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亚洲与欧洲
亚洲与欧洲
气候概况
了解一个大洲的气候 ,要先了解有哪些气候类型,它们大致分布在什么地方,然后再分析 它们的气温和降水特点。
亚洲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面积广大
地跨寒、温、热三带
地形复杂
亚洲气候分布
东部、南部
东南部
西部
内陆
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和雨林气候
热带沙漠和地中海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洲地处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海 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在世界各大洲中,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最强盛、最典型,影响范围也最广。
亚洲气候特征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季风气候显著
温带大陆性气候广
亚洲气温差异
西伯利亚东部,一年中有 7 个月的平均气温在 0℃以下, 东北部的奥伊米亚康曾观测到 -72.2℃的低温,号称北半球的“寒极”。
赤道附近的马来群岛,常年如夏,年平均气温 26℃。
议一议
全球气候变暖对奥伊米亚康的气温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具体如下:
气温显著上升
整体温度提升: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奥伊米亚康的气温有明显上升趋势。如 2024 年 12 月上旬,奥伊米亚康的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暖了 15.5 度。
极端低温减少:以往奥伊米亚康冬季经常出现动辄 - 60℃甚至更低的极端低温,但近些年这种极端低温出现的频率有所降低,最低气温也没有像过去那样频繁跌破 - 50℃。
季节变化改变
冬季缩短:气候变暖使得奥伊米亚康的冬季相对过去有所缩短。原本漫长的冬季,其开始时间可能推迟,结束时间则提前。比如过去 11 月就已完全进入冬季,现在可能 12 月才真正进入严寒的冬季状态。
气温波动变大:气温的稳定性降低,季节内甚至昼夜的气温波动变得更大。在冬季可能会出现短暂的升温天气,使得冰雪出现一定程度的融化,而随后又可能快速降温,导致融化的冰雪再次冻结。
气温垂直变化异常:正常情况下,海拔每升高 100 米气温下降 0.6℃左右,但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使奥伊米亚康地区的逆温现象增多,在某些时段近地面空气温度比高空还低,造成空气对流不明显,污染物难以扩散,进一步影响局部地区的气温状况和大气环境。
亚洲降水差异
西亚的一些地区,如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等国家所在区域,全年降水很少,成为亚洲旱极。
世界“雨极”
综合运用
读图 7-10, 说一说,欧洲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状况。
1
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大陆性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欧洲西部大西洋沿岸
分布在欧洲南部地中海沿岸地区
主要分布在欧洲东部和中部地区
综合运用
气温由西向东以及年降水量由沿海向内陆都大致呈递减趋势。
读图 7-13 、7-14,说一说,亚 欧大陆北纬50°附近的同纬度地带,1 月、7 月气温由西向东有什么变化?年降水量由沿海向内陆有什么变化?
2
综合运用
利物浦的温和与漠河的极寒是洋流、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及地形共同作用的结果。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风带是欧洲冬季“超常温暖”的核心因素,而漠河则因大陆性气候与季风影响成为“中国寒极”。
英国利物浦与我国漠河纬度相当,为什么两地1月平均气温相差近 30℃
3
综合运用
甲地全年温和湿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乙地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属于地中海气候。
根据下列资料,说一说,地处欧洲的甲、乙两地的气温和降水特点,并判断两地各属哪种气候类型。
4
综合运用
右侧列举的因素中,哪些对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5
欧洲三面临海,向西凸出,形似“大半岛”。
欧洲大陆轮廓破碎,海岸线漫长曲折,大部分地方距海不远。
欧洲大陆主体位于北纬 40°~60°,终年盛行来自大西洋的暖湿西风。
欧洲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使西北部沿海地区显著升温。
欧洲山脉多为东西走向,平原广阔,且连成一片,有利于大西洋上的暖湿气流长驱直入。
欧洲人口密度高,城市人口所占比重大,城市、工业区热岛效应显著。
亚洲与欧洲
河流概况
大河众多的亚洲
在图7-15中找出亚洲主要河流和湖泊,并归纳亚洲河流分布特征:
外流河
内流河
湖泊
贝加尔湖、死海、巴尔喀什湖、里海
锡尔河、阿姆河、塔 里木河
注入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
__________
呈放射状流入周围海洋
熟悉欧洲河流
读图 7-2,找出伏尔加河、多瑙河、莱茵河,说出它们各自注入的水域。
1
从地形和气候对河流影响的角度,分析欧洲河流的分布特点。
2
受地形影响:地势平坦,河网密集。
受气候影响: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河网均匀;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河流集中;地中海气候区,南少北多。
熟悉欧洲河流
多瑙河和莱茵河都是著名的国际河流, 具有重要的航运价值。读图 7-18,完成相关任务。
3
(1)说一说,多瑙河和莱茵河干流各流经了哪些国家?
(2)查阅资料,议一议,为什么说多瑙河和莱茵河具有重要的航运价值?
自然条件:河网密布且水量充沛、水流平稳,无结冰期或结冰期短。
社会经济条件:流经国家多,经济发达;流域人口密集,城市众多;运河沟通,形成水运网络。
位置与范围
地形和地势
气候
河流
自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