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0.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01 12:33: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学习重点:知道中古时期欧洲国家、民族、宗教的基本状况;了解欧洲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分析西欧社会生产关系主要变化;了解欧洲不同国家发展特点,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时空条件
一、西欧封建社会/西欧中世纪
1、时间:5世纪——15世纪
2、背景:5世纪后期日耳曼蛮族入侵灭亡了西罗马帝国,在西罗马帝国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的基础上,西欧封建社会产生
蛮族入侵罗马帝国
注:蛮族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建立的王国
(1)西哥特王国:位于现今法国南部和西班牙地区,后被阿拉伯人所灭
(2)东哥特王国:位于现今意大利地区,后被拜占庭帝国所灭
(3)汪达尔王国:位于现今北非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北部沿海地区,后被拜占庭帝国所灭
(4)法兰克王国:位于现今法国大部,9世纪建立查理曼帝国后一分为三,成为现代法、德、意三国雏形
(5)勃艮第王国:位于现今法国东南部,后被法兰克王国所灭
(6)伦巴底王国:位于现今意大利北部,后被法兰克王国所灭
(7)英格兰七国:盎格鲁-撒克逊人建立七个王国,其中维塞克斯王国最后统一英格兰
3、社会状况
(1)政治特征
①封君封臣制度
A、兴起原因: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产物,8世纪后与封土联系在一起
B、主要内容
·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土地层层分封,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事实上的占有者,享有该地司法、行政和经济各种权力
·从属关系只存在于上下相邻的贵族等级之间,不能越级从属
C、历史影响:一方面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另一方面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西欧封君封臣制度
西欧中世纪骑士盔甲
西欧中世纪骑士
补充知识·骑士阶层:骑士属于贵族阶级的最低层,通常只拥有一小块封地;骑士是专职的军人,为自己效忠的领主作战
②基督教会
A、经济实力:举足轻重,拥有大量庄园和土地,并向信徒征收十一税
B、组织力量:拥有西欧最大的组织力量,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
C、思想文化:整个西欧社会几乎都是基督教徒,教会控制人们精神生活,束缚人性发展
米兰大教堂
亚眠大教堂
③王权发展
A、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软弱(贵族权力过大、基督教会实力强大)
B、中后期:王权有不同程度加强(社会稳定,经济增长,与贵族和教会不断斗争)
C、15世纪晚期:王权强大,奠定了民族国家基础
到15世纪晚期,法兰西基本完成统一,王权得到强化
到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后,英格兰逐渐形成较为强大的王权
15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的国家有西班牙和葡萄牙
补充知识·英国议会起源:英国议会本是国王与贵族谈判之所;1215年因国王约翰随意征税,贵族起兵反抗,迫使约翰签署《大宪章》;1295年议会又增加了骑士和市民代表,被称之为“模范议会”;1343年议会分为上下两院,上院由贵族组成,下院由骑士和市民组成;两院独立议事,广泛参与政治、司法、立法和财政活动,是中古英国的重要机关
(2)经济特征
①庄园经济与农奴制度
A、主要内容
·自给自足,大小不一
·耕地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组成;领主自营地由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农民份地是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分为农奴份地和自由农份地,自耕自收
·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定于土地上,需要自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自由农民也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农奴和自由农民也要向领主缴纳租税
·庄园主拥有行政、司法、税收等权利,维护庄园秩序
历史影响: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在较长时间内保障了西欧封建经济的发展,也为西欧封建城市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②城市经济与市民阶层
A、兴起时间: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
B、兴起原因: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耕地面积增加;风力、水力和畜力得到比较有效的利用;工商业逐渐复兴)
C、主要内容
·城市位于封建主土地上,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以工商业为基本谋生手段
·封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城市市民,对城市经济造成负面影响;于是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赎买、武装暴动的方式赢得了一定程度的城市自治权
D、历史影响
·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壮大了市民阶层力量,推动了资产阶级兴起,催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推动了城市教育事业的发展(兴办大学)
·城市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
(3)西欧中世纪思想文化特征
A、基督教会控制人们的精神生活
B、文学作品大多以神学为体裁
C、科学技术的发展受到阻碍
D、大学兴起
巴黎大学
牛津大学
黑暗
光明
政治
封君封臣制度,分裂混战
王权强化,议会兴起
经济
封建大庄园和农奴制
城市兴起,市民自治
思想
神权至上,束缚人性
大学兴起,思想解放
西欧中世纪基本特征: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农奴制度
二、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
1、时间:395年——1453年
2、背景: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5世纪末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继续发展,因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为古希腊殖民城邦拜占庭旧址
3、社会状况
(1)政治特征
①拜占庭皇帝拥有最高权力并节制东正教教会,地方前期推行行省制后期推行军区制
②6世纪查士丁尼大帝在位期间,拜占庭帝国一度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重现了昔日罗马帝国的辉煌
③查士丁尼大帝在位期间还编订了《查士丁尼法典》,与《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称为《罗马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查士丁尼大帝
罗马民法大全
(2)经济特征:帝国境内工商业发达,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3)思想文化特征(仅作了解)
①以希腊文化为主,希腊语为官方语言,东正教为国教
注:11世纪基督教发生分裂,西欧信奉天主教,而东方的拜占庭帝国信奉东正教
②马赛克镶嵌画;圣索菲亚大教堂(中央大穹顶)
4、走向衰弱
(1)连年的征服战争严重消耗了自身资源
(2)6世纪中期由于游牧部落的冲击(斯拉夫人、波斯人、阿拉伯人)和帝国内部矛盾,拜占庭帝国陷入混乱
(3)7世纪前期由于希拉克略军区制改革,帝国得到暂时稳定;但到了7世纪中后期帝国陷入内乱,丧失了从叙利亚到北非的大片土地,仅保有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等地区
(4)8世纪拜占庭帝国最大的问题是破坏圣像运动
(5)9—11世纪初拜占庭帝国迎来中兴(马其顿王朝统治时期巴西尔一世和巴西尔二世两位皇帝开疆拓土,收复失地,该时期被称之为“黄金时期”)
(6)11—13世纪拜占庭帝国再次陷入内乱并遭受阿拉伯人和突厥人的相继威胁,而西欧各天主教国家开始组织多次的十字军东征,企图协助拜占庭打击异教徒收复圣地(耶路撒冷),但这一举措非但没有挽救拜占庭帝国反而让帝国更加混乱从而变得四分五裂(十字军一度洗劫并占领了君士坦丁堡)
(7)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突厥人)兴起后,逐步蚕食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地区,并最终于1453年攻陷君士坦丁堡,千年帝国拜占庭灭亡
十字军东征路线图
1453年君士坦丁堡沦陷
千年帝国拜占庭的兴衰变迁(395年---1453年)
三、俄罗斯
1、时间:9世纪——20世纪初(1917年)
2、建立发展经过
(1)发端:俄罗斯发端于9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并深受拜占庭帝国影响
基辅罗斯版图
注:基辅罗斯
①6—9世纪,东欧大平原上的斯拉夫人进入原始社会解体阶段,贫富分化显现,并逐渐分裂为三支:西斯拉夫人(波兰人、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南斯拉夫人(主要是位于巴尔干半岛的塞尔维亚人、保加利亚人和克罗地亚人)、东斯拉夫人(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
②东斯拉夫人建立了一些公国,以基辅和诺夫哥罗德最为重要。862年北欧诺曼人首领留里克成为诺夫哥罗德王公,建立留里克王朝;882年留里克的亲戚奥列格占领基辅,并迁都于此,形成以基辅为中心的国家,史称基辅罗斯
③基辅罗斯与波罗的海地区和拜占庭进行贸易,逐渐进入封建社会;在政治文化上深受拜占庭帝国影响,如斯拉夫字母(西里尔字母)是对希腊字母的继承改造,宗教是拜占庭的东正教;一度成为东欧最强大的国家
古代斯拉夫民族分布
(2)称臣:12世纪基辅罗斯陷入分裂;13世纪上半期被蒙古征服,成为金帐/钦察汗国臣属
(3)兴起:在反抗蒙古统治过程中,莫斯科公国逐渐兴起
(4)发展:16世纪初莫斯科公国击败金帐汗国,建立起了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的统一国家,并向周边继续扩张
基辅
莫斯科
(5)集权:1547年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沙皇,颁布新法典,改组中央机关,镇压大贵族,巩固强化了中央集权
注·特辖领地制(仅作了解):伊凡四世将全国划分为特辖区和普通区;特辖区包括工商业发达的城市、中南部富庶地区以及军事战略要地,由国王直辖,具体分封给小贵族(特辖军团),帮助国王打击大贵族势力,加强王权;伊凡四世也因其严厉手段被称为“伊凡雷帝”
(6)扩张:到17世纪末,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
(7)补充知识·罗曼诺夫王朝彼得大帝:18世纪初彼得一世在位期间一方面取得了与瑞典的大北方战争的胜利,成为俄罗斯帝国首位皇帝;另一方面进行西化改革并将首都迁到圣彼得堡;被后世尊称为“彼得大帝”
伊凡四世
彼得一世
俄国在亚洲和欧洲的领土扩张(至18世纪初)
中古时期的欧洲
西欧
东欧
拜占庭
课堂小结
政治
封君封臣制度,分裂混战
经济
封建大庄园和农奴制
思想
神权至上,束缚人性
王权强化,议会兴起
城市兴起,市民自治
大学兴起,思想解放
俄罗斯
西欧封建制行将崩溃,即将迈入资本主义发展轨道
东欧继续强化皇权,加强中央集权,封建制度稳固
东西欧文明的发展与多元共存
课堂小结
当堂练习
1、1296年教皇卜尼法斯发布训令,未经教皇同意禁止任何国家教士向君主纳税。1301年,法国国王腓力四世首次召开法兰西三级会议,寻求民众支持,宣称卜尼法斯是一名应该从教廷中开除的异教徒和罪犯。据此可知
A. 工商业的发展影响权力结构发生异变
B. 由封君封臣制向议会制共和转变
C. 王权与教权的矛盾推动民族意识觉醒
D. 打破教会思想束缚引发宗教改革
A
2. 中古时期,西欧的封建制度明显不同于拜占庭和俄罗斯的中央集权,阿拉伯帝国的政治文明明显有别于印度的笈多帝国以及德里苏丹国。这反映了亚欧大陆( )
A. 宗教信仰的多元化 B. 区域文明的多元性
C. 民族冲突的常态化 D. 经济基础的统一性
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