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 课件(共36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 课件(共36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2-28 20:04: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相传罗马人是特洛伊的继承者,英雄埃涅阿斯是特洛伊王室成员,背着年迈的父亲带着一群人逃离了特洛伊。埃涅阿斯的母亲是女神阿佛洛狄忒,在罗马被称为维纳斯。他们最初在西西里岛和迦太基停留,然后前往意大利半岛。在那里受到欢迎。拉丁人的国王拉蒂努斯没有儿子,他把女儿拉维尼娅嫁给了埃涅阿斯。这引发了冲突,另一位王子特努斯也想娶拉维尼娅为妻。维纳斯支持埃涅阿斯,而朱诺支持特努斯,双方血流成河。最后,两人决定通过单挑解决分歧。宙斯说服朱诺放弃对特努斯的支持,埃涅阿斯成功了。埃涅阿斯随后建立了以妻子名字命名的拉维尼姆城,并成为拉丁人的领袖。
导入新课
这段充满了神秘色彩的传说,也印证古典希腊罗马文化怎样特征?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学习目标
1.了解西欧文化传承,正确认识西欧发展过程中的文化水平是其整体社会发展的缩影。
2.认识欧洲的发展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理解以基督教文化为代表的欧洲文明发展的独特性与局限性。
3.学习欧洲文明发展历程,认识世界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传统,树立广阔的国际视野。
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二、中古西欧文化


三、拜占庭、俄罗斯文化
有个地方叫克里特,在深绿色的海中央。那里美丽又富裕,四面是汪洋。那里居民稠密,有数不清的教堂。九十个城市林立在岛上。
——《荷马史诗》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是古希腊历史上城邦制度和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
“古典文明”:人们将希腊城邦时代至罗马帝国时代创造的文明统称为西方世界的
“古典时代”:(前5世纪--前4世纪上半叶)
1.概念阐释:
(一)古希腊文化
2.繁荣原因:
经济:奴隶制经济发达(工商业发达和城市经济繁荣)
政治:民主制度和城邦政治兴盛
(雅典民主制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环境)
文化:海洋文明中形成的平等、自由、开拓、探究的意识,吸纳其他地区的优秀文化成果。先哲们勇于探索;各城邦重视文化教育
希腊人对宇宙起源和人生意义等自然和社会问题的知识追求。
3.主要成就 : (1)古希腊哲学
①背景:
②发展历程:
古希腊人认为自然界和人类都是神创造的,人的一切活动都是鬼使神差的结果。“神是万物的尺度”
西方“哲学之父”泰勒斯提出“万物皆由水而生,又复归于水”。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的火”。
神话世界观
自然哲学观
智者学派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社会哲学观:人与人类社会
公元前7世纪以前
公元前6世纪
公元前5世纪中叶
公元前5世纪末-前4世纪
苏格拉底:“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柏拉图: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亚里士多德:“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西方思想史上人文精神的最初体现
人文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关注神
关注自然
关注人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一)古希腊文化
“三大哲人”(希腊三贤)——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A.苏格拉底
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a)强调知识的重要性,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b)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提出“美德即知识”;
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人作恶是因为无知;
(c)提出“认识你自己”,强调“善”和教育的重要性。
a.背景:
b.主张:
苏格拉底
致力于探讨人生哲理和社会伦理;
用对话形式提出哲学思想
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学园门口挂着一个让众多哲学爱好者止步的牌子:“不懂几何者莫入!”
在柏拉图看来,不懂数学就无法研究哲学。
B.柏拉图
a.创建“学园”,将哲学和数学知识融会贯通,在几何学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欧几里德《几何原本》奠定了基础。
b.代表作:《理想国》
古希腊哲学就是用理性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
“三大哲人”(希腊三贤)——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C.亚里士多德
a.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其著作涉及哲学、政治学和诸多科学领域,对欧洲科学知识系统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b.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亚里士多德
c.主张:“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真理高于一切 )
他的写作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法律。
“三大哲人”(希腊三贤)——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问题探究】:根据希腊“三大哲人”的成就及主张,分析希腊哲学的特点。
特点:
①思维上:以逻辑缜密的理性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
②主题上:注重研究人与人类社会;
③内容上:哲学与自然科学紧密联系,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2)文学成就
①史诗:《荷马史诗》约产生于公元前8世纪, 史诗中的诸神和英雄的故事成为后世西方文学创作的源泉,堪称西方文学的始祖.“希腊的圣经”
②戏剧: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悲剧与喜剧是这一时期戏剧的杰出代表。
古希腊诗歌方面最著名的是《荷马史诗》,很长时间中人们以为《荷马史诗》是神话,只是一种“文学”,是人们编造出来的故事。后来人们发现《荷马史诗》 中蕴含有许多真实的历史内容,它不单单是“文学”,也是一种“历史”。
——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喜剧:阿里斯托芬“喜剧之父”:代表作:《鸟》等、以放荡酒神狄奥尼索斯祭式的题材,用诙谐、戏谑、讽刺等大众化的通俗台词制造笑料,藉以揭露社会的矛盾,启示人生的愚昧,暴露政治的黑暗。
悲剧:埃斯库罗斯“悲剧之父”代表作《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塑造了一位爱护人类、不屈服于宙斯暴力的光辉形象。
3.主要成就:
 “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
——普罗米修斯
(2)史学
①希罗多德的《历史》记述公元前6~前5世纪波斯帝国和希腊城邦之间战争的一部历史名著;开创了叙事体的撰史体裁。
希罗多德陈述自己的写作的目的“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特别是为了把他们发生纷争的原因给记载下来。”
《历史》(《希波战争史》)
②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讲述了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之间的一场战争,几乎涉及了当时整个希腊世界,是西方史学的经典之作。
材料:我所描述的事件,不是我亲自看见的,就是我从那些亲眼看见这些事情的人那里听到后,经过我仔细考核过了的。
——修昔底德
(一)古典希腊文化
3.主要成就
①雕塑:雕刻家米隆的《掷铁饼者》是人物雕塑的典范。
人体比例的和谐与美感,充溢着浓郁的世俗气息和鲜活的生命力。
②建筑: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则是建筑艺术的代表。
帕特农神庙重要性在于,全世界介绍希腊的图片,如果只有一幅,那一定是它;如果有一本,那封面也必然是它。
——余秋雨
和谐与美感、人文精神
3.主要的成就
(3)雕塑和建筑
◎米隆《掷铁饼者》
《 ◎米洛斯的阿芙洛狄忒》
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代表了全希腊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成为古代建筑最伟大的典范之作。
①希罗多德的《历史》开创了叙事体的撰史体裁。(“西方历史之父”)
②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也是西方史学的经典之作。
希罗多德与《历史》
《历史》详尽地记录了西亚、北非以及希腊地区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经济生活、政治制度、历史往事、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名胜古迹。虽然全书以希波战争为主线,但也是了解早期西亚、北非、希腊历史的重要文献。
全书讲述了伯罗奔尼撒战争是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之间的一场战争,几乎涉及了当时整个希腊世界。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提出“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日益增长由此引起斯巴达人的恐惧”而被概括为“修昔底德陷阱”。
修昔底德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3.主要成就
(4)史学成就:欧洲史学源头
类别 成就 评价
哲学 “三大哲人”
文学 史诗:
戏剧: 是古典时代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
艺术 雕塑: 是人物雕塑的典范
建筑艺术:
史学
苏格拉底:探讨人生哲理、社会伦理,
他用对话形式提出哲学思想。
柏拉图:创建的“学园”将哲学和数学融会贯通
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涉及哲学、政治学、文学、天文学、物理学等。
为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奠定了基础。
对欧洲科学知识系统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荷马史诗》
史诗中诸神、英雄的故事成为后世西方文学创作的源泉。
悲剧、喜剧
米隆《掷铁饼者》
希罗多德首创“历史”,西方“史学之父”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开创了叙事体的撰史体裁
西方史学的经典之作
帕特农神庙
奠定西方哲学基础
西方文学
创作源泉
欧洲史学源头
归纳总结:古希腊文化成就
(二)古罗马文化
古罗马历史
1.古罗马历史概况
知识回顾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二)古罗马文化
古罗马继承并发展了古希腊文化,在法律、文学、史学、建筑和历法等领域多有建树。
地理:疆域辽阔,地跨欧亚非三洲,融合了各地的文化;
政治:建立了君主专制大帝国。
经济:奴隶制经济繁荣,工商业及海外贸易发达。
1.背景
材料:习惯法是口耳相传,含混不清的,司法官使用习惯法时任意曲伸,平民深受其苦……十二铜表法是当时罗马社会政治斗争,特别是平民与氏族贵族斗争的产物。它集中了过去的习惯法,并结合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编纂而成。
——郭守兰等《西方法文化》
2.主要成就——①法律
A.《十二铜表法》: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1)目的:
(2)内容:
(3)特点:
(4)评价:
为了缓和贵族和平民的矛盾
包括债务法……多个方面,以维护贵族和富人的财产利益为核心。
【问题探究】:分析《十二铜表法》颁布的目的
C.罗马法的完备
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编纂《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发展到完备阶段。
B.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公民法:
公元前509年罗马建国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产生的法律。
适应范围:罗马公民
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适用于罗马境内一切自由民
万民法:
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明文公示,按律量刑,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规范了社会契约行为,一定程度上维护平民利益,成为后来陆续颁布的一系列公民法的基础;罗马法体系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后世欧洲国家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根本上是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二)古罗马文化
(4)建筑:万神殿、大竞技场等是罗马建筑风格的代表
(2)文学:卢克莱修、西塞罗和维吉尔是罗马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
维吉尔
(3)史学:李维的《罗马史》和塔西佗的《编年史》代表了
罗马史学的最高成就
卢克莱修
西塞罗
万神殿
◎古罗马竞技场
◎万神殿
古罗马万神殿与其穹顶混凝土、拱券、柱式
3.古罗马文化成就
1.古典希腊罗马文化是欧洲文明的起源。【问题探究】:古希腊与古罗马对后世的影响?2.现今欧洲建筑历法史学等各个方面均能从古希腊罗马中找到源头。3.希腊哲学思想在很多方面为现代科学与现代哲学铺设了道路。4.古希腊民主与古罗马法制为近代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奠定基础,成为理论源头。 中古西欧文化是古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日耳曼传统文化等多元因素交融、创生的结果,以基督教文化为重要特征。
1.概况:
古希腊哲学、民主
古罗马法律制度
基督教宗教文化
日尔曼部族传统
二、中古西欧文化
二、中古西欧文化
2.形成过程
日耳曼人灭西罗马帝国,在西欧地区建立法兰克王国等封建国家。
476年
496年
756年
800年
法兰克国王克洛维皈依基督教,赋予教会多项特权
教皇为查理曼加冕,称其为“罗马人的皇帝”。他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
丕平献土,建立教皇国,使教会介入世俗权力
查理曼:我的天职是用武力保卫教会,使它不受异教徒的攻击蹂躏,在教会内部确保教会的纯正信仰。而圣父,你的职责是用祈祷支持我的武力。
①逐渐形成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
②基督教会与世俗王权互相利用、竞争共存
基督教对中世纪欧洲的影响已经渗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日常生活、思维内容、艺术、文学、科学技术、教育、政治、经济等都有影响。
③基督教信仰成为西欧地区普遍的文化符号
任务5:阅读课文,归纳中古西欧文化发展的历程,并分析其特征
在中古时期,西欧地区形成了以基督教文化为特征的地域文化
二、中古西欧文化
3.主要成就
(1)基督教文化
①载体:
②目的:
③影响:
阐述教义的《圣经》以及研究教义的神学;
神学家用形式逻辑论证基督教教义,维护基督教会和封建主的统治;
①基督教会控制西欧社会的精神生活。②神学家的思维方式源自古希腊哲学,对西欧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基督教会控制着西欧社会的精神生活
如何理解
基督教影响了中古时期欧洲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教会开办学校,主要讲授宗教内容。人们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基督教会都要介入,几乎所有的节日都与基督教有关。基督教的伦理和教化强化了对人们的控制,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日常行为。
对教义持不同意见的人被斥为“异端”遭到迫害。
---选择性必修1第9课
托马斯·阿奎纳用逻辑学论证上帝的存在:
大前提:世间万物都有不同的完善程度,而上帝是最完美的存在;
小前提:世界上一定有一种最完美的存在;
结论:所以上帝是存在的。
托马斯·阿奎纳,是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哲学家和神学家,“神学界之王”。他把理性引进神学,用“自然法则”来论证“君权神授”说。他在巴黎、罗马等地讲授神学和哲学,代表作《神学大全》。
中世纪只有神职人员才能阅读《圣经》,教会垄断了对《圣经》的解释权,由他们宣讲教义。
二、中古西欧文化
3.主要成就
(2)文学艺术
①《圣经》对西欧的文学艺术有重要影响,文学艺术创作的很多素材来自《圣经》中的历史传说和神话。
《最后的晚餐》
材料:《圣经》是“文学象征的渊源之一”。由于《圣经》具有丰富的原型内容,熟读《圣经》便成了为全面了解文学的必要前提。
——诺思洛普·弗莱
②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占有重要地位,反映了封建时代和城市复兴时期的社会生活。
材料:11世纪以后,西欧城市经济复苏,给文化的再兴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条件, 12、13世纪出现了文化的蓬勃发展。……一些作品(骑士文学)则主要赞颂以忠君、勇武、侠义为特色的封建骑士道……从一个侧面显现了当时的骑士习尚,也透露出一种力图冲决宗教禁欲主义倾向的生活态度。……(市民文学)以诗歌或散文形式写成的寓言,流露了日渐成熟的城市市民的思想感情。
基督教神学 → 教权王权
骑士文学 → 封君封臣
市民文学 → 城市市民
科隆大教堂
二、中古西欧文化
3.主要成就
(3)建筑
哥特式建筑以优秀的建筑技艺表现了神秘、哀婉、崇高的强烈情感,对后世其他艺术有重大影响,其魅力来自于比例、光与色彩的美学体验,即通过对光的形而上的沉思,通过对数与色的象征性理解,使灵魂摆脱俗世物质的羁绊,迎著神恩之光向着天国飞升
科隆大教堂是欧洲基督教权威的象征,是哥特式宗教建筑艺术的典范。它为罕见的五进建筑,内部空间挑高又加宽,高塔直向苍穹,象征人与上帝沟通的渴望。
米兰大教堂
二、中古西欧文化
材料1:中世纪的奥古斯丁神学体系继承了新柏拉图主义的哲学,托马斯·阿奎那神学体系奉行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哲学,他们都充分利用了古典文化遗留下来的理性资源为信仰服务,强调信仰是出发点和目的,理性是手段和途径,确立了中世纪特有的精神文化形态——基督教神学和经院哲学。 ——《中世纪古希腊文化对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4.评价:
(1)局限性:中古西欧文化受到教会控制,少有科学成就
(2)积极性: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哲学、法律和科学知识传统,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材料3:“不学无术是信仰虔诚之母”——教皇格里高利一世
材料2:教会学校教授的内容是源自古典文化的“七艺”,但教会并不热衷于在学理上和精神上理解古典文化,学术活动集中在对《圣经》的烦琐考证上。当时的哲学和神学是二位一体,完全脱离实际经验,被称为“经院哲学”,许多哲学家沉迷在炼金术和星象学之中。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阅读材料分析,如何评价中古西欧的文化。
二、中古西欧文化
从文化发展方面来看,中世纪西欧文化通过宗教形式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也为中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以及后来的科学革命准备了必要的思想文化基础。
联 系
从政治文明看,古希腊雅典的民主制度,罗马法的诞生和发展都为中世纪的法律制度提供了有利条件和理论基础。
古希腊、罗马文化有自己的完整的神学体系,宣扬人性,赞扬自由主义。中古时期的欧洲文化以信仰基督教为主,宣传神性,禁欲主义,是由教会统治人的信仰。
区 别
中古西欧文化与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区别与联系
【知识拓展】
从传承和发展角度看联系:
从时间、空间和类型特征看区别:
古希腊、罗马是奴隶制城邦文化,中古西欧是基督教文化与封建文化并存;城市文化兴起
三、拜占庭、俄罗斯文化——地理因素、宗教因素
天主教
东正教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随后基督教会产生分歧
1054年,基督教会正式分裂(天主教+东正教)
由于地处欧、亚、非三洲交界处,拜占庭帝国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融汇了基督教文化和来自西亚、北非的文化,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
思考1:拜占庭帝国的地理位置对文化的发展有何影响?
继承性、多元包容性
(一)拜占庭文化
1.地理因素
2.宗教因素
(4)建筑和雕塑艺术: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遗产并有所发展,矗立于君士坦丁堡市中心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以其罗马式穹顶而闻名。
3.拜占庭文化成就
(1)宗教:国教——东正教
(2)法律: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时编纂的《罗马民法大全》
——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发展到完备阶段;
为传承罗马法作出了贡献,对欧洲的法学思想和法制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拜占庭文化的标志性成就。
(3)保存大量希腊古典书籍。
(3)保存延续了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4)是古典文明和中世纪文明传承的纽带;
4.拜占庭文化的价值
(1)架起了东西方文明交往的桥梁; (2)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5)影响了斯拉夫文化和阿拉伯文化; (6)促进了近代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二)俄罗斯文化
1.背景
(1)俄罗斯文化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
在精神上,俄国人的母体是拜占庭。——雅斯贝斯
继承自拜占庭的
双头鹰国徽
根据希腊字母创造的斯拉夫字母
(2)10世纪中叶,基辅罗斯的统治者接受了基督教,基辅罗斯进入基督教文化圈。
基辅罗斯受洗
基辅罗斯
三.拜占庭、俄罗斯文化
(二)俄罗斯文化
2.表现
(1)神学:10世纪中叶,基辅罗斯进入基督教文化圈。拜占庭帝国灭亡后,东正教的中心转移到俄罗斯。东正教逐渐成为专制君主统治国家的工具。
(2)文学:
(3)建筑:俄罗斯圆顶多塔风格的教堂建筑,被视作东正教的象征
史诗成书的时代,是俄罗斯大地上公国林立,相互攻击、残杀的时代。主人公伊戈尔为消除公国的外患,率远征军进行征伐,却失败了,他先是成了敌人的阶下囚,后来终于逃回了祖国。史诗最后借基辅大公之口道出了这部作品的要旨:团结起来,为祖国和民族,为伊戈尔的失败复仇。
史诗《伊戈尔远征记》
三.拜占庭、俄罗斯文化
圣瓦西里教堂
3.特点:
(1)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
(2)受蒙古亚洲文化的影响;
(3)具有典型的欧亚结合部文明的特征。
中古西欧文化与拜占庭、俄罗斯文化
中古西欧地区 拜占庭帝国 俄罗斯
宗教信仰 基督教(天主教) 东正教(希腊正教) 东正教
宗教影响 政治格局 基督教会与世俗王权互相利用,竞争共存 作为国教,与王权合而为一,维持国家发展 10C中叶,基辅罗斯接受了基督教,进入基督教文化圈
文化载体 《圣经》及神学 (形式逻辑认证) 继承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西亚北非的东方文化 拜占庭文化、民族文化、亚洲(蒙古文化)
建筑艺术 哥特式(继承古典、创新形象) 继承古希腊、罗马技术,穹顶式 穹顶多塔建筑;
文学 《圣经》、骑士文学、市民文学 民族史诗
《伊戈尔远征记》
法律 继承罗马法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文化特点 继承古典文化的养料;兼具浓厚的宗教色彩;地域、民族文化的交流互鉴。 欧洲文化的形成
古希腊罗马文化
中世纪欧洲文化
古希腊:哲学、文学、建筑、雕刻、史学
古罗马:法律、文学、史学、建筑、历法
基督教文化
骑士文学、市民文学
中古东欧文化
拜占庭文化
俄罗斯文化
中古西欧文化


1.理性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系统
2.古代的自由观念和人文精神
3.维护私有财产的法律精神
课堂小结
1.(2024·安徽·高考真题)中古时期,一部取材于查理大帝远征西班牙史实的文学作品写道:“我的宝剑啊,你何其不幸!虽则我要死了,但仍旧不舍你!靠了你,我踏过多少山野,靠了你,我赢得了多少战争,靠了你,我征服了无数土地,由白发的查理统治到今朝。”这一表述旨在( )
A.揭示战争真相 B.抒发乡土情怀
C.传播神话故事 D.歌颂骑士英雄
D
2.(2024·浙江·高考真题)中世纪开始后的数百年间,亚里士多德已经被人们忘在脑后,尽管其希腊文原稿在拜占庭保存完好。但在750至900年间,所有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都被译成阿拉伯文,其中一些直接译自希腊文,一些由古叙利亚文转译。之后,他的著作又从阿拉伯文译成拉丁文。到13世纪,亚里士多德几乎所有著作都有了拉丁文译本,并闻名于西方世界,而最大的翻译中心是西班牙的托莱多。上述材料旨在说明( )
A.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B.西方文明的传承在一定程度上受惠于伊斯兰文明
C.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古希腊学者
D.希腊字母演化到拉丁字母经历了相当漫长的过程
B
当堂检测
3.(2023·福建高考)研究显示,拜占庭帝国的统治者从未认为自己是“拜占庭人”,而以“罗马人”自称;他们自视为罗马帝国皇帝,延续着罗马帝国的统治。这一研究结果说明,拜占庭帝国( )
A.继承罗马帝国的版图 B.改变希腊正教的传统信仰
C.深受罗马文化的影响 D.复制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
C
4.(2024·广西·高考真题)普鲁塔克记述:“屋大维感到非常惊讶,亚历山大竟然没有意识到,还有比获得帝国更加伟大的事情,那就是塑造和完善帝国。”由此可知,普鲁塔克( )
A.推崇寡头政治统治方式 B.强调罗马继承希腊体制
C.肯定元首制的历史贡献 D.赞扬了亚历山大的功绩
C
当堂检测
5.拜占庭帝国瓦解前后,许多学者和艺术家迁居意大利半岛,从而大力推动了该地区(   )
A.古希腊文化的研究 B.伊斯兰文化的传播
C.波斯文化的传播 D.基督教神学的研究
A
B
6.拜占庭帝国保存并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部分文化遗产,并把基督教传到东欧;阿拉伯文化以伊斯兰教为底色,融合了希腊、罗马和西亚的传统文化。这说明( )
A. 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摧毁了原住民的文化
B. 各区域文化在碰撞、交流和交融中发展
C. 亚欧游牧民族文化与迁入地文化不相容
D. 亚欧游牧民族文化比阿拉伯文化优越
当堂检测
星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