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常见地貌类型
鸡冠洞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是一处大型溶洞,长达5600m,上下分五层,落差138m。此类洞穴在北方少见,被誉为“北国第一洞府”。自1992年开始开发,新辟进出洞口,铺设洞内道路,安装照明彩灯,修建牌楼房舍。2012年1月9日,鸡冠洞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下图为洞内景点“定海神针”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类洞穴在北方少见,是因为北方( )
①气候较为寒冷干燥 ②地下水资源较为贫乏 ③多为深层地下水 ④石灰岩分布极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定海神针”是鸡冠洞中最小的一根石柱,其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流水溶蚀 C.风力堆积 D.流水堆积
恐龙探海景观(下左图)位于大连市金石滩国家地质公园景区内,周边的海岸线具有独特的山形地貌、奇绝的礁石形态、丰富的岩层古生物化石。右图为海坛岛某处海岸地貌剖面图,③地分布有较多沙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左图中示意“恐龙探海”景观进一步演化,向陆一侧可能演变为右图中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目前规模仍在不断扩大的地貌有(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海坛岛③地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有( )
A.海浪沉积和风力沉积 B.流水沉积和海浪沉积
C.海浪侵蚀和海浪沉积 D.海浪侵蚀和风力沉积
抛物线状沙丘是常年在单向风或近似单向风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风积地貌。沙角指向上风向,轮廓呈抛物线状。下图为巴丹吉林沙漠南缘某抛物线形沙丘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7.该抛物线状沙丘中以堆积作用为主的部位是( )
A.甲、乙 B.丙、丁 C.甲、丁 D.乙、丙
下图为新西兰南岛西南局部沿海简图及该地某峡湾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形成图示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海浪侵蚀
9.下列地貌景观与图示地貌景观成因最相近的是( )
A.福建沿海的断崖 B.阿尔卑斯山脉的角峰
C.宜昌附近的长江峡谷 D.沙漠中的风蚀蘑菇石
叭尔洞沟流经内蒙古达拉特旗和杭锦旗,由南向北流入黄河;该流域地处黄土高原北部丘陵沟壑区和库布齐沙漠腹地,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来由于风力和水力相对强度的周期变化,导致了叭尔洞沟中游河谷河道宽度、河道偏移方向等形态的变化,塑造了风水交错区独特的地貌景观。下图示意叭尔洞沟流域及该河中游某段风水交互作用下河谷地貌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每年的1—12月,河流西岸河床沙丘在风水交互作用下的变化趋势通常为( )
A.减小—增大—减小 B.一直增大
C.增大—减小一增大 D.一直减小
11.与常见的冲积扇形态相比,河流东岸的冲积扇不典型的主要原因是( )
A.河流流水的侵蚀作用 B.风沙堆积量大
C.扇底下覆地形的限制 D.沟蚀沙石量小
12.在风沙少降雨多的时期,右图甲处河段河道( )
A.向西岸摆动并缩窄 B.向西岸摆动并拓宽
C.向东岸摆动并拓宽 D.向东岸摆动并缩窄
我国西沙群岛位于中国南海中建盆地北部西沙隆起区,大多数岛屿为生物礁砂岛。研究表明,在海水和季风的共同影响下,海滩沙、沿岸沙丘与植物相互作用不断促使砂岛扩张和增高,下图示意七连屿海滩沙—沿岸沙丘—植被—砂岛形成演变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初始砂岛至中期砂岛阶段,沿岸沙丘多分布在砂岛的( )
①西北部②西南部③东北部④东南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沿岸沙丘在地势较高处有粒径较大的生物骨骼碎屑混杂其中是由于( )
A.风力堆积 B.生物堆积 C.流水堆积 D.海水堆积
15.在砂岛的形成过程中,有关植被演变及其作用的判断错误的是( )
A.沿岸沙丘捕获并保护植物种子发育形成簇状植被
B.植被根系固定沙丘,大幅减弱风力对沙丘的侵蚀
C.植被能耗散风暴潮能量,协助沙丘持续增高增大
D.随着砂岛扩大,植被由岛屿中心向岛屿外部扩张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的我国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山坡、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的植被均为草原,其中冲积平原草原茂盛。山坡表面多覆盖有沙和粉沙物质。附近气象站(海拔3367米)监测的年平均气温为-2.6℃,年降水量约291毫米,集中在夏季,冬春季多风。
(1)说明冲积扇和山坡堆积物中砾石的差异及其原因。
(2)分析分布在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的空间迁移过程。
(3)说明冲积平原水分条件比山坡和冲积扇好的原因。
1.A2.D
【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该洞穴为大型溶洞,属于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温暖湿润的南方地区,是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此类洞穴在北方少见,是因为北方气候较为寒冷干燥,且地下水资源较为贫乏,流水的溶蚀作用微弱,难以形成溶洞,①②正确。北方地区有浅层地下水,也有深层地下水,石灰岩分布较多,③④错误。故选A。
2.根据所学可知,石柱形成的外力作用是流水堆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A 4.D 5.A
【解析】3.读图根据所学,图中显示的海岸地貌,①是海蚀崖,②是海蚀洞穴,③是海滩,④是海蚀柱。图中“恐龙探海”景观属于海蚀拱桥,当它进一步演化,应该是拱桥桥面受长期风化会坍塌掉落,向陆一侧可能演变为海蚀崖,即右图的①,A正确。故选A。
4.随着海浪冲刷侵蚀和风化作用加剧,④海蚀柱可以会倒塌,规模缩小;②海蚀洞穴会扩大,①海蚀崖下部会坍塌掉落而变小;而随着海蚀洞穴扩大、海蚀崖坍塌以及海浪堆积作用影响,③处堆积物会因此增多。综上所述,②③规模扩大,D正确。故选D。
5.由于海坛岛③处分布有较多沙丘,因此可能是当地岩石风化后变成碎屑物质,进而形成沙粒物质,这样在海浪和风的作用下,经过搬运沉积最张形成③地沙丘。A正确,排除BCD。故选A。
6.B 7.D
【解析】6.抛物线形沙丘的两翼指向上风方向,抛物线沙丘主要是移动沙丘或沙垄受不连续的植物灌丛阻挡而形成的。抛物线形沙丘的两角指向上风方向,根据抛物线形态,结合指向标,该地常年盛行西北风,B正确。A、C、D选项错误。故该题选B。
7.抛物线形沙丘中以堆积作用为主的部位是背风面,图中的乙、丙在脊线前方,背风堆积为主。甲丁在迎风面,侵蚀为主;A、B、C选项错。D正确。故该题选D。
8.C 9.B
【解析】8.根据材料,图示景观为新西兰著名的峡湾景观,主要由冰川侵蚀而成,C正确;河流的下游和入海口以堆积为主,侵蚀作用较弱,不可能形成峡谷景观,A错误;图中显示的是峡湾景观,深入陆地数十到数百千米,海水很深,两侧陡崖壁立,不属于风力侵蚀地貌,B错误;海浪只对潮间带影响较大,对离海岸线较远地区的侵蚀作用较小,D错误。故选C。
9.福建沿海的断崖由海浪侵蚀而成,不是冰川侵蚀形成的,A错误;长冮三峡由流水侵蚀而成,C错误;风蚀蘑菇是由风力侵蚀而成,D错误;阿尔卑斯山脉的角峰由冰川侵蚀形成,因此B正确。故选B。
10.C 11.A 12.B
【解析】10.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沙丘在风力作用下沉积作用会增强,面积会扩大,流水作用下沙丘容易被侵蚀,面积会减小。根据材料可知,该地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1月--12月期间,春季,该地区受西北风的影响,从内陆携带大量沙尘在此处堆积,会使沙丘面积进一步扩大,到了夏秋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影响,形成一定的降水,对沙丘的侵蚀作用加强,会使沙丘面积减小,到了秋冬季节又会受西北风影响,沙丘面积进一步扩大,因此正确选项为C,A、B、D错误。故选C。
1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冲积扇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根据材料可知,该河流自南向北流,注入黄河,东岸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水流速度较快,侵蚀作用较强,沉积作用较弱,因此不容易形成冲积扇,A正确;风沙堆积量大,不会造成河流东西两侧冲积扇的差异,B错误;该地所处地貌单元差异不大,不会造成河流两侧的差异,C错误;两侧的沙石量差异也不大,D错误,故选A。
12.风沙少降雨多的时期说明堆积作用弱,侵蚀作用强,甲处受河岸形态影响,凹岸侵蚀明显,河道会偏向甲处河段河道西侧摆动并拓宽河道,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C 14.D 15.D
【解析】13.初始砂岛至中期砂岛阶段,沿岸沙丘主要受风力搬运堆积形成,该地地处我国南海海域,盛行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沿岸沙丘多分布在砂岛的迎风一侧,即西南部和东北部,②③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4.沿岸沙丘的增高增大还受到风暴潮影响,风暴潮能量巨大,搬运能力强,将粒径较大的珊瑚碎屑搬运至沙丘地势较高处堆积,D正确;地势较高处对风力削弱作用较高,大颗粒物沉积较小,A错误;生物礁岛的礁盘多为碳酸盐沉积而成,但沙丘远高于低潮线,不适宜珊瑚生长,生物堆积较少,B错误;沙丘地势较高处受流水沉积作用小,C错误。故选D。
15.由图可知,在岛屿形成一定规模后,植物以沿岸沙丘为基础逐渐向岛屿内外扩张,并最终覆盖全岛,形成成熟砂岛,D符合题意。因海平面下降等各种原因,不受潮水影响的潮上带地区形成了初始砂岛;海滩沙受季风等因素影响,发育形成沿岸沙丘,它不仅捕获风成砂屑,同时捕获并保护植物种子发育形成植被,从而形成中期砂岛,A不符合题意;而植被覆盖率的增加导致海岛稳定性增加,提供了海岛海拔高度稳固增高的条件,如植被根系固定沙丘,大幅减弱风力对沙丘的侵蚀,B不符合题意;植被能耗散风暴潮能量,协助沙丘持续增高增大,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6.(1)冲积扇:以沙砾为主,砾石分选较好,有一定的磨圆度;由流水搬运、沉积而成。山坡:以角砾为主,砾石分选较差(大小混杂),磨圆度较差(棱角分明);主要由重力作用形成(海拔较高处可能有冰川作用)。
(2)沙和粉沙物质主要来源于冲积扇。春季、风力强劲。冲积扇地表干燥,地表沙粒易启动。风沙流着山坡爬升,到达一定位置后携沙能力减弱,沙和粉沙沉积在山坡上。
(3)地势较低,山坡和冲积扇流水在此汇集,(冲积扇前沿)地下水出露;地表物质颗粒较细,利于保水;深层土壤冰冻时间较长,利于蓄水。
【解析】16.(1)由图可知,冲积扇以沙砾为主,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沉积作用具有分选性,故在此沉积的砾石分选较好,流水在搬运过程中对水中的砾石有磨蚀作用,故沉积在此的砾石有一定的磨圆度。由图可知,山坡以角砾为主,表层有沙、粉沙,该处位于较陡的山坡,砾石主要由重力作用在此堆积,故砾石分选较差,未经流水的磨蚀,故磨圆度较差。
(2)由图可知,除山坡外,粉沙还分布在冲积平原和冲积扇,沙、粉沙粒径小,流速减慢时在冲积扇和冲积平原沉积。冲积平原草原茂盛,故山坡的沙和粉沙物质主要来源于冲积扇。该地区春季多大风,冲积扇地表干燥,地表沙粒被风吹起,风沙流沿山坡爬升,到达一定位置后风速减慢,携沙能力减弱,沙和粉沙沉积在山坡上。
(3)由图可知,冲积平原地势较低,来自山坡和冲积扇的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均在此汇集,地下水容易出露,为冲积平原提供水源;由图可知,冲积平原地表主要由粉沙、黏土组成,颗粒较细,利于保水;该区域冬季寒冷,深层土壤冰冻时间较长,土壤水分不易被蒸发,利于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