣!吾甚惜事之技巧而非真,心劳而无用,可以娱目前而不可以传之远也。”翻译为:就问他道:“您的技艺的确很巧啊。您为什么不铸造琢金玉,做夏、殷、周、汉朝的器具,可以成为宝贝还不会坏啊?现在就琢冰成玩物,它们的形虽然很好,没几天就化啊!我很可惜你这做事的技巧却不是真东西,劳心而无用,可以娱乐目前却不能流传久远啊。”写观者认为琢冰技艺精巧,但不实用,“心劳而无用”。
故答案为:①“徐”的意思是缓慢,这里用“徐”是对卖油翁动作特征的描写,表现了卖油翁面对康肃咄咄逼人的态度时的镇定自若。
②认为琢冰技艺虽然很巧,但是不实用,“心劳而无用”。
34.【甲】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翻译为: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准确地描述了卖油翁沥油的过程,表现了他沉着镇静,从容不迫的度态,高超和熟练的技术。是正面描写。
【乙】昔京师有琢冰为人物之形者,被以衣裳,缀以丹碧,神色如生,形制如真。翻译为:从前京师有个将冰琢成人物形象的人,给它们披上衣裳,点缀上红绿色彩,神色栩栩如生,形体如同真人。正面描写,写琢冰者的技艺高超。
往观者日数百人,皆叹其巧惊其神。翻译为:前往观看的人每天有数百人,都感叹他的精巧,惊叹他的神功。侧面描写,通过观看人的赞美表现琢冰者的高超技艺。
故答案为: 甲乙两文都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卖油翁与琢冰者的高超技艺,乙文还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烘托琢冰者的高超技艺。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