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12《论语》十二章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上12《论语》十二章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01 19:31: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论语》十二章
基础过关全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       不亦说乎(  )
人不知而不愠(  )      三省吾身(  )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一箪食(  )       曲肱而枕之(  )
博学而笃志(  )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B.吾日三省吾身(每天)
C.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快乐)
D.温故而知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3. 下列各句中的“而”与“温故而知新”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人不知而不愠      B.博学而笃志
C.学而不思则罔      D.择其善者而从之
4.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   经典著作之一,它以   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2)《论语》共二十篇,与            并称“四书”。
5.按要求默写课文中的有关语句。
(1)阐述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也很快乐的句子是:      ,      
(2)阐述真正有修养的君子应具备的风度的句子是:   ,   
(3)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    ,     ”来表示要随时向身边的人学习请教。
(4)时光匆匆,孔子就曾发出了“     ,     ”的感慨。
能力提升全练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12分)
[甲]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乙]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①吾日三省吾身  省:   
②温故而知新  而:   
③于斯三者何先  斯:   
④足食,足兵  足: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译文:                            
(3)[甲]文中曾子的话与[乙]文共同强调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你如何看待它在人生成长中的作用 (4分)
答:                            
7.阅读下文,完成(1)—(4)题。(10分)
《论语》八章
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②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③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
④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子张》)
⑤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⑦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⑧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博学而笃志        
②即之也温         
(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②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译文:                            
(3)找出文中与“人不知而不愠”意思相近的一章,说明此章中君子具有怎样的品德。(2分)
答:                            
(4)阅读⑦⑧章,概括“君子”与“小人”有哪些不同。(2分)
答:                            
素养探究全练
8.仔细观察下面这副对联,完成(1)—(3)题。
(1)【书写对联】将该对联用简化的楷体字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
(2)【探究含义】后世称孔子为“圣人”,请参照下面的小贴士,探究“圣人”含义的变迁。
答:                            
                             
(3)【各抒己见】班级进行布置时,有同学建议将上面的对联张贴于教室中,你赞成吗 请阐述理由。
答:                            
                             
答案
基础过关全练
1.答案 lún yuè yùn xǐng wǎng dài dān ɡōnɡ dǔ
2.C 
3.D 
4.答案 (1)儒家 语录 (2)《孟子》《大学》《中庸》
5.答案 (1)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2)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3)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4)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能力提升全练
6.答案 (1)①自我检查、反省 ②(承接关系)然后,就 ③这 ④充实
(2)①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发现)他们的缺点就对照自己进行改正。
②自古人都有一死,但如果没有百姓的信任,那么国家就不能够立足了。
(3)共同强调的核心价值观是:诚信。
(示例)人无信而不立,诚信是立人之本。一个人要想生存,必须讲诚信。只有讲诚信,才能被朋友信任,被社会认可。
[参考译文]
[乙] 子贡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孔子说:“备足粮食,充实军备,获得百姓的信任。”子贡问:“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这三项先去掉哪一项 ”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还要去掉一项,在余下的两项中先去掉哪一项 ”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都有一死,但如果没有百姓的信任,那么国家就不能够立足了。”
7.答案 (1)①坚定 ②接近(走近,靠近)
(2)①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②君子说话要谨慎寡言,但是做事要敏捷。
(3)第③章中说明君子注重提高自身修养而不重名望。
(4)君子安于贫困,坚守道义;小人则看重利益,会因私利而胡作非为。
[参考译文]
①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为政》)
②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子张》)
③孔子说:“君子惭愧自己没有才能,不怨恨别人不知道自己。”(《卫灵公》)
④子夏说:“君子会使人感到有三种变化:远远望去庄严可畏,接近他时却温和可亲,听他说话则严厉不苟。”(《子张》)
⑤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寡言,但是做事要敏捷。”(《里仁》)
⑥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学而》)
⑦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里仁》)
⑧孔子说:“君子在困窘时还能坚守道义,小人一困窘就会胡作非为。”(《卫灵公》)
素养探究全练
8.答案 (1)
学 而 不 厌 参 圣 道
诲 人 不 倦 传 仁 风
(2)“圣人”最初指的是见多识广、通达事理的人,后来也指道德智慧的楷模。
(3)(示例)赞成。因为“学而不厌”鞭策我们学习不能满足,“诲人不倦”提醒老师教育学生要有耐心,不要厌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