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春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教学课件:第8课《米洛斯的维纳斯》 (共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春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教学课件:第8课《米洛斯的维纳斯》 (共4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06 20:47: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4张PPT。导入新课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同学们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或多或少地都接触过美的人和美的事物,对美都有一些或深或浅的认识,请大家说说自己所认识理解的美。明确:诸如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人情美、崇高美、悲剧美、和谐美、整体美、优美、壮美、凄美等等,学生知道多少说多少,不求全,不求一定深刻。??????为什么环肥燕瘦西子病却都能成为历史上有名的美人呢?为什么美丽的“维纳斯”雕像失去了双臂却被举世公认为法国罗浮宫的第一珍宝呢?明确:杨玉环因其肥而更显其雍容典雅之态,赵飞燕因其瘦而更添轻盈迷人之姿,西施因其病而更增娇媚婉转之韵;维纳斯虽失双臂却从其出土以来就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一直倾倒了全世界的观赏者,漂向了更远更远的国度,超越了更久更久的时代。以上这些,都说明了这样一个美学命题:缺憾也是一种美。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形式,缺憾美不仅存在于艺术领域中,还普遍地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是艺术因缺憾而完美,生活因缺憾而多彩。???今天我们学习的清冈卓行先生的随笔《米洛斯的维纳斯》就不仅向我们展示了这种缺憾美,而且还告诉我们怎样去欣赏缺憾美。清冈卓行 [日]
米洛斯的维纳斯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讨论,抓住关键词句,深入理解“残缺美”这一美学理念。?
2、在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理清结构层次,形成整体认识。?
3、领悟文中阐述的美学主张,以期提高艺术欣赏水平。重点:?结合关键语句理清文章思路?
难点:?深刻理解文中含意深刻的语句及作者表达的情感? 有一对恋人, 去商店购买一些艺术品装点新房,他们在店里看到了一排维纳斯像。那男的仔细看了一遍,说:“怎么全是次品,没有一只完好的?”站在旁边的售货员听了,忍不住发笑,而那女的听到笑声,便对男的说:“看,人家笑你真笨,有便宜货不知道买!”卢浮宫的世界“三宝”胜利女神雕像蒙娜莉莎画像维纳斯雕像 清冈卓行,日本诗人,小说家。 诗集《冰凝的火焰》、《日常》,通过戏谑的自我嘲讽来体现批评的精神;还有诗集《四季写生》、评论集《废墟中捡到的镜子》、《生的变化》、另外有专著《手的变幻》等。《手的变幻》通过人手的表情,从美术、文学、音乐、电影、摄影等多个方面进行独特的评论。1969年起开始创作小说,作品《早晨的悲哀》、《淡绿色的季节》等。小说大都取材于自身的体验,富于抒情性和音乐感。1969年,清冈卓行因文学上的卓越成就而获得芥川奖。 作者简介解释成语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标新立异:提出新的见解,表示与众不同。
高贵典雅:地位特殊的人优雅不俗的品质。
毋庸赘言:无须多说话,用不着怀疑,很肯定。
不可思议:神秘奥妙,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出乎意料:指事物的好坏、情况的变化、数量的大小等出于与人们的意料,在人们的意料之外,也可说出人意表。
一览无遗: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
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
淡,没有回味。
销魂勾魄:形容人因十分景仰、倾倒而失去常态。
奇谈怪论:荒唐不近情理的言论。
顺理成章:指写文章或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比
喻某种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
迥然不同:形容相差得远,很明显不一样。
精美绝伦:精致美妙无与伦比。绝伦:没有比得上的。
形形色色:形容事物种类繁多,各式各样。(多含贬义)饶有兴趣:一般是指很有兴趣地看着一样物体或事物,
带点瞧不起的意思。
变幻无穷:变化多种多样,没有穷尽。极言变化之多。 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的爱与美神,也是象征丰饶多产的女神。古希腊神话中称为阿佛洛狄忒。传说她在大海的泡沫中诞生,在三位时光女神和三位美惠女神的陪伴下,来到奥林匹斯山,众神被其美丽容貌所吸引,纷纷向她求爱。宙斯在遭其拒绝后,遂把她嫁给了丑陋而瘸腿的火神赫斐斯塔司,但她却爱上了战神阿瑞斯,并生下小爱神厄洛斯。后曾帮助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的妻子、全希腊最美的女人海伦。引起希腊人远征特洛伊的十年战争。维纳斯的断臂之谜
19世纪法国舰长杜蒙·居维尔的回忆录解开了维纳斯断臂之谜。 维纳斯是希腊米洛农民伊奥尔科斯1820年春天刨地时掘获的。出土时维纳斯右臂下垂,手抚衣衿,左上臂伸过头,握着一只苹果。当时法国驻米洛领事路易斯·布勒斯特得知此事后,赶往伊奥尔科斯住处,表示要以高价收买此塑像,并获得应允。但由于手头没有足够的现金,只好派居维尔连夜赶往君士坦丁堡报告法国大使。大使听完汇报后,立即命令秘书带了一笔巨款随居维尔连夜前往购买。谁知农民又将神像卖给一希腊商人,已装船外运。居维尔当即决定以武力截夺。英国得知这一消息之后,也派舰艇赶来争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混战中雕塑的双臂不幸被砸断。从此维纳斯就成了一位断臂女神。断臂维纳斯
从雕像被发现的第一天起,就被公认为是迄今为止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多少年来,人们对她倾注了不计其数的赞美和歌颂。实际上共有两尊,其完整的一尊却默默无闻。形


美比


美断


美残缺完美形体整体艺术效果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现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的艺术创造者,他们提出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妙想。但遗憾的是,迄今为止,人们还未能普遍赞赏其中的任何一种设计。
我相信,如果有一万个观众,就会有一万个不同的维纳斯。于是有一部分人反对复原的做法。
本文的作者就是其中的一位。用一句话概括作者的观点,可引用文中的话。 “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去论述的?正面论述:必须失去双臂(2-3节)反面论述:不可复原双臂(4-5节)侧面论述:只能失去双臂(6-7节)提出观点(1)探讨:为什么必须失去双臂速读2、3段,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
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
那失去了的双臂……孕育着具有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
米洛斯的维纳斯……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
然而这却是向着无比神妙的整体美的奋然一跃呀理由:无臂 丰富的艺术想象探讨:为什么不能复原双臂? 在这里成为问题的,已不是艺术效果上的数量的变化,而是质量的变化了。这一方是包孕着不尽梦幻的“无”,而那一方却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哪怕它是何等的精美绝伦。速读课文4、5段,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理由:有臂 定型的 受限制(4、5节)人们已经无法接受双臂完整的维纳斯 断臂赋予人的无限想象空间(以“无”胜“有”) 先入为主的审美心理导向。对种种接臂方案的否定当然——缺失是有条件的,并不是所有的残缺都能增加艺术品的艺术效果。
如果她失去其他部分是不是也如此秀丽迷人呢? 探讨:为什么失去的必须是双臂丢失了双臂,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无数双手的梦幻曲。手……是人与世界、他人或者同自己进行千变万化交涉的手段。
它是这些关系的媒介物,或者是这些千变万化交涉的原则性方式。速读课文6、7段, 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理由:失臂 千变万化 唤起想象(6、7节)手臂在审美中的象征意味 手是人与外物之间的媒介,一种手势就象征着一种方式或状态,但也只是一种。
而手的阙如,则在人与物之间生成无限关系的可能性。深入思考:清冈卓行强调,维纳斯必须失去双臂才能如此秀丽迷人,那么艺术作品一定要刻意追求残缺美吗?不是。
残缺固然蕴藏着巨大的魅力,但这种魅力的前提是雕像其他部分的匀称和谐,也就是残缺主体本身是美的。小结:这篇课文是一篇随笔文学,是“美文学”。不仅文章的内容是关于美的,而且文章本身也是美的。
作者在阐述自己的美学观点时文思严密。在明确提出观点后,即从正面、反面进行对比论述,又从侧面作结,加以强调。从而使文章的核心观点得到较为严密的论证,并产生较强的说服力。 文章开头说“同创作者毫无关系的某些东西正出神入化的烘托着作品”,“某些东西”是指什麽? 指欣赏者的审美想象。是这些想象使维纳斯的形象更加完美。 一是对于艺术创作而言,“形体的残缺”不等于艺术的残缺,有时恰恰相反,形体的残缺会铸就 “ 艺术的完整”;
二是艺术创作贵在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在艺术创作中舍去一些东西,但能让欣赏者得到更广阔的想象空间,让一件艺术品获得更久远的生命力。这就是艺术上“以无胜有、以少胜多”的原则。 由此可见——
艺术创作要留出一定的“空间”给欣赏者,让他们在欣赏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想象,按照自己的审美观点去完善它,充实它,使它成为符合审美者自己意愿的作品。
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艺术品的缺失使艺术品本身的艺术效果更加完整(完美)。
——这就是“缺失”与“完美”的关系,它反映了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的一个较为普遍的规律。 总结:
艺术欣赏的一条规律:借助“缺失”来获取“完美”,也就是虚实相生。 维纳斯双臂的缺失带给人们无限的想象,这种“残缺美”的美学观点与中国艺术家追求意境的“虚实相生”法不谋而合。“人但知有画处是画,不知无画处皆画,画之空处全局所关,即虚实相生法。”中国艺术家很早就懂得虚实相生的美学原理,并以此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拓展延伸墨虾(齐白石)虚实相生人但知有画处是画,
不知无画处皆画,
画之空处全局所关,
即虚实相生法.
虽无水,却感觉虾在水中游。给人无限的空间感。《寒江独钓图》《寒江独钓图》 ,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在船只上独坐垂钓的渔翁,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然而就是这片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更突现出一个“独”字,衬托了江上寒意萧瑟的气氛,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浩渺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余地。这真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画家在画“深山藏古寺”时,画面上不出现古寺,而只见一个和尚提水在蜿蜒的山道上盘桓而进的情景;画面上不出现一朵花,而只见许多蜜蜂在急驰的马蹄周围飞来飞去的情景;画面上不出现酒家,而只见一面酒旗在翠竹掩映之中若隐若现的情景;画面上不出现青蛙,而只见很多蝌蚪在清澈的山泉中自由自在嬉戏的情景。画家在画“踏花归来马蹄香”时,……画家在画 “竹锁桥边卖酒家”时,……画家在画“蛙声十里出山泉”时,……
虚实相生这种艺术手法除了可以在绘画上应用以外,在文学作品中也常有体现。 “无字处皆其意”,在文学作品中强调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以少写多,以无胜有,追求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空白之美。我们在写作中也可借鉴一下。
诗歌表现手法之虚实相生法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崔护《题督城南庄》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唐.贾岛《寻隐者不遇》 这两首诗如何体现虚实相生之法? “人面不知何处去”和“云深不知处”的遗憾造成的空白给人以美的想象,造成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红楼梦》中林黛玉临死前叫到:“宝玉,你好……”然后就香消玉陨,这没说完的话,曹雪芹写的好不好?
这句话只说了一半,但恰恰是这半句话,传达了一种极为复杂的感情,可能有愤怒、伤感、毁灭、无奈、谴责、绝望……
这就是不写之写,以少写多,言有尽而意无穷。 1、试写一篇400字的短文,谈谈你对“残缺”与“完美”的认识,写在周记本上。
2、请选择下面两题中的一题完成,写在周记本上。
课后作业 契诃夫的微型小说《一个丈夫的帐单》:
“招聘年轻漂亮女秘书的费用……
给漂亮女秘书买花的费用……
与漂亮女秘书共进晚餐的费用……
给妻子买钻戒的费用……
为丈母娘买貂皮大衣的费用……
……
招聘中年女秘书的费用……” ,
依据小说原文,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改写成一篇情节曲折的故事,要求符合事情的发展逻辑,切合作者的写作目的,500字以上。
这篇小说的独到之处是一张静态的帐单,但背后的故事却波澜起伏。后面有大量的空白等着我们补足,而这个补足的过程,就是我们欣赏领悟的过程。这个故事背后可以是:丈夫的花心,妻子的暴怒,丈夫被发现后的丑态百出,先是给妻子买钻戒,后来又搬出丈母娘助阵……最后,还是以丈夫解聘年轻女秘书,招聘中年女秘书而告终。作者不尽的嘲讽隐寓其中。
美国近代著名科幻小说家弗里蒂克·布朗曾写过一篇就目前来说,堪为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
“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 ”
这篇小说尽管只有一句话,但它同样具备了小说的特点。就小说的三要素而言,有人物(一个人)、有情节(一个人独坐,听到敲门声)、有环境(仅有一人的地球上的某房间里)。科幻,重在科学幻想,其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擅长夸张、制造悬念,给读者设置自由而广阔的联想、想象等思维空间。这25个字促使读者追究、探求的问题太多了……
请展开大胆地想象,把小说续写完整,要求字数在5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