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综合素质评价卷(含答案)人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下册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综合素质评价卷(含答案)人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下册复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01 12:5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限时: 120 分钟 满分: 120 分)
一、积累与运用(3分)
1. 给加点的字词注音, 或根据拼音写汉字。(5 分)
伽蓝( ) 参差( ) 皱蹙( )
吊唁( ) 恍然大悟( )
错zōng( ) shùn( ) 间
虹ní( ) bēng( ) 带 摔kuǎ( )
2. 默写。(7 分)
(1) 一人虽听之,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____________。(《学弈》)
(2) ____________, 相去复几许。(《迢迢牵牛星》)
(3) 晚泊孤舟古祠下, ____________。(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
(4) 鲁迅毕生不向恶势力低头, 他正直倔强、不屈不挠的性格正如《竹石》所写: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一诗中的“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语出鲁迅诗作《自嘲》: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 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
A. 我什么都没说, 他就恍然大悟了, 也许是他悟性好吧。
B. 小时候读书囫囵吞枣, 后来, 我才慢慢明白其中的意蕴。
C. 这篇作文在涉及历史事件时, 有好几处张冠李戴的错误。
D. 一场大风过后, 这里成了不毛之地, 庄稼倒了一大片。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 分)
A. 能否加强亚洲各国之间的文明交流互鉴, 是携手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拥有更为广阔的前景的关键。
B. 为了杜绝校园安全隐患, 每个人心中都必须绷紧一根弦。
C. 经过近一年的打造, 使传统手工作坊已经遍布仿古街道。
D. 有报道称, 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销售利润在8% 以下, 比去年下降了一倍。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你明天什么时候出发 坐飞机 还是坐火车 提前告诉我。
B. 他走过来对我说: 原定今天下午的会议改到明天上午了。
C. 家乡盛产的梨呀、柿子呀、猕猴桃呀, 都是我从小到大喜欢吃的水果。
D. 他还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 怎么能承受那么大的打击呢
6.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作者是周晔, 她是鲁迅先生的侄女, 本文通过对鲁迅先生的回忆, 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赞美和怀念之情。
B.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这首现代诗的作者是臧克家, 他是一位诗人。他的代表作有诗集 《烙印》。《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这首诗是作者在1949 年10 月19 日那天, 为纪念鲁迅逝世13 周年而写的。
C. 鲁迅, 原名周树人, 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 诗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D. 鲁迅的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热风》等。
7. 六年级(1) 班正在开展“我的语文生活”综合实践活动, 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小题。(8 分)
(1) 社区里有一家中医馆即将开业, 有人写了一副对联打算送给中医馆, 可惜被家中的宠物咬碎了, 只能隐约辨别出以下词语:
妙手回春 灵丹济世 乐 医 百病 千家
请你帮忙恢复这副对联, 为中医馆做宣传。(2 分)
(2) 在商品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 商家们的促销手段不断翻新, 一些商家靠赠品、打折等手段向消费者索要好评。请根据下面的语境回答问题。(4分)
小林和父母在某餐馆就餐后, 对菜品质量很不满意, 结账时服务员表示: 如果写好评发朋友圈可以打折。小林的母亲准备照做。如果你是小林, 该怎样劝说母亲 (50 字左右)
(3) 下面是李辉同学在“语文与生活”主题班会上演讲的部分内容, 请你帮助他补充完整。(要求: 所写句子与后面画线句子形式一致并形成排比关系) (2 分)
语文的点点滴滴都是生活, 哪怕是一个字的书写, 一个句子的理解, 一个意思的表达, 一种语气的运用, 都与生活息息相关, 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提高不能只依靠语文书, 更要从丰富的生活中去汲取。所以我认为, 学习语文就是享受生活。打开语文这扇窗, 呈现在眼前的 _________, _________; 是“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悲壮; 是“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的傲骨; 是敦煌的绚丽多姿, 是长城的蜿蜒曲折……语文或博大深沉, 或温情似水, 涵泳其中, 你会情不自禁地仰慕、沉醉、震撼……
8. 阅读《林海雪原》选段, 回答问题。(6 分)
大家正吃着辞旧迎新饭, 外面走进一个看押俘虏的战士。他走到剑波等人的饭桌旁, 低声报告道:
“报告二○三首长, 有一个受伤的俘虏, 伤口没包扎好, 老往外流血。他声声哀求让再给他上点药。这……”战士迟疑了一下, 好像有什么心里话, 碍口说不出来。但他终于说了, “这些匪徒实在可恨, 可是现在缴了枪, 我看……”
“好, 我就去!”A 马上放下饭碗, 去木墩上取药包。
“小白鸽!”刘勋苍向白茹呼道, “快吃你的饭吧!别管他, 任他流去。死一个少一个。”
A 朝刘勋苍一噘嘴说: “你这个坦克呀, 光知道杀, 一点政策观念也没有。”
“政策, 政策我倒懂哇!不是讲政策我早结果他啦!对这些匪徒哇, 政策别执行得那么机械, 叫他流去吧!不值得可怜。”
“他们现在已经放下武器啦, 对受伤的俘虏, 我们既要忠实地执行党的政策, 又要分化瓦解敌人内部的那些死心塌地的分子。”A 说着转身走出威虎厅。
(1) 选段中的A 是谁, 从上面选段中可以看出A 是一个怎样的人
(3 分)
(2) 刘勋苍的话是否说明他是一个没有爱心的人 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故事情节 (3 分)
二、阅读(36 分)
(一) 古诗阅读。(5 分)
雪晴晚望①
贾 岛
倚杖望晴雪, 溪云几万重。
樵人归白屋, 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 断烟生石松。
却回山寺路, 闻打暮天钟②。
【注释】①作者贾岛长安应举落第, 与从弟释无可寄居长安西南圭峰草堂寺。这首诗大约写于此时。②暮天钟: 寺庙里用以报时的钟鼓。
9.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诗题四字概括揭示了全诗内容。诗中有雪, 有晴, 有晚, 有望, 画面就在“望”中一步步舒展于读者面前。
B. “溪云几万重”, 表面看是写溪水与白云二景, 但“几万重”的背后, 是对于艰难困苦几万重的诘问, 也是对于未来何去何从的一种担忧与困扰。
C. 颔联中的“归”“下”二字勾勒出山间的生气和动态。遍山皑皑白雪, 白屋的背后是冷光闪闪、含山欲下的夕阳, 透出了一种清冷。
D. “野火”“断烟”是一联近景, 它一明一暗, 野火烧燃着山上的蔓草, 时断时续的烟霭缭绕着山石中的古松。
10. 后人认为这首诗体现了贾岛诗歌“清冷”的特点, 请从景物和情感两个角度作简要分析。(3 分)
(二) 文言文阅读。(9 分)
一叶障目
楚人居贫, 读《淮南》①, 方得“螳螂伺蝉自鄣②叶, 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 以摘之。叶落树下, 树下先有落叶, 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 一一以叶自鄣, 问其妻曰: “汝见我不 ”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 绐③云“不见”。嘿④然大喜, 赍⑤叶入市, 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⑥县。县官受辞, 自说本末, 官大笑, 放而不治。
(选自《太平御览》, 有改动)
【注释】①《淮南》: 即《淮南子》, 由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所著。以道家思想为主, 糅合了儒、法、阴阳五行等家思想。②鄣: 同“障”, 遮挡。③绐(dài) : 欺骗。④嘿: 同“默”, 沉默不语。⑤赍(jī) : 持有, 携带。⑥诣(yì) : 往, 到。
11.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2 分)
(1) 遂于树下仰取叶 ________________
(2) 螳螂执叶伺蝉 ________________
(3) 汝见我不 ________________
(4) 妻始时恒答言“见” ________________
1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方得“螳螂伺蝉自鄣叶, 可以隐形”。
(2) 扫取数斗归, 一一以叶自鄣。
13. 本文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读了本文, 你得到什么启示 请简要回答。(3 分)
(三) 现代文阅读Ⅰ。(11 分)
难忘任老
王恩科
①那时我教语文, 每每看到孩子的好作文, 眼睛就发亮, 于是心血来潮, 用蜡纸刻好后, 用手工油印机印出来, 装订成册, 发给学生学习交流, 取名《浪花集》。
②为了激发孩子的兴趣, 我冒昧写信请书法大家任政题写书名。同事调侃我, 摸着我的额头: “你这是异想天开, 你和任政没有半点关系, 就凭一封薄信, 他就帮你写了 ”但我不死心, 反驳道: “任政是人民书法家, 我想他会写的。”嘴上这么讲, 心里也没底。几天后回信来了, 我怀着忐忑的心情, 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一看, 激动地叫了起来: “任政写了, 任政写了!”同事们一拥而上, 争相目睹, 为我高兴。
③为题签之事, 我曾专程登门致谢。叩开门, 任老有些愕然, 我连忙自我介绍: “我就是写信请您题签的王老师。”“哦, 我写过写过, 举手之劳, 应该的应该的。”任老师一脸灿烂: “你就是教语文和书法的王老师, 你好你好!”“我今天来特意表示感谢, 并向您讨教经验。”进门后, 屋内的情景让我震撼: 地板上、桌上、厨上、床上摊满了任老刚写好的书法, 屋内弥漫着浓浓的墨香。他说: “你喜欢, 自己拣一张。”我喜出望外, 挑了一张行书横幅《桂馥兰馨》。我一再拱手感谢。他说: “写书法的初衷就是给人家看的, 只要物得其所, 我就开心了。”任老的襟怀让我感动。
④坐定后, 任老亲切而谦虚地说: “我没什么经验, 只是以书育人, 师生相长, 一起学习交流蛮开心的。要教好书法, 很重要的一条是老师自己要特别喜欢书法, 如果老师没有浓厚的兴趣, 那你怎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果学生没有浓厚的兴趣, 书法就走不进他们的心灵, 那肯定学不好的。”他还说, 艺术的造诣应该扎根在学识的基础上, 要写出有境界的字, 单靠字内功夫是不够的。学识与书法就像水与船的关系, 水涨才能船高, 学养高了, 书法自然会去尘俗、富韵味、溢气象。他强调, 学书法一定要博采众长, 多读书, 广临帖, 汲取营养, 像蜜蜂一样, 只有采百花之精华, 才能酿出自己的蜜……朴素的言语, 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让我受益匪浅。
⑤再次拜访, 发现门口贴着一张任老亲自写的搬迁告示, 写明搬到某某地方。后来得知, 家人为了照顾任老的身体, 减少应酬, 劝他不要贴。可他执意要贴: “别人老远来寻我, 肯定有事, 哪能让人家白跑一趟呢 ”任老的处世境界可见一斑。
⑥通过电话联系, 我去了他单位。他又在忙碌着为别人写字。见了我, 也不避讳, 拿起笔给我做示范。我有幸目睹了他笔走龙蛇的过程, 用笔精微纯正、玄妙多变, 没有一笔粗野, 让我学到了不少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在传承国粹的道路上, 任老无疑是我们的楷模。他身体力行, 无私奉献, 不计润格, 精神难能可贵。他是当之无愧的上海市首届“德艺双馨艺术家”“文学艺术奖”得主。
⑦任老待人真诚, 学术严谨, 说真话不说假话。有次我携一行草习作登门请教, 他很直率地说: “太 辣, 火气太大, 气势有余, 闲雅不足。”并逐字剖析给我听, 强调字要平和一点, 不能耀武扬威、左冲右 突……他的评价言简意赅、切中要害, 对我起到了极大的启导作用。
⑧任老一生著述丰厚, 总发行量达270 余万册, 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他敬畏传统, 力逮古风, 在传统关照下融入个性语言, 自出机杼, 形成了鲜明的任体范式。他的行楷, 收入全国规范电脑字库, 被广泛应用。
⑨毋庸置疑, 时代在变迁, 但它仍然裹挟着传统的云烟固执前行, 任老就是一个典型。他的艺术精 神, 他的人格风范, 天长地久, 山高水长。 (有删改)
1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第段“任政写了, 任政写了!”运用反复的手法, 表达了“我”的激动心情。
B. 文章对任政形象的刻画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C. 作者认为任政作为上海市首届“德艺双馨艺术家”是名副其实的。
D. 文章末段间接抒情, 表达了对任政艺术精神和人格风范的赞颂。
15. 概括补充文意, 叙述“我”和任政交往的事件。(2 分)
为“我”题签——______________ ——授“我”经验
——______________ ——评“我”习作
16. 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1) 学识与书法就像水与船的关系, 水涨才能船高, 学养高了, 书法自然会去尘俗、富韵味、溢气象。(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2) 他很直率地说: “太辣, 火气太大, 气势有余, 闲雅不足。”(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17. 读了这篇文章, 你从作者身上获得了哪些做人做事的启示
(3 分)
(四) 现代文阅读Ⅱ。(11 分)
细节中的鲁迅
①鲁迅先生住在北京时, 每天晚上都会有客人来访, 鲁迅先生总是热情招待, 亲自为客人倒茶, 拿花生和糖果给客人吃, 当客人告辞的时候, 他总是要端起灯来, 将客人送出门外, 客人作别离去, 他也不立刻回屋, 而是端着灯站着, 直到客人走远看不到了, 才关上门回屋。尊敬, 有时是说出来的, 有时是做出来的。
②翻译家黄源先生从前与鲁迅先生多有来往, 因此常常去鲁迅先生家中, 并在那边吃饭。鲁迅先生关于一天所发生的事, 都记在日志中, 黄源先生某月某日到他家去, 他也记在日志上, 但黄源先生看过鲁迅先生的日志, 上边只记了他去他家的事, 比如“河清(黄源先生的字) 来”, 而关于在家里吃饭的事, 鲁迅先生却素来不记。有一回, 黄源先生又去鲁迅先生家, 给鲁迅先生买了两盒点心, 那一天夜晚, 两人便一边吃点心一边聊天。过后, 黄源先生在鲁迅先生的日志上看到了这样的记录: “夜河清来并赠点心两盒。”黄源先生感慨道: “从这一琐事上, 我总结出鲁迅先生为人处世的一条规律, 就是凡是他对他人付出的, 从不记账, 而他人赠予他的, 他都记在账上, 即便是两盒点心, 琐事这样, 大事也这样。”付出的, 不记在心上, 获得的, 却永远记得。固然不过一些细枝末节的事, 却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鲁迅先生的无私精神。
③有一回, 萧红到鲁迅先生家吃饭, 从福建菜馆叫了一碗鱼做的丸子, 吃的时候, 海婴先吃的。吃了一个后就说: “不新鲜, 不好吃。”许广平就夹起来一个吃, 感觉很新鲜, 于是就批评海婴, 并给海婴又夹了一个。海婴吃了以后, 依然说不新鲜, 许广平就生气了, 更加严厉地批评海婴。见此情形, 鲁迅先生便把海婴碟子里的鱼丸夹起来尝了尝, 发现果然不新鲜。原来, 这碗鱼丸中, 有一部分是新鲜的, 还有一部分是不新鲜的, 海婴吃的是不新鲜的, 而许广平吃的恰恰是新鲜的。于是, 鲁迅先生说: “他说不新鲜, 一定也有他的道理, 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这就是鲁迅先生, 即使是教育孩子这样的事, 也极其认真, 诚如许广平事后感慨的那样: “周先生的做人, 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
④长期以来, 鲁迅先生给我们的感觉就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战士形象。我们所关注的, 都是他呐喊呼号的一面。其实, 细节中的鲁迅先生更有血有肉。通过这些细节化的东西, 我们能够走近一个更加真实、亲切的鲁迅先生。这些微不足道的事, 反映出鲁迅先生的涵养品行与内心境界, 鲁迅先生永远值得我们仰望。(有删改)
18. 本文写了有关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 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3 分)
19. 请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3 分)
当客人告辞的时候, 他总是要端起灯来, 将客人送出门外, 客人作别离去, 他也不立刻回屋, 而是端着灯站着, 直到客人走远看不到了, 才关上门回屋。
20. 第②段画线句子“我总结出鲁迅先生为人处世的一条规律”中的“一条规律”指的是什么 (2 分)
21. 文章第②段和第③段分别引用了黄源先生和许广平对鲁迅先生的评价, 有什么作用 (3 分)
三、写作(50 分)
22. 请以《温暖的记忆》为题目, 写一篇文章。
要求: (1) 除诗歌、戏剧外, 体裁不限; (2) 表达真情实感, 不得套作、抄袭; (3) 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4) 不少于500 字。
第七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一、1. qié cēn cī cù yàn huǎng 综 瞬 霓 绷 垮
2. (1) 思援弓缴而射之 (2) 河汉清且浅
(3) 满川风雨看潮生 (4)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5)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3. D 【点拨】不毛之地: 不长庄稼的地方, 泛指贫瘠、荒凉的土地或地带, 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故选D。
4. B 【点拨】A. 两面对一面, 可去掉“能否”; C. 成分残缺, 缺少主语, 可去掉“使”; D. 搭配不当, 可将“一倍”改为 “50%”或“一半”。故选B。
5. D 【点拨】A 项为选择问, 各项之间一般用逗号隔开。故“坐飞机”“还是坐火车”之间应用逗号隔开。B 项为间接引用, 不能使用冒号。C 项中在“梨”“柿子”“猕猴桃”后面加上了语气词“呀”, 就不是并列词语了, 因此, 顿号应为 逗号。
6. C 【点拨】鲁迅是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诗人”这一说法有误。
7. (1) 妙手回春医百病 灵丹济世乐千家
(2) 示例: 妈妈, 这样做不好。做人要讲诚信, 我们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 帮助商家做虚假宣传, 这样会误导别人, 您说对吗
(3) 示例一: 是“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妩媚
示例二: 是“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情趣
8. (1) 白茹。善良, 懂得党的优待俘虏、瓦解敌人的政策, 并且坚定不移地执行。
(2) 不是, 刘勋苍是一个骁勇顽强的战士, 他关心同志, 仇恨敌人, 做事简单粗暴。作者这样安排故事情节, 也有力地衬托出白茹高尚善良的精神品质。
二、(一) 9. D 【点拨】D. “野火”“断烟”是一联远景, 而非近景, 这一联的诗意是: 野火烧燃着山上的蔓草, 烟霭断续地缭绕着山石中的古松。描绘的是远处的山冈、野 草。故选D。
10. 示例: ①诗人选取薄暮雪霁天晴时分, 出门远眺见到遍山白雪, 樵人初归, 野草燃烧, 断断续续的烟霭生于傲立的石松之间。空山寒寂, 景物清冷。②落第之后, 诗人内心不免失落、苦闷、心灰意冷。栖身荒山古寺, 空山独行, 感到凄凉。“闻打暮天钟”, 表面看是交代诗人平安返寺, 实则是诗人对于未来不可预测的一种惆怅与寂寥, 情感 清冷。
(二) 11. (1) 就, 于是 (2) 持, 握 (3) 你 (4) 总是
12. (1) 知道了“螳螂窥伺蝉时用树叶遮挡自己, 可以凭借它隐身”。
(2) (他) 就扫了几斗(落叶) 带回家, 然后拿着落叶一片一片地遮住自己的眼睛。
13. 本文讽刺了那些只看见小的利益而没有看见大的方面的人。启发我们做事情应该全面考虑问题, 不能只看见局部看不见全部。(或: 做事情应该全面考虑问题, 不能因被个人私欲这片树叶遮住眼睛而贻害他人。)
【参考译文】
楚国有个过着贫穷生活的人, 读《淮南子》, 知道了“螳螂窥伺蝉时用树叶遮挡自己, 可以凭借它隐身”。于是, (他) 便站在树下仰面摘取树叶。当他看见螳螂攀着树叶窥伺知了的时候, (他) 便把这片树叶摘了下来。这片树叶落到树底下, 树底下原先已经有许多落叶, 不能再分辨哪片是螳螂隐身的那片树叶。(他) 就扫了几斗落叶带回家, 然后拿着落叶一片片地遮住自己的眼睛, 问他的妻子说: “你看不看得见我 ”妻子开始总是回答“看得见”。经过一整天, (妻子) 就厌烦疲倦得无法忍受, 只得欺骗他说“看不见”。楚人暗自高兴, (他) 携带着落叶进入集市, 当着别人的面拿取人家的物品。于是差役把他捆绑起来送进了县衙门。县官知道后, 楚人把事情的原委说给县官听, 县官大笑, 放他走了。
(三) 14. D 【点拨】D. “间接抒情”有误, 从最后一段中的“他的艺术精神, 他的人格风范, 天长地久, 山高水长” 可知, 这是直接抒情, 表达了对任政艺术精神和人格风范的赞颂。故选D。
15. 赠“我”作品 给“我”示范
16. (1)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形象而通俗地表明一个人的学养对其书法的重要性。(意思对即可)
(2) 运用了语言描写的方法, 写任老指出“我”书法的不足, 表现任老的坦诚、直率。(意思对即可)
17. ①要勇于尝试, 有的事看似不可能, 但往往也有机会。 ②应懂得感恩, 受人帮助要致谢。③要虚心好问, 多向有经验的人请教。
(四) 18. 本文写了有关鲁迅先生的三件事。第一件: 先生亲自招呼客人, 端着灯送别客人, 表现了他尊重客人的品质。第二件: 先生的日志只记他人赠予他的, 不记他对他人付出的, 表现了他无私的品质。第三件: 先生鉴别不新鲜的鱼丸, 表现了他尊重孩子、求实的品质。
19. 用“端”“送”“站”等动词, 生动再现了鲁迅先生送别客人的场景, “总是”一词写出鲁迅先生这种行为的经常性, 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客人的尊重和他极高的品行修养。
20. 付出的, 不记在心上; 获得的, 却永远记得。 【点拨】从“就是凡是他对他人付出的, 从不记账, 而他人赠予他的, 他都记在账上……却永远记得”可知, “一条规律” 指的是: 付出的, 不记在心上; 获得的, 却永远记得。
21. 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表现了鲁迅先生的涵养品行与内心境界永远值得后人敬仰。
三、22. 【思路点拨】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审题: “温暖” 既是身体上的感觉, 又是内心的感受。“温暖”可作形容 词, 形容语言、动作、眼神; “温暖”可作动词, “温暖” 我们的心田, “温暖”我们的记忆, 甚至“温暖”我们的生命。“温暖”可以是自己感受到的, 也可以是自己给别人带来的, 还可以是自己看见的温暖的事等。理解了“温暖” 的多重含义, 我们可以迅速地联系到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种种温暖上, 可以多角度立意, 多角度联系生活实际, 找准写作的切入点。选材: 这道题目, 适合写成记叙文。选材时, 可以写“爸爸的关心”“妈妈的呵护”这样的题材, 但不容易出新。如果写“遭遇挫折后同学的关心”“生活贫困时陌生人的帮助”, 以及“雪灾、地震灾区的人民在得到全国人民的关爱和帮助时的内心感受”等, 会更新颖一些。文章中最好能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哪怕只是一个瞬间, 也要尽量把它捕捉、记录下来。立意参考: ①感受亲人的温暖, 感受亲人的爱。②给别人带去温暖, 自己感到快乐。③只要人人都能奉献一点儿温暖, 社会就会充满爱。
例文:
温暖的记忆
上个星期六, 我和妈妈乘公交车去外婆家玩。上了公交车, 只见车上黑压压的, 车厢内的空气很不通畅, 让人感到很闷。车窗外也是灰蒙蒙的一片。到了下一站, 上来了一位老爷爷, 也许是外面天气太冷的缘故吧, 老爷爷浑身瑟缩着。乘客们没人让座。大家都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 安心地坐在座位上, 有的人还把目光投向了窗外, 仿佛根本就没有感觉到老人的存在。我想: 大家明明都看见了老人, 怎么都不给老人让座呢
“老爷爷, 您到这儿来坐吧!”一个稚嫩而又温暖的声音响起。我回头一看, 只见一个五六岁的小妹妹站起身, 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了老爷爷, 还彬彬有礼地把老爷爷扶到座位上。这时, 许多人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这个孩子真懂事”“她的父母把她教育得多好啊”……
大约过了两三站吧, 那个小妹妹跟着她的妈妈下了车。望着她们母女俩离去的背影, 我赞叹不已。那个小妹妹的一句温暖的话语“老爷爷, 您到这儿来坐吧”温暖了我们每个人的心 窝, 即使在最寒冷的天气里, 也像一股暖流流进了人们的心田。
在那个小妹妹下车后不久, 车上又上来了几位乘客, 有双手抱着小孩的妇女, 有走路不稳的老奶奶, 还有残疾人……也许是受到刚才那个小妹妹的感染吧, 这次不光有小朋友让座了, 一些年轻人以及中年人也纷纷起身让座。车上的人不再拥挤, 空气也通畅起来, 整个公交车上洋溢着欢乐而又和谐的气氛。窗外, 阳光明媚, 风景宜人。
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无须轰轰烈烈, 也不必惊天动地, 只要我们乐于奉献, 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事, 也会留下温暖的记忆。
总评: 作者写了在公交车上让座的事来表现“温暖”, 内容说不上新颖, 事也很小, 但作者写得行云流水, 晓畅自然。特别是看似不经意的环境描写, 对于烘托气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比如“车窗外也是灰蒙蒙的一片”“窗外, 阳光明媚, 风景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