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年级/册次 四年级下册 单元 四
单元教学设计
内容简介 一、教材内容编排 编排了4篇课文。这些现代诗歌融情入景,情景交融,便于引导学生在情景中学习和领会诗歌所蕴含的情感。《短诗三首》选自歌颂爱的诗集《繁星》,通过对家园、大海、母爱等事物的描写,表达了对爱与美的赞美。《绿》运用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描绘了一幅由各种绿色绘制而成的画卷,展现了对春天的由衷赞美。《白桦》从不同角度描写了白桦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的美,表达了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天晴了的时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雨过天晴的乡村风景,表达了对乡村自然风光的挚爱 课程标准要求 内容教学要点字词识写独立识字学词。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关键词语的意思,体会表达效果。语言积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阅读理解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书面表达能仿照示例尝试写小短诗歌。尝试创作现代诗实践活动通过合作实践(编诗集)提升语言运用能力,落实“综合性学习”要求。 小组合作整理原创诗歌,设计封面和目录,培养合作能力。 能和同学们分工,举办班级诗歌朗诵会,用合适的语气朗读,表情、体态自然大方。
语文要素进阶 课文关注语文要素的横向联系《短诗三首》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及理解关键词的含义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绿》想象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白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借助优美的词汇想象画面,感受白桦的形象。《在天晴了的时候》自主阅读诗歌,结合阅读感受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材解读表格 《短诗三首》课文内容简介:既写了作者对往事的难忘,又抒发了作者对慈母的眷恋之情,唱出了作者对母亲的赞歌,同时,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 主要写作手法: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绿》课文内容简介:创作于1979年,诗人艾青用生动的文字描绘了春天来临,万物复苏,大地被绿色覆盖的美丽景象。虽然没有具体的意象,但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绿色的山林、原野、草地,以及被绿色染成的天空和阳光。 课文内容主旨: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对生命力的颂扬。 主要写作手法:全诗以虚写实,将诗人的感受与景物的描绘完美融合。运用有规律的排比。 《白桦》课文主旨内容简介:课文的主旨是通过对白桦树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白桦树的喜爱,同时也表达了对大自然和家乡的热爱之情 主要写作手法: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文字更加生动形象。 《在天晴了的时候》课文内容简介:此诗依次描写了雨后的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等景物,写了雨后走小径的独特感受。 课文内容主旨:歌唱光明和解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以及对恬淡、超脱生活的向往。 主要写作手法:全诗用拟人手法和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雨过天晴的景色,勾画出了一幅富有诗意的自然风光图。通过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光明和解放的歌颂,以及对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
人文主题 现代诗歌
语文要素 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 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 合作编写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 :
学习目标 一、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 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从课文中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学习和理解诗歌,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欣赏中华文化,从而更加热爱和传承自己的民族文化。 语言运用 学生需要掌握一定数量的生字和词语,包括正确书写、理解词义等。同时,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学生能够体会诗歌的韵味,提高朗读和背诵的能力。此外,学生还应学会运用所学语言进行简单的诗歌创作或改写。 思维能力 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分析和理解诗歌的意境、情感等,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学生能够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审美创造 学生需要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通过学习不同风格和主题的诗歌,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学会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二、基础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现代诗,能结合自己的观察和体验,通过想象和联想,感悟诗歌中的优美语言和形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2. 能通过多种途径阅读、收集、积累更多的诗歌,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联想和想象感受诗歌的表现力,能用口头或书面方式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3. 能学习运用诗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4. 能通过合作编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等形式,享受诗意生活
重难点 (1)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4篇诗歌中语句表达非常精妙,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比如,《短诗三首》中的提到的“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写出了对母亲的依恋;《绿》中的“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写出了对绿的感受和热爱;《白桦》中通过对白桦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具有白桦精神的守林人的赞美。《在天晴了的时候》描写了作者看到的雨过天晴的景象,表达作者对雨后景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词句表达的感情,学会积累,学会体会。 (2)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本单元课后题安排了收集诗歌资料,制作摘抄本的作业。如《短诗三首》课后“收集喜欢的现代诗,准备一个摘抄本,抄写下来,写明作者及出处。《白桦》一文中,收集诗歌,交流自己的摘抄本。 (3)合作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本单元有一个“综合性学习”要求合作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
学情分析 要把握现代诗歌教学的度。教材的要求仅仅是“初步了解”,所以不要对诗歌中 的意象过度解读,不要过多探究诗歌的表现手法,关于诗歌的知识不要过度拓展,独特的 语言表达不要过多分析理解,不应出现过于学术化、成人化的讲解评析,教学要贴近儿童的鉴赏水平。
教学思路 学习主题: 轻叩诗歌大门——发现语言的韵律之美 计划(8——10)课时
大任务:诗心萌动·我的创作初体验 ——诗歌创作大赛
任务一 寻找春天的节拍 (4-5)课时
活动1 听一听春天奏响的节拍
活动2 晴天小径风光
活动3 仿写挑战——我为春天写首诗
任务二 品读繁星的韵味——采撷短诗之美 ( 2 )课时
活动1 解码诗中的情感密钥——畅谈繁星
活动2 亲近自然,品味同题诗之美——摘抄星星的诗歌
活动3 举行诗歌朗诵会
任务三 自然采风——捕捉灵感的瞬间 (2 —3)课时
活动1 诗意的声音——朗读窗外的白桦
活动2 诗韵流芳·我们的诗集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