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二单元 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
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
【课程标准】: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人民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二、中古西欧文化
三、拜占庭、俄罗斯文化
时空定位:古代希腊以巴尔干半岛南部为中心区域。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被称作古代希腊历史上的“古典时代”,这是古代希腊历史上城邦制度和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
【知识回顾】思考古希腊产生灿烂的古代文化的因素?
经济:生产力进步,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达,奴隶制经济发展;
地理:地理位置优越,便于吸纳西亚北非优秀文化成果;
政治:奴隶制城邦制度繁荣,公民阶层活跃;
主观:人文主义产生,城邦执政者重视文化发展。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1.古希腊哲学
概况:
世界的本源?
泰勒斯的水本原说、赫拉克利特的火本原说、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
“三大哲人”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希腊哲学产生于希腊人对宇宙起源和人生意义等自然和社会的知识追求,古希腊哲学家力图用理性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自然
人
苏格拉底“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
用对话的方式,致探讨人生哲理、社会伦理
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柏拉图
将哲学和数学融会贯通。创建“学园”(阿卡德米学院(Akademia或Academy))教授学生。
在几何学的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奠定基础。
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涉及哲学、政治学、文学、天文学、物理学等。
对欧洲科学知识系统形成产生重要影响。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2.古希腊文学
《荷马史诗》由《伊利亚特》围绕希腊英雄、将领阿喀琉斯的怒火以及他与赫克托尔的父亲、特洛伊国王之间达成的短暂和解展开 ;《奥德赛》以倒叙的方式讲述足智多谋的英雄奥德修斯在攻陷特洛伊之后,历经艰辛,终于回到家乡的故事, 两部作品组成。
史诗中诸神和英雄的故事成为后世文学创作的源泉
戏剧:古典时代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是雅典城邦时期的戏剧,悲剧和喜剧是这一时期戏剧的杰出代表。
埃斯库罗斯“悲剧之父”
“戏剧艺术的荷马”
阿里斯托芬“喜剧之父”
3.古希腊雕塑和建筑艺术
雕塑:雕刻家米隆的《掷铁饼者》是人物雕塑的典范。
建筑: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则是建筑艺术的代表。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学思之窗】:
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就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罗念生译《诗学》
从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定义中了解古希腊戏剧的表演形式和教育功能。
提示
(1)戏剧表演的基本形式是通过表演者对“行动”和“动作”的摹仿、“语言”、“音乐”来表达一定的内容和主题。
(2)悲剧的内容大多取材于神话传说和英雄史诗,表达严肃、崇高的主题。剧作家和表演者通过塑造悲剧性的人物,展现其命运,让观众产生“怜悯与恐惧”等情感,以达到抑恶扬善、陶冶情操的教育功能。喜剧的题材大多来源于日常生活,剧作家和表演者以诙谐、玩笑的态度反映社会现象,讽刺、抨击社会的阴暗面,通过另一种方式发挥教育功能。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3.古希腊史学:
希罗多德《历史》开创了叙事体的撰史体裁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欧洲史学源头
该书以希波战争为主线,详细叙述了波斯和希腊之间在公元前6至5世纪的战争过程,同时也广泛涉及了这些地区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经济生活、政治制度、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多个方面,因此也被视为一部历史类的百科全书。
是一部关于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历史著作,详细记录了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之间的一场几乎涉及当时整个希腊世界的战争。
“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希罗多德与《历史》
修昔底德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希罗多德在《历史》第一卷开头语中说:“在这里表达出来的,乃是哈利卡尔那索斯人希罗多德的研究成果,他所以要把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出来,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特别是为了把他们发生纷争的原因给记载下来。”
司马迁在阐述《史记》撰写宗旨时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比较希罗多德《历史》和司马迁《史记》的撰写宗旨,思考东西方史学传统之异同。
提示:
希罗多德《历史》试图以客观的方式呈现历史,同时揭示历史事件背后的文化、政治和人性因素。司马迁《史记》探究天道与人事的关系,梳理历史发展的规律,并通过历史教化后人。
相同点 :
都重视历史的教化功能。都注重实地考察与多源史料。
不同点 :
研究方法与态度:希罗多德注重实地考察和口述史料,对多样的观点和版本持开放态度。司马迁注重文献整理和考据,力求通过多种史料还原历史真相 。
价值观与立场:希罗多德强调自由、民主和个人英雄主义,反思人性的复杂性和命运的力量。司马迁强调天人之道、君臣之义和礼乐之道,弘扬儒家思想,重视君主的贤德和治国智慧 。
书写风格与结构:希罗多德的《历史》采用散文体,注重生动叙述和人物心理描写。司马迁的《史记》采用纪传体和纪事本末体相结合的方式,更加严谨和系统化。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1.古罗马法律
古罗马继承并发展了古希腊文化,在法律、文学、史学、建筑和历法等领域多有建树。
概况:公元前450年左右颁布了《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包括债务法、继承法、婚姻法以及诉讼程序多个方面。
第五表: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第六表:缔结(“现金借贷”或“要式买卖”)契约后又否认的,处以双倍于标的的罚金。
第七表:建筑物的周围应用二尺半宽的空地,以便通行。
第八表:利息不得超过一分,超过的,处高利贷者四倍于超过额的罚金。
第九表: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不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
内容广泛,条纹清晰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一定程度上限制贵族权利
目的:缓和平民和贵族的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评价:
积极:内容广泛,条文清晰,按律量刑,限制贵族滥用权力,一定程度保障平民利益;罗马法体系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对后世欧洲国家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局限:保留了野蛮的习惯法,以维护奴隶主贵族阶级的财产利益为核心。
据材料及所学,如何评价《十二铜表法》:
内容广泛、维护私有财产;明文公示、按律量刑有法可依;实质是维护奴隶主利益。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特征:
卢克莱修
塔西佗《编年史》
李维《罗马史》
维吉尔
西塞罗
杰作《埃涅阿斯纪》是基于《荷马史诗》的一部史诗。凭借这部作品,维吉尔在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古罗马著名政治家、哲人、演说家和法学家 。
《论善与恶之写义》等,文字流畅优美,被 后世誉为拉丁文学的典范。
罗马共和国末期的诗人和哲学家,以哲理长诗《物性论》著称于世。
2.古希腊文学
卢克莱修、西塞罗和维吉尔是古罗马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
3.古希腊史学
李维的《罗马史》和塔西佗的《编年史》代表古罗马史学的最高成就。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4.古罗马建筑
建筑:万神殿、大竞技场等是古罗马建筑的代表。
万神殿(Pantheon )万神庙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圆形广场北部,是至今完整保存的唯一一座罗马帝国时期建筑。公元前27年兴建、公元120年重建,万神殿意指必须供奉罗马全部的神。万神庙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是古代建筑中最为宏大,保存近乎完美的,同时也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建筑之一。
古罗马大竞技场建于公元230-238年,是迄今遗留的古罗马建筑中最卓越的代表,也是古罗马帝国永恒的象征。可容纳观众8.7万人。1726年,奥斯曼帝国皇帝为镇压抗税义民,炮击场内群众致竞技场毁坏,残存仅为原来的3/5左右。1979年列入世界遗产。
5.古罗马历法:凯撒时期制定的儒略历后经修订成为世界通用的公历。
儒略历:是由罗马共和国独裁官儒略·凯撒采纳埃及亚历山大的数学家兼天文学家索西琴尼的计算后,于公元前45年1月1日起执行的取代旧罗马历法的一种历法。一年被划分为12个月,大小月交替;四年一闰,平年365日,闰年366日为在当年二月底增加一闰日,年平均长度为365.25日。后经修订成为世界通用的公历(1582年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颁布、推行了以儒略历为基础改善而来的格里历,即公历)。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三、拜占庭、俄罗斯文化
二、中古西欧文化
罗马帝国分裂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发生分裂,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分裂。
西罗马帝国灭亡
法兰克国王皈依基督教
丕平献土
罗马帝国分裂
西罗马灭亡
近代欧洲
395
476
1500
496
法兰克国王皈依基督教
756
丕平献土
公元756年,丕平将他夺到的意大利中部一部分土地,包括罗马周围地区,送给罗马教皇,史称“丕平献土”
476年,日尔曼雇佣兵首领奥多亚克废黜西罗马帝国皇帝罗慕路斯,自立为王,西罗马帝国终于崩溃
法兰克国王克洛维于496年皈依基督教 。克洛维皈依后,罗马教廷成为法兰克国王的重要盟友,教会为其提供了神圣的合法性,加强了国王的地位
二、中古西欧文化
国王依靠教会支持获得政权的合法性,教会依靠王权扩展基督教,维护教会权威
5世纪
11世纪
13世纪
相互利用
扶持阶段
王权教权对抗
教权极盛阶段
王权加强
教权衰退
丕平献土(751)
卡诺莎之辱(1077)
阿维尼翁之囚(13C末)
政教合作
政教冲突
教皇势力受到冲击
(2)重要特征:世俗王权与基督教会的权力长期并立
①基督教会与世俗王权相互利用,竞争共存。
②以基督教文化为特征的地域文化,基督教信仰成为西欧地区普遍的文化符号。
二、中古西欧文化
2、主要成就:
(1)基督教文化
①载体:阐述教义的《圣经》以及研究教义的神学;
②目的:神学家用形式逻辑论证基督教教义,维护基督教会和封建主的统治;
③影响:神学家的思维方式源自古希腊哲学,对西欧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形式逻辑:是研究推理和论证有效性的学科,它关注思维的形式结构,而不是具体的历史事件或人物。神学家运用因果律,从事物有不同程度的完善推出必有一个最完善者,即神的存在。
“哲学是神学的婢女”
托马斯·阿奎纳
中世纪西欧神学家
“神学界之王”
《神学大全》
二、中古西欧文化
2、主要成就:
(2)文学艺术:
①文学艺术创作的很多素材来自《圣经》中的历史传说和神话。
②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占有重要地位,反映了封建时代和城市复兴时期的社会生活。
(3)科技:
受到教会控制,科技发展缓慢,少有科技成就。
材料:11世纪以后,西欧城市经济复苏,给文化的再兴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条件, 12、13世纪出现了文化的蓬勃发展。……一些作品(骑士文学)则主要赞颂以忠君、勇武、侠义为特色的封建骑士道……从一个侧面显现了当时的骑士习尚,也透露出一种力图冲决宗教禁欲主义倾向的生活态度。……(市民文学)以诗歌或散文形式写成的寓言,流露了日渐成熟的城市市民的思想感情。
——摘编自《世界通史》
历史解释:
骑士文是欧洲封建骑士的产物,就是一切关于骑士的文学作品,大致包括骑士抒情诗、骑士传奇、骑士小说及后来的反骑士小说。骑士文学盛行于西欧,反映了骑士阶层的生活理想。
诗作歌唱现世生活和爱情,歌唱骑士的冒险,同时也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弥漫宗教神秘思想,并且往往掺杂着一些奇异故事。
十二、十三世纪是骑士文学的繁荣时期,以法国为最盛。
二、中古西欧文化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二、中古西欧文化
三、拜占庭、俄罗斯文化
(一)拜占庭文化
1.背景:
①政治基础:395年,分裂成东西罗马;
1054年,基督教正式分裂天主教和东正教。
②地理位置:地处欧、亚、非三洲交界处
基督教文化
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西亚文明
北非文明
因地处欧、亚、非三洲交界处,拜占庭帝国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融汇了基督教文化和来自西亚、北非的文化,多元文化交汇形成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
思考点:拜占庭帝国的地理位置对拜占庭文化的发展有何重要影响?
三、拜占庭、俄罗斯文化
中世纪
(今土耳其
伊斯坦布尔)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一世逝世。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在476年,西罗马帝国因日耳曼人的入侵而灭亡,东罗马帝国则以君士坦丁堡旧称拜占庭而又称“拜占庭帝国”。作为都城继续延续下来。1054年,基督教正式分裂为以罗马为中心的天主教和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正教。
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
1、拜占庭帝国(395-1453)
(1)由来:
三、拜占庭、俄罗斯文化
(一)拜占庭文化
1.主要成就:
成就代表 影响
神学
法律
文献
建筑和 雕塑艺术
查士丁尼在位时编纂《罗马民法大全》
保存了大量希腊古典书籍
圣索菲亚大教堂
为传承罗马法作出了贡献,对欧洲的法学思想、法制影响深远,是拜占庭文化的标志性成就。
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
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遗产
并有所发展
“东正教”或“希腊正教”。
东正教是拜占庭帝国的国教,君士坦丁堡是东正教的中心。
拜占庭文化的特点:
①融汇东西方文化;
②继承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③与宗教密切联系;
④开放性、包容性。
三、拜占庭、俄罗斯文化
(二)俄罗斯文化成就及特征
领域 代表
文学
宗教
建筑
拜占庭帝国灭亡后, 东正教的中心转移到俄罗斯
《伊戈尔远征记》
圆顶多塔风格的教堂建筑
创作于12世纪,俄罗斯古代英雄史诗,是基辅罗斯最杰出文学作品。
圣瓦西里大教堂
德国科隆大教堂
俄罗斯文化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同时,由于俄罗斯位于欧洲东部边缘,疆域延伸到亚洲内陆,而且在13―16世纪受蒙古统治,因此,在俄罗斯文化的构成中,来自本民族的欧洲东部文化和来自蒙古的亚洲文化因素占有更大的比例,俄罗斯文化具有典型的欧亚接合、东西融合的特征。
在精神上,俄国人的母体是拜占庭。
—雅斯贝斯
特征:
深受拜占庭文化影响,俄罗斯文化具有典型的欧亚接合、东西融合的特征。
三、拜占庭、俄罗斯文化
【问题探究】:
结合所学,想一想:古典希腊文化、罗马文化与中古时期的欧洲文化有那些联系与区别?
传承与发展的角度:古希腊的哲学思想和对自然现象的探究奠定了欧洲科学知识系统的基础;古罗马的法律体系是欧洲法律制度演进的起点;古希腊、罗马的文学、艺术、史学对欧洲的人文精神传统和文化载体风格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时间、空间和类型特征的角度:民族迁徙和融合及欧洲地缘政治的变化、基督教会地位的上升及王权和教权的并立、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城市的复兴等因素,使中古西欧文化呈现出基督教和封建文化并存的特征。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复兴,中古时期的西欧也产生了与古希腊、古罗马城邦文化不同的城市文化。
三、拜占庭、俄罗斯文化
欧洲文化的形成
古希腊罗马文化
中世纪欧洲文化
古希腊:哲学、文学、建筑、雕刻、史学
古罗马:法律、文学、史学、建筑、历法
基督教文化
骑士文学、市民文学
拜占庭、俄罗斯文化
拜占庭文化
俄罗斯文化
【本课小结】:
1.中古时期,一部取材于查理大帝远征西班牙史实的文学作品写道:“我的宝剑啊,你何其不幸!虽则我要死了,但仍旧不舍你!靠了你,我踏过多少山野,靠了你,我赢得了多少战争,靠了你,我征服了无数土地,由白发的查理统治到今朝。”这一表述旨在( )
A.揭示战争真相 B.抒发乡土情怀
C.传播神话故事 D.歌颂骑士英雄
D
2.普鲁塔克记述:“屋大维感到非常惊讶,亚历山大竟然没有意识到,还有比获得帝国更加伟大的事情,那就是塑造和完善帝国。”由此可知,普鲁塔克( )
A.推崇寡头政治统治方式 B.强调罗马继承希腊体制
C.肯定元首制的历史贡献 D.赞扬了亚历山大的功绩
C
【随堂检测】:
3.研究显示,拜占庭帝国的统治者从未认为自己是“拜占庭人”,而以“罗马人”自称;他们自视为罗马帝国皇帝,延续着罗马帝国的统治。这一研究结果说明,拜占庭帝国
A.继承罗马帝国的版图 B.改变希腊正教的传统信仰
C.深受罗马文化的影响 D.复制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
C
4.英国学者马丁·贝尔纳在其著作《黑色雅典娜:古典文明的亚非之根》中,批判了关于希腊文明起源的传统观点,提出希腊文明的源头在西亚和北非。下列希腊文明成果,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字母文字 ②雕刻艺术 ③民主政治 ④冶铁技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随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