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植物细胞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

文档属性

名称 1.2.2植物细胞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3-02 12:50: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植物细胞》教学设计
课例名称 《植物细胞》 学段学科 初中生物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玻片标本的基本类型。 2、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3、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4、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
教学重点 1、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 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学科素养渗透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
教法设计 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设计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学习资源 及呈现方式 教材、课件 信息技术 支持方式 多媒体辅助教学、 希沃传屏
学情分析 方法 学生在第一节课已经学习了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功能,掌握了显微镜的操作方法。在此基础上,本节课进一步学习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 效果 认识微观世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热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方式方法 内容(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情境导入 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叶子深处的旅行》。引出疑问:细胞中都有哪些结构呢? 通过视频,带领学生感受微观世界的奇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 过程 讲授法、 实验法、 讨论法。 一、玻片标本的基本类型 提出问题:将洋葱块直接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能观察到细胞吗?为什么?学生思考、回答:不能看到,显微镜观察的材料要薄而透明。 展示图片、介绍玻片标本的基本类型。 二、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观看并总结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方法步骤,讲解每步的要点。 分配任务:4组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4组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巡视学生的观察效果并点评、激励。引导学生反思实验出现问题(气泡、重叠)的原因。选取实验效果较好的小组,投屏展示。 拓展延伸:指导学生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思考颜色变化的原因。 三、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展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引导学生对照教材,认识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观察染色前后的细胞,明确碘液的作用:使细胞核染色,便于观察。 展示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引导学生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颜色,了解液泡的功能:储存糖分、色素等物质。观察质壁分离现象,认识细胞膜。 展示细胞结构模式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认识线粒体和叶绿体。总结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创设情境, 引发思考。 引出本节课的重点任务:制作洋葱细胞临时装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得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规范学生的操作,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态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细胞膜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感性认识细胞形态的基础上,系统讲解细胞中的结构,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
应用 过程 习题 1、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下面操作正确的是( ) A、用餐巾纸擦拭载玻片 B、将洋葱块直接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 C、用镊子将取下的洋葱表皮在水滴中展平 D、染色时掀开盖玻片,滴入染液 2、下图是顺序不正确的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临时细胞的实验步骤,请据图回答: (1)请按照实验的步骤排序B、D、C、A、___、___、___。 (2)图E的操作方法可避免产生_______。 (3)图G所滴液体为_______,它可把细胞核染成深色,便于观察。 3、细胞结构中,起保护和支持作用的是(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4、切西瓜时,流出的果汁来自细胞结构的哪一部分?( ) A、细胞核 B、细胞膜 C、细胞质 D、液泡 巩固新知,检测学习效果。
小结 过程 讲授法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主要内容,完成板书。 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作业 设计 基础性作业 实践性作业□ 探索性作业□弹性作业□跨学科作业□ 掌握并加深理解知识。
板书 设计 指导学生总结、掌握本课重点内容。
教学 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通过自主学习、分组合作、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动手、勇于实践,参与到课堂中,在教材实验“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的基础上,增加了“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的实验,学生观察到外表皮细胞的颜色,理解液泡的作用,之后滴加蔗糖溶液,观察质壁分离现象,认识细胞膜的存在,也为高中学习质壁分离作下铺垫。选取实验效果较好的小组进行投屏展示,以激励学生,同时也能让效果不太理想的小组能够观察到细胞。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科学探究、生命观念等学科素养得到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评价反思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