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7张PPT。 物质的量章丘一中 赵宗彦(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 概念:是用来解决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之间关系问题的,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a、是七个国际基本物理量之一
b、是一个专有名词,由固定字数组成,不能分割、不能增减。
c、符号为“n”
d、微粒是指:分子、原子、离子、中子等
e、粒子必须十分明确,且用化学式表示2、摩尔
(1)概念: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
(2)符号:mol
(3)基准:每摩尔物质中含有6.02×1023个微粒阿伏加德罗常数(原意):以12g 12C中所含的原子数目为标准的,也就是说,如果在一定量的粒子集体中所含有的粒子数与12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相同,则它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这个数值(粒子数)就叫阿伏加德罗常数(4)数值:阿佛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
(5)规定: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佛加德罗常数。
(6)近似值:6.02?1023
(7)物质的量、阿佛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符号为N)之间的关系:使用摩尔时应注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1摩尔任何物质含有阿佛加德罗常数(NA)个微粒。(1)摩尔这一单位,通常用来表示原子、分子、离子、电子等特定对象。不能用来表示如1mol人等,摩尔定义中的每摩尔物质,通常指某种微粒。(2)使用摩尔时,微粒的名称应予以指出,通常是将微粒的符号写在摩尔名称或符号的后面。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1 摩尔氧
(B)1 摩尔氧原子
(C)2 摩尔分子氢
(D)3 摩尔 水
(E)0.5 摩 二氧化碳思考: 错误,必须指明微粒的种类,是氧原子、氧分子还是氧离子正确 1mol O错误,2mol H2正确 3mol H2O正确 0.5mol CO2 思考:已知: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 1.993 × 10-23g
求: 12g 碳-12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解:思考:2、1molC中约含有 个碳原子3、0.3 mol H2SO4含有 个硫酸分子4、1molNa2CO3中约含有_____molNa+、______molCO32-离子,共含有离子的个数为______________个。6.02 × 1023 0.3× 6.02 × 1023213×6.02×10231、1molH2O中多少mol的H,多少mol 的O?1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当同时扩大阿佛加德罗常数倍之后,有如下关系:
H2O——2H——O 即H2O——2H——O
1 2 1 1mol 2mol 1mol
NA 2 NA NA 课堂练习: 1、0.5molNa2SO4含有 mol
Na+; molSO42-;含 个O。
2、0.1molNH4+中含有 个N,含有 个H.10.51.204 × 10246.02 × 10222.408 × 10231mol物质的质量到底有多大?NANANANANANA1256981823173、分析以上计算结果可得出什么规律?(1)1mol任何原子的质量(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 1mol任何分子的质量(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这种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3) 1mol任何离子的质量(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这种离子的式量。结论:1mol任何微粒或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该微粒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课堂练习:填空:
(1)1molCu质量是 克
(2)1molO2质量是 克
(3) 1molCO2质量是 克
(4) 1molCl-质量是 克
(5) 1molNa+质量是 克
(6) 1molNaCl质量 克64324435.52358.5(二)摩尔质量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
(2)符号:M
(3)单位:g/mol
(4)数值:等于物质或粒子的式量
(5)物质的量(n)、物质的质量(m)和摩尔质量(M)之间的关系:
n(mol)=m(g)M(g/mol)注意:(6)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阿伏加得罗常数、 6.02X1023之间的区别。物质的量
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例:实验室用20gCaCO3和200ml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计算:
1)生成CaCl2的质量
2)盐酸的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3)生成的CO2在标况下的体积1.计算的基本步骤
(1)写出化学方程式。
(2)写出已知、未知量
(3)列出比例式求解x。
(4)写出答案。
2.弄清应注意的问题
(1)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是纯净物质之间的量的关系。
(2)单位问题:上下一致,左右相当。
(3)如果是离子反应,可以根据离子方程式进行计算。
如果是氧化还原反应,也可以利用电子转移关系进行有关计算。小结教学主题
物质的量
一、教材分析
1.本章内容抽象,?是整个中学化学的计算核心,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内容.因其难教难学的特点,所以是试讲和说课被安排出现频率最多的几个的热点章节之一(特别是第1节)
2.教材将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放到后面的章节中逐步介绍,目的是减轻学生学习本章知识时的负担,又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巩固和运用有关的概念,特别是可以深化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的认识。
3.本章知识概念多,学科内知识联系较多,牵涉到元素化合物知识中的计算问题、溶解度、质量分数、物质的组成、相对分子质量等的计算。
4.本章内容是中学化学计算的灵魂,也是数、理、化、生等相关学科计算的“桥梁”。
?
?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原子、分子、电子等微观粒子,学习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常用的物理量及其对应的单位,这是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基础,但是本节课的概念多,理解难度大,而且而且对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迁移能力尚还欠缺,这些需要教师善于引导,巧妙地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与同学交流,从学生认识基础出发,加强直观性教学,采用设问、类比启发、重点讲解并辅以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去联想,运用迁移规律,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新知识。
?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 1.使学生领会物质的量、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基本含义。
?? 2理解掌握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物质的量的内在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
?? 1.通过类比思维活动,探究摩尔和阿伏伽德罗常数概念的生成。
?? 2.通过通过思维活动的迁移,探究出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物质的量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能力以及应用化学概念和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创设情景和问题导引,引发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去发现化学学习中的乐趣,培养学生严谨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和价值观。
?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主要采用PPT课件、微课视频技术,开始采用兴趣激发方式,设计与教学有关的游戏,让学生一下子兴奋起来,积极投入到欢快的学习情景中,在此中学生会积极思考,在前面做游戏的兴奋度还未消退,顺势提出一个计算水分子数目的问题,把学习的关注点有宏观世界自然过渡到微观世界,由于计算繁琐,学生自然会思考这个法子很落后,那么既简便有准确的法子是什么呢?想到“打包”的思想,学生会产生深深的疑问,微观粒子怎么“打包”呀?拿出多少粒子“打包”才能合适呢?通过设计有梯度的问题,把初中学习过的旧知识,同学通过思维的迁移,引导学生形成深层次的思考,与新知识有机的整合在一起,理解掌握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达到思维的升华,将抽象概念加以明晰,至此学生对本节的内容不再有疑惑了。
?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环节一:思维激发
设计做游戏:找出所给物质包含的个数
???播放ppt:1、一包答题卡
???????? 2、一包大米
???????? 3、10盒火柴,每盒30根,如何拿出120根火柴
???学生分成8个小组,每组做一个游戏
?
开始小组讨论,迅速分工,有的数,有的用尺子量答题卡厚度,有的用天平称量大米的质量,等等。
小组汇报:学生经过尝试,多数小组能想到先数出一定的数量,然后把这一定数量的物质作为一个整体,测出其质量或者厚度,再测出全部物质的质量、厚度,经过相除求出总数。
火柴以盒为整体,直接拿出四盒即可。
?
播放ppt:1、一包答题卡
???????? 2、一包大米
???????? 3、10盒火柴,每盒30根,如何拿出120根火柴
?
环节二:问题导学
问题1:有一杯水,其质量为100g,而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大概是2.99X10-26Kg
,同学们先大致算一下这一杯水里水分子的个数。
学生:开始计算,有的用笔算了一会,干脆用起了计算器。
最后统计结果约为3.34×10-24个.
????老师:有很多很多水分子,是不是计算起来很不方便呢?
?
观看,思考,回答
PPt出示材料:一滴水,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全球65亿人,每人每秒数十个,昼夜不停,大概要数293681年。
?
环节三:探析生成
?
老师:摩尔是一个基本物理量的单位。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还知道哪些基本物理量的单位呢?
????学生:米,安培,千克,秒
????老师:很好,那我们知道,米是长度的单位,,千克是质量的基本单位,它们都对应着一个基本物理量,mol也不例外。它对应的基本物理量是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用来表示物质所含微粒多少的物理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用字母n来表示。
?
???学生:计算经过简单思考:得出N=n
?
问题4:放ppt:接下来我们做几道练习题。
1molH2O=?????????个水分子,1molCa2+=??????? ?个钙离子
1molOH-=??????????个氢氧根,1molH =????????????个氢原子
????学生:计算,非常轻松。
????问题6:放ppt:刚上课的时候我们举了几个生活中运用打包的例子,我们再来研究一下
??? 1打啤酒=12瓶啤酒,2打啤酒=24瓶啤酒,3打啤酒=36瓶啤酒。。。。n盒=12n瓶啤酒
??? 1盒大头针=20枚大头针,2盒=40枚,3盒=60枚。。。:N盒大头针=20n枚大头针
?
????环节四:认知构建
?
老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如果用摩尔来描述上面的反应该如何叙述?
学生经过交流,有同学主动站起说:是不是两摩尔的氢分子和一摩尔的氧分子通过燃烧反应生成了两摩尔的水分子呀?
????老师:非常棒。我们看大量的微观粒子发生反应更合理,所以用物质的量表述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更合理。
小组交流探索:如果上述反应中有两摩尔的氧气分子反应,可以产生多少个水分子呢?
?
填写屏幕上表格。表格反应了物质的量、摩尔和阿伏伽德罗常数是什么关系?
?
????学生:物质的量是衡量物质所含微粒多少的物理量,它的单位是摩尔,摩尔的标准是阿伏伽德罗常数个微粒。
?
物理量
单位
标准
长度
?
通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全长的四千万分之一
物质的量
?
?
??环节五:迁移训练
组织学生交流答题情况。
开始进入做题状态,个别题目有难度,学生偶尔小声交流几句。
PPT出示练习??
??? 1.①0.5molH2O含有?????????个原子,?????????个电子。
②1.204×1024个CO2分子含有???????????molCO2中含有???????molC和?????molO
③0.2molAl2(so4)3中含有???????mol-Al3+,??????个SO42-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 1 * GB3?①摩尔是七个物理量之一。(????)
②1mol H2O小麦;3mol氢;4.5molNH3()
③我们把含有约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的集体计量为1mol。()
?④1mol H2O中约含有6.02×1023个水分子。(?????)
?
?
?
?
?
?
?
?
?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本节课虽然内容不多,但是比较抽象,知识点分散不好理解,学生不能自觉的建立起概念之间的联系,难以形成思维的兴奋点,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化学教师,很想让每一堂课都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体验探究过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本课内容我作了一些努力,运用“高效思维课堂”教学模式,重点关注如何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立足于促使学生“思维”,优化学生的思维方法,首先设计欢快有探究性的游戏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以问题为导引,设计探究过程,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最后通过探究性、发散性问题的引领,整合学生初中的旧知识,对原有知识深入分析,揭示其矛盾,以打破学生原有的知识平衡,为学生顺利过渡到高中知识学习,以适应高中的学习打下基础。整节课感到成效明显,学生课堂的表现不在是被动的接受,而是积极思考参与学习活动,沉浸在享受思维的快乐感受中。
?
教学主题
物质的量
一、教材分析
1.本章内容抽象,?是整个中学化学的计算核心,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内容.因其难教难学的特点,所以是试讲和说课被安排出现频率最多的几个的热点章节之一(特别是第1节)
2.教材将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放到后面的章节中逐步介绍,目的是减轻学生学习本章知识时的负担,又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巩固和运用有关的概念,特别是可以深化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的认识。
3.本章知识概念多,学科内知识联系较多,牵涉到元素化合物知识中的计算问题、溶解度、质量分数、物质的组成、相对分子质量等的计算。
4.本章内容是中学化学计算的灵魂,也是数、理、化、生等相关学科计算的“桥梁”。
?
?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原子、分子、电子等微观粒子,学习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常用的物理量及其对应的单位,这是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基础,但是本节课的概念多,理解难度大,而且而且对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迁移能力尚还欠缺,这些需要教师善于引导,巧妙地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与同学交流,从学生认识基础出发,加强直观性教学,采用设问、类比启发、重点讲解并辅以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去联想,运用迁移规律,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新知识。
?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 1.使学生领会物质的量、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基本含义。
?? 2理解掌握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物质的量的内在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
?? 1.通过类比思维活动,探究摩尔和阿伏伽德罗常数概念的生成。
?? 2.通过通过思维活动的迁移,探究出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物质的量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能力以及应用化学概念和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创设情景和问题导引,引发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去发现化学学习中的乐趣,培养学生严谨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和价值观。
?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主要采用PPT课件、微课视频技术,开始采用兴趣激发方式,设计与教学有关的游戏,让学生一下子兴奋起来,积极投入到欢快的学习情景中,在此中学生会积极思考,在前面做游戏的兴奋度还未消退,顺势提出一个计算水分子数目的问题,把学习的关注点有宏观世界自然过渡到微观世界,由于计算繁琐,学生自然会思考这个法子很落后,那么既简便有准确的法子是什么呢?想到“打包”的思想,学生会产生深深的疑问,微观粒子怎么“打包”呀?拿出多少粒子“打包”才能合适呢?通过设计有梯度的问题,把初中学习过的旧知识,同学通过思维的迁移,引导学生形成深层次的思考,与新知识有机的整合在一起,理解掌握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达到思维的升华,将抽象概念加以明晰,至此学生对本节的内容不再有疑惑了。
?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环节一:思维激发
设计做游戏:找出所给物质包含的个数
???播放ppt:1、一包答题卡
???????? 2、一包大米
???????? 3、10盒火柴,每盒30根,如何拿出120根火柴
???学生分成8个小组,每组做一个游戏
?
开始小组讨论,迅速分工,有的数,有的用尺子量答题卡厚度,有的用天平称量大米的质量,等等。
小组汇报:学生经过尝试,多数小组能想到先数出一定的数量,然后把这一定数量的物质作为一个整体,测出其质量或者厚度,再测出全部物质的质量、厚度,经过相除求出总数。
火柴以盒为整体,直接拿出四盒即可。
?
播放ppt:1、一包答题卡
???????? 2、一包大米
???????? 3、10盒火柴,每盒30根,如何拿出120根火柴
?
环节二:问题导学
问题1:有一杯水,其质量为100g,而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大概是2.99X10-26Kg
,同学们先大致算一下这一杯水里水分子的个数。
学生:开始计算,有的用笔算了一会,干脆用起了计算器。
最后统计结果约为3.34×10-24个.
????老师:有很多很多水分子,是不是计算起来很不方便呢?
?
观看,思考,回答
PPt出示材料:一滴水,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全球65亿人,每人每秒数十个,昼夜不停,大概要数293681年。
?
环节三:探析生成
?
老师:摩尔是一个基本物理量的单位。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还知道哪些基本物理量的单位呢?
????学生:米,安培,千克,秒
????老师:很好,那我们知道,米是长度的单位,,千克是质量的基本单位,它们都对应着一个基本物理量,mol也不例外。它对应的基本物理量是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用来表示物质所含微粒多少的物理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用字母n来表示。
?
???学生:计算经过简单思考:得出N=n
?
问题4:放ppt:接下来我们做几道练习题。
1molH2O=?????????个水分子,1molCa2+=??????? ?个钙离子
1molOH-=??????????个氢氧根,1molH =????????????个氢原子
????学生:计算,非常轻松。
????问题6:放ppt:刚上课的时候我们举了几个生活中运用打包的例子,我们再来研究一下
??? 1打啤酒=12瓶啤酒,2打啤酒=24瓶啤酒,3打啤酒=36瓶啤酒。。。。n盒=12n瓶啤酒
??? 1盒大头针=20枚大头针,2盒=40枚,3盒=60枚。。。:N盒大头针=20n枚大头针
?
????环节四:认知构建
?
老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如果用摩尔来描述上面的反应该如何叙述?
学生经过交流,有同学主动站起说:是不是两摩尔的氢分子和一摩尔的氧分子通过燃烧反应生成了两摩尔的水分子呀?
????老师:非常棒。我们看大量的微观粒子发生反应更合理,所以用物质的量表述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更合理。
小组交流探索:如果上述反应中有两摩尔的氧气分子反应,可以产生多少个水分子呢?
?
填写屏幕上表格。表格反应了物质的量、摩尔和阿伏伽德罗常数是什么关系?
?
????学生:物质的量是衡量物质所含微粒多少的物理量,它的单位是摩尔,摩尔的标准是阿伏伽德罗常数个微粒。
?
物理量
单位
标准
长度
?
通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全长的四千万分之一
物质的量
?
?
??环节五:迁移训练
组织学生交流答题情况。
开始进入做题状态,个别题目有难度,学生偶尔小声交流几句。
PPT出示练习??
??? 1.①0.5molH2O含有?????????个原子,?????????个电子。
②1.204×1024个CO2分子含有???????????molCO2中含有???????molC和?????molO
③0.2molAl2(so4)3中含有???????mol-Al3+,??????个SO42-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 1 * GB3?①摩尔是七个物理量之一。(????)
②1mol H2O小麦;3mol氢;4.5molNH3()
③我们把含有约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的集体计量为1mol。()
?④1mol H2O中约含有6.02×1023个水分子。(?????)
?
?
?
?
?
?
?
?
?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本节课虽然内容不多,但是比较抽象,知识点分散不好理解,学生不能自觉的建立起概念之间的联系,难以形成思维的兴奋点,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化学教师,很想让每一堂课都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体验探究过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本课内容我作了一些努力,运用“高效思维课堂”教学模式,重点关注如何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立足于促使学生“思维”,优化学生的思维方法,首先设计欢快有探究性的游戏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以问题为导引,设计探究过程,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最后通过探究性、发散性问题的引领,整合学生初中的旧知识,对原有知识深入分析,揭示其矛盾,以打破学生原有的知识平衡,为学生顺利过渡到高中知识学习,以适应高中的学习打下基础。整节课感到成效明显,学生课堂的表现不在是被动的接受,而是积极思考参与学习活动,沉浸在享受思维的快乐感受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