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 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 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0.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01 12:36: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
教学目标(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
明确欧洲不同历史时期文化发展的时间顺序,如从古典希腊罗马到中古西欧,再到拜占庭和俄罗斯时期。
唯物史观
分析多种因素对欧洲文化形成和演变的影响。
史料实证
学会从史料中获取文化的信息,运用史料分析欧洲文化演变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历史解释
解释欧洲文化如何促进文化交流、体现社会价值观、影响文学艺术创作等。
家国情怀
理解欧洲文化作为世界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培养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态度。
目 录
【课程标准】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人民共同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
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中古西欧文化
拜占庭、俄罗斯文化
中心区域:巴尔干半岛南部
地理环境:山脉丘陵为主,岛屿众多
土壤肥力差,小麦难种(大麦呢 )
交通和集权统治不便→
松散的城邦文化
葡萄、橄榄等蔬果经济作物
港口众多→
海鲜
海洋文明(有贸易属性:葡萄酒)
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
古典时代
壹·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
古代希腊文化高度发展(为什么?)
经济(海外贸易/工商业/奴隶制经济)
区位/地理(亚欧非)
政治(民主/城邦)
格劳肯:看起来,你并没有让你的人民享受调味品。
苏格拉底:非常对,我忘记了他们也有调味品——盐,是当然的了,橄榄和干酪,他们会像现在的乡下人一样煮那些根类食品和蔬菜。我们还要给他们甜点,我认为有无花果、鹰嘴豆和其他豆类。他们会在炉火跟前烤番樱桃和橡果,并且适度地饮酒。因此看起来他们生活安静、健康,当他们在晚年离开人世的时候会把同样的生活方式传给自己的子孙。
柏拉图《理想国》
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
苏格拉底:我们还要给他们甜点,我认为有无花果、鹰嘴豆和其他豆类。他们会在炉火跟前烤番樱桃和橡果,并且适度地饮酒。因此看起来他们生活安静、健康,当他们在晚年离开人世的时候会把同样的生活方式传给自己的子孙。
——柏拉图《理想国》
合适的饮食有助于维持身体内部运动的平衡,使身体与灵魂保持和谐,进而促进健康和美德。例如,那些纯净、易于消化的食物,更有利于身体的自然运动,而过多的油腻和杂乱的食物则可能扰乱身体的平衡。 ——柏拉图《蒂迈欧篇》
一个有节制美德的人会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活动水平以及社会环境来合理安排饮食,既不会过度贪吃,也不会刻意禁食,而是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这种平衡有助于培养人的其他美德,体现了理性对欲望的恰当引导。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
选择食物的权力→人文
平衡的考量→理性
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
古代希腊文化高度发展
哲人姓名 思想 备注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致力于探讨人生哲理和社会伦理;用对话形式提出的哲学思想被记录
柏拉图创建“学园”;将哲学和数学知识融会贯通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涉及哲学,政治学,文学,天文学,物理学等领域
认识你自己
知识即美德
为几何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为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奠定基础。
对欧洲科学知识系统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哲学家们明白食物对于个人及社会的存续都是必不可少的,但仍须谨慎对待食欲,因为这种欲望意味着个人渴望已超过平均分配。 ——《食物:味道的历史》
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
古代希腊文化高度发展
《奥德赛》第三卷中有对祭祀宴会从开始到结束过程的详细描述。涅斯托尔因忒勒玛科斯的到来而准备了祭祀宴会。他命人到牧场挑选来一头一岁小牛,让金匠在牛角上包上金片,宰杀牺牲之前,所有人洗净双手,向神祈祷,抛洒大麦,小牛被割喉放血后,宰牛者剔出腿骨用油脂包住再放上切好的生牛肉进行烧烤,宴会上的所有人包括涅斯托尔的女儿们都可以享用烤肉,仆人们负责不停地斟满人们的酒杯,宴会结束后皮洛斯人还热情地为忒勒玛科斯准备了路上的食物,包括面包、酒和肉)。
——《农业考古》,2019年第4期。
古典时期幸存的文学作品中经常提及食物。当时的文学用于娱乐或教育他人,食物逐渐成为人类身心健康的关注焦点。 ——《食物:味道的历史》
古希腊文学早期代表《荷马史诗》
《奥德赛》
《伊利亚特》
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
古代希腊文化高度发展
En

Lopado temacho selacho galeo kranio leipsano drim hypo trimmato silphio karabo melito katakechy meno kichl epi kossypho phatto perister alektryon opte kephallio kigklo peleio lagoio siraio baphe tragano pterygon.
“牡蛎、咸鱼、鳐鱼、鲨鱼头混合在一起,加上辛辣的酱汁。如此美味的蜂蜜,肥美的黑鸟和鸫鸟。野鸽、家鸽、烤鸡、野兔、和烤鸡脑烹在新酒中,还有牛腩肉和小鸡翅。”
——古希腊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喜剧《公民大会妇女》
“如果有制造盾牌或长矛的工匠,为了发财而希望战争发生——那但愿他被海盗抓走,只有大麦可吃。”
——阿里斯托芬,喜剧《和平》
古典时代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是雅典城邦时期的戏剧
悲剧和喜剧是这一时期戏剧的杰出代表
磨面粉的女人,陶土小雕像,公元前5世纪
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
古代希腊文化高度发展
【学思之窗】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罗念生译《诗学》
从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定义中了解古希腊戏剧的表演形式和教育功能。
表演形式:
教育功能:
模仿行为;语言媒介。
道德教育:引发观众的怜悯与恐惧之情,在道德层面上审视自己的行为;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审美教育:古希腊戏剧融合了语言、音乐、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元素,进而培养观众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
古代希腊文化高度发展
古希腊是欧洲史学的源头
希罗多德《历史》
大小麦 7
面包 16
鱼 43
酒 85
牛肉 9
烤肉 6
食物名称
出现次数
西方史学之父
希罗多德
开创叙事体撰史体裁
以希波战争为主轴
著作:《历史》
修昔底德
去粗取精,辨伪存真
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人物雕塑
建筑艺术
《威伦道夫的维纳斯》
(旧石器时期的肥胖者)
米隆《掷铁饼者》
“纪念碑式的外观”
为何古代欧洲雕塑
从旧石器时期的肥胖者
到古希腊的健美者?
人物雕塑
建筑艺术
帕特农神庙
古代希腊文化高度发展(总结)
领域
代表
哲学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文学
《荷马史诗》、戏剧:喜剧与悲剧
雕塑
米隆《掷铁饼者》
建筑
帕特农神庙
史学
希罗多德《历史》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壹·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古希腊
古罗马
古典希腊文化
BC509
罗马共和国
BC27
罗马帝国
395
罗马帝国分裂
476
西罗马帝国灭亡
1453
东罗马帝国灭亡
罗马共和前期,百姓食不果腹
干重活的工人一个月大约能领到4斗,的麦子,其余工人只能领到3斗小麦。
底层的百姓为了填饱肚子,经常饮用葡萄酒充饥。
上层贵族“用斧用犁,亲自动手,只食粗茶淡饭,穿的是自行纺织的衣服”。
共和末期,饮食奢侈盛行,贵族饮宴奢华
一、用餐地址讲究
二、注重室内装饰
“有磨损象牙铺就的天花板,上面的嵌板可以滑动,以便从隐蔽起来的抛酒器里向客人抛洒鲜花和香水。”
三、礼数节数众多
壹·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古罗马继承并发展了古希腊文化
法律 、文学 、史学 、建筑 、历法
《十二铜表法》
公元前450年 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十二铜表法》的公布
(想象图)
七、让自己的牲畜在他人田中吃食,应负赔偿责任;但如他人的果实落在自己的田中而被牲畜吃掉的,则不需负责。
八、不得以蛊术损害他人的庄稼;不得擅自把一地的庄稼移置他地……。
九、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如为未适婚人,则由长官酌情鞭打,并处以赔偿双倍于损害的罚金。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私法
维护贵族和富人财产利益为核心
明文公示,按律量刑
内容:债务法、继承法、婚姻法以及诉讼程序等。
评价: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规范了社会契约行为;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民利益,成为后来一系列公民法的基础。
影响:罗马法体系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后世欧洲国家的法律制度产生深远影响。
壹·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古罗马继承并发展了古希腊文化
法律 、文学 、史学 、建筑 、历法
“一些人的美食,却是其他人的毒药。” ——罗马著名诗人及哲学家卢克莱修
领域 姓名 成就
文学 卢克莱修 《物性论》
西塞罗 《论法律》
维吉尔 第一个近代意义的作家,《牧歌》
史学 李维 《罗马史》(《罗马自建城以来的历史》)
塔西陀 《编年史》,布局结构效仿李维和希腊史学家
壹·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古罗马继承并发展了古希腊文化
法律 、文学 、史学 、建筑 、历法
万神殿
帕特农神庙
《儒略历》
修订后成为世界通用公历
一年被划分为12个月,大小月交替;四年一闰,平年365天,闰年366天。闰年就是在二月底增加一闰日。
盖厄斯·儒略·凯撒
壹·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古罗马继承并发展了古希腊文化
法律 、文学 、史学 、建筑 、历法
领域 代表
法律
文学
史学
建筑
历法
《十二铜表法》
卢克莱修、西塞罗、维吉尔
李维的《罗马史》
塔西佗《编年史》
万神殿
儒略历
贰·中古西欧文化
BC27
罗马帝国
395
分裂
476
西罗马帝国灭亡
1453
东罗马帝国灭亡
中世纪/中古时期(5—15世纪)
凯撒时期:首都福利制度—无偿分发粮食
罗马斗兽场:分发面包
3世纪 帝国经济危机→社会保障体制崩溃
496年,法兰克国王克洛维皈依基督教
756年,加洛林王朝君主丕平建立“教皇国”
基督教
王权与教权并立——二元政治格局
面包和葡萄酒
以基督教为特征的地域文化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耶稣指着面包说,“你们拿去吃吧,这是我的身体。”然后指着葡萄酒对信徒们说:“你们拿去喝吧,这是我的血,是为立约的,为许多人流出来,使罪得赦。”
——《圣经》:《马太福音》
《圣经》阐释教义;神学研究教义
一名僧侣正在从修道院
专属酒窖的酒桶里偷偷喝酒

以基督教为特征的地域文化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鱼在基督教世界中被视为基督的象征,与肉被认为会刺激性欲相反,鱼则是凉性的,使人虔诚,能帮助人们征服激情,战胜诱惑。
——《渔文化》2023/02总第94期
中世纪时期,教会规定周五禁食肉类,在斋戒期内,
鱼和蛋类是唯一可以食用的荤菜。因此腌制的鱼是极受欢迎的商品,穷人几乎常年食用以作为蛋白质的来源。 ——《中世纪西欧骑士文学中的动物地理》
中世纪有人认为海狸尾巴的性质很像,所以可以在斋戒日食用
贰·中古西欧文化
以基督教为特征的地域文化
骑士文学与市民文学(P53历史纵横)
骑士文学
作品名称 举例
《艾米斯与艾米伦》 艾米伦卖驴后用钱买食物吃
《丹麦王子哈夫洛克》 格里姆在海中捕到鱼,拿到林肯郡的镇上售卖并买回猪肉、羊肉和牛肉食用
《伊文》 饥饿的伊文吃烧烤的家禽肉,他变疯之后在树林中杀鹿后生吃
《埃里克和埃尼德》 埃里克晚餐吃厨师做的烤鸡,在森林边的帐篷处吃梭子鱼、鲈鱼、三文鱼和鲑鱼
《亚瑟王之死》 帕特森爵士在一所别墅吃鹿肉和各种山珍海味
这些出现在海洋、市场、餐桌上的动物展示了任何野生动物和家禽之间的关系,捕、买、卖和吃等行为所发生的地方说明人对自然世界和世俗世界的驾驭能力。
——《中世纪西欧骑士文学中的动物地理》
骑士阶层的道德与理想;骑士英雄的传奇
市民文学
列那如何在夜间偷走伊桑格兰的腌猪肉。 ——《列那狐的故事》故事一摘要
市民生活;抨击贵族和教士
贰·中古西欧文化
以基督教为特征的地域文化
领域 代表
宗教
文艺
《圣经》与神学
很多素材来自宗教和神话
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
叁·拜占庭、俄罗斯文化
BC27
罗马帝国
395
分裂
476
西罗马帝国灭亡
1453
东罗马帝国灭亡
中世纪/中古时期(5—15世纪)
东罗马(拜占庭)帝国
1C
基督教诞生于罗马帝国
395
定为罗马帝国国教
16C
分裂
东正教(中心:君士坦丁堡)
1054
分裂
天主教(中心:罗马)
天主教
新 教
叁·拜占庭、俄罗斯文化
拜占庭文化
宗教:拜占庭帝国国教——东正教
由于拜占庭帝国的主要统治地区大多为地中海气候区,该气候的特征便是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尤适合于旱作农业的发展,故旱作类原粮大麦和小麦成为拜占庭人重要的主食原料。同时,拜占庭帝国继承了古罗马时代“面包与马戏”的历史传统,往往多将小麦和大麦加工成面包作主食来食用。
——陈悦《舌尖上的拜占庭:拜占庭人的饮食文化》
《查士丁尼大帝及其随从》
《西奥多拉皇后及其侍从》
叁·拜占庭、俄罗斯文化
拜占庭文化
法律:《罗马民法大全》
《罗马民法大全》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新法典》、《法学汇纂》和《法理概要》
意义:传承罗马法;影响欧洲法学思想;影响欧洲法制发展
雕塑与建筑:
圣索菲亚大教堂
罗马式穹顶
叁·拜占庭、俄罗斯文化
俄罗斯文化
俄罗斯文化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
“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会有的。” ——《列宁在1918》
宗教:从基督教在俄罗斯传播起,俄罗斯餐饮严格形成荤食和素食。由于严格遵守每年的斋戒期,出现了品种繁多的面类、蔬菜类、菌类等美味佳肴。在此期间不许有过多的娱乐,禁止食用肉类、乳制品、鸡蛋和糖。斋戒期之前是节日或食肉节。 ——《浅谈俄罗斯饮食文化》
俄罗斯大列巴
Россия хлеб
文学:史诗《伊戈尔远征记》
建筑:
圆顶多塔风格
叁·拜占庭、俄罗斯文化
俄罗斯文化
拜占庭文化
领域 代表
宗教
法律
文化
建筑
领域 代表
文学
宗教
建筑
东正教
查士丁尼《罗马民法大全》
保存大量希腊古典书籍
圣索菲亚大教堂
《伊戈尔远征记》
拜占庭帝国灭亡后,
东正教的中心转移到俄罗斯
圆顶多塔风格的教堂建筑
课堂框架
欧洲文化的形成
古典希腊
罗马文化
中古
西欧文化
俄罗斯拜占庭
文化(东欧)
古希腊
古罗马
环境;文化高度发展原因
文史哲、雕塑、建筑
罗马发展历程
法律、文学、史学、建筑、历法
背景:教权王权并立
特点
基督教为特征的地域文化
神学
文学:骑士文学与市民文学
拜占庭文化:背景;表现
俄罗斯文化
1.(2024·南昌)12世纪,西欧教堂建筑风格由罗马式发展至哥特式。哥特式大教堂的部分雕刻和绘画作品中出现了有关历史、地理、生产劳动等方面的题材,如英国的韦尔斯大教堂的束柱柱头的雕刻,其中一个柱头表现一位鞋匠,另一个柱头则是一个水果商贩。这反映出当时( )
A.艺术的神学化特征 B.社会转型的成功
C.城市的复兴与发展 D.资本主义的发展
C
[解析] 据材料,西欧教堂建筑风格由罗马式发展至哥特式,出现了有关历史、地理、生产劳动等方面的题材,这反映出城市复兴时期的社会世俗生活,C项正确;据材料,雕刻和绘画作品内容是世俗生活,体现了世俗化,不是神学化,排除A项;“社会转型的成功”最主要的标志是社会性质的变化,材料未体现,排除B项;据所学,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2.(2024·福州)从12世纪中叶起,欧洲开始出现一些用通俗语言写的韵文故事。在这些故事中,作者常常对沉稳守旧的商人、愚蠢的宫廷大臣、狡猾奸诈的骑士等进行讽刺和揶揄。这一现象反映出欧洲( )
A.拥有丰厚的古典文化积淀
B.市民文化冲击传统思想
C.存在理性思考的社会风气
D.人文主义思想广泛传播
B
[解析] 据材料,12世纪以后的欧洲“出现了一些用通俗语言写的韵文故事”,通常“对沉稳守旧的商人、愚蠢的宫廷大臣、狡猾奸诈的骑士等进行讽刺和揶揄”,反映了对中古时期欧洲传统社会的不满,这种不满主要来源于封建制度对商品经济的束缚,反映出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市民文化的发展,进而冲击了传统思想,B项正确;中古时期晚期出现的文学故事是新兴的市民文学,没有丰厚的古典文化积淀,排除A项;材料中对“沉稳守旧的商人、愚蠢的宫廷大臣、狡猾奸诈的骑士等进行讽刺和揶揄”没有体现理性思考,排除C项;人文主义广泛传播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生在14世纪以后,排除D项。
3.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著名雕塑家米隆创作了《掷铁饼者》(见下图),塑造的人物从骨盆连接处的髋关节到胫骨、腓骨,再到脚踝,完美支撑了自己的形体。他的手腕、脚踝关节部分都表达了解剖级的精准结构。该雕塑( A )
A.蕴含着人文精神 B.得益于科技作用
C.彰显了民主优势 D.抒发了浪漫情怀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掷铁饼者》凸显出了人的形体的健美和蕴含的力量以及运动竞技的精神力量等,传达着人文精神,A项正确;解剖学的历史确实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但是只根据该材料和图片,只能得出外在表现出来的人体的健美、力量、自信,也就是人文精神,不能得出创作者是基于常识,还是经验,或是科技作用等制作完成的该作品,排除B项;材料中不涉及古希腊国内外或古今对比,无法得出民主优势,排除C项;浪漫主义作品凸显的才是浪漫情怀,而浪漫主义兴起于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