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 生物(新高考)板块三 稳态与调节 情境命题最前沿(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 生物(新高考)板块三 稳态与调节 情境命题最前沿(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3-02 17:09:22

文档简介

(共11张PPT)
情境命题最前沿11 疫苗与人体健康
蛋白是某病毒识别并感染靶细胞的重要蛋白,作为抗原被宿主免疫
系统识别并应答,因此 蛋白是该病毒疫苗研发的重要靶点。下表是不同
类型该病毒疫苗的研发策略:
类型 研发策略
灭活疫苗 病毒经培养、增殖,用理化方法灭活后制成疫苗
腺病毒载体疫 苗 以改造后无害的腺病毒作为载体,携带 蛋白基因,制成
疫苗。接种后, 蛋白基因启动表达
亚单位疫苗 通过基因工程,在体外合成 蛋白,制成疫苗
核酸疫苗 将编码 蛋白的核酸包裹在纳米颗粒中,制成疫苗。接种
后,在人体内产生 蛋白
减毒流感病毒 载体疫苗 以减毒流感病毒作为载体,携带 蛋白基因,并在载体病
毒表面表达 蛋白,制成疫苗
1.某少年意外被锈钉扎出一较深伤口,经查体内无抗破伤风的抗体。医生
建议使用破伤风类毒素(抗原)和破伤风抗毒素(抗体)以预防破伤风。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B
A.伤口清理后,须尽快密闭包扎,以防止感染
B.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防御
C.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后激活的记忆细胞能产生抗体
D.有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体的保护时间长于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解析:选B。破伤风芽孢杆菌是厌氧细菌,伤口清理后,若密闭包扎会导致
破伤风芽孢杆菌大量繁殖,使伤口感染,A错误;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出现的
过敏反应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属于免疫防御,B正
确;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抗原),能激活机体产生记忆细胞,抗体是浆细胞
产生的,C错误;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抗体)的保护时间较短,而注射破伤
风类毒素(抗原)能使机体产生记忆细胞,故保护时间较长,D错误。
2.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某种传染病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
期内间隔注射多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C
A.促进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属于免疫预防
B.促进浆细胞分化产生记忆细胞,属于免疫治疗
C.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出更多数量的记忆细胞,属于免疫预防
D.促进浆细胞分泌出更多抗体以识别并结合细胞因子,属于免疫预防
解析:选C。多次注射是为了促进机体产生更多的淋巴细胞,促进B细胞
增殖分化出更多数量的记忆细胞,属于免疫预防,A、B错误,C正确;抗
体可以识别并结合抗原,不会结合细胞因子,D错误。
3.季节性流感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两类特异性记忆B细胞 ,从而在
季节性流感病毒来袭时产生更强烈的免疫效应。两类 由于受到分布
于辅助细胞、细胞毒性 细胞内的转录因子的调控,在转录和表观遗传水
平上表现出显著不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当季节性流感病毒来袭时,已注射疫苗的人体内 能迅速增殖分化,
分化后产生大量抗体
B.比较疫苗注射后人体内B细胞与两类内 碱基序列上的差异,
可判断表观遗传对 的影响
C.辅助 细胞分泌白介素作用于B细胞,促进B细胞活化
D.激活的细胞毒性 细胞可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季节性流感病毒感染的靶
细胞

解析:选B。二次免疫时,记忆B细胞可大量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
胞进而产生大量抗体,A正确;表观遗传不影响 碱基的序列,比较疫
苗注射后人体内B细胞与两类内 碱基序列上的差异,不能判断
表观遗传对的影响,B错误;辅助 细胞分泌白介素作用于B细胞,
促进B细胞活化,C正确;激活的细胞毒性 细胞可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季
节性流感病毒感染的靶细胞,D正确。
4.疫苗是将编码抗原的 分子以脂质体包裹的方式递送到细胞
中,该 分子可作为模板来合成病原体的特定蛋白质,这些蛋白质抗
原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D
A. 疫苗进入人体细胞后,人体可发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B. 疫苗进入人体细胞后可以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
C. 疫苗不能在人体内稳定存在,使用时需多次注射
D.细胞毒性细胞、辅助 细胞、记忆B细胞、浆细胞等细胞均可识别抗原
解析:选D。 疫苗进入人体细胞后,机体会产生特异性免疫,即发
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A正确; 疫苗进入人体细胞后,促进B细
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浆细胞可产生抗体, 也促
进机体内细胞毒性细胞分裂、分化,产生激活的细胞毒性细胞和记忆
细胞,B正确; 疫苗不能在人体内稳定存在,使用时需多次注射,
C正确;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D错误。(共13张PPT)
情境命题最前沿12
万众瞩目——诺贝尔奖
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果剖析
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日,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结果,
两位科学家因核苷碱基修饰方面的发现而获奖,这些发现使开发有效的
疫苗成为可能。这一热点与高中生物学中的免疫调节、基因表达等
知识密切相关,是命题人出题的热点素材。
时间 获奖理由 知识点联系
2022 “已灭绝人类基因组和人类进化”方面 的发现 遗传、变异与进化、免疫
调节
2021 发现温度和触觉感受器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2020 发现丙型肝炎病毒 病毒的结构、中心法则及
免疫预防问题
基因编辑技术(化学奖) 基因工程
2019 发现了细胞如何感知和适应氧气供应 细胞呼吸、基因调控、内
环境稳态
时间 获奖理由 知识点联系
2018 发现了抑制负免疫调节的癌症疗法 免疫调节、细胞癌变
2017 发现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 生命活动的调节、基因的
表达
2016 发现细胞自噬的机制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2015 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屠呦呦); 有关寄生虫感染新疗法的发现 传染病的防治与人类健康
修复的细胞机制研究(化学奖) 基因突变、细胞癌变
续表
时间 获奖理由 知识点联系
2014 发现构建大脑定位系统的细胞 细胞 神经调节
2013 发现细胞的囊泡运输调控机制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物质
跨膜运输的方式
2012 发现成熟细胞可被重编程变为多功能 细胞 干细胞研究
2011 发现了细胞免疫应答的“守门人” 免疫调节
2010 开创体外受精疗法 细胞工程、胚胎工程及生
物技术的安全和伦理问题
续表
1.普通 疫苗易引起机体产生不良反应,2023年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发现将 中的尿
嘧啶替换成假尿嘧啶,碱基修饰后既能减少炎症反
应,又能增加蛋白质的产量。下图表示相关修饰的
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对正常 修饰的过程属于基因突变
B.经修饰后的 会影响蛋白质合成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C. 修饰后蛋白质产量增加与终止密码子后移有关
D.尿苷与假尿苷的区别在于五碳糖与尿嘧啶的连接位置不同
解析:选D。对正常修饰是对 进行的修饰,并不是对相关基因
进行的处理,因此不属于基因突变,A错误;修饰后的 会影响基因
的翻译过程,不影响基因的转录过程,B错误; 修饰后蛋白质产量
增加,不是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数量增加,因此蛋白质产量增加与终止密码
子后移无关,C错误;根据题图信息,尿苷与假尿苷的区别在于五碳糖与
尿嘧啶的连接位置不同,D正确。

2.两位科学家因对 疫苗的研究而获得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在学界看来,预防治疗肿瘤或许才是 疫苗隐藏最深的价值。我国优
生科学协会妇儿免疫学分会秘书长表示, 疫苗特别适合作肿瘤疫苗。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当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功能低下或失调时,机体突变的细胞不
能及时被清除,会造成肿瘤发生。细胞因子可促进细胞毒性 细胞的分裂、
分化,这些细胞因子主要由___________分泌。
监控和清除
辅助细胞
解析: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属于免疫系统的
监控和清除。细胞因子主要由辅助 细胞分泌。
(2)树突状细胞将体外转录的 识别为外来物质,这导致它们的激
活和炎症信号分子的释放。树突状细胞在人体免疫中的作用主要是______
__________。两位科学家通过对 进行修饰,将尿苷替换成假尿苷,
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炎症反应,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吞噬、提呈抗原
修饰后的能有效躲避免疫系统的识别
解析:树突状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提呈抗原功能。正常机体的免疫系统
可识别外来,而将尿苷替换成假尿苷后, 可以逃避体内免疫系
统的识别,从而大大减少炎症反应。
(3)肿瘤免疫疗法还有树突状细胞(DC)疫苗。分离患者 的前体细胞,
通过体外诱导培养成 ,并携带肿瘤抗原后将其回输至患者体内,这些回
输的 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诱导机体细胞毒性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启动机体免疫系统,精准杀伤肿瘤细胞(合理即可)
解析:分离患者的前体细胞,通过体外诱导培养成 ,并携带肿瘤抗原
后将其回输至患者体内,这些进入患者体内后,可诱导机体细胞毒性
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启动机体免疫系统,精准杀伤肿瘤细胞。
3.胰岛素是维持血糖平衡的重要激素,2023年是班廷等科学家因提取胰岛
素而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00周年。回答下列问题:
(1)1920年,班廷获知:狗的胰管结扎后,其胰腺萎缩,胰岛却保持完
好且狗不患糖尿病。班廷综合以上信息,以甲、乙两组健康狗为材料,设
计实验获取胰岛分泌物并验证其有降血糖功能,请写出他的实验思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摘除甲狗的胰腺,使其患糖尿病;将乙狗的胰管结扎,使胰腺萎缩,提取胰腺萃取物,注入甲狗身上
(2)下图表示人体内胰岛素的作用机理。
①胰岛素由_______细胞分泌,当它与组织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后,
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葡萄糖,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胰岛素通过与细胞质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调节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这体现
了细胞质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胰岛B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②某糖尿病患者检查发现:胰岛素含量正常,但血液中存在异常抗体与胰
岛素受体竞争性结合。这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在免疫学上称为______
_____病。
自身免疫
储存有葡萄糖转运蛋白的
囊泡与细胞质膜整合,使细胞质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增多,加速葡萄糖
的摄取;进入细胞内的葡萄糖合成糖原等物质,降低细胞内葡萄糖浓度(共11张PPT)
情境命题最前沿13
闰绍细胞、细胞因子风暴
1.闰绍抑制
(1)闰绍细胞:闰绍细胞是脊髓前角内的一种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闰绍
细胞接受前角运动神经元轴突侧支的支配,其活动经轴突回返作用于脊髓
前角运动神经元,反馈地抑制原先发动兴奋的神经元和其他神经元。
(2)单个神经元极少单独地执行某种功能,
神经回路才是脑内信息处理的基本单位。
如果这个回路中的中间神经元是抑制性中间神
经元,这个回路就是负反馈系统。这时神经元
的发放通过侧支引起这个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
兴奋,反馈回来,从而使该神经元受到抑制,不能重复发放,使过强的活
动受到抑制,不至于产生振荡,保证运动神经元对肌肉运动的精细控制,
这样的抑制叫闰绍抑制或回返式抑制。
2.细胞因子风暴
(1)含义:细胞因子风暴也称为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是人体内因剧烈
刺激(如感染微生物等)所引起的体液中多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
趋化因子等)迅速大量产生而引发正反馈调节的现象。病毒攻击导致的细
胞因子风暴会引起宿主全身性炎症反应,可造成多种组织和器官损伤,使
机体发生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2)机制图解
(3)治疗
①抗休克治疗(治标,先保命):输液保障血容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必要时机械通气,保护重要脏器的功能。
②支持和对症治疗(恢复体力):常规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和营养支持等。
③抑制过多的免疫细胞活化和细胞因子产生(治本,求康复):多采用适
当剂量和疗程的激素治疗(糖皮质激素等),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和自由基
清除剂(大量维生素C、维生素)等。
④抗体中和细胞因子风暴(精准治疗):针对升高的细胞因子通过单克隆
抗体中和起作用,防止重症化和死亡。
1.下图是闰绍细胞(一种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参与调节的过程。下列相关
叙述错误的是( )
D
A.运动神经元1兴奋时,通过闰绍细胞抑制自身的活动
B.闰绍细胞兴奋时会抑制运动神经元2的兴奋性
C.图示神经元之间的环状联系,是一种负反馈调节
D.闰绍细胞通过神经递质使运动神经元1膜电位变为内正
外负
2.某些病毒感染者早期病情较轻,后期因发生细
胞因子风暴病情突然加重。细胞因子是具有免疫
调节功能的小分子蛋白质,细胞因子风暴是机体
免疫系统被过度激活的一种状态,其造成肺损伤
的机制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C
A.免疫系统正常发挥功能的情况下,细胞因子可作为信号分子调控免疫应答
B.细胞因子可促进 细胞和吞噬细胞的活化,从而释放出更多细胞因子,
属于正反馈调节
C.免疫系统对肺泡细胞的损伤机制与过敏反应的致病机理相似
D.阻止吞噬细胞向 细胞提呈抗原可以有效降低产生细胞因子风暴的风险
解析:选C。由题图可知,细胞因子可以在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起活化
作用,可作为信号分子调控免疫应答,A正确;分析题图可知,细胞因子
可促进 细胞和吞噬细胞的活化,从而释放出更多细胞因子,属于正反馈
调节,B正确;免疫系统对肺泡细胞的损伤属于自身免疫病,与过敏反应
原理不同,C错误;阻止吞噬细胞向 细胞提呈抗原可以有效降低产生细
胞因子风暴的风险,D正确。
3.闰绍细胞接受前角运动神经元轴突侧支的支配,
其活动经轴突作用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下图
表示闰绍细胞参与的脊髓局部自动调节的多突触
反射活动,给予运动神经元1适宜刺激后,检测运
动神经元1、闰绍细胞、运动神经元2膜内的电位
变化,得到如下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运动神经元1出现动作电位主要是由钾离子外流引起的
B.前角运动神经元轴突侧支释放的神经递质会进入闰绍细胞
C.闰绍细胞释放的神经递质能抑制运动神经元2产生兴奋
D.神经元兴奋后会使与其相连接的突触后神经元也一定产生兴奋
解析:选C。运动神经元1出现动作电位主要是由钠离子内流引起的,A错
误;神经递质不会进入闰绍细胞,只是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B错误;通过膜电位图可知,闰绍细胞释放的神经递质能抑制运动神经元2
产生兴奋,C正确;神经元可能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或抑制性神经递质,
故神经元兴奋后会使与其相连接的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主要依
据是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的种类,D错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