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能力提升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能力提升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15.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02 21:59: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能力提升卷
一、老师布置了收集、分享新闻的任务。周六,乐乐打开电脑,搜集到了下面的新闻,请你读一读,完成练习。
1.这则新闻来自 ,时间是 ,主要内容是 。
2.结合这则新闻谈谈你的看法。
3.在分享新闻的过程中,同学们对“黑科技”一词的意思展开了讨论,你认为他们谁说得对呢?在正确的说法后面画“∨”。
阳阳:“黑科技”指的是黑色的科技。( )
明明:“黑科技”指的是厉害的科技。( )
瑶瑶:“黑科技”指的是带给大家负面影响的科技。( )
4.分享新闻,了解国家大事,同学们兴趣高涨。如果请你也来分享一则新闻,你会讲述什么新闻事件呢?试着写下来分享一下吧!
二、阅读《飞向蓝天的恐龙》选段,完成练习。
飞向蓝天的恐龙(节选)
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一直没有找到化石证据。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1.选段中的“这一假说”指的是什么?用“ ”画出相关语句。
2.品读下面两句话,思考哪句话更严谨,说说你的理由。
A.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
B.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长有羽毛。
我觉得 句更严谨,理由是 。
3.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有哪些依据?

4.对画“ ”的句子中“点睛之笔”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辽西发现的有羽毛的恐龙化石十分引人注目。
B.说明古生物学家对恐龙的研究有了重大的突破。
C.说明辽西的发现意义重大,为古生物学家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D.说明古生物学家提出的假说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
5.读了选段,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并尝试解决吧!
问题: ?
答案: 。
三、课外阅读。
森林卫士——穿山甲
①穿山甲属食蚁动物,别名“鲮鲤”。因其善打洞,挖洞速度可达每小时2~3米,“穿山之术”超过人类和其他动物,而且它身披鳞甲,全身有600多块覆瓦状的角质鳞,故而得名“穿山甲”。
②穿山甲的长相有点儿奇特。它身长不足1米,尾长约0.3米,体圆腹大,四肢粗短,尾扁而粗,头尖嘴细,舌长柔软,喜伸缩,可伸出口外约20厘米。
③穿山甲的生活习惯也很奇特。它喜欢温暖的山麓、丘陵,挖洞穴居。白天用土堵洞休息,入夜爬出洞外,杀敌卫林。它的胃颇像鸟类略有砂囊的胃,能吞下小石块,石块在胃里起研磨害虫的作用,因而穿山甲食虫量很大。遇敌时,它则蜷缩成球状,坚硬的外壳令猛兽难以咬碎或下咽。
④最有趣的是穿山甲的捕食方法。它跑到蚁多之处,便装死且伸出又长又臭的舌头,待蚂蚁闻到腥味爬满舌头吮吸涎液时,它即轻缩舌头,把蚂蚁送进喉咙,然后又伸出来...有时,它发现蚁穴,也会将身体鳞片张开,散发出特殊的气味,引诱蚂蚁爬满鳞片,然后迅速合拢,到江河湖溪里张开鳞片,等那落水的蚂蚁浮上水面,再用舌头横扫食之。据观测,一只成年穿山甲一天可以吃数万只白蚁。照此计算,一只穿山甲能保护两百亩以上的山林不受白蚁侵害,所以人们称其为“森林卫士”。
⑤许多人误以为用穿山甲鳞片入药能治疗风湿、恶疮等疾病,食用穿山甲肉有滋补的功效,因此穿山甲遭到大量捕杀。据统计,过去10年至少有100万只野生穿山甲被捕获。大量的非法猎捕使穿山甲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威胁。
【链接材料】穿山甲长得笨乎乎的,身上披着与勇士的铠甲一样的鳞甲,可以说是“刀枪不入”,它有一双黑豆似的小眼睛,小而有神。它还有一张与众不同的小嘴,像医用针头一样。
1.阅读时提出不懂的问题。
(1)当我看到题目“森林卫士——穿山甲”时,我提出的问题是 我可以用 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2)当我读到第⑤自然段时,我提出的问题是 我可以用 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2.短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穿山甲 请提取信息,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3.画“ ”的句子中“至少”一词(能 不能)去掉(用“√”画出),理由是

4.阅读链接材料,并和短文第②自然段进行比较,说说它们的异同。
比较内容 相同点 不同点
链接材料
短文第②自然段
四、整本书阅读。
【选文】①我们为什么要喝水?这又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问题了。问题如此简单,就好像不需要问一样。可是,一旦提出这个问题,十个人之中只有一个人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喝水。
②你会回答:我们喝水,那是因为我们需要水。可是,为什么需要呢 因为没有水,人就无法生存。人活着就要不停地饮水,补充水分是人体必需的。【A】
③你呵一口气到冰冷的玻璃上,玻璃就会模糊,上面布满了小水滴。那么,这些水滴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你的身体里来的。另外,天热的时候,你的身体会出汗。汗液是从哪里来的呢 也是你的身体。因为你一直在消耗水和流失水,所以你应该随时补充水分。一个人在24小时之内会流失掉整整12杯水。【B】
④水难道是可以吃下去的吗 当然是可以吃下去的。在肉、蔬菜、面包——任何一种食物中,水分都比固体物质多得多。肉里面的水分要比固体物质多一倍,而黄瓜里几乎全都是水分。再来说说你身体里的水分吧,它和新鲜黄瓜里所含的水分几乎一样多。假如你的体重是40千克,那么其中有35千克都是水分,而固体物质只有5千克。成年人的身体中所含的水分要少一些,大约是体重的四分之三。你或许会问:“那为什么人不会像果冻那样,淌一地板的水?”奥妙在于东西是由什么构成的。假如我们把一小片肉或者一小片黄瓜放到显微镜下面去观察,我们就会发现很多饱含汁液的细胞。这些汁液并不是从细胞里流出来的,因为细胞的四面都是封闭起来的。而秘密就在这里。由此可见,水是构成我们人体最主要的物质。【C】
⑤这就难怪人不吃东西还可以活很多天,而不喝水就活不了几天了。
1.根据目录可知,这本书是( )
A.《灰尘的旅行》 B.《十万个为什么》
C.《看看我们的地球》 D.《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
2.“所以,他至少应该喝下或者吃下这么多水。”这句话应放在选文的(A B C)处。
3.选文第④自然段中,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
A.水是可以吃下去的。 B.任何食物中的水都比固体物质多。
C.人不会像果冻一样淌一地板的水。 D.水是构成人体最主要的物质。
4.边阅读边作批注是不错的读书方法,读选文中的批注,完成练习。
(1)结合画“ ”的句子,把批注①的内容补充完整。
(2)我们可以用的方法来解决批注②中的问题。(多选)
A.查找资料 B.联系上下文
C.结合生活实际 D.请教别人
5.冬奥会上,阳阳看到运动员在冰上翩翩起舞,产生了疑问:运动员为什么不能穿着带冰刀的冰鞋在地板上滑行呢?对此,我们可以建议阳阳去目录里的第站找答案,正确的答案是( )
A.因为地板一旦被毁坏就不能再利用,而冰却能够再利用。
B.因为地板比冰坚硬,冰刀在上面滑行十分困难。
C.因为冰比地板光滑,所以比地板更适合让运动员穿着冰鞋滑行。
D.因为冰在冰刀的压力下融化了,在冰与冰刀之间出现了一层水。水就如同润滑剂一样,可以有效地减轻冰刀与冰之间的摩擦。
参考答案
一、1.政务直通车 4月27日 上城区对湖滨步行街区内果壳箱进行了全面更新,并对果壳箱四周石材路面开展了水性纳米保护涂层新技术的试点工作 2.示例:读了这则新闻,我感受到杭州人民为迎接这次亚运会做了充足的准备,科技助力功不可没。 3.明明(√) 4.示例:2025年2月17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在听取民营企业负责人代表发言后,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
二、1.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2.A “一些”表示不是所有的恐龙,“应该”表明这是科学家的推测,说明在没有找到确切证据之前,不能确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 3.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以及大量的化石研究。 4.C 5.示例: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后,为什么全世界的研究者们会欣喜若狂?因为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三、1.(1)示例:为什么称穿山甲为“森林卫士”呢 联系文章内容 (2)我们怎么做才能保护穿山甲呢 结合生活实际 2.名字由来 外形特点 生活习惯 捕食方法 3.不能 “至少”是最少的意思,说明在过去10年被捕获的野生穿山甲数量很多,超过了100万只,去掉后与原意不符 4.都介绍了穿山甲的外形特点 语言生动有趣 语言平实
四、1.B 2.B 3.D 4.(1)人身体里的水分 新鲜黄瓜里的水分 人身体里的水分含量很大 (2)A D 5.一 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