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 4 分,共 48 分)
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
13. (10 分)
(1)标志性事件:鸦片战争;条约:《南京条约》 。
(2)变化:通商口岸从沿海地区深入到内地(长江中下游地区) 。
(3)“国耻”: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影响:清政府沦为帝
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
14. (14 分)
(1)措施:创办民用工业。特点:创办新式学堂,培养多方面人才;新式学堂学生人数
少,但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军事人才和知识分子 。
(2)历史事件:戊戌变法。观念:政治变革比西方技术的输入更为重要,没有政治变革
伴同的单纯技术革新只会浪费精力 。
(3)目的:解放青年思想,完成社会革命,解决社会思想问题,促使中国青年思想解放
和社会人格独立自主。口号:民主与科学 。
(4)特点:从学习西方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由浅入深、
层层递进 。
15. (14 分)
(1)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关系: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
(2)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历史事件:南昌起义 。
(3)会议:遵义会议。精神: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坚韧不拔、团结协作等精神(答
出两点即可) 。
(4)作用: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
16. (14 分)
(1)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根源:封建制度的腐朽 。
(2)南京大屠杀 。
(3)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和团结。国民党:台儿庄战役;共产党:平型关大
捷(或百团大战) 。
(4)日本右翼势力的言行是对历史的歪曲和对受害国人民感情的伤害,我们应坚决反对;
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加强国际合作,防止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2024一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
历史学科试题卷
时量:60分钟
总分:60分
试卷形式:闭卷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12小题,每
小题4分,共48分)
1.林则徐纪念馆中有一副楹联写道:“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魑魅之心。”与这
一楹联相关的史实是()
A.虎门销烟
B.三元里人民抗英
C.收复新疆
D.黄海海战
2.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证据,下列可用于研究太平天国运动的最可靠的史料是()
A.太平天国运动的连环画
B.《天朝田亩制度》文本
C.电视剧《太平天国运动》
D.小说《洪秀全演义》
3.从1867年之后,清政府朝廷上下就为应不应该修建铁路吵翻了天。福建巡抚李福泰指责电线、铁路都是“惊
民扰众,变乱风俗”的有害之物,而且修建铁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是惊动山神、龙王的不祥之物,会惹怒神
灵,招来巨大灾难。这说明了()
A.近代化的艰难
B.修筑铁路技术的不成熟
C.洋务派的固执
D.中央与地方的权力斗争
4.据麦美德记述,1900年6月30日和7月1日河北保定的15名传教士全部被杀以后,该地区正好开始下雨,
这在义和团看来,恰好证实他们的理由和行动都是正确的。这说明义和团()
A.打击帝国主义
B.宣传“扶清灭洋”口号
C.带有迷信色彩
D.得到清政府支持与默许
5.有学者认为: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和改朝换代的战争相比较,辛亥革命的斗争场景并不是特别的壮
观与惨烈,但它的历史地位与意义却不同寻常。材料中的“不同寻常”指的是辛亥革命()
A.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
B.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C.推动中国的思想启蒙
D.终结中国的君主专制
6.“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时民国七年十二月三十日,孙
文自序于上海。”孙文评论的是()
A.八国联军侵华
B.宣统帝退位
C.袁世凯称帝
D.军阀割据纷争
第1页共6页
7.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今日之中国,当造今日之文学”“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并批
判了一些旧文学技巧,代之以新技巧。由此可见,他倡导()
A.思想改良
B.文学改良
C.科技改良
D.教育改良
8.如图所示是1926年12月广东国民党党员的职业构成情况。这一现象()
40第
35%
30%
25%
20完
15第
10%
5%
0%
农民
工人
学生商人
A.奠定了国民党改组基础
B.表明国民党已成农民党
C.是国共合作推动的结果
D.说明社会各阶层积极参加抗日
9.据《剑桥中华民国史》记载:“估计1930年,红军总数约有5万人,1931年增加到10万人以上,1932年
增至20万人,1933年增至50万人。”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土地革命运动的开展
B.黄埔军校在广州建立
C.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D.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
10.英国记者詹姆斯·贝特兰对某事件评价说:“它不是几个将军私人的冲突,而是由于民族敌人无厌的侵略
所激起的伟大政治斗争的焦点,是全中国人民的反日运动,特别是西北军民反日运动之最尖锐的表现。”他所
评论的“某事件”是()
A.“巴黎和约”的签订
B.一二·九运动
C.西安事变
D.东北沦陷
1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名称,七七事变后,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
八路军,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人民军队名称的变化反映出()
A.社会性质的变化
B.社会矛盾的变化
C.中共地位的变化
D.领导阶级的变化
12.“扶清灭洋”“三民主义”“打倒列强,除军阀”“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这些口号和主张、理论共同说
明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是()
A.学习西方,挽救危机
B.发动革命,实现共和
C.革故鼎新,变法救国
D.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四小题,其中13题10分,14题14分,15题14分,16题14分,
共52分)
13.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遭受侵略的历史,列强发动的一次次侵略战争使中国丧失了国家独立
和领土完整,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第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