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百合花》 课件 (共43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1《百合花》 课件 (共43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28 20:21: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色泽文雅,
香气清幽,
白净纯洁,
清丽高雅……
花语:纯洁、忠贞、神圣、祝福……
常寓意百年好合、幸福美满、纯洁忠贞
百合花寓意
思考:描写战争的文章为什么以“百合花”为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小说的基本知识
2.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脉络。
3.分析通讯员、新媳妇以及“我”形象特点和作用,掌握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4.感受小说中每个人物身上展现出的人性之美,思考“青春价值”,做一个勇敢无畏、奋斗追求的少年。
小说
【小说的概念】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四大文学样式:小说、散文、诗歌、戏剧)
【小说三要素】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典型环境
补充知识
一、读题目:题目的含义、题目的作用
二、读背景(社会环境)
三、析要素
1、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 特点、手法、作用)
2、人物: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特点、手法、作用)
3、情节:
(1)线索:线索物、线索事/单线、双线(明暗线、主次线、并行线)
(2)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等)
(3)人称和视角
(4)谋篇布局技巧:伏笔、铺垫、照应、悬念、留白等
4、主旨情感
四、品语言
小说阅读
小说阅读“四步法”
第一步:划分层次,理清情节
大致概括每一段段意,划分层次,扣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进而理清小说情节。
第二步:关注描写,认识人物
可以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多方面分析认识人物,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感情。
第三步:分析环境,明确作用
环境是影响人物性格、驱使其行动的特定场所,是人物成为某种形象的原因。
第四步:联系多方,获取主旨
主旨通常会在作品的所有艺术形象中、情节的变化发展中、典型的环境中得以体现。
作者其人
茹志鹃,浙江杭州人。 当代著名女作家,著名导演王啸平的夫人,王安忆的母亲。
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了,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1950年起,陆续在报刊上发表短篇小说和特写,后来结集出版了《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产院》和《百合花》等短篇集。其中不少名篇曾被译成日、英、法、俄、越等国文字。今天我们学习的《百合花》是她的代表作。
写作背景
茹志鹃写这篇小说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她的家庭成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冷峻的现实生活使她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那时的同志关系。
她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刹那里,便能胆肝相照,生死与共。”所以,《百合花》是她在匝匝忧虑之中,缅怀追念往事的产物。
初读课文
1、速读全文,标好段落(全文共59段)、标记出生字词。
2、思考:本文的环境、人物、分别是哪些?
梳理文章情节。
环境:1946年中秋
人物:“我”、通讯员、新媳妇
梳理本文的线索及情节。
全文以时间为顺序,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情节。
(1-24)开端:通讯员带“我”去包扎所途中发生的故事。
(25-41)发展:写通讯员跟随“我”去借被子。
(42-57)高潮:总攻开始,小通讯员牺牲,新媳妇给通讯员缝衣。
(58-59)结局:新媳妇为小通讯员献出并盖上自己新被子。
带路
借被
牺牲
献被(盖被)
1、开端(1-23):通讯员带我去包扎所途中的事(带路)
2、发展(24-43): 通讯员和我去借被子(借被)
4、结局(58-59): 新媳妇为通讯员献出并盖上自己的新被子(盖被)
3、高潮(44-57):总攻开始,通讯员牺牲,新媳妇给通讯员缝衣(牺牲/献被)
思考:
1、文中有几个主要人物?
2、 小通讯员和新媳妇是怎样的人?
3、重点把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分析人物形象
塑造人物的手法
1.动作、语言、神态、肖像、心理、细节描写等
人物形象解题方法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2.借助其他人物对比衬托;借助物象衬托;借助环境烘托。
知识卡片
(1)7段:穿了一身洗淡了……,绑腿……(外貌描写)(朴实)
(2)7段: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的插了几根树枝(细节描写)(天真、热爱生活)
(3)6段:没让我撂的太远,但也不让我靠近…“在远远的一块石头上坐下…”“见我挨他坐下,立刻张皇起来;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细心、羞涩、拘谨、木讷)
(4)8段: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惶起来,好像他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局促不安,掉过脸去不好,不掉过去又不行,想站起来又不好意思。我拚命忍住笑,随便地问他是哪里人。他没回答,脸涨得像个关公,讷讷半晌,才说清自己是天目山人。(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紧张、羞涩)
(5)42段: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挂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说完就脚不点地的走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善解人意,关心他人)
(6)54段:在战斗中,当一颗手榴弹在担架队员们中间冒烟乱转时,他毫不迟疑地扑了上去,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解除了人民群众的危难。(侧面描写)(临危不惧、舍己救人)
小通讯员
(1)充满朝气,热爱生活。如文中写他的枪筒里插着几根树枝和一枝野菊花。
(2)不善言辞,拘谨腼腆。如文中写“我”面对着通讯员坐着时,他“张皇”“局促不安”“脸涨得像个关公”。
(3)憨厚朴实,善良纯洁。如他认识到自己借被子的方法不对,可能会给群众造成不良影响时,马上“松松爽爽地”带“我”前去解释;借到被子后,当他知道这是新媳妇唯一的嫁妆时,又立刻感到不安,想要把被子送回去。
(4) 关心同志,体贴别人。护送“我”时,总是保持一定的距离,“没让我撂得太远”;回去时,给“我”留下两个馒头,说是给“我”开饭。
(5)不畏牺牲,舍己为人。在战斗中,当一颗手榴弹在担架队员们中间冒着烟乱转时,他毫不迟疑地扑了上去,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解除了危险。
通讯员的形象:
外表:高挑年轻、质朴憨厚
性格:腼腆羞涩、善解人意
品质:热爱生活、善良勇敢、不怕牺牲
年轻小战士
1、直接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2、侧面描写
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
(1) 30段:“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绺蓬松松的刘海,头上硬翘翘地挽了髻。(美丽漂亮)
(2)30段:脸扭向里面,扭过脸 尽咬着嘴唇笑个没完。(娴静、羞涩 )
(3)35段:那位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唯一的嫁妆……,(深明大义 )
(4)52段:刚开始做救护工作时 她红了脸答应做我的下手(害羞腼腆 )
(5)44段:笑眯眯地抿着嘴,时不时东张西望,好象在找什么。后来她到底开口问我:“那位同志弟到哪里去了?”(友善、善良 )
(6)55段:刚才那种羞涩已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劈手夺过被子,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小通讯员的身上。(高洁、纯真、善良)
美丽 娴静 害羞 忸怩 淳朴 深明大义 善良 纯真 高洁
新媳妇
赏析第55~59段
理解“缝衣”“盖被”细节
缝衣洞和盖被子是无法控制的深挚情感的倾泻。
无法补救的歉疚之情
对英雄战士的崇敬之情
对年轻生命逝去的痛惜、悼念之情
新媳妇的形象:
外貌:年轻美丽
性格:活泼调皮、腼腆羞涩、果敢坚毅
品质:淳朴善良、深明大义、重情重义
青年农村妇女
外貌描写、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
新媳妇的形象
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村妇女。小说通过对新媳妇一系列的语言、肖像、动作和神态描写,不仅写出了她娴静、淳朴、美丽、忸怩、羞涩、善良、纯真的特点,还展现了她对通讯员的友善、关切、崇敬、痛惜、悼念、歉疚的态度变化。她对解放军充满着热爱,崇敬,无私的品质。她有着如百合花一样美丽的性格美和人性美。
小说几次写衣服上破洞,有什么作用?
挖掘细节
1、第一次(34段)是在“我”和通讯员从新媳妇家借了被子出门时,通讯员由于“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结果“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高低不肯,挟着被就走”。这一细节一方面写出了通讯员的朴实、腼腆、执拗,另一方面也写出了新媳妇的友善、热情、关切。在情节上为第二次出现作铺垫。
2、第二次(43段)是当通讯员回部队时,“他已经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这一细节写出了通讯员天真质朴的心灵和回部队时乐观的情绪。
小说几次写衣服上破洞,有什么作用?
挖掘细节
3、第三次(53段)是在通讯员牺牲前,在屋檐下那块门板上“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的‘啊’了一声”,“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这一方面印证了牺牲的就是通讯员,照应上文铺垫下文,另一方面写现新媳妇和“我”为此而万分痛惜的心情以及通讯员无暇顾及,一心扑在工作上的高尚品质。
4、第四次(56段)是在倒数第三段:“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这一细节不仅照应了上文,更表现了新媳妇把通讯员当作亲人,对他无比崇敬的感情。“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是要把这种深情通过那细密的针脚注入英雄穿的衣服里,使新媳妇的感情得到一次升华。
形象:“我”是年轻的女文工团员,大战前夕,被派到前线包扎所帮忙。热情开朗,善于作群众工作。在与通讯员同行和借被子的过程中,对这个憨厚质朴的小同乡产生了一种比同志、比同乡更为亲切的感情。在包扎所帮助照顾伤员时,她心中还时不时想到通讯员,担心他在战场上会不会受伤,受了伤会不会被落下。“我”带有类似手足之情,带着一种女同志特有的母性,来看待他,牵挂他。这是一种复杂微妙得无以言表的美好情感
情感变化:生气-兴趣-着脑-亲热-爱上-后悔-紧张
我的形象
性格特点:
大方爽朗、善解人意、善于做群众工作
我的形象
“我”在文中的作用
“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贯穿整个故事。“我”是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不可或缺的穿针引线的人物,也是故事情节的推动者。
作品通过“我”带有女性特征的细致观察,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使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跃然纸上。
“我”是小说中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通过和通讯员、新媳妇的交往故事表现了军民鱼水之情,人与人之间纯洁的关系,歌颂了人性美、人情美。
“我”是故事的叙述者、见证者,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
情节
主要人物
主题
第一人称
通过“我”富于浪漫的想象,使作品充满抒彩。
总结归纳:“我”的作用
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
①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②牵线搭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③烘托/对比/反衬主要人物的性格;
④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起到了渲染气氛、奠定感彩基调的作用;
⑤暗示社会环境或深化/升华小说主题;
⑥自身的意义和作用。比如小说中的“我”是第一人称,是故事的讲述者、见证者,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主要人物作用
情节上:
人物形象上:
主题上:
推动情节发展;线索人物,贯穿全文
形象鲜明突出;对其他人物的衬托
表现(揭示)……主题,(反映社会现实、寄托情感、体现历史传承、文化思潮、当代社会思想、主流价值观等)
次要人物作用:
情节:线索;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丰富有趣。
人物形象:突出主要人物品质,表达思想感情,使主要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侧面衬托)。
(社会)环境: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主题:揭示小说主题,增强小说艺术感染力。
1、以小见大,揭示主题
2、细节典型
3、象征 百合花象征着人情美、人性美。
艺术手法:
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
①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景色、场面等。
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渲染、营造、烘托氛围或气氛
③烘托人物,揭示人物心境
④推动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做铺垫
⑤暗示社会环境
⑥丰富深化作品主题等等
33 ……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
44……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
58……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59“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1.点出标题所用表达技巧。
2.分析标题的表层义。
3.分析标题的深层义(分条列举)。
如何探究小说标题的意蕴?
思考:以“百合花”为题的寓意有哪些呢?
①百合花以借代手法,指的是印有百合花图案的被子,这是本文核心事件的主要物象。(表层)
②百合花同样象征着小通讯员与新媳妇等人的如同百合花般高尚、纯洁、美好的心灵,军民之间的感情也像百合花般纯洁、高尚、美好,战士与战士之间的情感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一句话,百合花象征着人情美、人性美。(深层)
意蕴探究
小说标题是《百合花》,这个标题有怎样的意蕴?
①指被子上的“百合花”图案,寄托百年好合的美好寓意。
②百合花白净纯洁,象征小通讯员和新媳妇朴实美丽、纯洁无瑕的心灵。
③表现军民之间的感情像百合花一样纯洁美好。
④歌颂战争年代里善良而崇高的人性美。
思考:小说以“百合花”为题,有何作用?
①百合花被子是小说关键物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情节)
②用百合花象征通讯员和新媳妇高尚、纯洁、美好的心灵。(人物)
③深化文章主题,突出了小说表现的军民鱼水情和人性美、人情美的主题(主题)
④设置悬念,以百合花为题,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读者)
标题作用
本文的标题“百合花”有哪些作用?
①情节上:文章几次出现百合花被子,与文章内容呼应。
②形象上:百合花白净纯洁,象征小通讯员和新媳妇朴实、美丽、纯洁的人物形象;
③主题上:表现军民之间的感情像百合花一样纯洁美好,歌颂战争年代里善良而崇高的人性美。
④效果上:给读者以百合花般纯洁美好的印象,引起读者兴趣。
探究标题的作用类题型答题思路
1.环境角度:交代时间、地点等,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2.情节角度:①设置悬念;②贯串始终,是结构严谨的线索;
③推动(暗示)情节发展;④衔接照应。
3.形象角度:突出人物的形象或者性格。
4.主题角度:寄托情感、突出(揭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5.技巧角度:运用双关、比喻、象征等手法。
6.读者角度:给读者带来思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叙述人称(视角)
类型 表达效果(作用)
第一人称(我) 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抒胸臆,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读起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第二人称(你) 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抒情自由灵活,便于感情交流,容易感染读者。
第三人称(他) 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能从更多方面自由叙述,比较灵活自由地反映现实
高考链接
1、(2020 新课标Ⅰ)《越野滑雪》第8题: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栈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4分)
2、(2019 浙江卷)《呼兰河传(节选)》第10题:简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4分)
第11题:结合故事情节,概括“我”的形象。(4分)
第12题: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6分)
3、(2019年 新课标2卷)《小步舞》第8题: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