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7 SectionA 1a-2d教案
一、教学目标(四维目标)
(一)语言能力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拼写和运用本课时的重点词汇,如“square, meter, deep, desert, population, Asia”等,以及短语“feel free, as far as I know”。
熟练掌握询问和描述地理信息的常用句型,如“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 How high is Qomolangma ”,并能运用形容词和副词的最高级来谈论世界之最和中国之最 。
能够听懂关于地理知识的简单对话和短文,获取关键信息,并能根据所听内容进行简单的复述和回答问题。
能用所学词汇和句型,通过对话、讨论等形式,准确地描述地理事物的特征和相关信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二)文化意识
通过对世界和中国地理知识的学习,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自然风貌和文化特色,拓宽国际视野,增强文化包容意识。
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三)思维品质
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通过对地理数据的分析和比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其能够对信息进行合理的判断和评价。
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创新性的问题和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自主学习的方法,如预习、复习、查阅资料等,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学会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听力技巧和口语表达技巧,如预测、抓关键词、模仿语调等,提升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 。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重点词汇和短语的理解与运用。
掌握形容词和副词最高级的构成和用法,以及询问和描述地理信息的句型。
能够听懂关于地理知识的简单听力材料,并获取关键信息。
(二)教学难点
区分并正确运用形容词和副词的最高级形式,尤其是不规则变化的词。
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流利的口语表达和交流 。
理解并掌握一些与地理知识相关的特殊表达方式和概念。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如旅行、地理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运用语言,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任务驱动法:布置多样化的任务,如听力任务、口语任务、小组讨论任务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视频、地图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和相关语言表达,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四、教学过程(40分钟)
(一)导入(Lead-in)(5分钟)
师生问候(Greeting):T: Hello, boys and girls! Nice to see you again. How was your weekend Ss: Fine, thank you. And you (通过简单的日常问候,拉近师生距离,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展示图片和问题: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世界著名景点的图片,如金字塔、埃菲尔铁塔、长城等,然后提问:“Do you like traveling What places do you want to visit most Why ”引导学生用英语回答,分享自己想去旅游的地方及原因,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地理知识(geography knowledge)。 【设计思路】从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旅游话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自然地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同时也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二)知识呈现(Presentation)(10分钟)
词汇教学:教师利用PPT依次展示单词“square, meter, deep, desert, population, Asia”,并通过图片、例句等方式进行讲解和示范。例如:展示一张沙漠的图片,引出单词“desert”,并说:“Look at this picture. This is a desert. The Sahara is the biggest desert in the world.” 【设计思路】运用直观的图片和简单易懂的例句,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和记忆单词,同时将单词融入到具体的语境中,让学生初步感受词汇的用法。
句型教学: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关于世界之最的句子,如“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 Qomolangma i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 It's 8,848.86 meters high.”,并带领学生朗读句子,讲解句子的结构和用法,重点强调形容词最高级的构成和用法,以及询问高度、长度、面积等的句型结构。 【设计思路】通过展示和讲解典型的句子,让学生对重点句型有清晰的认识,同时通过朗读加深学生的记忆,为后续的口语练习打下基础。
(三)听力练习(Listening)(10分钟)
听前准备(Pre - listening):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1a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图片中出现的地理事物,并猜测相关的地理信息,如高度、长度、面积等。然后,教师播放一段关于世界地理知识的音频,让学生初步了解听力内容的主题和大致信息。 【设计思路】通过观察图片和预测,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降低听力难度,同时让学生对听力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知,提高听力效果。
听力任务(While - listening):
- 教师播放1b的录音,让学生听录音并完成课本上的填空任务,记录下所听到的地理信息,如山脉的高度、沙漠的面积、湖泊的深度等。
- 播放第二遍录音,让学生核对答案,并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
- 教师再次播放录音,让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连读和弱读等发音技巧。 【设计思路】通过听力任务,让学生在实际的听力情境中获取关键信息,提高听力理解能力。同时,通过多次听录音和跟读,帮助学生纠正发音,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四)口语练习(Speaking)(10分钟)
模仿对话(Model conversation):教师展示课本2d的对话,和一名学生进行示范朗读,让学生注意对话中的语音、语调、语气和表达方式。然后,让学生两人一组模仿对话进行朗读练习。 【设计思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示范朗读,让学生明确口语表达的标准和要求,通过模仿练习,让学生初步掌握对话中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交际技巧。
小组讨论(Group discussion):教师提出一些话题,如“What's the most amazing place in your hometown What can you tell us about it ”,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自己家乡最令人惊叹的地方及相关信息。 【设计思路】通过小组讨论,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语言交流环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自由表达,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课堂小结(Summary)(3分钟)
知识回顾: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如“square, meter, deep, desert, population, Asia, feel free, as far as I know, 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 How high is... ”等。
学生分享:邀请几位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如学到了哪些新的地理知识、掌握了哪些语言表达方法等。 【设计思路】通过知识回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加深记忆。通过学生分享,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感受,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
(六)作业布置(Homework)(2分钟)
书面作业: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如词汇拼写、句型转换、短文填空等,巩固所学的词汇和语法知识。
口语作业:和家人或朋友用英语谈论本节课所学的地理知识,如世界之最、中国之最等,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拓展作业: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世界地理的知识,并用英语制作一份手抄报,下节课进行展示和分享。 【设计思路】通过多样化的作业布置,让学生从不同方面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在口语练习环节,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提高口语练习的效果。
在教学评价方面,要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及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六、板书设计
Unit 7 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
重点词汇:square, meter, deep, desert, population, Asia, feel free, as far as I know
重点句型:
- 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
- Qomolangma i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
- How high is Qomolangma It's 8,848.86 meters high.
- The Sahara is the biggest desert in the world.
- The Caspian Sea is the deepest of all the salt lakes.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7 Section A 3a-3c教案
一、教学目标(四维目标)
(一)语言能力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文本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如“weigh, birth, up to, adult, endangered, research, keeper, awake”等,并能正确运用。
熟练掌握描述动物特征和生活习性的相关句型,如“At birth, it was...”, “An adult panda weighs many times more than a baby panda.” 等。
能够读懂关于大熊猫的短文,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获取关键信息,并能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
能用所学词汇和句型,以书面或口头形式介绍大熊猫等濒危动物的基本信息,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文化意识
了解大熊猫等濒危动物的生存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增强保护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的意识。
体会大熊猫作为中国国宝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传播意识。
(三)思维品质
通过阅读和分析文本,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梳理文章的结构和脉络,理解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引导学生对濒危动物保护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鼓励学生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发挥创新思维,用独特的方式介绍和宣传濒危动物。
(四)学习能力
指导学生运用略读、扫读、精读等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培养自主阅读习惯。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学会在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分享学习经验。
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写作策略,如列提纲、组织语言、运用连接词等,提升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掌握重点词汇和短语的含义及用法,能够正确运用到语言表达中。
理解并运用描述动物特征和生活习性的相关句型,准确介绍动物信息。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理解文章主旨。
(二)教学难点
理解和运用一些较复杂的表达方式,如倍数表达法“...times more than...”等。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清晰、连贯地以书面或口头形式介绍濒危动物,做到语言准确、逻辑合理。
培养学生保护濒危动物的意识,并激发学生为保护动物采取实际行动的意愿。
三、教学方法
任务型教学法:设计一系列阅读、写作和讨论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培养综合素养。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阅读讨论、写作练习等任务,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大熊猫等濒危动物的生活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
提问引导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40分钟)
(一)导入(Lead-in)(5分钟)
播放视频: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大熊猫的精彩视频,视频中展示大熊猫的可爱模样、生活习性等。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What animals did you see in the video Do you like pandas Why or why not ”引导学生用英语简单回答,分享自己对大熊猫的喜爱及原因。
展示图片:教师展示一些大熊猫不同生长阶段的图片,如熊猫幼崽、成年大熊猫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内容,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关于大熊猫的话题。 【设计思路】通过生动有趣的视频和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激活学生已有的关于大熊猫的知识储备,为后续的阅读教学做好铺垫。
(二)知识呈现(Presentation)(10分钟)
词汇教学:教师利用PPT呈现本节课的重点词汇和短语“weigh, birth, up to, adult, endangered, research, keeper, awake”等,通过图片、例句、动作演示等方式进行讲解。例如,展示一个秤的图片并做出称重的动作,引出“weigh”这个单词,说:“We use a scale to weigh things. How much do you weigh ” 同时,讲解词汇的词性、用法和搭配。
句型教学:教师展示一些含有重点句型的句子,如“At birth, a baby panda is very small and weighs only about 0.1 to 0.2 kilos.” “An adult panda weighs many times more than a baby panda.” 等,带领学生朗读句子,讲解句子的结构和语法点,特别是倍数表达法的用法。 【设计思路】通过直观的方式呈现词汇和句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将词汇和句型融入到具体的语境中,让学生初步感受其用法,为阅读和写作做好语言准备。
(三)阅读练习(Reading)(10分钟)
略读(Skimming):教师让学生快速浏览3a的短文,回答问题“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 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主题句和关键信息,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扫读(Scanning):学生再次阅读短文,回答课本上的细节问题,如“How much does a baby panda weigh at birth How tall are adult pandas ”等。教师让学生在文中划出相关句子,然后核对答案。
精读(Intensive reading):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分析短文,讲解文中的重点、难点和长难句,如“Pandas do not have many babies, maybe only one every two years. The babies often die from illnesses and do not live very long.”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一些问题,如“Why are pandas endangered ” 【设计思路】通过不同层次的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和理解能力,让学生逐步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同时在阅读过程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
(四)语言运用(Language Use)(10分钟)
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话题“How can we help protect pandas and other endangered animals ” 每个小组进行讨论并记录讨论结果,然后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写作练习: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大熊猫的短文,介绍大熊猫的基本信息、生存现状和保护措施。写作前,教师引导学生列提纲,组织语言。写作完成后,让学生进行小组内互评,互相提出修改建议。 【设计思路】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输出,提高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五)课堂小结(Summary)(3分钟)
知识回顾: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如“weigh, birth, up to, An adult panda weighs many times more than a baby panda.” 等。
总结保护意义:再次强调保护濒危动物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采取实际行动保护动物。 【设计思路】通过知识回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加深记忆。通过总结保护意义,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实现情感教育目标。
(六)作业布置(Homework)(2分钟)
书面作业:修改完善课堂上写的关于大熊猫的短文,要求语言准确、通顺,逻辑清晰。
口语作业:用英语向家人或朋友介绍大熊猫的相关知识,以及保护大熊猫的重要性。
拓展作业: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濒危动物,查阅资料,制作一份英文手抄报,介绍该动物的特征、生存现状和保护措施,下节课进行展示。 【设计思路】通过多样化的作业布置,让学生从不同方面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环保意识。
五、教学反思
在词汇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可增加一些词汇游戏或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词汇。
在写作教学中,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如提供更多的写作模板和范例,降低写作难度。
在小组讨论环节,要加强对小组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六、板书设计
Unit 7 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 (3a-3c)
重点词汇:weigh, birth, up to, adult, endangered, research, keeper, awake
重点句型:
- At birth, a baby panda is...
- An adult panda weighs many times more than a baby panda.
- Pandas do not have many babies, maybe only one every two years.
保护措施:How can we help protect pandas and other endangered animals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
Unit 7 Section A Grammar Focus教案
一、教学目标(四维目标)
(一)语言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构成规则,包括规则变化(如直接加 -er/-est,以 -e 结尾加 -r/-st,重读闭音节双写尾字母加 -er/-est,辅音字母加 -y 结尾变 y 为 i 加 -er/-est 等)和不规则变化(如 good/well - better - best,bad/badly/ill - worse - worst 等)。
能够正确运用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进行句子的书写和口头表达,如描述事物的大小、高低、长短、远近、好坏等特征,以及进行事物之间的比较。
学会使用含有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常用句型,如“A + be + 比较级 + than + B”(表示 A 比 B 更……),“A + be + the + 最高级 + 范围”(表示 A 在……范围内是最……的),“one of the + 形容词最高级 + 可数名词复数 + 范围”(表示……是……中最……之一)等,并能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
(二)文化意识目标
通过对世界地理、著名事物等相关内容的比较描述(如世界最高峰、最长河流等),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色,拓宽国际视野,增强文化包容意识。
培养学生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观察力,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事物的差异和特点,体会比较级和最高级在描述世界多样性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对世界的探索欲望。
(三)思维品质目标
在学习比较级和最高级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其能够分析和总结形容词和副词变化的规律,并能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对不同事物进行比较和描述,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做出合理的判断和评价。
鼓励学生在口语和写作表达中,运用创新思维,尝试用独特的方式描述事物,提高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趣味性。
(四)学习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主动探究形容词和副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用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如归纳总结、对比分析、记忆技巧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鼓励学生在课后积极运用所学知识,通过阅读、写作、口语交流等方式,不断巩固和拓展语言知识,提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形容词和副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构成规则,尤其是不规则变化的单词。
掌握并能正确运用含有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常用句型进行表达。
理解比较级和最高级在句子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够准确区分两者的使用场景。
(二)教学难点
不规则形容词和副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记忆和正确运用,如 many/much - more - most,little - less - least 等。
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比较级和最高级进行准确、流畅的表达,避免出现语法错误和逻辑混乱。
理解和运用一些特殊的比较结构,如“比较级 + and + 比较级”(表示“越来越……”),“the + 比较级,the + 比较级”(表示“越……,越……”)等。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如旅游、购物、体育比赛等,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运用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任务驱动法:布置多样化的任务,如填空、造句、对话、写作等,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讨论、练习、表演等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归纳总结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形容词和副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构成规则、用法特点等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过程(40分钟)
(一)导入(Lead - in)(5分钟)
展示图片: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世界著名景点的图片,如珠穆朗玛峰、尼罗河、亚马逊河等,然后提问学生:“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se places Can you describe them in English ”引导学生用已学的词汇和简单句子描述这些景点,如“Qomolangma is very high.” “The Nile is a long river.” 等。
引入语法:教师接着展示一些包含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句子,如“Qomolangma i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 “The Nile is longer than the Yangtze River.” 让学生观察这些句子的特点,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语法知识。 【设计思路】通过展示学生熟悉的世界著名景点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欲望,自然地引入本节课的语法主题,同时激活学生已有的语言知识,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知识呈现(Presentation)(10分钟)
规则变化讲解:教师利用PPT呈现形容词和副词比较级和最高级规则变化的构成方式,通过举例和简单的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规则。例如,展示“tall - taller - tallest”,并解释在形容词词尾直接加 -er 构成比较级,加 -est 构成最高级;对于以 -e 结尾的形容词,如“nice - nicer - nicest”,直接加 -r 和 -st 等。每个规则讲解后,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模仿练习,如说出“short”“long”“clean”等单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式。
不规则变化讲解:教师列举出常见的不规则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如“good/well - better - best”“bad/badly/ill - worse - worst”“many/much - more - most”“little - less - least”等,通过有趣的记忆口诀或小故事帮助学生记忆。例如,用“good, better, best, never let it rest. Till good is better, and better is best.”的口诀帮助学生记住“good”的变化形式。同时,让学生用这些不规则变化的词进行简单造句练习,如“I feel better today than yesterday.” 【设计思路】将规则变化和不规则变化分别进行详细讲解,通过举例、演示和练习,让学生逐步掌握形容词和副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构成方式,有趣的记忆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三)语法探究(Grammar Exploration)(10分钟)
句型结构分析:教师展示Grammar Focus中的句子,引导学生分析含有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常用句型结构,如“A + be + 比较级 + than + B”“A + be + the + 最高级 + 范围”“one of the + 形容词最高级 + 可数名词复数 + 范围”等。通过对句子的成分划分和翻译,帮助学生理解句型的含义和用法。例如,分析句子“The Caspian Sea is the deepest of all the salt lakes.”,指出“the deepest”是最高级,“of all the salt lakes”表示范围。
小组讨论与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完成课本4a的练习,用所给单词的正确形式填空。完成后,小组内互相核对答案,教师请部分小组代表汇报答案,并进行讲解和点评。然后,让学生根据4a的练习内容,总结在不同句型中比较级和最高级的使用规律。 【设计思路】通过对句型结构的分析和小组讨论练习,让学生深入理解比较级和最高级在不同句型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四)巩固练习(Practice)(10分钟)
口语练习:教师给出一些话题,如“Compare your school with your friend's school.” “Talk ab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ummer and winter.” 让学生两人一组,运用比较级和最高级进行口语交流,描述事物之间的差异。交流结束后,邀请几组学生进行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写作练习: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写一篇短文,比较自己的家乡和另一个城市,要求至少使用三个含有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句子。写作完成后,学生进行小组内互评,互相检查语法错误和表达是否准确,然后进行修改完善。 【设计思路】通过口语和写作练习,让学生将所学的语法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语言表达中,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同时通过互评和修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纠错能力。
(五)课堂小结(Summary)(3分钟)
知识回顾: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形容词和副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构成规则、常用句型以及在实际运用中的注意事项。
学生分享:邀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体会,如学会了哪些新的语法知识、在练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以及是如何解决的等。 【设计思路】通过知识回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加深记忆;学生分享环节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感受,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
(六)作业布置(Homework)(2分钟)
书面作业:完成课本4b和4c的练习,进一步巩固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用法;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的语法练习题,加强对知识的运用和理解。
口语作业:用英语向家人或朋友介绍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并与其他动物进行比较,描述其特点,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拓展作业:收集一些含有比较级和最高级的英语广告、歌曲歌词或电影台词,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体会比较级和最高级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设计思路】通过多样化的作业布置,让学生从不同方面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在理解不规则变化和特殊句型时可能存在困难,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辅导,可采用个别辅导或小组互助的方式,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在口语和写作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可能存在表达不够自信或不够流畅的问题,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提供更多的表达范例和思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践和锻炼。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如引入更多的英文歌曲、电影片段等,让学生在更真实、有趣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和运用比较级和最高级,提高教学效果。
六、板书设计
Unit 7 Grammar Focus
形容词和副词比较级和最高级构成规则
- 规则变化:
- 直接加 -er/-est:tall - taller - tallest
- 以 -e 结尾加 -r/-st:nice - nicer - nicest
- 重读闭音节双写尾字母加 -er/-est:big - bigger - biggest
- 辅音字母加 -y 结尾变 y 为 i 加 -er/-est:heavy - heavier - heaviest
- 不规则变化:
- good/well - better - best
- bad/badly/ill - worse - worst
- many/much - more - most
- little - less - least
常用句型
- A + be + 比较级 + than + B
- A + be + the + 最高级 + 范围
- one of the + 形容词最高级 + 可数名词复数 + 范围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7 Section B 1a-1d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语言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本部分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如“achievement, succeed, thick, freezing, condition, take in, in the face of”等,理解其含义并能在语境中正确使用。
熟练运用本部分的重点句型,如“One of the world’s most dangerous sports is mountain climbing.” “It is also very hard to take in air as you get near the top.” 等,进行关于登山运动及挑战的表达。
能够听懂关于登山者挑战珠穆朗玛峰等相关内容的听力材料,准确获取关键信息,如登山者面临的困难、成功的原因等,并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转述和交流。
能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围绕登山及挑战自我的话题进行口语表达,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做到表达清晰、连贯、准确。
(二)文化意识目标
了解登山运动的魅力、风险以及登山者所具备的精神品质,拓宽对极限运动文化的认知。
体会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挑战自我、战胜自然的态度和价值观,培养跨文化意识和尊重不同文化的态度。
增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认识到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伟大,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和价值观。
(三)思维品质目标
通过对登山者事迹和面临困难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有条理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对登山运动及挑战自我的行为进行批判性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讨论和表达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独特的见解和想法。
(四)学习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预习、课堂合作探究等方式,主动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在听力过程中运用预测、抓关键词等听力技巧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在口语表达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帮助学生学会总结归纳所学内容,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重点词汇和短语的理解、记忆和运用,如“succeed, take in, in the face of”等。
掌握重点句型的结构和用法,能够运用相关句型描述登山运动及挑战。
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能够从听力材料中准确获取关于登山者挑战的关键信息。
(二)教学难点
理解并运用抽象词汇和短语,如“achievement, in the face of”等,准确表达相关概念和情境。
能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围绕登山及挑战话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体会登山者的精神品质,并将其转化为自身面对困难时的动力和勇气,实现知识与情感的融合。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创设与登山运动相关的情境,如模拟登山场景、讲述登山故事等,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运用语言,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任务型教学法:设计多样化的任务,如听力任务、口语任务、小组讨论任务等,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和巩固知识,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讨论、交流、听力练习等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地展示登山运动的场景和相关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Lead-in)(5分钟)
展示图片: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登山者攀登珠穆朗玛峰等高山的图片,包括登山者在雪山上艰难前行、在山顶欢呼等场景。
- T: Look at these pictures. What are the people doing
- Ss: They are climbing mountains.
提问引导: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 T: Do you think mountain climbing is an easy sport Why or why not
- Ss: No, it’s difficult because...
【设计思路】通过展示生动的登山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登山运动的特点,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然地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知识呈现(Presentation)(10分钟)
词汇教学:教师利用PPT呈现本部分的重点词汇和短语“achievement, succeed, thick, freezing, condition, take in, in the face of”等,通过图片、例句和动作演示等方式进行讲解。
- 例如,展示一张厚厚的积雪图片,引出“thick”这个单词,说:“Look at the snow. It’s very thick.” 然后让学生模仿造句。
- 对于短语“take in”,教师做出吸气的动作并说:“When you climb a high mountain, it’s hard to take in air.” 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
句型教学:教师展示重点句型,如“One of the world’s most dangerous sports is mountain climbing.” “It is also very hard to take in air as you get near the top.” 等,带领学生朗读句子,分析句子结构和语法点。
- 讲解“One of the + 形容词最高级 + 可数名词复数 + 谓语动词单数”的结构,强调其用法。
- 让学生进行替换练习,如“One of the most interesting books is...” 加深对句型的理解和运用。
【设计思路】通过直观的方式呈现词汇和句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例句和练习的设计让学生在语境中学习和运用知识,提高语言学习的效果。
(三)听力练习(Listening)(10分钟)
听前准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1b的图片,让学生预测听力内容可能涉及的话题和信息,如登山者面临的困难、登山的原因等。
- T: Look at the pictures in 1b. What do you think the listening will be about
- Ss: Maybe it will be about the difficulties of climbing Qomolangma.
听力任务:
- 教师播放1b的录音,让学生听并完成匹配任务,将图片与描述的内容进行匹配。
- 播放第二遍录音,让学生核对答案,并纠正错误。
- 教师播放1c的录音,让学生听并完成填空任务,记录下关键信息,如登山者面临的困难等。
- 再次播放1c录音,学生核对答案,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
听力技巧指导:教师总结听力过程中运用的技巧,如预测、抓关键词等,帮助学生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设计思路】听前预测帮助学生明确听力目标,提高听力的针对性。通过不同的听力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听力理解能力,掌握获取关键信息的技巧。听力技巧的指导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应对类似的听力材料。
(四)口语练习(Speaking)(10分钟)
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根据1b和1c的听力内容,讨论以下问题:
- What are the difficulties that mountain climbers face
- Why do so many people want to climb Qomolangma even though it is dangerous
- Do you think mountain climbing is a good sport Why or why not
- 每个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进行提问和补充。
教师点评: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表扬优秀的表现,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改进的建议。
【设计思路】小组讨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合作的平台,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小组展示和教师点评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同时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
(五)课堂小结(Summary)(3分钟)
知识回顾: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如“achievement, succeed, take in, One of the world’s most dangerous sports is...” 等。
情感升华: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思考登山者的精神品质,鼓励学生在面对困难时要勇敢、坚持,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设计思路】知识回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加深记忆。情感升华环节将知识与情感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和价值观。
(六)作业布置(Homework)(2分钟)
书面作业:完成课本相关练习题,如词汇拼写、句型转换等,巩固所学的词汇和句型。
口语作业:用英语向家人或朋友讲述关于登山者挑战的故事,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拓展作业: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登山运动的知识,写一篇短文介绍一种你感兴趣的登山经历或登山者的故事,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设计思路】多样化的作业布置可以让学生从不同方面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五、教学反思
在词汇教学中,虽然采用了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但部分抽象词汇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和运用仍有一定难度,今后应多提供一些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
在口语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够高,可能是因为话题有一定难度或缺乏自信。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引导,同时设计更具吸引力和层次性的话题。
听力练习中,部分学生在捕捉关键信息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听力技巧的训练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六、板书设计
Unit 7 Section B 1a-1d
重点词汇:achievement, succeed, thick, freezing, condition, take in, in the face of
重点句型:
- One of the world’s most dangerous sports is mountain climbing.
- It is also very hard to take in air as you get near the top.
登山者面临的困难:thick clouds, freezing weather conditions, heavy snow, hard to take in air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7 Section B 2a-2e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语言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本部分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如“force, nature, even though, achieve, challenge, in the face of”等,并能正确运用到句子中。
熟练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句型,如“Humans can sometimes be stronger than the forces of nature.” “It shows that humans can sometimes be stronger than the forces of nature.” 等,能够运用这些句型进行相关话题的表达和交流。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关于登山者挑战珠穆朗玛峰的文章,准确获取文章的主旨大意、细节信息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并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概括和转述。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模仿文章的结构和语言,围绕“挑战与成就”的话题进行写作,做到语句通顺、逻辑合理、语法正确。
(二)文化意识目标
了解登山运动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意义和价值,以及登山者所展现出的坚韧不拔、勇于挑战的精神品质,拓宽国际视野。
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尊重不同文化中对于挑战和成就的理解,增强文化包容意识。
(三)思维品质目标
通过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梳理文章的结构和脉络,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论证方法。
鼓励学生对文章中的观点进行批判性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写作和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独特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四)学习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运用略读、扫读、精读等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培养自主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和分享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如总结归纳、联想记忆、对比分析等,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掌握重点词汇和短语的含义、用法和搭配,能够在语境中准确运用。
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和细节信息,把握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关系。
学会运用文中的重点句型进行表达和写作,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二)教学难点
理解一些抽象词汇和短语的含义,如“force, nature, achieve”等,并能准确运用到合适的语境中。
深入理解文章中所传达的“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挑战与成就”的内涵,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思考,写出内容丰富、逻辑清晰、语言准确的短文。
三、教学方法
任务型教学法:设计一系列阅读、讨论、写作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和运用语言知识,提高综合语言能力。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阅读分析、讨论交流和写作评价等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情境教学法:创设与登山和挑战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运用所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提高语言运用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问题导向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Lead-in)(5分钟)
播放视频:教师播放一段登山者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精彩视频,展示登山者在恶劣环境中艰难前行、最终登顶的画面。
提问讨论:视频结束后,教师提问学生:“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mountain climbers in the video What challenges do they face ” 引导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看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
【设计思路】通过播放视频,直观地呈现登山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发学生对登山者面临挑战的思考,自然地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知识呈现(Presentation)(8分钟)
词汇教学:教师利用PPT展示本部分的重点词汇和短语“force, nature, even though, achieve, challenge, in the face of”等,通过图片、例句和英文解释进行讲解。
- 例如,展示自然景观的图片,解释“nature”的含义;用例句“He achieved his dream of becoming a doctor.” 讲解“achieve”的用法。
- 让学生跟读词汇和短语,进行模仿练习,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发音。
句型教学:教师展示文中的重点句型,如“Humans can sometimes be stronger than the forces of nature.” “It shows that humans can sometimes be stronger than the forces of nature.” 等,分析句子结构,讲解语法点和句型的含义。
- 引导学生进行替换练习,用不同的主语和宾语替换原句中的内容,巩固对句型的理解和运用。
【设计思路】通过直观的图片、例句和英文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词汇和短语的含义和用法。句型的讲解和练习,使学生能够掌握重点句型的结构和运用,为阅读和写作做好准备。
(三)阅读教学(Reading)(12分钟)
略读(Skimming):教师让学生快速浏览2b的文章,回答问题“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 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主题句和每段的中心思想,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扫读(Scanning):学生再次阅读文章,回答课本2c的问题,如“Why do so many people try to climb this mountain even though it is dangerous ” “What are the difficulties that the climbers face ” 等,让学生在文中划出相关信息,教师核对答案并进行讲解。
精读(Intensive reading):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分析文章,讲解文中的长难句、重点词汇和短语的运用,以及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 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所传达的“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挑战与成就”的内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设计思路】通过不同层次的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和理解能力,让学生逐步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小组讨论有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四)语言运用(Language Use)(12分钟)
小组讨论:教师提出话题“Is it worth taking risks to achieve our dreams Why or why not ” 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写作练习: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和小组讨论的结果,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对“挑战与成就”的看法。
- 写作前,教师引导学生列提纲,确定文章的结构和要点。
- 学生写作过程中,教师巡视并给予个别指导。
- 写作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内互评,互相检查语法错误、拼写错误和逻辑问题,并提出修改建议。
【设计思路】小组讨论为学生提供了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语表达和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写作练习则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五)课堂小结(Summary)(2分钟)
知识回顾: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重点词汇、短语、句型和文章内容。
情感升华:教师总结本节课所传达的“挑战与成就”的主题,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勇于面对挑战,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设计思路】知识回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情感升华则将知识与情感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六)作业布置(Homework)(3分钟)
书面作业:修改完善课堂上的写作短文,将其工整地抄写在作业本上。
口语作业:用英语向家人或朋友讲述自己从文章中学到的关于登山者的精神和对挑战的理解。
拓展作业: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挑战自我、实现梦想的真实故事,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设计思路】多样化的作业布置有助于学生从不同方面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五、教学反思
在词汇教学中,虽然采用了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但部分学生在实际运用中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词汇的巩固和练习。
在阅读教学的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话题难度较大或缺乏自信。今后应更加关注这些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引导,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
在写作教学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在组织语言和表达观点方面还存在较大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写作技巧的指导和训练,提供更多的写作范例和练习机会。
六、板书设计
Unit 7 Section B 2a-2e
重点词汇:force, nature, even though, achieve, challenge, in the face of
重点句型:
- Humans can sometimes be stronger than the forces of nature.
- It shows that humans can sometimes be stronger than the forces of nature.
文章要点:
- 登山者的挑战(difficulties faced by climbers)
- 挑战的意义(meaning of challenges)
-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s and nature)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7 Section B 3a-Self Check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语言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本单元所学的重点词汇(如“population, achievement, succeed, nature”等)、短语(如“feel free, as far as I know, take in, in the face of”等)和句型(如形容词及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句型)进行准确表达。
能够根据给定的主题和提示,完成一篇逻辑清晰、语句通顺、语法正确且包含比较级和最高级运用的短文写作,提升写作能力。
进一步巩固听力理解能力,能准确捕捉与本单元话题相关的听力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并进行有效转述和回应。
提高口语表达的流利度和准确性,能够围绕本单元话题(如地理特征、人类挑战等)进行较为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二)文化意识目标
加深对不同地理事物所蕴含的文化意义的理解,如世界著名山脉、河流等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象征意义。
增强对人类挑战自然、超越自我的精神内涵的认识,体会不同文化中对于勇气、坚持等品质的崇尚,培养跨文化意识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观念。
(三)思维品质目标
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合理组织文章结构,运用恰当的连接词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在对听力材料进行分析和理解的过程中,锻炼批判性思维,能够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合理质疑和判断。
在口语交流中,激发创新思维,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独特的观点和见解,提升语言表达的创新性。
(四)学习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复习和归纳本单元的重点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有效沟通、相互学习的能力,提升团队协作精神和合作学习技巧。
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写作策略和技巧,如列提纲、收集素材、修改润色等,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并运用本单元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进行写作和口语表达。
能够根据写作要求,完成一篇结构完整、内容充实、语法正确的短文,突出比较级和最高级的运用。
提高学生对本单元话题相关听力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准确获取关键信息。
(二)教学难点
在写作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使文章内容丰富、语言生动,避免简单的词汇和句型堆砌。
培养学生在口语交流中运用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对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和独特表达。
引导学生将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融入到语言学习中,实现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布置写作、听力、口语等具体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综合语言能力。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写作互评、听力讨论等任务,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情境教学法:创设与本单元话题相关的真实或模拟情境,如地理知识竞赛、登山经历分享等,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语言,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复习、归纳知识,独立完成部分学习任务,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Lead-in)(5分钟)
展示图片回顾: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本单元涉及的一些著名地理景观(如珠穆朗玛峰、撒哈拉沙漠等)以及登山者挑战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相关词汇和知识。
- T: Look at these pictures. What can you remember about them Who can use some words we learned in this unit to describe them
- Ss: Qomolangma i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 It's very challenging to climb it.
提问引入: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 T: Among all these amazing things, what impresses you the most And why
- 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自然引入本节课对本单元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设计思路】通过图片回顾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开口表达,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二)知识复习与呈现(Presentation)(8分钟)
词汇复习:教师利用PPT呈现本单元重点词汇和短语,通过英汉互译、造句等方式进行复习。
- 例如,展示“population”,让学生说出其含义并造句;给出“在面对……”的汉语,让学生说出对应的短语“in the face of”。
- 对于学生容易混淆或出错的词汇和短语,进行重点讲解和辨析。
句型复习:回顾本单元的重点句型,尤其是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句型。
- 教师通过例句展示和讲解,引导学生总结句型结构和用法。
- 如:“The Amazon River is one of the longest rivers in the world.” 让学生分析句子结构,并进行模仿造句练习。
【设计思路】系统复习词汇和句型,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为后续的写作、听力和口语练习做好准备。通过多样化的复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复习效果。
(三)写作教学(Writing)(12分钟)
写作指导:教师引导学生阅读3a的写作要求,明确写作任务是写一篇关于自己认为最伟大的奇迹(自然或人造)的短文。
- 带领学生分析写作要点,如选择一个具体的奇迹、描述其特点、说明伟大之处等。
- 鼓励学生列提纲,组织写作思路。例如:
- Introduction: State the miracle you choose.
- Body: Describe its features and what makes it great (using comparative and superlative degrees).
- Conclusion: Summarize your opinion.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提纲进行写作,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词汇拼写、语法错误、表达不清等。
小组互评:写作完成后,学生进行小组内互评。教师给出互评标准,如语法准确性、内容完整性、逻辑连贯性、比较级和最高级的运用等。
- 学生根据标准互相阅读和评价作文,提出修改建议,并记录在作文旁边。
【设计思路】通过详细的写作指导,帮助学生明确写作任务和要求,掌握写作方法和技巧。小组互评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学习能力,同时让学生从同伴的作文中学习优点,发现不足。
(四)听力与口语练习(Listening and Speaking)(12分钟)
Self Check 1听力练习:教师播放Self Check 1的录音,让学生完成填空任务。
- 播放第一遍录音,学生初步填空;播放第二遍录音,学生核对答案。
- 教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强调听力中的关键词和重点内容。
口语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话题围绕Self Check 1中听力材料的内容,如“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places mentioned in the listening Which on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 most and why ”
- 每个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给予指导和鼓励。
- 小组推选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其他小组可以进行提问和补充。
【设计思路】通过听力练习,巩固学生对本单元话题相关信息的捕捉和理解能力。口语讨论为学生提供了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五)课堂小结(Summary)(2分钟)
知识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复习的重点词汇、短语、句型,以及写作、听力和口语练习中的要点和收获。
学习方法强调:教师强调自主复习和归纳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运用所学的学习方法巩固知识。
【设计思路】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内容,强化重点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作业布置(Homework)(3分钟)
书面作业:根据小组互评的建议,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并工整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口语作业:用英语向家人讲述自己作文中描述的伟大奇迹,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拓展作业: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世界奇迹的知识,制作一张英文手抄报,下节课展示。
【设计思路】多样化的作业布置,从写作、口语和拓展等方面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精神。
五、教学反思
在写作教学中,虽然进行了详细的指导和小组互评,但部分学生在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逻辑性方面仍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写作技巧的训练和优秀范文的分析。
听力练习中,部分学生对一些关键词的捕捉不够准确,可能是因为平时听力训练的强度和多样性不足,后续应增加听力材料的类型和难度,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在口语讨论环节,部分性格内向的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师应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引导,创造更宽松的口语交流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口语练习中。
六、板书设计
Unit 7 Section B 3a-Self Check
重点词汇短语:
- population, achievement, succeed, nature...
- feel free, as far as I know, take in, in the face of...
重点句型:
- 比较级和最高级句型示例
- The Amazon River is one of the longest rivers in the world.
写作要点:
- Introduction: State the miracle.
- Body: Describe features and greatness.
- Conclusion: Summarize opin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