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地质灾害 同步练(含解析)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2地质灾害 同步练(含解析)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0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3-01 16:40: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2 地质灾害
下图示意某海域四次地震的发生地、震级和震源深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四次地震的震源最有可能位于( )
A.地壳 B.地核 C.上地幔顶部 D.下地幔底部
2.当海底大地震(震源深度小于50km,震级大于里氏台北6.5级)造成大洋地壳局部隆起或陷落,并且带动震源上方的深层(水深不小于1000m)海水做大规模扰动时,就可能发生灾害性海啸。若四次地震都造成了地壳陷落,则最可能发生灾害性海啸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广西梧州市是一座山城,多为丘陵地形,每年有百十次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崩塌多发生在地形坡度大于50°、高度大于30米的斜坡上,滑坡多出现在坡度小于50°的斜坡上。图为广西梧州市地质灾害发生频数与月平均降水量关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曲线a、b、c分别表示( )
A.滑坡、降水量、崩塌 B.崩塌、滑坡、降水量
C.降水量、滑坡、崩塌 D.降水量、崩塌、滑坡
4.该市地质灾害( )
A.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均衡性 B.降水是主要诱发因素
C.其发生都与人类活动有关 D.主要发生在城市地区
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地震活动等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2018年10月11日,西藏昌都(图乙)境内发生山体滑坡,导致金沙江主河道被堵,形成堰塞湖。2017年11月18日,昌都附近的林芝地区曾发生过地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此次金沙江堰塞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高原河谷,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B.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
C.该地地震活动多发,地质结构不稳定 D.该地气温较高,积雪融化
6.关于堰塞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堰塞湖抬高水位,可大力开发水电 B.堰塞湖可以改善河道航运条件
C.堰塞湖不会引发次生灾害 D.堰塞湖对其下游居民有较大威胁
2022年2月4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启幕。小海坨山位于延庆县西北部,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重要赛区之一。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7.下列地点中最容易出现泥石流灾害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8.图示区域最高处与C点最大海拔差可能为( )
A.1200m B.1500m C.1700m D.2000m
下图所示区域1900年以来发生8级以上地震就达7次,大地震破裂形成的各种断层张裂缝、地貌断错遗迹等至今仍保持完整、清晰可见,是世界上最典型、保存最完好的地震遗迹,素有“地震博物馆”之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地震发生时易使该地( )
A.陡崖崩塌,滚石遍布,埋没草地
B.产生滑坡,阻断交通,阻塞河谷,形成堰塞湖
C.产生地裂缝,导致地下水变化,使草木枯死
D.在断陷盆地发育水草丰美、土壤肥沃的土地
10.该地地震遗迹保存完好得益于( )
A.板块张裂,断裂发育,地壳运动活跃B.深居内陆,降水稀少,侵蚀作用较弱
C.岩性坚硬,抗外力作用侵蚀能力较强D.生态环境脆弱,人类生产活动破坏大
我国西南某地地质时期发生过一次大型滑坡,滑坡体堵江后形成了大型古堰塞湖。古堰塞湖从形成到溃坝后,滑坡体上、下游水文特征均变化显著,对河床地貌演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图为“当地古堰塞湖、滑坡位置示意图”,图中滑坡边界内含滑坡源区和堆积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滑坡体滑动方向及滑坡边界内的河流主要流向分别是( )
A.滑向西南,向北流 B.滑向东北,向南流
C.滑向西南,向南流 D.滑向东北,向北流
12.经测定,新、老湖相沉积物形成于距今1~3万年,可推测( )
A.滑坡掩埋阶地的时间约为1万年前 B.古滑坡的发生时间至少在3万年前
C.古堰塞湖存活的时长大约为3万年 D.古堰塞湖溃坝的时间约在2万年前
13.能示意该河流河床纵剖面变化的是( )
A.A B.B C.C D.D
某地历史上曾经发生滑坡,部分滑坡体残留在坡面。2018年,该坡面出现裂缝,自6月起,连续出现强降雨。7月12日古滑坡复活滑动。下图示意该剖面的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诱发此次古滑坡复活的直接因素是( )
A.降水 B.坡度 C.断裂 D.岩性
15.研究表明,不同的断裂对滑坡的影响差异较大。此处裂缝显著促进滑坡,主要由于裂缝的( )
A.数量 B.长度 C.倾斜方向 D.宽度
下图为某区域滑坡与地貌演化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推断图中滑坡体的滑动方向为( )
A.由北向南 B.由西向东
C.由西北向东南 D.由东北向西南
17.图中序号所示地理事象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②③④① B.②①③④ C.③①④② D.③②①④
1.C 2.B
【分析】1.四次地震的震源都位于海洋中,且震源较深(30~40km),大洋地壳较薄,平均为17km,A错误;四次地震的震源最有可能位于上地幔顶部,C正确;地核在距地表2900km以下,下地幔在距地表1000km以下,BD错误。故选C。
2.①地水深不足200m,③地水深不足1000m,④地震级较小。只有②地既符合震源深度和震级条件,又符合水深条件,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C4.B
【解析】3.广西位于南方地区,雨季长,一般在6-9月,所以a表示降水量;滑坡多是在坡度50度以下的斜坡上,该地是丘陵地形,降雨量最多时,滑坡灾害多,所以b是滑坡;坡度50度以上的斜坡上多崩塌,丘陵地区坡度陡的区域面积小,崩塌灾害数量少,c表示崩塌。故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选C。
4.图示表明该市地质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不能表示均衡性,A错误。由图可知,图中地质灾害数量与降雨量呈正相关,所以降雨是地质灾害主要的诱发因素之一,B正确。该是的地质灾害有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震等,不是所有的地质灾害都与人类活动有关,C错误。图中没有信息表面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在城市,D错误。故答案选B。
5.C6.D
【解析】5.堰塞湖的形成主要是山体崩塌的碎石泥沙堵塞河道形成,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不是其主要成因,A错误;此次堰塞湖形成时为 10 月份,该地主要雨季已过,降水量不大,B错误;该地位于板块消亡边界,板块运动活跃,昌都附近的林芝地区近期发生过地震,导致山体不稳定,该地更容易发生滑坡,从而形成堰塞湖,C正确;该地10月份已到秋季,气温已经有所下降,故气温较高说法错误,D错误。本题选C。
6.堰塞湖地质条件不稳定,有可能发生溃坝,不适合水电的开发,A错误;堰塞湖堰塞体堆积物疏松容易溃坝,且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落差大,不适宜发展航运,对航运条件改善不大,B错误;堰塞湖会引发溃坝、洪水等多种次生灾害,C错误。堰塞湖水位较高,堰塞体堆积物疏松,一旦溃坝易形成洪水,对下游地区造成严重危害,D正确;本题选D。
7.B8.C
【解析】7.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泥石流灾害发生在山谷或者河沟之中,不可能发生在山脊两侧。根据图中等高线判断,①位于图中山脊线旁,不可能发生泥石流,②和④等高线向高值凸出,证明两地为山谷地形,因此易发生泥石流,故②④正确;③等高线向低值凸出,因此为山脊地形,不可能发生泥石流,故③错误。正确的是②和④,答案选择B。
8.根据题意,观察图中信息可知,最高处为小海坨山主峰海拔2241m,而C点位于500m-1000m之间,两地的海拔差为1241m—1741m,因此最大海拔最接近答案的是1700m,故C正确,排除ABD。答案选择C。
9.A 10.C
【解析】9.题干设问地震发生时造成的影响,而不是长期影响。地震发生时导致岩层破碎,陡坡岩层沿着断裂面崩塌下来,滚石遍布,埋没坡底的草地,A正确;滑坡体进入河道,阻塞河流形成堰塞湖,滑坡体冲断道路,影响交通;地震诱发断裂,导致地下水以及地表水下渗,使得河流断流,影响河流沿岸地区的生态等;地震会诱发断裂,形成一系列的断陷盆地和堰塞湖等,水分条件较好,形成一系列的水草肥美、土壤肥沃的湿地草原,BCD均是地震的远期影响,故错误。故选A。
10.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处于板块内部,并不是板块张裂地带,A错误;该地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主要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流水侵蚀作用微弱,但风力侵蚀较强,B错误;根据材料信息“有的在坚硬的岩层中”可知,该地岩石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C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区域自然环境恶劣,人口分布较少,人类活动较少,对地震遗迹的破坏作用较少,D错误。故选C。
11.C 12.B 13.B
【解析】11.由图中滑坡边界、河流、滑坡掩埋的阶地的位置关系,以及滑坡体由高处向低处滑动,可推测滑坡边界范围内西南地势低,滑坡体滑动方向为滑向西南,B、D错误;滑坡体阻断河流形成堰塞湖,堰塞湖在滑坡体的上游方向,北面,故河流由北向南流,A错误、C正确。故选C。
12.由图可知,滑坡掩埋阶地位于湖相沉积物的下游方向,可推测滑坡掩埋阶地的时间早于湖相沉积物,而新、老湖相沉积物形成于距今1~3万年,故滑坡掩埋阶地的时间约为1-3万年前,A错误;由图中古堰塞湖的位置可知,古滑坡发生在湖相沉积物之前,即3万年前,B正确;古堰塞湖的形成时间为3万年前,其下游的湖相沉积物形成于距今1~3万年,由此无法推测溃坝时间和存活时间,C、D错误。故选B。
13.滑坡体阻塞河流,在其上游方向形成堰塞湖,导致其上游方向水流受阻,流速减慢,泥沙沉积,河床抬高,A、D错误;同时导致其下方泥沙来源减少,河床侵蚀大于淤积,河床下降,B正确、C错误。故选B。
14.A 15.C
【分析】14.由所学知识可知,滑坡形成的原因可以从地质、地形、土壤、植被、降水和其他等几个方面分析。2018年该坡面出现裂缝,并且该坡面植被匮乏,防水固土能力弱、坡面坡度也较大、重力势能大;6月份开始出现连续性强降雨,7月12日就出现滑坡复活活动,出现裂缝之之后土质变得疏松,连续性强降雨使得本就疏松的壤伴随着水流形成滑坡,因此此次滑坡复活的直接因素是降水,A正确。直接因素是近期内发生改变的诱因,而坡度、断裂、以及若石的岩性在短期内没有发生显著的改变,故不是诱发滑坡复活的直接原因,BCD错误。故选A。
15.由图示信息可知,坡向和裂缝方向一致,降水降落到坡面之后,受到重力势能的加持并且没有植被的阻截,由于裂缝方向与流水方向一致,流水可以直接保持原先的速度和势能直接侵入到裂缝底部,加剧土壤的侵蚀,从而促进滑坡的产生,B正确。裂缝的数量、长度、宽度三项对滑坡的影响相对较小,ABD错误。故选C。
16.C 17.D
【解析】16.根据图中滑坡边界的形态、古河道以及现今河流的相对位置关系,同时结合滑坡掩埋的河流阶地以及古堰塞湖的位置等相关信息可推测,该区域滑坡体自西北向东南方向滑动(注意图中的方向指示标),阻塞古河道形成古堰塞湖,之后堰塞体垮塌,形成新的河道,故选C。
17.图中所示序号中最先有古河道,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区域滑坡体自西北向东南方向滑动,滑坡体掩埋了部分河流阶地,同时,滑坡体阻塞了古河道,形成古堰塞湖,之后堰塞体垮塌,形成新的河道,因此图中所示序号发生的先后顺序为③②①④,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