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生产力
具有劳动能力的人改造自然、创造财富的能力。
劳动者
劳动工具
劳动对象
18世纪中-20世纪初
两次工业革命
生产关系
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阶级关系
资产阶级VS无产阶级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产品的分配形式
变革
思
想
武
器
1.通过梳理两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时间及相关国家,从时空观念的角度掌握两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及扩展。
2.通过史料探究,分析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历史必然性,及其给世界各国带来的影响。
3.比较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培养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4.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培养创新、为国担当意识。
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第10课 影响世界面貌的工业革命
19世纪中期
20世纪初
19世纪70年代
德国、美国、法国、英国、俄国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
英国
机器时代
工厂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生产方式:
生产组织形式:
生产动力:
由手工工场到机器工厂
由手工生产到机器生产
由人力、畜力到蒸汽力、电力
革命性变化
工业革命是由一系列的技术变革引起的从手工劳动转向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又称产业革命;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
【工业革命】
概念辨析
一 、“独领风骚”——工业革命的背景
学习聚焦:18世纪中期,英国具备了工业革命的条件。
思考:结合教材和图片,归纳英国首先出现工业革命的有利条件。
光荣革命
材料1: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稳定的君主立宪政体。在18世纪,这个政体不断完善。从1707年起,国会完全掌握了立法权,行政权也逐渐落入内阁首相手中。
——刘新成、刘北成主编《世界史·近代卷》
1.政治保障:“光荣革命”后,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国内政局稳定。
一 、“独领风骚”——工业革命的背景
学习聚焦:18世纪中期,英国具备了工业革命的条件。
思考:结合教材和图片,归纳英国首先出现工业革命的有利条件。
材料2:(英国)国家权力的推波助澜,使圈地运动在18世纪达到高潮……圈地运动使英国农村土地高度集中,同时造成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农村人烟稀少,村舍为虚;与此同时,一支“自由劳动力”的大军在喧嚣的城市里形成了。
——崔连《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
“羊吃人”
2.经济优势①: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一 、“独领风骚”——工业革命的背景
学习聚焦:18世纪中期,英国具备了工业革命的条件。
思考:结合教材和图片,归纳英国首先出现工业革命的有利条件。
材料3:欧内斯特·曼德尔估计,仅在1750年到1800年间,英国就从印度掠夺了1亿到1.5亿英镑金币。这批资本的流入即便不能说是英国新工业革命的全部资本,至少也促进了英国对新工业革命的投资,尤其在蒸汽机和技术方面的投资,尤其在蒸汽机和纺织技术方面的投资。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海外贸易
殖民扩张
2.经济优势②:英国通过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资金、原材料和海外市场。
手工工场的发展
一 、“独领风骚”——工业革命的背景
学习聚焦:18世纪中期,英国具备了工业革命的条件。
思考:结合教材和图片,归纳英国首先出现工业革命的有利条件。
材料4:到18世纪,手工工场内部已经有了比较精细的分工,生产过程被划分为一系列简单的操作,生产工具也实行了专门化,使手工生产过渡到机器生产成为可能。通过分工和工具专门化培养出来的掌握某一专门技艺的人,成为工业革命中的重要技术力量。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3.技术条件:英国的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为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提供了条件。
一 、“独领风骚”——工业革命的背景
学习聚焦:18世纪中期,英国具备了工业革命的条件。
思考:结合教材和图片,归纳英国首先出现工业革命的有利条件。
英国皇家学会
材料5:16至19世纪,英国出现了培根、牛顿等近代科学的先驱。……英国还于1660年成立了皇家学会,1754年成立了“工艺制造业和商业促进会”等学术团体,这些团体在促进学术交流和技术进步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王章辉《英国和法国革命的比较》
4.科学:17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科学家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进。
政治保障:
经济优势:
市场广阔:
资金雄厚:
科技条件:
“光荣革命”后资本主义代议制确立,国内政局稳定,政府鼓励经济发展。
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农业为工业提供有利条件
圈地运动—国内市场;殖民扩张—海外市场
17世纪中期英国是欧洲科学技术中心之一;科学家热心于生产技术改进
殖民扩张推动资本原始积累
自由劳动力丰富:
经济发展:
圈地运动
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手工工场无法满足需要,提高生产力成为当务之急
根本原因:
手工工场的发展促进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
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思考:在这些条件的推动下,英国率先出现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史料阅读】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共产党宣言》
这些条件其他国家不具备吗?
历史大事年表 1789年 法国大革命
1775-1783年 美国独立战争
19世纪中期 意大利还处于分裂之中
1864-1871年 普鲁士三次王朝战争
“就某一方面条件,或某些条件来说,在欧洲大陆也有比英国更好的国家——如荷兰和法国,但是没有哪个国家具有英国这样好的综合条件。”——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知识拓展: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棉纺织业
1.开始:
“飞梭”
珍妮纺纱机
水力纺纱机
骡机
水力织布机
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棉纺织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1771年,阿克莱特 水力纺纱厂
-----近代工厂的开端
2.组织形式:
工厂取代手工工场,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的确立
手工工场
手工生产
机器生产
大工厂
一种新型的工业组织形式就出现了,它的本质不在于使用机器,而是创造了一种新的工作场所。
——钱乘旦:《英国通史》
二、从“一枝独秀”到“遍地开花”——工业革命的进程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3.动力革新
1782年 瓦特改进蒸汽机
蒸汽机的意义:
①解决了生产动力受自然条件限制的问题;
②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
③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命;
④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瓦特“复动式蒸汽机”
[英]史蒂芬孙 火车
[美]富尔顿 汽船
4.完成:
19世纪中叶,英国的机器制造业也实现了机械化。
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制造蒸汽机在当时也是手工劳动,因此每一台蒸汽机的部件都有可能不同。这种情况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而逐渐改变,最终导致一个新的工业部门,即机器制造业的诞生。——钱乘旦:《英国通史》
二、从“一枝独秀”到“遍地开花”——工业革命的进程
年份 成就 国别
1765年
1769年
1779年
1785年
1785年
1807年
1814年
珍妮纺纱机
水力纺纱机
骡机
水力织布机
哈格里夫斯
阿克莱特
克隆普顿
卡特莱特
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英国
英国
英国
英国
英国
瓦特
汽船
蒸汽机车(火车)
史蒂芬孙
富尔顿
英国
美国
【知识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
发明、改良者
19世纪中 机器制造业诞生 英国
第一次工业革命
发明者身份
开展范围和规模
主要领域
主要标志
大都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科学技术与生产尚未真正结合
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并居主导地位,绝大多数发明成果都出自英国,然后再扩展到其他国家
局限于轻工业领域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步深入内陆,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
原因:①1815年拿破仑战争结束后,欧洲政局稳定;
②1825年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禁令;
③各国政府通过税收、立法、直接投资等方式推动工业发展。
(6)拓展——从英国到欧洲大陆、北美。
英国
法国
美国
日本
俄国
德国
二、从“一枝独秀”到“遍地开花”——工业革命的进程
背景
①政治前提: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与巩固,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相对稳定;
②经济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迅速;
③科技条件:近代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成果,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
④第一次工业革命为其奠定了基础
开始标志: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发电机
1877年爱迪生发明电灯
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
二、从“一枝独秀”到“遍地开花”——工业革命的进程
2.第二次工业革命(19C中后期—20C初)
领域 主要成就 历史意义
电力技术的开发应用
内燃机的 创制应用
新通讯手 段的发明
化学工业 的兴起
改造旧 产业部门
1866年,德国西门子研制发电机;
19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爱迪生等人发明一系列电器产品(留声机、电灯、电影机)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19世纪七八十年代,内燃机在德国问世;
1883年,戴姆勒汽油内燃机;1885年,卡尔·本茨发明汽车;1892年,戴姆勒发明汽车;1897,狄塞尔发明柴油内燃机;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最具深远影响的成就
1876年,美国贝尔发明电话;
1899年,意大利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
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
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人们用化学方法加工原料,采用合成方法制造新的材料;石油化工业获得发展;
1876年,诺贝尔发明了炸药。
化学工业的发展,
丰富了人类的生活
旧产业部门焕发出新的活力
通过新技术改造旧产业部门,如炼钢、纺织、采煤、机器制造和铁路运输等
二、从“一枝独秀”到“遍地开花”——工业革命的进程
2.第二次工业革命(19C中后期—20C初)
内 容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发 明 者 工匠、技师 科学家、工程师
发明基础 生产实践的总结 自然科学成果
时 间 1765--19世纪中期英开始
-法美结束(100年)
19世纪中期 德俄日开始 1866- 19世纪 末20世纪初 , 30多年
范 围 英国—法美—德俄日 同时开始于几国
重要标志 改良蒸汽机
-蒸汽时代 电力广泛应用
-电气时代
开始部门 棉纺织——轻工业 电力——重工业
思考: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①发明者多为科学家、工程师;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③主要标志:电力的广泛使用
②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范围广、规模大、进展迅速;
④主要领域:以重工业为主
到1890年代初,在钢铁这一工业化关键商品的生产中,美国和德国双双超过英国。从此往后,英国仅为一组工业强国中的一个,不再是工业化的领头羊。事实上,在工业列强中,英国的地位最为疲弱,而且显露出最明显的相对衰落的迹象。
——埃里克·霍布斯鲍姆《工业与帝国》
英帝国的兴衰,真是个成也工业革命、败也工业革命的过程……不列颠帝国首尝工业革命的甜头,但也势必首尝落后于工业革命步伐的苦果。
——埃里克·霍布斯鲍姆《工业与帝国》
思考:从“一枝独秀”,到“遍地开花”,为何英国没能赶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热潮呢?
①英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占优势的纺织业等部门的设备已经陈旧,但资本家宁愿把大量资本输往国外,也不愿用于更新国内的生产设备和采用新技术;当后起的国家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时,英国还在使用旧机器设备。在资本家看来,拆毁旧的还可以继续使用的机器设备,换上新的机器设备是不划算的,这就阻碍了英国工业的进步。
②英国作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掌握了广阔的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廉价的劳动力,即使在技术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英国资本家也能从殖民地获得巨额利润。英国拥有广大的海外殖民地,殖民地是资本投资的最好场所。殖民地人民生活水平低,劳动力便宜,原料价格低廉,工业利润大。
最好的时代VS最坏的时代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昧的时代;
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
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
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
人们拥有一切,人们一无所有;
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英国作家狄更斯《双城记》
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曾预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威廉·李卜克内西《忆马克思》
三、“大国崛起”与“小民之殇”——工业革命的影响
1.生产力: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给实现工业化的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统治阶级中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大,还要多。”
——[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进一步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进一步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19世纪英国纺织工厂
流水线生产
克虏伯钢铁厂垄断大企业
出现垄断组织
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得到了确立
管理日益科学化
规模扩大
人员、资本集中
2.生产关系: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革,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建立,垄断组织出现。
实质:生产与资本的集中
3.产业结构:工业化(由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
产业结构调整,国家中农业比重逐渐下降,工业比重不断上升并占主导地位,由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
对比两个图表,我们能得到什么结论?
1841年与1877年英国就业人口比重
4.阶级结构: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中间阶层的力量也开始发展。
“实际上,工业超过农业说明工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压倒贵族地主阶级;工厂的兴起和城市的昌隆则表明工业无产阶级的诞生和壮大。”
——钱乘旦《论工业革命造成的英国社会结构变化》
①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他们在欧美各国通过改革,进一步巩固了统治地位。(如:英国的1832年议会改革)
②工人阶级迅速崛起,为争取自己的权利展开斗争。(如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
③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中间阶层的力量也开始发展。(蓝领、白领的划分)
5. 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工业社会中的妇女从事文书工作的场景
材料 19世纪上半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则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
《英国通史》中说:“……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为单位;……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活改善;体育与文化发展;女性地位提高;人口增长;价值观念的转变……
6.社会问题突出
“到19世纪末, 每一个大城市都有一个或几个挤满了工人的贫民窟,仅在伦敦万人聚居的贫民窟就有20个以上。”
由于尚未建立垃圾清扫制度,垃圾粪便在城市街道上随处可见,严重损害了居民的身体健康。
——李明超《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城市社会问题及初步治理》
“到18世纪,经济繁荣所滋长的享乐主义,使宗教信仰被怀疑。工业革命中心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方圆几英里草木不生。在不到100万人口的伦敦,就有小偷1万余人,白天乞丐成群,晚上则明火执仗地抢劫。 ”
——董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
7.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彻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美国、德国崛起
世界市场
最终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全球航路的开辟
殖民扩张
英国成为
世界工厂
英国确立世界
殖民霸权
西班牙、葡萄牙崛起
世界市场
初步形成
世界市场
逐步扩展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开始交融
殖民掠夺
武力侵略商品输出
瓜分世界资本输出
以欧美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亚非拉国家或地区在被卷入世界市场的同时,逐渐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总结: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工业革命(蒸汽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
时间
标志成就
主要发明者
主要国家
起始行业
能源
组织形式
交通工具
工业部门
特点
资本主义阶段
世界市场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蒸汽机
发电机、内燃机
技师和工匠
科学家和工程师
英国
英法美德日俄几国同时进行
纺织业等轻工业
能源等重工业
煤
电、石油
工厂
垄断企业
汽船、火车
汽车、飞机
纺织、煤炭、铁路运输
电力、石油、化工
科学技术与生产尚未结合
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自由资本主义阶段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初步形成
最终形成
知识扩展: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史料一:美国历史学家亨 利·凯特·洛奇于1895年写道的: “各大国都在加快速度致力于其未来的扩张, 都在加紧其对世界上尚未染指的地区随时的防范; 美国作为世界上一个大国,肯定不会放弃这条前 进的道路。”
史料二:“(第一次工业革命) 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门。.... (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社会生活
政治
思想
阶级
经济
两次鸦片战争、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爱国官兵反抗、
太平天国运动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师夷长技、中体西用,西学器物层面
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衣食住行风俗观念的近代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政治
思想
经济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设厂自救”“实业救国”,出现民族工业的第一个高潮。
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
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
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背景:(政治、劳动力、市场、资本、技术)
工业革命的进程
工业革命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积极:
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
【课堂小结】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
开端:棉纺织业
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
组织形式:工厂
电力技术开发和应用
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
化学工业兴起
生产力大发展;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变革;
社会阶级结构重大变化;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1.(2020·浙江·高考真题)曾有评论谓:“毛纺已无影无踪,麻纺也差不多;普遍使用的原料都变成棉花,棉花,还是棉花。棉花成了传说中吃光所有羊的‘披着羊皮的狼’。”下列项中,与之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飞梭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B.珍妮纺纱机的出现确立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C.棉纺织技术革新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D.水力纺纱机的发明解决了棉纱产量与质量的冲突
2.(2020·浙江·高考真题)英国女演员弗朗丝·金伯尔对幼年(1830年)搭乘的一种新式交通工具,曾有如下描述:“现在我们以它的最高速度一每小时30英里(48公里)一出发,它比鸟的飞翔速度还要快。你难以想象切开空气向前奔跑的感觉是怎样的——它的运动也十分平稳。”据此判断,这种新式交通工具是( )
A.帆船 B.蒸汽机车 C.汽车 D.飞机
真题研做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