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拿来主义》课件(共30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2 《拿来主义》课件(共30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28 20:28: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除娱乐影视外,外国文化的传播对我国还产生了哪些方面的影响?
在节日上,年轻人对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等十分热衷;
在思想上,外来文化的冲击,使中国人思想更为开放;
在购物上,购物选择更多,追求外国的品牌热情高涨;
在饮食上,星巴克、肯德基等外国食物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
鲁 迅
我眼中的鲁迅
梗王、金句王、段子手
鲁迅是一个真正可以随便谈谈的朋友,他是一个真的人,他不仅敢说出别人不敢说不愿说不能说的一切真实,更从不向他人,包括我们读者隐瞒他内心的矛盾、痛苦、迷惘,他敢于面对自身的局限,更无情地解剖自己。
——钱理群
鲁迅是一个真正可以随便谈谈的朋友
鲁迅(1881— 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是他1918 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
走进作者
鲁迅处在黑暗势力统治下面,没有言论自由,所以用冷嘲热讽的杂文形式作战。——毛泽东
主要作品
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
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如《坟》《而已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文本背景
鲁迅处在黑暗势力统治下面,没有言论自由,所以用冷嘲热讽的杂文形式作战。——毛泽东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九一八”事变后之后,蒋介石反动政府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实行反革命文化“围剿”,主张“全盘西化”。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外,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使清醒的青年们对于外来的东西产生“盲目排外思想”。
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文化遗产”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鲁迅先生就写下了这篇杂文,批驳了错误思潮,提倡“拿来主义”。
文体特征
鲁迅处在黑暗势力统治下面,没有言论自由,所以用冷嘲热讽的杂文形式作战。——毛泽东
你知道这篇文章的文体吗?
杂文,是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的文艺性论文,偏重于议论。是“战斗性的文艺作品”(夏衍);是“文艺体裁的一种”(唐弢)。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
特点:
1、短小、活泼、犀利、隽永。 2、既有议论性,又有文艺性。
3、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4、大中取小,小中见大。
自读正音
鲁迅像
第一部分(1-6)为什么拿来。
第二部分(7)提出观点——拿来
第三部分(8-10)怎样拿来。
初读文本 论证思路
鲁迅处在黑暗势力统治下面,没有言论自由,所以用冷嘲热讽的杂文形式作战。——毛泽东
1.什么是拿来主义?请在原文中找出来,并试着概括。
请填空:
拿来主义是一种 的主张和原则
对待中外文化遗产,不要只是送出去,不要等着送来,而是主动占有、有鉴别地挑选的
What:什么是“拿来主义”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1.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 1~6 段。
思考:1~6 段讲了哪些主义?这些主义的现象、实质、危害是什么?
Why:为什么要拿来?
主义 表现 实质 危害
主义 表现 实质 危害
闭关主义 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排外
枪炮打破了大门;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送去主义 送古董、古画、 新画、活人 媚外
子孙讨一点残羹冷炙
送来主义 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小东西 倾销
清醒的青年们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
拿来主义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送来主义
破:
驳论:一种论证方式,先破后立即先打破错误的观点,然后建立新的观点。 “先破后立”“破立结合”
作用:三个主义为“拿来主义”的提出作铺垫。这三者与“拿来主义”形成鲜明对比,把“拿来主义”衬托得更突出。

作者在阐述“拿来主义”之前,为什么先谈“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
因果论证
赏析文本 合作探究
思考2、第一段作者是怎样论证“送去主义”的?
(1)举例论证
古董展览
绘画展览
梅博士出国
活人代替了古董
算得显出一点进步
反语表现了作者对“送去主义”的嘲讽。



作 用
作者是怎样否定“送去主义”的?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尼采
自诩是太阳
光热无穷
只是给予,不想取得
他发疯而死
中国
自诩地大物博
煤矿丰富
只送去,不拿来
亡国灭种
通过与尼采的类比,作者指出“送去主义”的危害——“当佳节大典之际”,我们的子孙“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也就是必沦为乞丐。




赏析文本 合作探究
“抛来”、“抛给”、“送来”“拿来”有何区别 。为何写这么多“主义?
抛来:是随意的,把无用的东西送人,是中性词。
抛给:是恶意的给予,意味着轻蔑,侮辱。
送来:是特意的,是“抛给’的冠冕的说法,即侵略者按其心意送来,居心叵测。
拿来:是主动获取。“拿来”的是经过挑选的有用的东西。
议论文中,涉及的概念区分厘定,使观点更准确、严谨。
抛来≠抛给 抛给=送来 送来≠拿来
赏析文本 合作探究
How:怎样拿来?
拿来主义
我们要
运用脑髓,
放出眼光,
自己来拿!
用脑筋独立思考,有主见
要看得清,有辨别力;
要有选择,自己拿。
孱头孱头
昏蛋昏蛋
废物废物
徘徊不敢走进门
一把火烧光
欣欣然接受一切
不敢接触 不敢择取
盲目排外 全盘否定
崇洋媚外 全盘接受
逃避主义者
虚无主义者
投降主义者
赏析文本
“大宅子”喻什么?对待文化遗产,文章列举了几种态度?是怎样说理的?
“大宅子”喻文化遗产
论证方法:比喻论证、反面论证
反面指出错误做法——破
“拿来主义”者是怎样“挑选”文化遗产的?作者是怎样说理的?
对象 态度 本体事物 态度
鱼翅
鸦片
烟枪烟灯
姨太太
“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正确态度:批判继承、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文化遗产中的精华
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文化遗产中精华、
糟粕互见的部分
文化遗产中的糟粕
吸收(使用)
适当保存
(存放 毁灭)
批判地吸收
(使用 毁灭)
坚决抛弃(毁灭)
吃掉
送药房供治病
展览 、毁掉
请他们各自走散
赏析文本
比较:本文比喻论证与毛泽东的比喻论证
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和胃肠运动,送进唾液胃液肠液,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决不能生吞活剥毫无批判到吸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比喻论证:“怎样面对网络信息 ?”
比喻论证
五个问题:
(1)对待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怎么办?
(2)怎样“拿来”?
(3)“拿来”有何意义?
(4)怎样才能“拿来”?
(5)“拿来”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两个字概括)
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创新
文章结尾作者谈及了哪五个问题?“拿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
要“拿来”!
建设民族新文化
赏析文本
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
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可谓丰富多彩,思想导向也是五花八门,面对外界的诱惑,我们该如何选择呢?拿来主义是否已给了我们一些启发。
在交朋友时,对于朋友提出的建议我们是否也应该实行拿来主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还有对网络、小说、游戏等等,也都可以实行拿来主义,批判地吸收。
一、敢于面对,不逃避。即“拿来”
二、面对拿来的东西,不盲目。
即“挑选”“自己来拿”。
三、吸取精华,去除糟粕。
即“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1、兼容并包的胸怀
2、文化自信
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 天下大同
拿来主义: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中心论点)
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送去主义:送古董、送画、送活人
送来主义:鸦片、废枪炮、香粉、电影
不敢进门  逃避害怕
放火烧光  全盘否定
接受一切  全盘肯定

鱼翅    吃掉
鸦片    送药房
烟枪烟灯  展览,毁掉
姨太太   走散

错误态度
正确态度
(占有、挑选)


先破错误观点,再提出相对正确的观点
先破后立
破立结合
摆现象→挖根源→析危害→提方法
驳论文
比喻论证
为什么
是什么
怎么样
论证艺术
写作特点:先破后立,思路清晰,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论证特点:综合运用举例、类比、比喻、对比、因果论证手法,有力地阐明了中心论点。
语言风格:语言犀利幽默,诙谐辛辣,善用比喻和反语,增强了论证的力度。
⊙战斗性与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论辩性与形象性的有机结合
⊙幽默、讽刺与文采的巧妙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