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限时: 120 分钟 满分: 120 分)
一、积累与运用(31 分)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或根据拼音写汉字。(5 分)
契( ) 诃夫 zhàn( ) 墨水 jiǎo( ) 健
讪( ) 笑 戳( ) 伤 夏丏( ) 尊
累zhui( ) chuò( ) 泣
藤蔓( ) 潺( ) 潺
2. 默写。(7 分)
(1) 盈盈一水间, ______________。(《迢迢牵牛星》)
(2) ______________ , 轻烟散入五侯家。(韩《寒食》)
(3) 中庭地白树栖鸦, ______________。(王建《十五夜望月》)
(4) 居高声自远, ______________。(虞世南《蝉》)
(5) ______________, 快走踏清秋。[李贺《马诗》(其五) ]
(6) 咬定青山不放松,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
A. 五四运动以后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的种种新思想, 引起了进步青年极大的兴趣。
B. 王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 幽默风趣, 在座的听众忍俊不禁地笑出声来。
C. 辩论赛上, 观众热烈的掌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让参赛队员们越战越勇。
D. 河水川流不息, 在狭窄的河道中汹涌着, 以不可阻挡之势向大海奔去。
4. [202烟台福山期中]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2 分)
A. 读不读书 读什么书 怎么读书 都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精神能否健康发展。
B.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让我想起了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中的词句“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C. 名人喝酒, 叫豪饮, 凡人就叫贪杯, 名人老了, 称呼变成王老, 凡人就只能叫老王。
D.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 好似细浪微波, 线条柔和, 蜿蜒起伏, 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 分)
A. 一个人只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才能真正理解劳动的本质和价值。
B. 衡量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高低, 要看此产业能否提供更多满足人民精神需求的产品。
C. 小清河之所以越来越清澈的原因, 是因为济南广大市民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
D. 随着各地景区惠民政策的实施, 吸引了更多人走出家门, 拥抱自然。
6. 综合性学习。(7 分)
随着“和谐社会”“科学发展”口号的提出,“幸福”已成为我国新时期发展的一致方向。为了使同学们认识、理解、珍惜并创造“幸福”, 学校举行了以“享受学习, 感受幸福”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请你参加。
【任务一: 理解幸福】阅读下列一则与“幸福”有关的材料, 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其主要信息。(2 分)
当前, 创建幸福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各级政府把幸福教育看作最大的民生工程,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各类学校规范课程设置, 减轻学生负担,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当代中学生也以自己的方式追求着幸福, 但是他们却感受不到幸福。面对良好的生活条件, 他们无动于衷, 感慨自己的不幸, 甚至感到人生无聊乏味。中学生上网打游戏成为普遍现象, 很多人自私、贪婪、粗野、追求感官刺激。幸福感淡化成为当代青少年存在的严重问题。
【任务二: 感受幸福】为了让大家正确理解“幸福”, 宣传小组进行了专题采访。请你根据采访记录, 从中提取体现“幸福”的关键词。(3 分)
老人说:“健康就是莫大的幸福。”母亲说: “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 我每天的付出就是一种幸福。” 学生说: “有爸爸妈妈、老师、朋友的关爱, 我很幸福。”护士说: “忙忙碌碌, 虽然辛苦, 但能为患者的康复服务, 也是幸福。”白领说: “幸福其实很简单, 就是同事关系和谐, 能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幸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三: 学会幸福】有人认为, 幸福的秘诀就是永远心存希望, 通过努力达到目标实现希望。进入初中后学习负担重了, 压力大了。你班的李铭同学常常唉声叹气, 感慨自己的学习生活没有幸福感可 言。请你对他进行劝说。(2 分)
7. 阅读下面选段, 回答下面问题。(6 分)
座山雕瞪着像猴子一样的一对圆溜溜小眼睛, 撅着山羊胡子, 直盯着杨子荣。八大金刚凶恶的眼睛和座山雕一样紧逼着杨子荣, 每人手里握着一把闪亮的匕首, 寒光逼人。座山雕三分钟一句话也没问, 他是在施下马威, 这是他在考查所有的人惯用的手法, 对杨子荣的来历, 当然他是不会潦草放过的。老匪的这一着也着实厉害。这三分钟里, 杨子荣像受刑一样难忍, 可是他心里老是这样鼓励着自己, “不要怕, 别慌, 镇静, 这是匪徒的手法, 忍不住就要露馅, 革命斗争没有太容易的事, 大胆, 大胆……相信自己没有一点破绽。不能先说话, 那样……”
“天王盖地虎。”座山雕突然发出一声粗沉的黑话, 两只眼睛向杨子荣逼得更紧, 八大金刚也是一样, 连已经用黑话考察过他的大麻子, 也瞪起凶恶的眼睛。
(1) 概括选段的主要情节。(2 分)
(2) 结合选段分析座山雕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2 分)
(3) 结合选段内容, 谈谈你对《林海雪原》“正义与邪恶”主题理解。
(2 分)
二、阅读(39 分)
(一) 古诗阅读。(分)
竹 石
郑 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8.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首句用“咬定”二字, 把岩竹拟人化, 以传达出它的神韵。
B. “千磨万击”写磨难之甚, “东西南北”写困苦无处不有, 凸显了竹遭受的打击之大。
C. 诗歌表面上写竹, 其实是写人, 写作者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傲风骨。
D. 全诗着力表现了竹子的坚劲, 是一首赞美岩竹的咏物诗。
9.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的“咬”“立”两个动词, 运用得很好。请你谈谈好在哪里。(2 分)
(二) 文言文阅读。(13 分)
【甲】学 弈
弈秋, 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 其一人专心致志, 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 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 非然也。
【乙】宋太宗学书
太宗朝①, 有王著者学右军②书, 深得其法, 侍书翰林。帝听政之余, 留心笔墨③, 数遣内侍持书示著, 著每以为未善, 太宗益刻意临学。又以问著, 对如初。或询其意, 著曰书固佳矣若遽④称善恐帝不复用意。其后, 帝笔法精绝, 超越前古, 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七, 有删改)
【注释】①太宗朝: 指宋太宗执政时期。②右军: 即王羲之, 王羲之因曾任右军将军, 所以人们称他为“王右军”。③笔墨: 书法。④遽: 立刻, 马上。
10.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 思援弓缴而射之 _________________
(2) 虽与之俱学 _________________
(3) 数遣内侍持书示著 _________________
(4) 太宗益刻意临学 _________________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 非然也。
(2) 又以问著, 对如初。
12.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3 分)
著 曰 书 固 佳 矣 若 遽 称 善 恐 帝 不 复 用 意
13. 甲、乙两文给我们的启示各是什么 (2 分)
(三) 现代文阅读Ⅰ。(12 分)
夏天奔跑的声音
[美] 雷·布拉德伯里
①年迈的桑德森先生在自己的鞋店里巡视, 轻轻触摸货架上的每一双鞋。他就像宠物店的店 主, 店里住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动物。他关切地碰碰它们, 为它们整理好鞋带, 调整好鞋舌。然后, 环顾四 周, 满意地点点头。
②片刻之前, 桑德森鞋店的门口还空荡荡的。下一秒, 男孩道格拉斯笨拙地站在那里, 低头看着自己的皮鞋, 仿佛这双笨重的鞋子已经深陷水泥地里拔不出来了。道格拉斯从夏日正午的艳阳下挪动身 体, 小心翼翼地把硬币码在柜台上。
③ “什么也别说!”桑德森先生说。
④道格拉斯僵住了。
⑤ “我知道你想买什么。”桑德森先生说, “每天下午你都站在我鞋店橱窗的前面。你觉得我会看不到你吗 你想买的是绵白网球鞋。最后, 我还敢说你想赊欠。”
⑥ “不是!”道格拉斯喊道, 呼吸急促。“我想到了比赊欠更好的办法!”他喘着气说, “在我告诉您之前, 桑德森先生, 您必须回答我一个小问题。您还记得自己最后一次穿运动鞋是什么时候吗, 先生 ”
⑦桑德森先生的脸沉了下来。“哦, 二十年, 让我想想, 三十年前吧。为什么这么问 ”
⑧ “桑德森先生, 难道您不觉得亏欠顾客吗 您至少应该试穿一下自己卖的鞋子, 哪怕一分钟, 不然您怎么知道穿上去是什么感觉 ”
⑨男孩的狂热让桑德森先生有些退缩, 他一只手摩挲着下巴。“这……”
⑩ “桑德森先生, ”男孩滔滔不绝, “您卖东西给我, 我也会把同样价值的东西卖给您。”
“这样做真的有必要吗, 孩子 ”桑德森先生疑惑地问。
“我当然希望您能试一试, 先生!”
人默默地坐了下来, 气喘吁吁地将网球鞋套在自己狭长的脚上。顺着西裤深色的裤脚看过去, 它们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桑德森先生站了起来。
“穿起来感觉怎么样 ”男孩问道。
“感觉很好。”他准备坐下来。
“别!”道格拉斯伸出手, “桑德森先生, 现在您能来回走两步, 然后我再告诉您剩下的话吗 是这样的: 我还差您一美元。不过, 先生——一旦我拥有了这双鞋子, 您知道会发生什么吗 ”
“你想说什么 ”
“我会帮您拿包裹, 给您买咖啡, 帮您跑邮局……每一分钟, 您都会看到我从这里进进出出。感受一下这双鞋子, 桑德森先生, 想象它会带着我跑得多么快。感觉到里面的弹簧了吗 感觉到鞋子内部在奔跑了吗 感觉到我能够飞快地干完这些事情不让您操一点心了吗 您悠闲地待在凉爽的店里, 而我在满城跑!不过, 到处跑的可不是我, 而是鞋子。它什么地方都可以去!”
德森先生惊讶地站着。这番话就像汹涌的激流一样裹挟着他, 他开始深陷到鞋子里。伴着从门口吹进来的微风, 他轻轻摇晃起来。他像踩在草丛里, 又像踩在富有弹性的黏土上。
店外面, 几个行人正顶着大太阳走在人行道上。
老人和男孩彼此对视, 男孩显得兴高采烈, 而老人看起来如有顿悟。
老人脚步轻盈地穿过店铺, 走到放满鞋盒的墙边, 取了一双鞋给男孩, 然后又在一张纸上列了个清单。男孩穿上鞋之后站在那里, 静静地等待着。
“这是今天下午你要为我做的一堆事情。办完这些事, 我们就两清了。”
“谢谢您, 桑德森先生!”道格拉斯蹦蹦跳跳地准备离开。
“等等!”老人俯身向前, “鞋子感觉如何 ”
男孩低头看着自己的脚, 它们深陷在河流中, 深陷在麦田里, 深陷在正将他推出城去的风中。他抬头看着老人, 他的眸子在喷火。
“像羚羊 ”老人问道, 视线从男孩的脸上移到鞋上, “瞪羚① ”
男孩想了想, 犹豫了一下, 然后很快地点点头。几乎一瞬间, 他就不见了, 网球鞋的声音消失在丛林般的高温里。
桑德森先生站在阳光灼热的门口, 侧耳倾听。很久以前, 当他还是个爱做梦的男孩时, 他就记住了那个声音。这些美丽的生物在蓝天下跳跃, 它们穿过灌木丛, 留下轻柔的奔跑回音。
“羚羊, ”桑德森先生说, “瞪羚。”
他弯腰拾起男孩扔掉的冬鞋, 曾经的雪让鞋变得沉甸甸的。老人走出了骄阳的炙烤, 脚步轻柔、淡 然、缓慢……
(选自《雷·布拉德伯里短篇自选集》, 有删改)
【注释】①瞪羚: 羚羊的一种, 非常敏捷。
14. 梳理小说情节, 将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2 分)
(1) 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
15. 联系语境, 分析加点词语所表现的人物心理。(4分)
(1) 道格拉斯从夏日正午的艳阳下挪动身体, 小心翼翼地把硬币码在柜台上。
(2) 老人脚步轻盈地穿过店铺, 走到放满鞋盒的墙边, 取了一双鞋给男孩, 然后又在一张纸上列了个清单。
16. 小说用了不少笔墨写道格拉斯劝说桑德森先生, 这对两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什么作用 (3 分)
17. 读完本文, 也许你会联想到这些词语: 青春活力、理解尊重、梦想追求……请结合小说内容, 围绕一两个词语谈谈你对主题的理解。(3 分)
(四) 现代文阅读Ⅱ。(10 分)
聂耳是这样“谱成”的
①2022 年, 是人民音乐家聂耳110 周年诞辰。聂耳短暂的人生仅23 年。《义勇军进行曲》是聂耳一生中最后的作品, 也是他不朽人生的绝响。他没受过正规音乐教育, 但他那激越高昂的歌声, 久久激励中华儿女前进!前进!前进!进!追思中, 人们不禁探寻, 自学成才的聂耳是怎样创作出《义勇军进行 曲》的 他何以成长为人民音乐家
②《义勇军进行曲》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1935 年, 当聂耳听说要拍影片《风云儿女》来动员民众投身抗日, 他立即去找夏衍拿到了《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聂耳念了两遍歌词, 对夏衍说: “作曲交给我, 我干!”夏衍后来回忆, 聂耳永远不知疲倦, 不论什么工作都“抢”着去做。
③说干就干。聂耳潜心构思, 不断吟诵《义勇军进行曲》那简短铿锵的歌词, 感到“冒着敌人的飞机大炮前进”一句不是很顺, 改为“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末尾, 又在“前进!前进!前进!”之后加 上“进!”。
④聂耳废寝忘食, 经过两个月酝酿, 很快拿出了初稿。这时传来消息, 反动当局要逮捕他。党组织为保护这位年轻有为的文艺战士, 批准聂耳去日本、苏联等地学习考察。赴日前, 他带着《义勇军进行曲》曲谱, 边唱边打拍子, 征求了音乐界同人、青年学生、工人等很多人的意见。在日本, 聂耳完成了《义勇军进行曲》曲子的修改, 及时寄回上海。1935 年5 月, 电影《风云儿女》上映, 《义勇军进行曲》唱响大江南北。
⑤革命的精神和力量, 对于聂耳的创作至关重要。在疾风骤雨中, 聂耳找到了正确的奋斗方向, 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了一起。他忧国忧民, 胸怀国家和民族。《义勇军进行曲》高昂激越、铿锵有力的旋律与这样的特质极为契合。我们无法想象, 一位缺乏这样特质的音乐家怎么能够写出这样的作品。
⑥1912 年, 聂耳生于云南昆明。聂耳岁时, 父亲离开人世。母亲艰难地挑起生活的重担。聂耳跟着邻居学会了吹笛子, 跟小学音乐老师学拉二胡, 弹三弦、月琴。有一年春节, 他和两个哥哥凑压岁钱买了一支笛子、一把胡琴, 借了一把月琴, 就这样组成了家庭小乐队。
⑦虽然家境困顿, 但聂耳学习用功, 多才多艺, 为人热心, 活泼幽默, 长成翩翩阳光少年。1930 年, 聂耳从云南省立一师毕业, 被反动当局列入抓捕黑名单, 不得已离开昆明到了上海, 在一家商号当伙计。辛劳的工作之余, 他坚持学英文、日文, 阅读书刊, 看戏剧和电影。1931 年, 19 岁的聂耳买了第一把小 提琴。
⑧此后, 这把小提琴一直陪伴着聂耳。……
⑨后来聂耳考入明月歌剧社, 他每天练琴六七个小时, 琴技大有长进, 很快成为歌剧社第一小提琴 手, 还被大家称为“拼命三郎”。聂耳挤出微薄的生活费, 找到一位意大利私人教师学习, 还想办法观赏音乐会, 欣赏名曲, 学习音乐理论。
⑩钻研中, 创作灵感涌动, 聂耳开始尝试音乐创作。他曾在日记中写道: “做了两个口琴曲, 还不错, 通通只费了一点多钟。……有时吹口琴自来调真好听, 始终没有记录过, 以后必须把纸笔预备在面前才能吹, 这真是取不完的作曲资料。”一串串动人、激昂的音符勃发于风雨中、阳光下、大地上……
聂耳墓前, 汉白玉雕成的云南山茶花花环, 寄托着家乡人民对音乐家永远的怀念。墓后屏风墙上镌刻着郭沫若撰书的墓志铭, 首句为“聂耳同志, 中国革命之号角”。一排排柏树挺拔苍劲, 聂耳雕像巍然矗立, 静静注视着沧海桑田。 (取材于2022 年7 月15 日《新华每日电讯》, 有删改)
18. 梳理文章追忆聂耳“谱成”的过程。(3 分)
先写了聂耳是怎样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的: __________, 潜心构思, __________, 废寝忘食完成初稿, 多方征求意见创作成功。然后写了聂耳如何成长为人民的音乐家: 小时候跟着邻居、老师学音乐, 和哥哥组成家庭乐队; 长大后, 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 考入明月歌剧社后, 边练琴, 边学习, __________。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聂耳的崇敬与怀念之情。
19. 结合上下文, 说说第段两个加点词语“这样”分别指什么。(4分)
20. 本文是一篇写人记事的作品。请从下面甲、乙两段文字中选择更能表现聂耳形象的一段补充到文章第⑧段省略号处, 并说明理由。(3 分)
【甲】他在日记中写道: “若没有旁的事来烦扰, 我是会不吃饭、不睡觉, 不分早晚地练习下去 的。”这把小提琴, 见证了聂耳音乐创作从起步到渐入佳境、迈上巅峰的过程。“不断地练习, 旧的指头硬结退去, 加上了新的痛。手指分家地持弓, 现在才把它合作起来。不曾用惯的小指, 现在才学习运动。可怜!”
【乙】聂耳不分昼夜勤奋练琴。这把小提琴, 见证了聂耳音乐创作从起步到渐入佳境、迈上巅峰的过程。
三、作文(50 分)
21. 家中, 有父母的陪伴; 课堂, 有老师的陪伴; 课间, 有同学的陪伴。学习时有书本的陪伴, 休憩时有音乐的陪伴, 旅途中有风景的陪伴……“陪伴”无处不在, 是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记忆。
请以“陪伴”为话题, 任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500 字的作文。
要求: ①文体不限, 诗歌除外; ②书写端正, 卷面整洁; ③不要出现真实信息(如班级、姓名、地名等) , 如有需要, 请用“×××”代替。
第四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一、1. qì 蘸 矫 shàn chuō miǎn 赘 啜 wàn chán
2. (1) 脉脉不得语 (2) 日暮汉宫传蜡烛 (3) 冷露无声湿桂花 (4) 非是藉秋风 (5) 何当金络脑 (6)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3. A 【点拨】本题考查成语运用。A. 雨后春笋: 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句中形容各种思想迅速出现, 合乎语境, 正确; B. 忍俊不禁: 忍不住笑。与后文“笑出声来”矛盾; C. 推波助澜: 比喻促使或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 的发展, 使扩大影响。句中形容观众的掌声激励了队员, 不符合语境; D. 川流不息: (行人、车马等) 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句中形容水流, 望文生义。故选A。
4. B 【点拨】A. “读不读书”“读什么书”“怎么读书”为陈述问题, 并非提问, 应将句中问号都改为逗号; C. “名人喝 酒, 叫豪饮, 凡人就叫贪杯”与“名人老了, 称呼变成王老, 凡人就只能叫老王”构成语句的并列, 中间的逗号应改为分号; D. “三、四里”是约数, 中间不用标点符号。
5. B 【点拨】本题考查病句辨析。A. 关联词语使用不当, 可把“只要”改为“只有”, 也可把“才”改为“就”; C. 句式杂糅, 可去掉“的原因”; D. 成分残缺, 可去掉“随着”。故选B。
6. 任务一: 虽然各级政府和教育机构都在努力推进幸福教育, 但当代中学生却感受不到幸福, 幸福感淡化成为严重问题。
任务二: 健康、付出、关爱、服务、和谐、实现价值。
任务三: 示例: 李铭同学, 不要总是唉声叹气, 初中虽然学习负担重, 压力大, 但这也是我们成长的一部分。幸福的秘诀就是心存希望, 通过努力达到目标实现希望。只要你坚定信心, 认真努力, 相信你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 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幸福感。
7. (1) 选段写座山雕用狡诈手段考察杨子荣的情节。
(2) 在神态上, 座山雕“直盯着杨子荣”, 显示威严和审视; 动作上, 他“三分钟一句话也没问”, 通过沉默和压迫性的氛围来施加压力, 考察杨子荣; 语言上, 突然说出黑话, 展现了他的匪徒身份和狡猾手段。可见座山雕是一个狡猾、老练、威严且善于考察他人的匪首形象。
(3) 《林海雪原》中的斗争是正义与邪恶的斗争。座山雕及其八大金刚代表的邪恶势力凶狠、狡诈, 残害人民。杨子荣代表的正义力量勇敢、机智, 爱护人民。选段中, 座山雕通过沉默和压迫性的氛围来考查杨子荣, 试图摧毁他的意志, 但杨子荣却凭借坚定的信念和勇气, 成功地应对了考验。这充分展示了正义力量在面对邪恶时的坚韧和顽强, 是对人性、信仰和勇气的褒扬。
二、(一) 8. C 【点拨】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 前两句说竹子扎根破岩 中, 基础牢固; 后两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 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 它们仍然坚定强劲。表面上写竹, 其实是写人, 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 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并不是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傲风骨”。故选C。
9. 用拟人手法,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竹子不屈不挠、刚毅顽强的性格。
(二) 10. (1) 牵引, 拉开 (2) 一起 (3) 屡次, 多次 (4) 更加
11. (1)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吗 答道: 并不是这 样的。
(2) (宋太宗) 又拿了写好的字问王著, 王著的回答依然像当初的一样。
12. 著曰/ 书固佳矣/ 若遽称善/ 恐帝不复用意 【点拨】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 先梳理句子大意, 分清层次, 然后断句, 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 王著说, 虽然(皇上) 本来写得很好, 但是如果那么快就说(皇上写得) 好, 恐怕皇上就不再(对书法) 用心。
13. 甲文: 在学习生活中, 既要勤奋好学, 又要专心致志,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学有所成。
乙文: 学习要坚持不懈而且要永不满足于取得的成绩, 老师也要严格要求, 这样学生才能有所成就。【点拨】本题考查主旨理解。梳理语段内容, 抓住相关语句, 结合生活实际来组织语言作答即可。甲文根据弈秋教两人下棋, 一人专心致志, 学得很好, 另一个人三心二意, 不专 注, 棋艺不如前一个人的故事, 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应当专心致志。乙文根据“帝笔法精绝, 超越前古”(太宗的书法精妙绝伦, 超越前人) 可知, 学无止境, 学习要永不满足, 才能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乙文参考译文】
宋太宗当政的时候有一个叫王著的人学王羲之的书法, 理解透了窍门, 在翰林院当侍书。宋太宗处理政事之余, 还注重练习书法, 多次派遣太监拿自己写的字给王著看, 王著每次都认为(宋太宗) 还未学好, 宋太宗就更加专心临摹书法。(有一次, 宋太宗) 又拿了写好的字问王著, 王著的回答依然像当初的一样。有人问王著的意图, 他说虽然(皇上) 本来写得很好, 但是如果那么快就说(皇上写得) 好, 恐怕皇上就不再(对书法) 用心。从那以后, 宋太宗的书法精妙绝伦, 超越前人, 世人都认为这是王著对太宗规劝的成果。
(三) 14. (1) 道格拉斯想买网球鞋钱却不够。(2) 道格拉斯打动了桑德森先生, 他满足了道格拉斯的心愿
15. (1) “小心翼翼”写出了道格拉斯渴望买鞋, 因钱不够而担心的纠结心理。
(2) “轻盈”写出了桑德森先生试穿鞋后如有顿悟的轻松愉悦的心理。
16. 这些内容丰富了两个人物的形象, 表现了道格拉斯的纯真、执着、聪慧, 也表现了桑德森先生的耐心、善解人意。
17. 示例: 青春活力。道格拉斯为了得到渴望已久的网球鞋, 用奔跑的方式为桑德森先生做事, 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体现出少年的青春活力; 而桑德森先生在男孩的感染下, 青春的记忆被唤醒, 生命的活力被激发。小说表达了对青春活力的赞美。
(四) 18. 抢着作曲 修改歌词 边创作(作曲)
19. 示例: 第一个“这样”指的是聂耳忧国忧民, 胸怀国家和民 族。第二个“这样”指的是《义勇军进行曲》高昂激越、铿锵有力的旋律。
20. 示例: 选择甲。理由: 甲段文字引用聂耳的日记, 用第一人称, 更真实感人。叙事具体细致, 更突出了聂耳练琴的艰难和他的勤奋精神。【点拨】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甲段文字中通过引用聂耳的日记, “我是会不吃饭、不睡觉, 不分早晚地练习下去的”写出了聂耳练琴的废寝忘食, “不断地练习, 旧的指头硬结退去, 加上了新的痛。手指分家地持弓, 现在才把它合作起来”则写出了聂耳练琴中遇到的种种苦难, 体现了他的坚持, 通过这种第一人称视角的描写, 更真实感人, 同时描绘了更多聂耳练琴时的细节, 突出了聂耳练琴时遇到的艰难辛苦, 更表现了他的勤奋坚持, 丰富了人物形象; 乙段文字直接陈述聂耳练琴的勤奋, 语言简洁, 但缺乏对细节的刻画, 没有表现力。结合题干“选择更能表现聂耳形象的一段”可知, 本题应选甲段, 再据此阐述理由即可。
三、21. 【写作思路】本题考查话题作文。本题要求围绕“陪 伴”进行作文创作。首先抓住关键词, 理解其含义。陪伴, 随同做伴; 根据材料“家中, 有父母的陪伴; 课堂, 有老师的陪伴; 课间, 有同学的陪伴”立意可为, 父母的陪伴是温情的; 老师的陪伴让我不断汲取营养; 同学的陪伴让我收获友谊。根据材料中“‘陪伴’无处不在, 是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记忆”可知, 我们在记叙时, 应结合自己的学习或生活经历, 选取典型事例进行创作, 更容易抒发真情实感, 感动读者; 适合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进行创作, 在选材上要突出“小”的特点, 表达积极健康的主题。
例文:
陪 伴
陪伴是冬日里的一杯热牛奶, 最温暖, 最醇厚, 最美好。陪伴是窗前的一株向日葵, 最灿烂, 最温馨。陪伴, 是妈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爱, 永不缺席。
我小时候身体不好, 一到冬天就感冒发烧。有一次, 我因为染上流感又不好好吃药, 渐渐转成了肺炎。妈妈总是端来一杯热腾腾的牛奶, 怕我不爱喝, 就放一些糖在里面。我每次都喝完甜甜的牛奶, 才肯吃药。药, 简直太苦了!
只有这时, 妈妈好像才放松下来, 轻轻地拍着我, 给我唱首歌或讲个故事, 抚着我睡觉。
啊!妈妈的陪伴是如此温暖, 如此美好。
她总是对我这样温柔, 但在学习上, 她不是一般的严格。
我不踏实, 常常令她操心。数学成绩忽上忽下, 她很着急。有一次数学测验, 成绩下来了, 只有55 分。我快崩溃了。妈妈陪着我写作业, 天天给我讲题。我呢, 整天泡在书山题海里, 一点一点地努力着, 追赶着。
期末考试越来越近, 我也越来越焦虑。再开学我就要上初二了。这场考试对我来说, 真的很重要。妈妈告诉我: “不要着 急, 慢慢答。”成绩出来, 我考了89 分, 不算太高, 可是已经超出预期。那一刻, 我突然觉得之前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心头很暖, 鼻头很酸。这都源自于妈妈日夜的陪伴。
这时, 妈妈走过来, 端着一杯牛奶。与往常不同的是, 这杯牛奶好像没有加糖。但是她的好心我不能伤害, 硬着头皮喝了下去。喝到最底时, 哇, 好甜!原来是太妃糖, 粘在杯底了!
妈妈一手抚着我的肩膀, 一边语重心长地说: “先苦后甜。我相信所有的辛苦都不会白费, 它可能暂时不起作用。但是每天努力一点点, 时间长了, 一定会有收获。你看, 窗外那棵向日葵。”
我轻轻地把窗户打开, 一阵凉风拂过, 那棵又高又大的向日葵迎着太阳微笑, 那样充满活力。我心里暖暖的, 仿佛被什么充满了似的。一杯牛奶的醇厚与一株向日葵的灿烂, 足以让我明白一些道理。
在我成长的列车上, 妈妈一直都在, 一站又一站地守护我, 给予我最温暖、最美好的陪伴。
总评: 本文紧扣“陪伴”这一话题, 选取了生病后妈妈的陪伴、数学成绩落后妈妈的陪伴、向日葵充满灿烂活力三个细节, 生动形象地写出“我”对妈妈给予我的最温暖、最美好的陪伴的理解。文章按照总分总的结构, 由陪伴的美好到妈妈陪伴“我”成长的过程, 一直到文末抒发对妈妈陪伴成长的温馨, 结构合理, 内容突出, 语言生动, 感情真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