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综合素质评价卷(含答案)人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下册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综合素质评价卷(含答案)人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下册复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01 12:53: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限时: 120 分钟 满分: 120 分)
一、积累与运用(3分)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或根据拼音写汉字。(5 分)
遨游( ) 璀璨( ) 盘踞( ) 劲挺( ) 耙地( )
慷kǎi( ) 和ǎi( ) 肆nüè( ) 荡yàng( ) tāng( )
2. 默写。(7 分)
(1) 阳春布德泽, _____________。(汉乐府《长歌行》)
(2) _____________ , 立根原在破岩中。(郑燮《竹石》)
(3) 今春看又过, _____________。[杜甫《绝句》(其二) ]
(4) 《长歌行》中暗示美景不是永恒不变的, 从而隐喻时间一去不返, 人的寿命有限, 要倍加珍惜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5) 《绝句》(其二) 运用对比和拟人手法, 展现出色彩鲜明的画面, 以衬托诗人情感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 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 要接他去享清福, 他不走。
B. 锦屏山森林公园峰峦峭拔, 谷壑幽深, 郁郁葱葱的树木鳞次栉比。这个大型天然氧吧, 让市民有了驻足流连、愉悦身心的处所。
C. 几十年来, 这对战友风雨同舟, 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D. 这座古朴与现代相得益彰的老城, 将成为中国西部的物流中心和商贸中心。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 分)
A. 能不能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素养, 是成功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B. 见到亲人的那一刻, 漂泊多年的他忍俊不禁地流下了泪水。
C. 无论是在二十四节气中还是在人们的生活中, “白露”都是一个诗意的存在。
D. 学生在写作时一定要表达真情实感, 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5.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 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B. 有人会说, 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 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 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 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C. 当地县志记载: “风大作时, 能逆吹牛马使倒行, 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D. 老人说: “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 都是好土啊 !”是的, 保住了这黄土, 我们才有这绿树; 有了这绿树, 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6.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2 分)
A.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这五部书是我国保存至今最古老的文献, 也是我国古代儒家的主要经典。
B.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文章运用平实的语言介绍了地球的壮丽和脆弱,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提醒人们要精心保护地球, 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子孙后代。
C. 《青山不老》一文中展开了几组强烈对比, 在反差中凸显“奇迹”, 展现了一位山野老农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与造福子孙后代的情怀。
D. 《三黑和土地》一诗中主要表现了农民三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7. 班级开展“我爱家乡”的实践活动, 请你积极参与。(9 分)
【任务一: 了解家乡】
你说你喜欢王维的山, 李白的海, 我却想带你领略烟台的山与海, 烟台市地处山东半岛东部, 以 “山海仙境·葡萄酒城”的美yù 著称于世, 这里依山傍海, 烟波浩渺, 可谓人间瑶台。
变幻莫测的海市蜃楼奇观、八仙过海的神话、徐福东渡的故事、秦始皇射鲛的传说为烟台的山山水水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近代开埠时期留存的深厚中西方文化积淀, 更是形成了中西合bì ① ______ (A. 独具特色 B. 巧夺天工) 的美丽海滨风情, 使烟台成为② ______ (A. 目不暇接 B. 闻名遐迩) 的滨海生态旅游观光和休闲度假胜地。春季到烟台, 可登山踏青, 欣赏洁白如雪的梨花, 寻找浓浓春意。夏季到烟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幸运的话, 在夏秋之交还能目睹海市蜃楼的奇观。秋冬季节则可采摘蔬果, 品葡萄美酒; 亦可赏雪泡温泉, 感受隆冬的美妙。
(1) 根据拼音写字。(1 分)
美yù( ) 中西合bì( )
(2)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段中的横线处。(填序号) (2 分)
(3) 仿照画线句子, 将文段空白处补充完整。(2 分)
【任务二: 走近名人】
班级公众号打算推送“名人在烟台”系列专题, 同学们搜集到王懿荣的相关资料, 请仔细阅读, 完成相关任务。
【资料一】王懿荣, 中国金石学家, 字正儒, 山东福山(今烟台市福山区) 人。光绪二十五年, 他抓药时, 买到一种叫龙骨的药材, 对其上面的图形文字进行研究, 首次发现甲骨文, 并将其断为商代文 字, 该发现轰动中外学术界, 把汉字的历史推到公元前1700 多年的殷商时代, 王懿荣成为甲骨文研究的奠基人。
【资料二】1900 年, 八国联军侵犯北京, 王懿荣受命充京师团练大臣,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 皇帝与慈禧出逃。王懿荣书绝命词: “主忧臣辱, 主辱臣死。”最后投井自尽。
(4) 从同学们搜集的资料中可以了解到王懿荣是一个怎样的人
(2 分)
(5) 根据上述材料, 同学们拟书写一副对联, 表达对王懿荣的敬仰之情, 请你将对联补充完整。(2 分)
上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 大义凛然忠心殉国情
8. 名著阅读。(5 分)
匪徒们回头就向山下窜, 刚到十八台, 杨子荣的十几名特等步枪射手, 一阵猛射, 七八个匪徒骨碌碌坠下了百丈陡壁, 摔到乱石沟里了。现在十八台已不是匪徒的屏障了, 而成了匪徒的望乡台。
没死的匪徒, 回头又往洞里窜, 刚一进洞口, 刘勋苍小队又是一阵暴雨般的猛射。
“缴枪不杀!”战士们一齐高喊。
匪徒们在绝望中, 纷纷跪下, 举枪投降。
C 夹在匪丛中, 用手枪瞄准了站在最前面的刘勋苍, 刚要射击, 被他身旁一个二十七八岁的家伙一把夺下了枪: “大公子, 不要因你而害了我们众弟兄!”
刘勋苍一听“大公子”, 马上命令两个战士把这个杀人的魔鬼绑起来。
(1) 选段出自《林海雪原》第八回, 《跨谷飞涧, ____________》, 文中的C 是许大马棒的大公子____________。(2 分)
(2) 选段中运用较详细的笔墨写匪徒的表现, 有什么作用 (3 分)
二、阅读(36 分)
(一) 古诗阅读。(5 分)
时人见寒山
[唐] 寒山
时人见寒山, 各谓是风颠。
貌不起人目, 身唯布裘缠。
我语他不会, 他语我不言。
为报往来者, 可来向寒山。
9.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一、二句的意思是: 时人看见诗人, 都认为他是个疯疯癫癫的人。
B. 三、四句写诗人外部形象: 不但貌不惊人, 还胡乱穿着粗布衣服。
C. 后四句说诗人虽然与时人有严重隔膜, 但还是欢迎时人来“寒山”。
D. 这首诗特色鲜明, 语言典雅绚丽, 沉郁顿挫, 意蕴深厚, 富有哲理。
10. 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 分)
(二) 文言文阅读。(10 分)
孔子犹江海
赵简子①问子贡②曰: “孔子为人何如 ”子贡对曰: “赐不能识也。”简子不说, 曰: “夫子事孔子数十年, 终业③而去之, 寡人问子, 子曰‘不能识’, 何也 ”子贡曰: “赐譬渴者之饮江海, 知足而已。孔子犹江海也, 赐则奚足以识之 ”简子曰: “善哉, 子贡之言也!”
(选自《说苑·善说》)
【注释】①赵简子: 春秋末晋国大夫, 名鞅。②子贡: 孔子的弟子, 复姓端木, 名赐, 字子贡。③终业: 完成学业。
1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 孔子犹江海 _____________
(2) 赐不能识也 _____________
(3) 终业而去之 _____________
(4) 赐则奚足以识之 _____________
1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夫子事孔子数十年, 终业而去之。
(2) 赐则奚足以识之
13. 下列对文章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赞扬赵简子求贤若渴、不耻下问的作风。
B. 称赞子贡谦虚好学、尊重老师的品德。
C. 说明孔子的贤明犹如江海, 深不可测。
D. 阐述求学问必须知其所以然的道理。
(三) 现代文阅读Ⅰ。(11 分)
人类“越狱”的唯一希望
①太阳系直径约1. 9 光年, 离我们最近的星系有约4. 2 光年, 而我们连上火星都还费劲。我们的飞船太慢了, 太阳系就像一座监狱, 剥夺了人类探索宇宙的自由!
②我们都知道, 根据相对论, 速度越快, 质量越大。根据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物体的加速度等于它受到的力除以质量, 如果速度增加, 为保证物体持续加速, 所施加的力就必须增大, 至此, 问题来了, 如果要物体的速度达到光速, 那么质量就要是无限大, 需要的力也必须无限大, 但是我们永远也无法找到无限大的力, 所以物体的速度永远不可能达到光速。为了能绕过牛顿第二运动定律与广义相对论, 曲率驱动几乎成了我们唯一的救命稻草。
③一个物理原理类似的实验可以让曲率驱动变得通俗易懂。首先, 折一只纸船, 并在船尾穿一个孔, 塞入一小块肥皂, 再将船放到水中。因为肥皂溶解于水, 降低了船尾的水面张力, 船则被前方较大的张力拉过去, 船会自动向前航行。曲率驱动与此相似。
④像水面一样, 时空也是凹凸不平的, 一艘处于太空中的飞船, 如果能够用某种方式把它后面的一部分空间烫平, 减小其曲率, 那么飞船就会被前方曲率更大的空间拉过去。曲率驱动不可能像空间折叠那样瞬间到达目的地, 但却有可能使飞船以无限接近光速的速度航行。你可以理解为飞船前方的时空弯曲得更厉害, 后方的时空弯曲得没那么厉害, 因此飞船实际上会受到向前的引力, 就像是被空间挤到前面 去。飞船通过某种方式持续地“烫平”身后的时空, 而被烫平的空间无法复原, 这就形成了曲率航迹。
⑤1994年, 墨西哥物理学家明戈·阿尔库贝利首次提出了现实生活中曲率驱动的概念。他提出创造一种波来改变空间的几何形体的方法, 这种波可以让太空船前面的空间收缩, 而太空船后面的空间扩张。前后所连成的轴向即为船想要航行的方向。这艘太空船则可以在一个平坦的空间中乘着波移动, 这个空间被称为“曲速泡”。既然实际上船没有动, 是时空发生了扭曲, 由泡泡带着船走, 而空间膨胀速度不受光速限制, 所以广义相对论中对于物体速度不可超过局域光速的限制就派不上用场。由于无论是飞船本身还是上面的乘客都是处于同一个时空当中的, 因此都会受到同样的引力, 加速的时候自然不会产生过载。
⑥阿尔库贝利设计的最早期的曲率驱动概念包括一个足球形状的飞船, 飞船周围是一圈大型的环状结构。这一环状结构的设想是用某种奇异的物质建造的, 它可以让时空在围绕飞船的四周发生弯曲。据估计, 这种飞船的能量需求几乎相当于将整个木星质量按照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全部转化之后所得到的能量。这等于是说曲率驱动是人类遥不可及的幻想。
⑦即便如此, 研究依旧在继续。美国科学家哈罗德·怀特开始考虑, 将围绕飞船的那个环状结构从原先设计中的扁平状改为甜甜圈那样的“环形”, 计算的结果显示, 这样一个装置的驱动所需的能量仅相当于美国宇航局在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号探测器那样的质量按照质能方程转化得到的能量值。另外, 怀特还发现, 如果空间弯曲的强度可以随时间起伏变化, 那么实现这一装置所需的能量将进一步减少。
⑧不过现在还没有实验证明曲率驱动的可行性, 一切还停留在理论阶段。人类仍然被困在光速的囚笼里, 仅仅离开太阳系也要飞近1 光年远, 我们永远也无法依靠牛顿到达太阳系外星系。如果人类真的想升级为星际文明, 总要考虑这些看起来不可能的疯狂的想法。
(有改动)
14. 本文以《人类“越狱”的唯一希望》为题, 有什么好处 (2 分)
15. 第⑦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请分析其作用。(3 分)
16. 第⑥段画线句中的“据估计”能否删去 为什么 (3 分)
17. 文章第⑧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 分)
(四) [202烟台期末] 现代文阅读Ⅱ。(10 分)
展翅飞翔的鸟儿
杨军民
①春天, 正是赏花踏青的好时节。这个春天, 观鸟吟诗成了宁夏石嘴山的新景观。近两年, 石嘴山一带的鸟儿越来越多。我值班的场站有阔大的落地窗。工作间隙, 偶一抬头, 就看见院子地面落着密密麻麻的一群麻雀, 有的蹦跳而行, 有的忽起忽落, 有的交头接耳。它们像一群调皮的孩童, 一时“呼”地一起起飞, 为天幕缀上一朵朵盛开的花, 一时又如一卷滚动的画轴, 翻卷着铺在地面上。它们灵动的眼眸和活力十足的振翅声, 总能让人的心头雪化般清亮起来。
②恍然间想起去年夏天, 去拜访一位朋友。朋友家的小区院子里有几棵经年的老槐树, 蔚蔚然遮天蔽日。朋友相见, 自然要小酌几杯, 因不胜酒力, 晚上便留宿在他的书房。梦境中, 鸟鸣阵阵, 倏然惊醒, 才知是现实潜入梦中, 鸟鸣来自窗前的那棵老槐树。夜里落过一阵雨, 空气潮润, 树叶晶亮。繁密的椭圆形叶片在青灰色的天幕上微微摇晃, 鸟儿们就在叶子间。
③ “唧——啾——”
④ “啾儿, 啾儿!”
⑤ “唧、唧、唧、唧!”
⑥ “ 嗞, 嗞!”
⑦有的气定神闲, 一字一句, 似老者低吟; 有的细语轻声, 在空中划出若有若无的弧线; 有的如机枪响, 一梭子接着一梭子; 有的似乎刚张口又闭上了, 短促婉转的声音如一根针一点点扎入泥土……无法分辨哪一声是哪只鸟叫的。
⑧多么美妙的清晨啊!
⑨我曾以为, 这些所见所闻就足以代表这座城市的鸟了, 直到那一张张绝美的鸟类照片出现在朋友圈。在灿烂如火的朝霞和夕晖下, 在亮蓝色的湖泊和斑驳的雪地上, 在赭色的土地和闪着银光的滩涂上, 画面的主角——那些鸟儿, 或是飞翔, 或是停驻, 或是引吭高歌, 或是低头觅食。那又是些什么鸟啊—— 仙风道骨的灰鹤, 美丽优雅的天鹅, 精巧如诗的白鹭, 体态鲜明的黑鹳……很多都是难得一见的保护动物。拍摄和发布这些照片的是石嘴山的几位资深摄鸟人。
⑩资深摄鸟人陈老师, 每天大清早都要出去拍鸟。春分时节, 我跟着他寻访了他的拍鸟地。陈老师热情地向我讲述着某年某日在某地发现了什么鸟儿, 那些多年前的时间、地点、情境居然那么鲜活地记在他的脑子里。他简直就是一本鸟类词典。远远的天幕上飞过一个身影, 头顶传来一声鸣叫, 田野间闪现出几个亮点, 陈老师都能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字来。
在银河湾湿地, 我们短暂逗留。在入口处的栅栏前, 我们看见一辆摩托车, 再往前看, 远远的滩头边缘, 有一个人静静地伫立着。他的面前是平缓的黄河, 太阳挂在对岸的天空上。天气不算好, 太阳只是一团光晕, 河面和浅滩的水域闪着亮光, 像铺着满地的碎银子。我们站在他身后, 顺着他的目光看向河道和太阳。良久, 他忽然说: “该走的已经走了, 该来的在哪里呢 ”他眼中有不舍, 更有期盼。原来他也是一名摄鸟人。
我知道他的意思: 灰鹤已经陆续离开了, 应该到来的天鹅此时又在哪里呢 我们不知如何搭话, 只是静静地注视着前方。虽然什么也没看见, 但我的脑海中却忽然莫名浮现出一种预感、一幅画面: 一只只鸟儿正忽闪着翅膀, 向着这座城市飞翔而来。
预感很快成真。不久, “星海广场栈桥边出现鸟群”的消息就在朋友圈里传开了。石嘴山有一处很有名的湖泊湿地——星海湖湿地。此处有鸟, 大家早就知道, 但鸟儿们大都在湿地的深处。这次, 庞大的鸟群如此接近人流涌动的城市, 并不多见。
造访小城的是红嘴鸥。点开朋友发来的视频, 我立即被那些鸟儿惊艳到了。一身素衣, 脑袋发黑, 红嘴红足, 形似鸽子, 腿又比鸽子长, 身形也更加圆润, 憨态可掬的样子。那些飞翔的鸟儿如一块块游动的白玉石, 层叠飞舞, 轻捷的身姿和阵阵鸣叫似乎要穿透屏幕而来。它们几乎是在人群中穿梭, 有人将食物托举在掌心, 瞬间就被叼走了。一些鸟儿飞起来, 一些又落下去, 飞在空中的活力四射, 落在水面的宁静安闲。北方的春天总比日历来得迟一些, 虽已过了春分, 乍一看仍然是一派冬的气象, 湖边路畔随处可见一簇簇枯黄的苇草, 花枝树杈都还没什么生气。但因为这些鸟, 人们的脸上盛开出这个春天的第一朵花。
红嘴鸥燃起了人们迎春的热情, 也唤醒了诗人创作的激情。诗人们伴着美丽的湖光山色朗诵诗 作、歌唱春天。那些诗句, 在人群和鸟群里萦绕徘徊, 然后盘旋而上, 与鸟儿翅膀扇动的声响互相碰撞, 相吟相和, 书写在蔚蓝的天幕上。 (选自《人民日报》, 有删改)
18. 第①段从结构上看, 起到了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从情感表达上看, 这一段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 这样的情感也成为全文的感情基调。(2 分)
19.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⑦段中的画线句。(3 分)
20. 第⑩段的画线句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21. 阅读下面两个片段, 请就“家园”这一话题, 说说你的探究结果。
(3 分)
片段一: 它们几乎是在人群中穿梭, 有人将食物托举在掌心, 瞬间就被叼走了。一些鸟儿飞起来, 一些又落下去, 飞在空中的活力四射, 落在水面的宁静安闲。北方的春天总比日历来得迟一些, 虽已过了春分, 乍一看仍然是一派冬的气象, 湖边路畔随处可见一簇簇枯黄的苇草, 花枝树杈都还没什么生 气。但因为这些鸟, 人们的脸上盛开出这个春天的第一朵花。 ——节选自《展翅飞翔的鸟儿》
片段二: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 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 就像坐在船上, 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 风一吹, 树梢卷过涛声, 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这是中国的晋西北, 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 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过去, 这里风吹沙起, 能一直埋到城头。当地县志记载: “风大作时, 能逆吹牛马使倒行, 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 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 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节选自《青山不老》
三、写作(50 分)
22. 请以《致敬奋斗的时光》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不少于500 字。
要求: (1) 书写规范, 卷面整洁, 要写出真情实感; (2)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第六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一、1. áo cuǐ jù jìng pá 慨 蔼 虐 漾 蹚
2. (1) 万物生光辉 (2) 咬定青山不放松
(3) 何日是归年 (4)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5)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3. B 【点拨】鳞次栉比: 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 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 多形容房屋等密集, 不能用来形容树木。
4. C 【点拨】A. 两面对一面, 应将“能不能”删除; B. 用词不 当, 应将“忍俊不禁地”改为“忍不住”。D. 不合逻辑, 应删去“切忌”或“不要”。
5. D 【点拨】A 句中的省略号应去掉。B 句中“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后面的问号应改为逗号。C 句中“二、三丈” 之间的顿号应去掉。
6. B 【点拨】《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 既有平实而严密的普通说明, 又有大量描写、抒情等生动的介绍, 使文章生动形象, 可读性强, 且富有感染力。故B 项表述有误。
7. (1) 誉 璧
(2) ① A ② B 【点拨】本题考查词义辨析。独具特色, 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和风格。巧夺天工, 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 形容技艺极其精巧。写“美丽海滨风情”用“独具特色”, 故选A。目不暇接, 形容东西太多, 眼睛看不过来。闻名遐迩, 形容名声很大, 主要指远近闻名。写“滨海生态旅游观光和休闲度假胜地”用“闻名遐迩”, 故选B。
(3) 示例: 可漫步沙滩, 享受碧波万顷的大海, 品尝肥美海鲜
(4) 示例: 学术精湛, 忠心爱国。(大意对即可)
(5) 示例: 经学致用甲骨惊天下(字数相同, 句式工整, 内容与材料相符即可) 【点拨】本题考查对联的拟写。拟写对联时应注意: ①字数相等; ②词类相当; ③结构相应; ④平仄相对, 仄起平收; ⑤内容相关。下联中“大义凛然” 为主谓短语, “忠心殉国情”为偏正短语, 末字“情”为二声, 为平声。根据材料可拟写上联为: 经学致用甲骨惊 天下。
8. (1) 奇袭虎狼窝 许福
(2) 从侧面烘托出解放军小分队的足智多谋、勇猛顽强。
二、(一) 9. D 【点拨】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这首诗的语言通俗易懂, 读起来潇洒快意, 意境上显得超凡脱 俗。D 项中“语言典雅绚丽, 沉郁顿挫”说法错误。故选D。
10. 本诗表达了作者怡然自在, 不理会他人目光的洒脱快意 之情。
(二) 11. (1) 如同, 好像 (2) 了解 (3) 离开(4) 怎么
12. (1) 先生跟随孔子学习了几十年, 完成学业才离开他。
(2) 我怎么能够了解他
13. C 【点拨】本文的中心人物是孔子, 而不是子贡, 故而A、B 两项不合适。而D 项与本文没有关系, 故选C。
【参考译文】
赵简子问子贡说: “ 孔子为人怎么样 ”子贡回答 说: “我不能够了解他。”赵简子很不高兴, 说: “先生跟随孔子学习了几十年, 完成学业才离开他, (现在) 我问你(他为人怎样) , 你却说‘不能够了解’, 这是为什么啊 ”子贡(回答) 说: “我就像饥渴的人在江边喝水, 知道满足就罢了。而孔子就像江海一样(辽阔、深邃) , 我怎么能够了解他 ”赵简子说: “好, 子贡的话说得真对啊!”
(三) 14. 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 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引出全文的说明对象。
15. 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将哈罗德·怀特设想的装置的驱动所需的能量与美国宇航局在1977 年发射的旅行者号探测器的质量按照质能方程转化得到的能量值对比, 准确地说明了哈罗德·怀特设想的装置的驱动所需的能量非常少。
16. 不能删去。“估计”意为根据某些情况, 对事物的性质、数量、变化等做大概的推断, “据估计”表推测, 说明阿尔库贝利的飞船只停留在设想阶段, 飞船的能量需求也只是一种猜测, 如果删去就容易让读者误认为阿尔库贝利的设想已经成了事实, 这与事实不符。“据估计”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删去。【点拨】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解答本题, 应先表明观点“不能删 去”, 然后阐述“不能删去”的理由。先解释词语的本 义, 然后说明词语的语境义。“据估计”表推测, 如果删去, 原句意会发生变化, 与实际情况不符。用上“据估计”更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故不能删去。
17. 结构上: 与文章第一段互相照应, 使文章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内容上: 再次点明曲率驱动是人类逃离光速囚笼的希望之一, 点明文章中心。
(四) 18. 点明主题, 引出下文 对鸟儿的喜爱
19. 画线句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鸟鸣声的丰富多样、特点各异, 表达了“我”对鸟儿的喜爱之情。
20. 陈老师对鸟儿的喜爱与熟悉
【点拨】根据远处鸟叫声和田野间的亮点, “陈老师都能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字来”, 表现了陈老师对鸟儿的熟悉程度之深, 表达了陈老师对鸟儿的喜爱之情。
21. 示例: 大自然是万物共生的家园, 各种动植物和人类一样享有生存的权利, 我们要保护生态环境, 爱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 只有这样, 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美好。
三、22. 【思路点拨】这是一个命题作文。致敬, 即向人敬礼或表示敬意。奋斗, 指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干。 时光, 是时间、光阴的意思。它应该是一个时间段, 而非时间点。致敬奋斗的时光, 应该是“我”在某一领域或方面为了实现某个目标, 历经了一段时间, 经受住挫折、痛苦, 顶住压力, 最终战胜了种种困难, 获得成功, 伴生出成功的荣光、自信的演绎, 回望过去, 为其间磨砺而出的精神、涅槃重生的形象、千锤百炼的锻炼而震撼并产生敬意。文章的视角, 可以从“小我”的角度透视社会的热点: 参与马拉松赛事, 以此为定点, 描摹全民参赛的震撼人心的场面, 透析整个社会以体育为媒介来维护和平、维护友谊的“大我”主题; 还可以从虚拟的“我”的角度, 置身于特定的时代背景, 展开对往事的叙述: 如“我”是一个闯荡社会的角色, 可以是脚夫、走商、战士、僧人, 行万里路, 甚至不惜奉献宝贵的生命, 终于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迈出了传奇的步伐等。
例文:
致敬奋斗的时光
老家四月的油菜花田, 大片大片的浓艳的烈黄, 在饱满的阳光下翻涌滚动着, 使人把持不住想要拥抱这来自四月的蓬勃生机。
眼前映入一顶破旧的蓝色帐篷, 还传来耳熟能详的京剧小曲, 帐篷四周环绕着一圈蜂箱。我好奇地走近, 这时, 一位身着灰色短衫的老人从帐篷内探出脑袋来, 黝黑的脸庞上泛着红光, 稀疏的白发傲然竖立着。我向他询问起养蜂的事, 他便与我攀谈起来。
从老人口中, 我得知了养蜂的诸多不易与辛劳, 每年二三月份就开始往祖国的最南方奔去, 这时候蜜蜂们蜜脾不足, 得多灌些蜜汁, 忙碌起来便全天无歇。花期过后, 再开着车往北赶, 吃喝就全在路上了。我专注地听着, 不禁为老人心疼, 问道: “养蜂赚的钱多吗 ”他只是尴尬地笑着: “一斤蜜也就十来块钱, 槐蜜贵点, 赚不了多少的。”我便更加不解与困惑, 为何平凡人的生活都这么艰难, 为何我们努力了却难以改变现状, 为何还要不断地奋斗……我不禁对未来更加担忧, 少年的内心, 不由得充满恐惧……
可是, 老人却笑着感慨: “但我每天生活在别人想看还看不见的世界里嘞。”当朝阳初上时, 就拖着蜂箱到万花丛里去, 迎着清晨的第一抹光亮和春季独有的芬芳开始工作。当斜阳落下时, 就收起蜂箱回到帐篷里去, 听着小曲, 喝着自己酿的蜂蜜茶, 静静地看落日晚霞的缤纷映红半边天, 云卷似波浪般泛着柔和动人的光波, 南归的燕呀, 在浪漫的天际欢喜地叫着, 霞光给它们镀上一层金边, 多么美好啊!这些美丽的时光, 就是回馈给奋斗者的幸福吧, 我想。
我闭上了眼, 想象着自己置身其间, 蜂涌蝶舞着, 百花齐绽着, 馥郁芬芳着, 这一刻, 我仿佛也成了一名幸福的养蜂人。“爷爷, 这么难的日子都被你过甜了, 你可真乐观!”
老人见我一脸敬佩的模样, 严肃地回答道: “很多人向往我这样的生活, 我闲暇时会在博客上上传一些图片和感想, 我可有不少粉丝呢!这样的生活哪里苦 繁花似锦觅安宁, 淡云流水度此生, 这就够了。”
看着爷爷一脸自豪、乐在其中的模样, 我的心头似亮起一盏明灯: 日子是自己酿造的, 幸福与成功或许会迟到, 但从不会缺席, 热爱生活的人自然能领悟到平凡生活中的微小而确实的幸福与满足。虽然养蜂人奔波劳苦, 但有智慧的人自然会乐在其间, 平凡的日子里也会有甜蜜、幸福与芬芳啊! 我应该向 他, 不, 我应该向所有和他一样的奋斗者致敬!
总评: 作者构思精妙, 不仅将叙事的线索藏于与养蜂人的交流之中, 更将对他的致敬之情逐层展开, 就似一面缓缓舒展的画卷, 让读者伴随着鲜活的文字, 领略与养蜂人一样的生活情思: 养蜂人, 酿造的是蜜, 而自己历经的是艰辛; 奋斗者, 付出的是汗水与苦痛, 享受的却是精神上的愉悦。叙事的过程, 也是情感渐次抵达顶峰的过程, 是独具匠心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