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9张PPT。2002/9江苏镇江二中 唐建中制作1祖国啊,亲爱的祖国 舒婷 《祖国啊,亲爱的祖国》是舒婷的代表作,用平凡而又富有特征的意象,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诗人与祖国的血肉联系,旨在表达诗人对祖国的一种深情。与以往同类的诗作相比,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个性特色——既有当代青年那迷惘的痛苦与欢欣的希望,又有女儿对祖国母亲的献身的真情。全诗立意新颖,感情真挚,一反过去某些诗的浮泛与“神话”式的歌颂,从一个别致的角度来吟唱祖国母亲的歌。2002/9江苏镇江二中 唐建中制作2作者简介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作者舒婷,我国当代著名的女诗人, 1952年生于福建厦门。初中毕业以后曾在福建插队,后回城当工人。 70年代末,她的诗作便受到人们的关注,不久即作为朦胧诗潮的代表人物而闻名文坛。结集出版的诗集有《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等。舒婷的诗既有鲜明的时代的叛逆精神,又有执着而深切的热爱之情,发自内心而优美,被人誉为“心灵世界的歌”。 这首诗发表于1979年7月,据说成诗却早于1976年4月24日。 2002/9江苏镇江二中 唐建中制作3关于“朦胧诗” 80年代成为潮流的朦胧诗,实际上是指成长于“文革”时期,备受生活的冷落与嘲弄的青年诗人创作的诗歌。他们多强调主体的真实,追求象征化、意象化和立体化,蕴含着伤感情调和反叛精神。代表人物:北岛、舒婷、顾城。“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人们在对“朦胧诗”的认识、态度上,历来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它是“中国新诗的未来主流” ,另一种意见认为“朦胧诗永远不该是诗歌的主流” ,有人甚至认为它是诗歌发展中的一股逆流
2002/9江苏镇江二中 唐建中制作4朦胧诗句欣赏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节选自顾诚《一代人》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节选自北岛《回答》
要有坚实的肩膀
能靠上疲惫的头
需要有一双手
来支持最沉重的和时刻
尽管明白
生命应当完全献出去
留多少给自己就有多少忧愁
-------节选自舒婷《中秋夜》2002/9江苏镇江二中 唐建中制作5课文赏析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第一节:以象征的手法,选取“ 老水车”、“ 矿灯”、“ 稻穗”、“ 路基”、“ 驳船”等特点突出的意象,用“破旧”、“熏黑”、“干瘪”、“失修”、“淤滩上的 ”等定语修饰,再加上“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等表现力极强的情态动作,向读者传达贫困、落后的感觉, 感情基调深沉而悲痛。朗读时语调低沉。点这里在线听配乐朗诵2002/9江苏镇江二中 唐建中制作6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第二节:
1、2两行承接第一段,三、四两行揭示本节歌唱的主题——痛苦与希望。使用“‘飞天’袖间 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这个意象,传达出“祖国有着古老的文明但人民得到幸福的愿望却始终未能实现”的痛苦情绪。这里的“花朵”无疑象征这美好的愿望。感情基调痛苦中饱含期望,朗读时语调宜舒缓。2002/9江苏镇江二中 唐建中制作7 我是你簇新的思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第三节:
“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意象象征着新生和喜悦,感情基调欣喜自豪,朗读时语调应该高昂。2002/9江苏镇江二中 唐建中制作8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第四节:
前三节里的“我”代表的事物各不相同,只有这节里的“我”才可以看作是作者。
这一节里,诗人表达了一种献身的愿望,“迷惘”、“深思”、“沸腾”三个定语,概括了当代青年的特点,“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把自己和祖国紧紧联系在一起,激情澎湃地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交融感与献身感。 感情基调热情高亢,朗读时语调激越。2002/9江苏镇江二中 唐建中制作91、诗人采用了由低沉缓慢走向高亢迅疾的节奏。低沉缓慢方能如泣如诉、似哀似怨;高亢迅疾才可热烈奔放、一往无前,前后感情大起大落。
2、为表达诗人对祖国的交融感与献身感,全诗运用了主体与客体交错换用、相互交融的手法。主体是诗人的“我”,客体是“祖国”,而在全诗的进展中,让其合二而一——我即是祖国,祖国也就是我。
3、诗人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通过四个意象群的递进组合表达祖国从苦难到新生的发展历程和从迷惘到深思到沸腾的特殊情感历程。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