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共25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共25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2-28 20:51: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了解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认识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商业贸易的意义;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以时空观念为指导,能梳理世界市场出现及发展的历程,能够结合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解释工业革命如何推动世界市场的发展和最终形成。
2.能够运用史料,分析认识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商业贸易的重大意义,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3.能够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运用全面客观地评述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一.世界市场的形成
(一)开始形成:
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
武力扩张、暴力掠夺
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大规模殖民掠夺
新航路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引发欧洲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1.时间:
3.途径:
2.条件:
4、影响:
果阿
澳门
马六甲
巴西
菲律宾
墨西哥
秘鲁
西班牙以美洲为主
掠夺金银、黑奴贸易
葡萄牙以亚非为主
建立据点、垄断商路
15-16世纪西葡的殖民掠夺——瓜分世界的开始
一.世界市场的形成
(二)初步形成:
17-18世纪早期殖民扩张
殖民扩张、掠夺
(1)17世纪荷兰垄断海上航运业,荷兰人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2)英国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和法国,18世纪中期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建立“日不落帝国”
欧洲商人和殖民者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起商业联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时间:
荷、英、法等国加入殖民地争夺行列,建立海外殖民地
2.条件:
3.途径:
4.影响:
荷兰——17世纪“海上马车夫”
英国——“日不落帝国”
一.世界市场的形成
(三)基本形成: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19世纪中期)
军事扩张、商品输出
(1)抢占商品市场:工业革命后,大机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资本主义国家的工厂产品大量增加,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
(2)掠夺原材料:工厂所需的原材料也需从世界各地获取;
(3)交通运输条件改善: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资产阶级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在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他们倾销工业产品,掠夺原材料,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19世纪中后期,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时间:
2.原因:
4.影响:
3.途径:
一.世界市场的形成
(四)最终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
资本输出,瓜分世界
(1)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利用资本输出,牢牢地控制了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大量财富。
(2)为了抢占更多的原料产地、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被迫加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时间:
2.表现:
3.途径:
4.影响:
一.世界市场的形成
时期 经济侵略方式 表现 本质 目的
第一次 工业革命后 商品输出为主 资本输出为辅 开放通商口岸、降低关税、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控制殖民地 的市场 都是列强经济侵略掠夺财富的手段
第二次 工业革命后 资本输出为主 商品输出为辅 开银行、办工厂、修铁路、开矿山、政治贷款 控制殖民地的经济命脉
比较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异同点
商品输出:西方列强向殖民地倾销工业品和掠夺原料。
资本输出:用过剩资本向其他国家投资或用过剩资本作为贷款。
一.世界市场的形成
材料一: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
——[德]马克思、[德]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材料二:西班牙人劫掠阿兹特克帝国,劫掠印加帝国,劫掠他们所侵略的其他国家,这是最直接的攫取财富的手段……有些欧洲人的确知道西班牙新财富的来源,因此决定不再通过西班牙人之手,而自己直接去夺取。英国、荷兰、法国的商人,虽经官方授权组成商业公司,掠夺起来却和做买卖一样毫不犹豫……这些冒险家摇身变成海盗,直接掠夺货物,烧毁城市。
材料三:工业革命后,工厂的产品不再满足于国内市场,需要销往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工厂所需的原料也需从世界各地获取,资产阶级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推销工业产品,收购原材料,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材料四: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摘编自杰克逊·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史》
思考: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①资本主义的开放性、扩张性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推动力
②殖民扩张与掠夺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③两次工业革命是世界市场形成的助推剂
④科技进步特别是交通、通讯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7课 “商业革命”
贸易中心转移
商业经营方式变化
商品种类的丰富
国际贸易格局变化
空 间
内 容
荷兰、法国、英国等
商业强国崛起
贸易规模和
资金流动量大
二.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知识回顾】
二.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欧洲: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1.贸易中心转移
意大利的商业城市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下降,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大西洋沿岸的城市先后成为国际贸易中心。
果阿
白银
生丝、丝绸、棉布、瓷器
澳门
马尼拉菲律宾
阿卡普尔科
墨西哥
葡萄牙人贸易路线
(1)葡萄牙: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贸易——形成以澳门为主要中转站的海上贸易网络,贸易路线跨越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把中国的生丝、瓷器等货物运到欧洲各国进行贸易。还进行中日之间的丝银贸易,绝大部分白银流入中国内地。【史纲下】
白银
西班牙人贸易路线
(2)西班牙:太平洋贸易——在其两大殖民地菲律宾、墨西哥之间进行。 “马尼拉大帆船”,运载大量中国生丝、丝绸、棉布瓷器等产品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再将白银运回马尼拉,最后也大量流入中国。【史纲下】
二.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亚洲:形成新的贸易中心:
果阿、澳门、长崎、马尼拉等地成为国际贸易的枢纽
1.贸易中心转移
长崎
白银
二.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2.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经营方式 主要史实
商品交易所
1531年,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
阿姆斯特丹粮食交易所;伦敦综合交易所。
创立银行
16世纪,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创立了银行;
1694年,英格兰银行创立,是最早全面发挥中央银行
各项职能的银行。
证券交易所
17世纪后,伦敦的证券交易所成为国际证券交易中心。
百货公司
1852年,世界第一家百货公司在法国巴黎开业;
有限责任公司
1892年,德国出现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制
贸易公司
东印度公司(英、荷)、 西印度公司(法、荷)
安特卫普商品交易所旧址
1694年英格兰银行
(1)世界方面
二.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东印度公司”的性质、特点及影响?
历史纵横 荷兰东印度公司
1602年,荷兰的大商人集股组成海外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公司从政府那里得到了从好望角到麦哲伦海峡之间广阔区域的贸易垄断权。公司有权代表国会对外宣战、签订条约、招募军队、在殖民地发行货币和任命官员等。这个公司从葡萄牙手中夺得了非洲的好望角,南亚的锡兰和马拉巴海岸,以及东南亚的爪哇和苏门答腊等地。
性质:商业性垄断贸易机构,具有商业公司和殖民机构的双重性质。
特点:①股份制公司(商业性);
②垄断对外贸易(垄断性);
③对外殖民扩张机构(殖民性、掠夺性)
④享有国家授予政治、经济和军事特权;
影响:①对世界:推动世界贸易的发展和金融业的创新;
②对欧洲:促进了西欧的资本原始积累;
③对殖民地:加速了殖民掠夺(灾难性); 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思想观念(建设性)。
材料2:荷兰东印度公司源于1600年以前一次由荷兰多个省份的投资者共同出资赞助的亚洲探险活动。……所以,即便东印度公司没有发展出现代企业的全部特征,为了交易它的股份而成立的阿姆斯特丹股票市场也代表了一个重大的金融创新。
经营方式 主要史实
近代银行 建立
股份制企业出现,股票走向市场
证券机构 出现
大型百货 公司出现
1865年,英国在香港开办汇丰银行
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中国通商银行
1872年开业的轮船招商局发行的股票
1876年开始筹办的开平矿务局发行的股票
汇丰银行
中国通商银行
1882年上海平准股票公司
1900年香港先施百货公司
外国人创办:
中国人自办:
上海平淮股票公司
认识:
①表明中国正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②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产物;
③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中国方面:鸦片战争后被引入
二.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2.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二.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1)普惠性的商品种类增多
①烟草、咖啡、可可和茶叶等纷纷进入欧洲市场;
②香料大量涌入欧洲等地成为大众化商品
新航路开辟后亚欧非美之间的贸易
3.商品种类增多
(2)罪恶性的商品种类增多
①奴隶成为贸易商品:16世纪初,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支配了早期的奴隶贸易,英国后来居上。
②鸦片贸易:18世纪后期,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后来,美国等国也开始向中国贩卖鸦片。
东印度公司的鸦片仓库
4.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
年份 国家
英 美 德 法 俄
1870 22% 8% 13% 10% --
1913 15% 11% 13% 8% 4%
19世纪中期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荷兰
“海上马车夫”
17世纪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德崛起,打破英国贸易垄断地位,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
二.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单中心格局→多中心格局
世界贸易格局发展趋势:
17世纪中期-18世纪中期
英国击败荷兰、法国确立海上霸权,控制了海上贸易
15—18世纪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1866年—20世纪初
工场手工业时期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20世纪初)
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武力扩张、暴力掠夺
阶段
途径
军事扩张、商品输出
资本输出,瓜分世界
西班牙、荷兰先后控制海上贸易
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贸易格局
多中心的世界贸易格局
格局
总结:世界市场的形成与贸易格局的变化
世界市场
开始形成
(雏形)
新航路开辟后
初步形成
早期殖民扩张
基本形成
第一次
工业革命后
最终形成
第二次
工业革命后
促进
巩固、活跃
商品贸易
【课堂小结】
贸易中心转移
商业经营方式变化
商品种类的丰富
国际贸易格局变化
荷兰、法国、英等
商业强国崛起
贸易规模和
资金流动量大
空 间
内 容
近代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商业贸易变化的影响。
对世界
对欧洲
对殖民地
①加强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使得各大洲从彼此孤立到连为一体。②世界市场的形成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促进了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③加剧了东西方的差距,使得东方从属于西方。
①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通过殖民等方式获得充足原料及充分市场。②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巩固了 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
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冲击了当地的社会经济体系。不平等贸易严重损害了亚非拉的利益,造成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落后(破坏性)
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进步(建设性)
【合作探究】
1.1600年,由于荷兰人在香料贸易上的垄断,伦敦市场上的胡椒价格翻倍。这直接迫使伊丽莎白女王首肯成立特许贸易公司-伦敦官商东印度贸易公司,并颁布特许状,授予其自好望角以东直至麦哲伦海峡的整个东方地区贸易专营权,为期15年。由此可知,当时( )
A.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B.国际贸易中心逐渐转移
C.英国殖民霸主地位确立 D.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
2.“17世纪的新兴势力一-尼德兰、瑞典、英国、法国都在北部。一些成长神速的城市也一样--阿姆斯特丹、巴黎、伦敦。相比之下,地中海显得停滞不前。……16世纪和17世纪在欧洲北部做生意比在欧洲南部有着无可争议的优势。“这里的“优势”主要是指( )
A.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 B.欧洲新贸易中心的形成
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垄断性贸易公司的建立
A
B
3.(2023·浙江卷) 1694年,英格兰银行获准成立,在伦敦商人中大受欢迎,但贵族却对它不感兴趣。尽管英国国王带头认股,成为最早的一批股东,但贵族院却只有两人追随其后。直到 1749年,一位英国政党领袖还说:“国家是一条船,地主是船主,商人只是乘客。”这说明( )
A.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还未确立 B.银行的商业经营方式最早出现于英国
C.新的资本价值观念尚未普及 D.“光荣革命”改变了英国的政权结构
C
4.(2023·全国卷)1896年,盛宣怀上奏:“银行昉(开始)于泰西……各国通商以来,华人不知务此,英、法、德、俄、日本之银行乃推行来华,攘我大利。近年中外士大夫灼见本末,亦多建开设银行之议”“合天下之商力,以办天下之银行,但使华行多获一分之利,即从洋行收回一分之权”。据此可知,盛宣怀建议开设银行的主要目的是( )
A.实现对外贸易垄断 B.与外商争夺利权
C.抵制洋货、提倡国货 D.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
C
D
5.1517世纪,荷兰商人从南非进口小麦,从印度进口玛瑙贝,从巴西进口蔗糖。小麦养活了国内消费者,于是更多的荷兰人成为商人、银行家和手工业者,从事农业的人越来越少。到18世纪,由于咖啡、茶、糖和烟草等大宗商品的出现,世界贸易变得更加错综复杂。这主要反映了( )
A.资本主义扩张手段发生变化 B.荷兰经济转型得以完成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日益扩大 D.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6.地理大发现之后,新旧大陆间粮食作物的互相传播,为全球范围内的交流提供了物质基础;经济作物的种植与贸易,促进了各地商业的发展和白银的跨洲流动,各大洲纷纷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材料反映了(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基本形成 B.资本成为全球化的主要动力
C.农业变革推动了早期的全球化 D.新航路开辟改变了世界的经济结构
A
A
7.据统计,到1911年底,中国注册的农业公司就有171家,这些公司或由官方倡导 成立,或由绅商创办,基本采用西方公司招股形式,采用近代管理和经营方式,经营垦殖、畜牧、土地等。这些公司的成立( )
A.加速了农产品商品化的进程 B.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C.抵制了列强对中国资本输出 D.得益于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8.在1850--1870年间,英国出口商品额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比重,1851年为1/4,1861年为1/3,1871年达到了3/5。而到了1900年,各主要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这反映了( )
A.世界贸易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B.对外贸易是国家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因素
C.世界贸易总额快速增长
D.世界贸易均衡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W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