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语文中考复习专练:诗歌赏析(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语文中考复习专练:诗歌赏析(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0.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01 10:39: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语文中考复习专练:诗歌赏析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请赏析颔联“撼”字的表达效果。
(2)“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
【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描写沧海景象,动静结合 ”写的是动景,“② ”写的是静景。
(2)有同学一直将“洪波涌起”错误地背诵为“波浪涌起”。请你给这位同学简单讲解原句描绘的景象与“波浪涌起”的不同。
(3)古人常登高抒怀,这首诗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是登高之作。比较这两首诗、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志向?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3.下列有关这首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不是一首七言律诗,题目《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调名,后人多用题面意思,多写边塞征战之事。
B.颔联中的“燕脂”,即胭脂,深红色,这里写斜晖掩映下,紫色更浓,塞上泥土犹如胭脂。
C.尾联中的“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人才。这里引用典故是表现将士们厌恶战争,渴望回到朝廷效力。
D.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非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
4.请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中“压”字的妙处。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戏答元珍
[宋]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 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元珍:人名,时任峡州通判。宋仁宗元年,欧阳修被贬到峡州夷陵任县令。物华:美好的景物。
5.综合考虑诗的格律和意境,在诗歌颈联横线上填入一个合适的意象。
6.“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都通过描写所见,表达了 的人生态度。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7.下列各项中,对诗歌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明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使诗歌开篇境界开阔。
B.颔联中“宦游人”的意思是出外做官的人。
C.尾联点明“送”的主旨。诗人与友人在离别之时难舍难分,纷纷留下不舍的泪水。
D.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不舍,依依惜别之情,也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8.请解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诗。
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9.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八句分为四联,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中间两联对仗。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诗人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C.颔联中“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的大景表现了出来。
D.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超越自我,勇往直前的哲理。
10.小语同学在默写“归雁洛阳边”一句时,误将“雁”字写作“燕”,请你给她解释为什么不能这么写。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1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钱塘湖春行》从描写孤山寺一带景色到描写白沙堤一带景色,中间的转换不露痕迹,衔接非常自然。
B.《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一)》中,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初春时节草木青翠、落红满地的景象。
C.《钱塘湖春行》诗中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D.《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一)》中,“鸟歌花舞太守醉”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鸟和花赋予了人的情感和动作,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陶醉之情。
12.两位诗人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色,请分析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3.“青山横北,白水绕东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4.请结合颈联分析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5.诗歌的颔联是如何传达诗人与友人的情谊的?
16.离别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主题,这首诗歌与大多数送别诗相比,在感情基调上有何不同?
1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杨柳枝词①九首(其一)
刘禹锡
塞北梅花②羌笛吹,淮南桂树③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注释】①杨柳枝词:此调本为唐教坊曲名。白居易翻旧曲为新歌,时人相继唱和;②塞北梅花:汉乐府曲中的《梅花落》,歌咏梅花;③淮南桂树:西汉《招隐士》曲,曲中屡屡咏及桂树。
(1)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是作者遭受贬谪后所作,体现出作者愈挫愈勇,不因贬谪而消沉的豪情。
B.甲诗中“排”字气势不凡,描绘出了一幅一鹤凌云,晴空万里的开阔景象。
C.乙诗的前两句提到两首古乐曲,它们与《杨柳枝词》都以草木为吟咏对象。
D.乙诗的后两句批判了前朝旧曲的陈词滥调,追求标新立异,主张返璞归真。
(2)诗人在两首古诗中都表达了怎样相同的情感?请结合原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8.下列哪句诗与“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借典故所表达的情感有异曲同工之妙。( )
A.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王维《使至塞上》)
B.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C.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D.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19.课堂上,语文老师设计了一道文字线索题,答案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老师已给出了两条线索,请你从诗句赏析的角度再编写一条线索,使同学们能快速锁定答案。
线索一:诗人未被唐玄宗重用,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线索二:该句常被用来勉励人们勇往直前,乘风破浪。
线索三: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窃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0.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运用“兴”的艺术手法,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的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
B.《关雎》大量运用了叠音(即两字相同)、双声(即两字声母相同)、叠韵(即韵母相同)的词语,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关关形容鸟叫声,窈窕表现淑女的美丽,参差描绘水草的状态,辗转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入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
C.本诗的情感表达真挚热烈,“君子好逑”“寤寐求之”“寤寐思服”“钟鼓乐之”等诗句均是诗中男子对心中恋人爱慕之情的直接表白。
D.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所谓“乐而不淫”;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所谓“哀而不伤”。
21.本诗中“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两句写得生动传神,请你分析其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两则批注。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唐]岑参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②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释】①此诗为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诗人岑参离开中原赴北庭途经临洮时所作。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诗中轮台、疏勒、武威都是地名。②勤王:尽力于王事。岑参两度出塞,久佐戎幕,面对大漠、戈壁、天山、飞雪,写下了一生中最灿烂的诗行。
22.批注一:诗的一、二两联从“闻说”落笔,从 和 两个方面写通往轮台之路的艰难。
23.批注二:尾联把 之志和 之情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结构上点明了诗歌主旨,升华了主题,言有尽而意无穷。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4.请赏析“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
25.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情感?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任务。
题张十一旅舍三咏①
【唐】韩愈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②青苔落绛③英。
【注释】①张十一是诗人的一位朋友,诗人作此诗时张十一和他都遭贬谪。三咏:指诗人共写了三首诗,此诗是其中一首。②颠倒:花瓣散落的样子。③绛jiàng:大红色。
这首诗前两句写景状物,后两句抒发感想。请结合提示,完成任务。
26.任务一:探究写法。诗人写景,是通过写 ,侧面烘托出石榴花的绚烂多姿,还抓住“ ”“绛英”等表示颜色的词语描摹画面。
27.任务二:品析情感。诗中的“颠倒”一词含蓄地抒发了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晚起
饶节
月落庵前梦未回,松间无限鸟声催。
莫言春色无人赏,野菜花开蝶也来。
【注】饶节:临川人,北宋诗僧,江西诗派重要诗人。
2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月落”“鸟声催”“春色”可以推测本诗描绘的是某个春天的早晨诗人晚起所见之景。
B.“松间无限鸟声催”,一语双关,“无限”既指鸟声“无限”,也暗示了松林繁密。
C.“莫言春色无人赏”,写出了诗人对无人赏春的惋惜之情。
D.“野菜花开蝶也来”,诗人仿佛在说蝴蝶似乎也懂得欣赏春色,把蝴蝶当成了知音,颇有禅意。
29.本诗巧妙地使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0.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两首诗题目中的“次北固山”和“寄北”可以得知两位诗人都漂泊在外。
B.《次北固山下》颔联写出了诗人船上所见的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色,表达出诗人愁苦之情,朗读时语调要低沉一些。
C.《夜雨寄北》中“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借景抒情,让本就悲伤的诗人更感孤独凄凉。
D.《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既写景又点明时令,同时蕴含自然理趣,给人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
31.有人评价《夜雨寄北》时说“眼前景反作日后怀想,此意更深”,请结合“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对此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宋/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32.请发挥你的想象,写一写画线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33.揣摩诗意,假如时光可以穿梭,你认为晁补之最有可能与下列哪位作者成为朋友 请结合诗歌内容和情感加以阐述。( )
A.曹操《观沧海》 B.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C.刘禹锡《秋词》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4.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句写望中所见,“草木深”写出了景色的秀美,令人爽心悦目。
B.全篇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视野从山河到城,再由满城到草木花鸟。
C.尾联用一个细节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思家、悲己之情。
D.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感情强烈,情景兼具,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3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价。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①
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②望晴空。
两水③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注】①谢朓北楼:即谢朓楼,又名谢公楼,为南朝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故址在陵阳山顶是宣城的登览胜地。②“晚”一作“晓”。③两水:指宛溪、句溪。宛溪上有凤凰桥,句溪上有济川桥。
36.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领联写景的妙处。
37.“大小谢”指的是谢灵运和谢朓。本诗尾联写到小谢,《答谢中书书》结尾写到大谢,各自有什么用意
【甲】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乙】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38.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小题。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唐)王建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中“过”字的意思和诗句“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过”都是“拜访、造访”的意思。
B.首联“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中“朱门”一词点出了李将军的地位。
C.首联通过“高树蝉声”突出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
D.颔联则通过“重装墨画”和“香薰一架书”展现了书斋的素净雅致。
(2)这首诗的颈联和尾联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江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39.下列诗词中,没有提到“英雄”之意的一项是( )
A.《十五从军征》
B.《江城子·密州出猎》
C.《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D.《满江红(小住京华)》
40.辛弃疾的词好用典故,常为人诟病为“好掉书袋”。请从本首词中任选一处典故,谈谈你对这首词用典的看法。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唐代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1.下面诗句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的情感最接近的一项是( )
A.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B.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C.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D.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42.朗读《次北固山下》,边读边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情景,体会上下句对偶的精妙。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各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全。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的情感。
44.“白头搔更短”中的“搔”字是否可以换成“梳”字?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语文中考复习专练:诗歌赏析》参考答案
1.(1)“撼”本意为撼动,本句意思为波涛汹涌似乎要撼动岳阳城,或夸张手法“撼”字表现出洞庭湖的浩阔激荡、气势宏大。
(2)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或希望得到张丞相引荐)希望能够出仕,一展才华,做一番事业的心愿。
2.(1)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2)原句比“波浪涌起”更能突出大海的波澜壮阔。或;原句描绘的是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而“波浪涌起”描绘的是海水起伏涌动的景象。
(3)曹操在《观沧海》中,借登高表达自己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借登高表达不断探求、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3.C 4.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黑云压城城欲摧”意思是: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黑云”比喻敌军,用“压”字形容敌军人马众多,并且来势非常猛烈,气焰非常嚣张,用这个动词来表现交战双方兵力相差很多,表现了形势的危险。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说明守城将士处在危险的境地,突出了敌军压境的紧张气氛。
5.归雁 6.积极乐观(核心意思对即可)
7.C 8.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好像近在身边。
9.D 10.示例:“雁”在古诗中常用来作为游子思乡的寄托,在这首诗中,诗人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应该用“雁”。而“燕”是春天的象征,用在此处不合理。
11.B 12.《钱塘湖春行》通过对杭州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诗人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丰乐亭游春》一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致描写,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同时欧阳修用夸张手法说酒醒春已归,感叹春天的短暂,暗含着诗人浓厚的惜春之意。
13.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描绘了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点出送别地点,烘托了作者的送别之情。 14.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像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15.诗人通过强调同是宦游人,意在告诉友人,离别是必然的,不必过于哀伤,从而减轻友人的离愁别绪,体现出对友人的关怀与体贴。 16.这首诗一洗往昔送别诗悲苦缠绵之态,体现了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17.(1)D
(2)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勇于突破的情感。甲诗借鹤冲云霄展现诗人面对困境积极乐观的态度;乙诗通过倡导创作新曲,表达在文学创作上推陈出新、积极进取的追求。
18.B 19.示例:表现了诗人坚定信心、重新鼓起勇气,以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0.C 21.运用叠词和动作描写,把主人公长夜难眠、思绪万千及相思之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22. 气候寒冷 路途遥远 23. 忠君报国 思念故乡
24.“阔”字描绘了春潮涌来,江水上涨时两岸变得更加广阔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恢弘阔大的境界。 25.强烈的思乡之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6. 人的感官(视觉) 青苔 27.才华不被赏识的失意与孤独之情。
28.C 29.以动衬静。“月落庵前梦未回,松间无限鸟声催”,月亮落了,我还没有从梦中醒来,松林里已经有无数的鸟儿在啼叫,催着我起床了。“月落”是静景,“鸟声催”是动景,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突出山林的幽静。
30.B 31.诗人想象了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境,与眼前的凄苦形成对比,更加突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相思之苦,所以说“眼前景反作后日怀想,此意更深”。
32.示例: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秋雨霏霏,雨水打湿了道路,树叶纷纷飘落下来,漂浮在水面上。营造了凄凉感伤的氛围。 33.示例一:选B 从“岁晚客程遥”可知晁补之在外地漂泊,他目前所处的吴淞离家乡还有很远的距离,诗中充满浓厚的思乡之情。而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断肠人在天涯”可知作者也漂泊在外,夕阳西下,作者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晁补之和马致远有相似的经历和情感体验,所以他们更有可能成为朋友。
示例二:选B 晁诗的“孤舟宿何许”的孤舟意象,让我们感受到诗人旅途中的孤寂、而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古道西风瘦马”可知,作者只有瘦马陪伴,行走在他乡的古道,曲中充满了孤寂之情。晁补之和马致远有相似的经历和情感体验,所以他们更有可能成为朋友。
34.A 35.形式上:用对偶、夸张的手法;内容上: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天,家书极其难得,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强烈感情。(同时隐含反对战争、渴望战争尽快结束、期盼亲人团聚、国泰民安的意思。)
36.运用比喻的修辞,将两溪比作明镜,将两桥比作彩虹,表现了溪水的明净,双桥的姿态与色彩之美,表现宣城如画般美丽,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喜爱之情。(意对即可) 37.甲句既表达诗人对谢公的怀念之情,也通过写除了诗人没有人会想着到谢北楼来,慨叹自己的心情无人理解,流露出仕途失意(或人生坎坷)的苦闷、惆怅、孤寂。乙句写从谢灵运以来没有懂得欣赏这奇异风景的人,表达作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自得和对世人不懂得欣赏山水美景的遗憾。(意对即可)
38.(1)A
(2)这首诗的颈联运用衬托手法,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尾联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恐不如”等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写出了将军的豪放和志趣。
39.A 40.示例一:我认为这首词的用典不应该受到诟病。如“不尽长江滚滚流”化用杜甫的诗句,透露出词人的无奈、伤感、抑郁。
示例二:我认为这首词的用典不应该受到诟病。如“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用典,借“曹刘”来衬托孙权的英雄形象,感叹南宋当下没有像孙权这样的人来扭转乾坤。
示例三:我认为这首词的用典不应该受到诟病。如“生子当如孙仲谋”,引用曹操的话,赞颂孙权的雄才大略、不畏强敌,流露出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之气的南宋朝廷的讽刺,表达了词人的爱国情怀。
41.C 42.情景:潮水涨起来了,江面宽广,两岸更远了;挂起帆,乘船顺风疾行
对偶:“两岸阔”“一帆悬”是精整的对仗,意境开阔,情绪饱满,象征着诗人对人生旅途充满期待,心境乐观昂扬。
43.忧国伤时、念家悲己 44.“搔”字是对诗人想解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传神地描写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思家情怀;而“梳”字指用梳子整理头发,在表达诗人情感和心理方面没有“搔”字深刻、全面,所以不能把“搔”换成“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