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加点字词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 左右芼之(mào) 在水之湄(méi) 君子好逑(hǎo qiú) 窈窕淑女(yǎo tiǎo)
B. 在水之涘(sì) 参差荇菜(xìng) 关关雎鸠(jū jiū) 蒹葭苍苍(jiān jiā)
C. 白露未晞(xī) 道阻且跻(jī) 寤寐思服(wù mèi) 参差荇菜(cēn cī)
D. 宛在水中坻(zhí) 宛在水中沚(zhǐ) 溯洄从之(sù huí) 琴瑟友之(qín sè)
2.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 关关雎鸠(拟声词)
B. 寤寐求之(睡觉)
C. 寤寐思服(想穿衣服)
D. 宛在水中沚(底部)
3.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关关/ 雎鸠,在河之/ 洲。
B. 窈窕/ 淑女,琴瑟/ 友之。
C. 蒹葭/ 苍苍,白露/ 为霜。
D. 求之/ 不得,寤寐/ 思服。
4. 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比、兴手法的一项是( )
A.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C.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D.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5.下列对《关雎》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描写了雎鸠鸟不停地鸣叫,运用了“兴”的手法。
B.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描写了男子因思念心仪的女子而觉得悠闲满足。
C. 《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如“左右流之” “左右采之”“左右芼之”。
D. 这是一首歌咏爱情的诗,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爱而不得的忧伤。
6. 下列对《蒹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这首诗每章的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清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 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 这首诗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表达了主人公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 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的执着追求,以及对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列为“五经”之一。
B. 《诗经》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风”,又叫“国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分为“大雅”“小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颂”是祭祀乐歌。
C. 《诗经》汇集了从西周到春秋的诗歌305篇,古时也称《诗三百》。
D. 《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主要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8. 用课文原句填空。
(1)《关雎》中,统领全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能表达主人公对心中恋人的爱慕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2) 成语“秋水伊人”出自《蒹葭》中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
(3)《蒹葭》中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惆怅的心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9.近年来,一档名为《经典咏流传》的电视节目走进了千家万户。
(1)根据下表,请用一个句子介绍该节目的相关信息。要求信息完整、语言简明、文从字顺。
类型 大型诗词文化音乐节目 制作 单位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央视创造传媒有限公司
首播 时间 每周日20:00 播出 频道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
(2)下面能表现节目播出后社会反响强烈的一项是 ( )
A. 该节目的创办是为了让人们深切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不竭的生命力。
B. 来自贵州的师生以纯真、质朴的情感倾情演唱“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C. 该节目全国平均收视率创文化类节目新高,《人民日报》连续三天刊文点评。
D. 在节目中,伴随着大提琴悠扬的旋律,经典传唱人演唱了《关关雎鸠》。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列古诗,完成各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 ①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 ②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0.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诗句。
11.《关雎》《蒹葭》是《诗经》的代表作,集中反映了《诗经》的艺术特色。在刻画形象上,两首诗共同展现了一个 ①_的女子形象。在表现手法上,两首诗都运用了“兴”的手法:《关雎》以“__②__ ”两句首先起兴,写出了男子对女子的爱恋思慕;《蒹葭》每章的前两句都以秋景起兴,渲染了“蒹苍露白”的凄清气氛,烘托了人物 ③ 的心情。
12.重章叠句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每章只是对几个文字略加改动,在变化之中包涵稳定,同时又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请你在两首诗中任选一组句子,说一说重章叠句的效果在这组句子中的具体体现。
答:
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唐代)岑参
三十始一命①,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②。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注)①一命:最低的官职。②药栏:草药的栅栏。
1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中“始”字点题,作者三十岁开始当官,对官场的想法和兴趣变得更多了。
B.第二联说可怜自己没有家业,尽管被授予的是一个小官,自己也不敢以之为耻。
C.尾联反映了作者只因为一份微薄的官俸,放弃隐逸山林、水滨的矛盾心理。
D.作者运用典故,在对比中表现了自己愧对前人,憋屈而无可奈何的真挚情感。
14.第三联“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中“醉”字用得好不好?请简要分析原因。
(三)阅读下面(甲)(乙)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题大洪山①
(唐)杨逴
随州西南多群峰,争高竞秀无终穷。
众山迤逦渐行远,始见独尊惟大洪。
(乙)
题大洪山
(宋)黄载
地当平旷易为山,故得崔嵬②汉沔③间。云雾涌来无下界,楼台浮起在中天。
开窗时见雷霆出,隐几闲看日月还。更有钟声最堪恨,南风时到八陵④边。
(注释)①大洪山:湖北随州境内。②崔嵬:高大。③汉沔:汉水。④八陵:河南巩义境内。北宋九帝中,除徽、钦二帝外,均葬于此,统称“七帝八陵”。
15.想象(甲)(乙)二诗描绘的画面,你认为哪首诗意境更美?请将这首诗的意境描述出来。
(乙)诗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跋李庄简公①家书
[南宋]陆游
李丈②参政罢政归里时,某③年二十矣。时时来访先君,剧④谈终日。每言秦氏必曰咸阳⑤愤切慨慷形于色辞。一日平旦来,共饭。谓先君曰:“闻赵相⑥过岭,悲忧出涕。仆不然,谪命下,青鞋布袜行矣,岂能作儿女态耶!”方言此时,目如炬,声如钟,其英伟刚毅之气,使人兴起。
后四十年,偶读公家书。虽徙海表⑦,气不少衰,丁宁训戒之语,皆足垂范百世,犹想见其青鞋布袜时也。
淳熙戊申五月己未,笠泽陆某题。
[注释]①李庄简公:即李光,抗金领袖之一。宋高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参知政事。因坚持抗金和反对秦桧“盗弄国权,怀奸误国”而罢官。后遭秦桧党羽陷害,远贬琼州。死后,赐谥庄简。②丈:对长辈的尊称。李丈,指李光。③某:自称的谦辞。下面的“仆”也是自称的谦辞。④剧:激烈,热烈。⑤咸阳:此处用来影射秦桧。⑥赵相:赵鼎,宋高宗时两度为相。因反对秦桧和议,被贬崖县。⑦海表:指海南岛。
17.用“/”给文中画线的文字断句。(限断三处)
每 言 秦 氏 必 曰 咸 阳 愤 切 慨 慷 形 于 色 辞。
18.解释下面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悲忧出涕 涕:
(2)仆不然 然:
(3)虽徙海表 虽:
(4)皆足垂范百世 皆:
1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岂能作儿女态耶!
(2)犹想见其青鞋布袜时也。
20.上文是如何表现李光的“英伟刚毅之气”的?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21.请你根据上文和相关注释,推断李光“丁宁训戒”的内容,并结合陆游的诗词简述陆游受到的影响。
答案
1、D 2.A 3.A 4.B 5.B 6.D 7.D 8.(1)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2)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3)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9.(1)示例:《经典咏流传》是由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央视创造传媒有限公司共同制作,于每周日20:00 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的大型诗词文化音乐节目。
(2)C
10.①辗转反侧②在水之涘
11.①寻而不得;②关关雎鸠,在河之洲;③惆怅。
12.示例一:《关雎》中“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几句,突出了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边劳动时的美好姿态,也表达了主人公的爱慕之情及强烈的思念。
示例二:《蒹葭》“苍苍”“萋萋”“采采”形容芦苇茂盛的样子,为下文文“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作了辅垫,渲染了气氛,表达了古代人民追求爱情的真挚和执着,抒发了欲见而不得的惆怅之情。
13.A
14.示例:用得好。运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形象地写出了山花东倒西歪的情态,表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15.示例一:我认为【甲】诗意境更美。甲诗侧重远景的描绘,画面中曲折连绵的群山争高斗秀,大洪山则霸气地矗立在层峦叠嶂之中,衬托出大洪山的巍峨秀美。(意近即可)
示例二:我认为【乙】诗意境更美。乙诗重在细节(近景)的刻画,由下及上,平旷的土地上拔地而起的大洪山直插云霄,山上云雾缭绕中的楼台,近在窗边的雷霆,若隐若现的日月以及寺庙里的大钟,无不彰显出大洪山的高大。(意近即可)
16.示例一:尾联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大洪山上的钟声能够传到遥远的河南巩义,诗人通过夸大钟声传播的距离(远播千里),极力表现大洪山之高。(意近即可)
示例二:尾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赋予大洪山上的钟声以人的情感,钟声有意传到遥远的河南巩义,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大洪山的高大。(若有学生答“用拟人手法表达了对钟声爱(恨)的情感”也可)(意近即可)
17.每言秦氏/必曰咸阳/愤切慨慷/形于色辞。
18.(1)眼泪 (2)这样 (3)虽然 (4)都
19.(1)怎能表现出小儿女哭哭啼啼的架势呢!
(2)还可以让人想见他穿起青鞋布袜(毅然决然离京上路)时的情景啊。
20.第一,选取最能表现李光性格的生活细节。一是李光罢政归乡,言及秦桧,“必曰咸阳,愤切慨慷,形于色辞”。二是否定赵鼎被贬时“悲忧出涕”的情状,认为“青鞋布袜”而行就是了。三是写李光远徙海南后“气不少衰”,对家人仍“丁宁训戒”。第二,突出情态,传达精神,如当李光言及赵鼎被贬谪之事时,“目如炬,声如钟”,既有对赵鼎的不屑,又含对秦桧等人的义愤。第三,对比烘托,增其光辉。作者把李光与赵鼎对待贬谪的态度作出对比,突出他的刚毅。
21.示例一:内容:要有气节(正气)。影响:李光不畏权佞,英伟刚毅,表现出浩然正气。陆游年轻时就对“愤切慨慷”的李光非常崇敬,四十年后还想见他“青鞋布袜”的样子,可见影响很深。这种影响也在《卜算子·咏梅》中体现出来。“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就表现出陆游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
示例二:内容:爱国,抗金。影响:李光是抗金领袖之一,力主抗金,到老了,还对他的子孙“丁宁训戒”,陆游一生也是抗金之志不灭,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信念始终。就如“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所表现的,到了晚年仍想杀敌报国。陆游对祖国的热爱,对抗金事业的深切关注,是从小就在李光等长辈的熏陶下培养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