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
xxx教师
目录
01
学习目标
02
实验演示
03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04
典例分析与链接高考
学习目标
PART 1
学习目标
1. 会根据干涉条纹的间距和光的波长之间的关系,确定测量光的波长的实验思路。
2. 能设计实验方案正确操作实验器材,得到明显的干涉条纹。
3. 知道两种测量头的操作和读数规则,并获得数据。
4. 对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得到波长的测量值。
实验演示
PART 2
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一、实验目的
1.观察白光及单色光的双缝干涉图样
2.掌握用公式Δx=λ测定单色光波长的方法并实践操作。
二、实验思路
如图所示为双缝干涉实验装置示意图。
光源发出的光经滤光片(装在单缝前)成为单色光,把单缝照亮。单缝相当于一个线光源,它又把双缝照亮。来自双缝的光在双缝右边的空间发生干涉。遮光筒的一端装有毛玻璃屏,我们可以在这个屏上观察到干涉条纹,并由公式
计算出光的波长。
透镜的作用是使射向单缝的光更集中。
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三、物理量的测量
根据
可知,本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双缝
到屏的距离 l 和相邻两条亮条纹间的距离 (双缝间的距离 d 已知)。具体操作如下。
l 的测量:双缝到屏的距离 l 可以用刻度尺测出。
的测量:相邻两条亮条纹间的距离 需用测量头测出。测量头通常有两种(如图所示),但都由分划板、目镜、手轮等构成。
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转动手轮,分划板会左右移动。测量时,应使分划板的中心刻线与条纹的中心对齐(如图所示),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然后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另一条纹的中心对齐,再次记下手轮上的读数。两次读数之差表示这两个条纹间的距离 。
分划板中心刻线
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可测多个亮条纹间的距离,再求出相邻两个条纹间的距离。例如,可测出 n 个亮条纹间的距离 a,再求出相邻两个亮条纹间的距离 。
第1条亮纹的示数
第n条亮纹的示数
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四、进行实验
如图,实验前先取下双缝,打开光源,调节光源的高度和角度,使它发出的光束沿着遮光筒的轴线把屏照亮。然后放好单缝和双缝。注意使单缝与双缝相互平行,尽量使缝的中点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
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做好以上调整后,在单缝与光源之间放上滤光片就可以观察到单色光的双缝干涉图样(如图所示)。
蓝光 双缝间距0.36mm
红光 双缝间距0.36mm
红光 双缝间距0.18mm
测量双缝到屏的距离 l 和相邻两条亮条纹间的距离 。
分别改变滤光片的颜色和双缝的距离,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并求出相应的波长。
实验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PART 3
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五、数据分析
设计表格记录实验数据。d 是已知的,l 和 n 条亮条纹间的距离 a 是直接测量值。
由
可以求出相邻两个亮条纹间的距离 。
最后,根据
算出波长。
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五、误差分析
实验中的双缝间距d 是器材本身给出的,因此本实验要注意L 和Δx 的测量.光波的波长很小, L 、Δx 的测量对波长的影响很大.
(1)L 的测量: L 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如果可能,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2)条纹间距Δx的测定:Δx 利用测量头测量.可利用“累积法”测n 条亮纹间距,再求 ,并且采用多次测量求Δx 平均值的方法进一步减小误差.
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六、注意事项
1.双缝干涉仪是比较精密的实验仪器,要轻拿轻放,不要随便拆分遮光筒、测量头等元件.
2.安装时,要保证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条轴线上,并使单缝、双缝 平行且竖直.
3.光源使用线状长丝灯泡,调节时使之与单缝平行且靠近.
4.实验中会出现屏上的光很弱的情况,主要是灯丝、单缝、双缝、测量头与遮光筒不共轴所致;干涉条纹是否清晰与单缝和双缝是否平行有关.
典例分析
PART 4
例题分析
1.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测量光的波长。
(1)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亮条纹
的中心对齐,将该亮条纹定为第1条亮条纹,
此时手轮上的示数为3.730 mm,转动测量头,
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6条亮条纹中心对齐,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图乙读数为
mm,已知双缝间距d=0.3 mm,双缝到光屏的距离L=600 mm,由以上数据得这种光的波长λ= nm。
(2)以下操作,能使条纹间距变大的是 。
A.将滤光片由红色换成蓝色 B.增大单缝到双缝的距离
C.增大双缝到光屏的距离 D.换一个间距较大的双缝
甲
乙
C
10.330
660
例题分析
解析: (1)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0.01 mm,通过格数的估读到0.001 mm,则读数为
10 mm+33.0×0.01 mm=10.330 mm。
相邻亮纹的距离为Δx= = =1.32 mm。
根据Δx= 可得:λ= = =660 nm。
(2)根据双缝干涉的间距公式Δx= 分析:
A错:红色换成蓝色,波长λ变短,则条纹间距变小。
B错:增大单缝到双缝的距离,不能改变间距,故Δx不变。
C对:增大双缝到光屏的距离l,则Δx变大。
D错:换一个间距较大的双缝,即d增大,故Δx变小。
例题分析
2.利用双缝干涉测定光的波长实验中,双缝间距d=0.4 mm,双缝到光屏的距离l=0.5 m,用某种单色光照射双缝得到干涉条纹如图 甲所示,分划板在图中A、B位置时游标卡尺读数如图乙、丙所示,则:
甲 乙 丙
(1)分划板在图中A、B位置时游标卡尺读数分别为xA= mm,
xB= mm,相邻两条纹间距Δx= mm;
(2)波长的表达式λ= (用Δx、l、d表示),该单色光的波长λ= m;
(3)若改用频率较高的单色光照射,得到的干涉条纹间距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变小
0.78
11.1
15.8
6.2×10-7
例题分析
解析:解析:(1)由题图知xA=11.1 mm,xB=15.8 mm,
Δx= ≈0.78 mm。
(2)由Δx= 得
λ= = ≈6.2×10-7 m。
(3)从 可知,波长越长的光,干涉条纹间距越大,根据频率、光速与波长的关系可知,频率越大的光,波长越短,所以干涉条纹间距越小。
例题分析
3.现有毛玻璃A、双缝B、白光光源C、单缝D和透红光的滤光片E等光学元件,要把它们放在如图所示的光具座上组装成双缝干涉装置,用以测量红光的波长。
(1)将白光光源C放在光具座的最左端,依次放置
其他光学元件,由左至右,表示各光学元件的字母排
列顺序应为C、_____、A。
(2)实验的步骤有:
①取下遮光筒左侧的元件,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能直接沿遮光筒的轴线把屏照亮;
②按合理的顺序在光具座上放置各光学元件,并使各元件的中心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
③用米尺测量双缝到屏的距离;
④用测量头测量数条亮纹间的距离。
在操作步骤②时还应注意单缝和双缝间的距离约为5~10 cm和 。
【解析】(1)为获取单色线光源,白光光源后面要有滤光片、单缝、双缝,即为E、D、B;
(2)在操作步骤②时还应注意使单缝与双缝相互平行,使一个线光源变为频率相等的两个线光源。
E、D、B
使单缝与双缝相互平行
链接高考
PART 5
链接高考
(2024·河北·高考真题)某同学通过双缝干涉实验测量单色光的波长,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其中测量头包括毛玻璃、游标尺、分划板、手轮、目镜等。
该同学调整好实验装置后,分别用红色、绿色滤光片,对干涉条纹进行测量,并记录第一条和第六条亮纹中心位置对应的游标尺读数,如表所示:
单色光类别
单色光1 10.60 18.64
单色光2 8.44 18.08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单色光1为 (填“红光”或“绿光”)。
链接高考
【答案】绿光
【详解】根据
,可得
由图表带入数据可知
故
则
已知绿光的波长小于红光波长,则单色光1是绿光。
链接高考
(2024·广东·高考真题)下列是《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列出的三个必做实验的部分步骤,请完成实验操作和计算。
(1)图甲是“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中木板右端垫高的目的是 。图乙是实验得到纸带的一部分,每相邻两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相邻计数点的间距已在图中给出。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2)在“长度的测量及其测量工具的选用”实验中,某同学用5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一例柱体的长度,示数如图丙所示,图丁为局部放大图,读数为 cm。
(3)在“用双缝干涉实验测量光的波长”实验调节过程中,在光具座上安装光源、遮光筒和光屏。遮光筒不可调节。打开并调节 。使光束沿遮光筒的轴线把光屏照亮。取下光屏,装上单缝、双缝和测量头。调节测量头,并缓慢调节单缝的角度直到目镜中观察到 。
链接高考
【答案】(1) 平衡摩擦力 2.86(2)4.108(3) 光源 干涉条纹
【详解】(1)[1]木板右端抬高的目的是平衡摩擦力;
[2]小车的加速度大小
(2)游标卡尺读数为
4.1cm+4×0.02mm=4.108cm
(3)[1][2]在“用双缝干涉实验测量光的波长”实验调节过程中,在光具座上安装光源、遮光筒和光屏,遮光
链接高考
(2021·浙江·高考真题)图示是“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的装置。实验中:
①观察到较模糊的干涉条纹,要使条纹变得清晰,值得尝试的是 。(单选)
A.旋转测量头 B.增大单缝与双缝间的距离 C.调节拨杆使单缝与双缝平行
②要增大观察到的条纹间距,正确的做法是 (单选)
A.减小单缝与光源间的距离 B.减小单缝与双缝间的距离
C.增大透镜与单缝间的距离 D.增大双缝与测量头间的距离
链接高考
【答案】 C D
【详解】①若粗调后看不到清晰的干涉条纹,看到的是模糊不清的条纹,则最可能的原因是单缝与双缝不平行;要使条纹变得清晰,值得尝试的是调节拨杆使单缝与双缝平行。
故选C。
②根据
可知要增大条纹间距可以增大双缝到光屏的距离l,减小双缝的间距d;
故选D。
链接高考
(2019·全国·高考真题)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测量某种单色光的波长。实验时,接通电源使光源正常发光:调整光路,使得从目镜中可以观察到干涉条纹。回答下列问题:
(1)若想增加从目镜中观察到的条纹个数,该同学可 ;
A.将单缝向双缝靠近
B.将屏向靠近双缝的方向移动
C.将屏向远离双缝的方向移动
D.使用间距更小的双缝
(2)若双缝的间距为d,屏与双缝间的距离为l,测得第1条暗条纹到第n条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为Δx,则单色光的波长λ= ;
(3)某次测量时,选用的双缝的间距为0.300 mm,测得屏与双缝间的距离为1.20 m,第1条暗条纹到第4条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为7.56 mm。则所测单色光的波长为 nm(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链接高考
【答案】 B
630
【详解】(1)相邻两亮(暗)干涉条纹的Δx=
,要增加观察到的条纹数,即Δx越小,需增大d或减小l,因此应将屏向靠近双缝的方向移动,或使用间距更大的双缝,故A、C、D错误,B正确;
(2)由
得
(3)所测单色光的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