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与实践 保护极地环境
(广西贵港港南区期末)北冰洋是世界上平均温度最低的大洋,大部分洋面上常年覆盖着3~4米厚的坚实冰层。下图为北极附近局部图和北极熊漫画图。据此完成1~2题。
1.北冰洋洋面常年覆盖坚实冰层的原因是( )
A.纬度高,严寒 B.淡水丰富
C.海拔高,缺氧 D.降水丰沛
2.漫画显示北极熊面临的生存困境主要是( )
A.陆地面积增大
B.气温逐渐降低
C.冰层面积增大
D.冰层融化加快
3.(山西运城盐湖区期末)课题名称:极地的考察和生态保护
【课题资料】
资料一 2024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迄今为止,我国已在南极地区建立了5个考察站,分别是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秦岭站。南极考察站“中国范儿”,体现着科学探索精神,也体现着泱泱大国的文化自信。
资料二 南极地区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南极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成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广阔天然实验室。
思考完成:
(1)在图中描出南极圈,并说出纬度最高的考察站。
(2)列举两例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
(3)请将下列研究课题内容的序号填入表中对应的表格里。
科考 领域 课题内 容符号 课题内容
太阳 活动 ⑤ ①通过企鹅等研究生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性 ②通过提取冰心研究几百年来,气候的变化 ③通过南极储藏很大的煤田研究大陆漂移演化 ④通过极地冰川的研究探索解决水资源危机的新途径 ⑤通过极光现象研究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⑥通过基地上层的臭氧空洞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 活动
地质 演化
环境 问题
气候 变化
冰川 资源
(4)每年都有一些人前往南极探险旅行,请你在下图中为他们选择一件南极旅行的必要装备,并结合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说出这件装备的作用。
4.(安徽中考)同学们在新闻里了解到我国第39次南极科学考察圆满结束,取得了多项考察成果,彰显了我国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神秘的南极大陆、多样的科考项目、多彩的极地景观,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老师的支持下,同学们对本次南极科考的“考察成果综述”进行了学习。下面是同学们对其中四项成果的探究,请你也加入其中吧!下图示意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位置。
成果一:在赴昆仑站途中,科考队员完成了冰雪剖面物理性能监测、气象站标校和大气环境样品采集等多项任务。
【找一找】在南极地区确定地理位置和辨别方向。
(1)【我的答案】科考队从位于约 (填纬度)的中山站出发,前往昆仑站,行进的方向大致是 。
成果二:在昆仑站,科考队员精确测定了0.5太赫兹观测窗口大气透过率。该站是国际公认的开展大气环境监测和天文学观测的极佳地点。
【比一比】与我国其他科考站相比,昆仑站开展大气环境监测和天文学观测的有利条件。
(2)【我的结论】其有利条件之一是昆仑站的纬度较 。
成果三: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受大气、生物等多要素共同影响。在罗斯海及附近海域,科考队获取了大量海洋生物的研究样本,积累了南极海洋环境长期监测数据。
【议一议】在罗斯海海域开展生态系统调查的目的。
(3)【我的理解】生态系统调查的目的是评估全球 变化及 活动对南极生态环境的影响。
成果四:南极考察每次都要向科考站运输人员和物资。本次共带去了约3 000吨物资,运回155吨建筑垃圾和其他废弃物。科考队用实际行动保护了南极这块净土。
【想一想】生活垃圾——我们怎么办?
(4)【我的行动】如何减少生活垃圾: 。
回收利用:在垃圾投放前,对生活垃圾进行 。探究与实践 保护极地环境
(广西贵港港南区期末)北冰洋是世界上平均温度最低的大洋,大部分洋面上常年覆盖着3~4米厚的坚实冰层。下图为北极附近局部图和北极熊漫画图。据此完成1~2题。
1.北冰洋洋面常年覆盖坚实冰层的原因是(A)
A.纬度高,严寒 B.淡水丰富
C.海拔高,缺氧 D.降水丰沛
2.漫画显示北极熊面临的生存困境主要是(D)
A.陆地面积增大
B.气温逐渐降低
C.冰层面积增大
D.冰层融化加快
3.(山西运城盐湖区期末)课题名称:极地的考察和生态保护
【课题资料】
资料一 2024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迄今为止,我国已在南极地区建立了5个考察站,分别是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秦岭站。南极考察站“中国范儿”,体现着科学探索精神,也体现着泱泱大国的文化自信。
资料二 南极地区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南极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成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广阔天然实验室。
思考完成:
(1)在图中描出南极圈,并说出纬度最高的考察站。
描出南极圈66.5°S,昆仑站。
(2)列举两例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
淡水资源、生物资源(地衣、苔藓、企鹅、磷虾、海豹)、矿产资源(煤、铁)、新能源(太阳能、风能)。(两例即可)
(3)请将下列研究课题内容的序号填入表中对应的表格里。
科考 领域 课题内 容符号 课题内容
太阳 活动 ⑤ ①通过企鹅等研究生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性 ②通过提取冰心研究几百年来,气候的变化 ③通过南极储藏很大的煤田研究大陆漂移演化 ④通过极地冰川的研究探索解决水资源危机的新途径 ⑤通过极光现象研究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⑥通过基地上层的臭氧空洞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 活动 ①
地质 演化 ③
环境 问题 ⑥
气候 变化 ②
冰川 资源 ④
(4)每年都有一些人前往南极探险旅行,请你在下图中为他们选择一件南极旅行的必要装备,并结合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说出这件装备的作用。
太阳镜:南极地区干燥,降水少,光照强烈,需要太阳镜防紫外线,保护眼睛。 保湿霜:南极地区烈风,多大风天气,气候干燥,需要保湿霜保护皮肤。
4.(安徽中考)同学们在新闻里了解到我国第39次南极科学考察圆满结束,取得了多项考察成果,彰显了我国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神秘的南极大陆、多样的科考项目、多彩的极地景观,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老师的支持下,同学们对本次南极科考的“考察成果综述”进行了学习。下面是同学们对其中四项成果的探究,请你也加入其中吧!下图示意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位置。
成果一:在赴昆仑站途中,科考队员完成了冰雪剖面物理性能监测、气象站标校和大气环境样品采集等多项任务。
【找一找】在南极地区确定地理位置和辨别方向。
(1)【我的答案】科考队从位于约70°S(填纬度)的中山站出发,前往昆仑站,行进的方向大致是向南。
成果二:在昆仑站,科考队员精确测定了0.5太赫兹观测窗口大气透过率。该站是国际公认的开展大气环境监测和天文学观测的极佳地点。
【比一比】与我国其他科考站相比,昆仑站开展大气环境监测和天文学观测的有利条件。
(2)【我的结论】其有利条件之一是昆仑站的纬度较高。
成果三: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受大气、生物等多要素共同影响。在罗斯海及附近海域,科考队获取了大量海洋生物的研究样本,积累了南极海洋环境长期监测数据。
【议一议】在罗斯海海域开展生态系统调查的目的。
(3)【我的理解】生态系统调查的目的是评估全球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南极生态环境的影响。
成果四:南极考察每次都要向科考站运输人员和物资。本次共带去了约3 000吨物资,运回155吨建筑垃圾和其他废弃物。科考队用实际行动保护了南极这块净土。
【想一想】生活垃圾——我们怎么办?
(4)【我的行动】如何减少生活垃圾:少使用一次性餐具;超市购物,少购买塑料购物袋;网购商品,要求少用额外包装盒(任答一点即可)。
回收利用:在垃圾投放前,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