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复习课件【课件】84张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复习课件【课件】84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5-08 10:1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84张PPT。回顾史实1840年1912年1919年1937年1945年1949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华民国成立 五四运动爆发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秦 朝鸦片战争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公元221年1840年1949年1978年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先秦时期中国古代
封建社会新时期半殖民
半封建
社会计划经济自主预习1949年9月北平《共同纲领》五星红旗《义勇军进行曲》北京10月1日新民主主义革命半殖民半封建和平解放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筹建新中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一届全体会议内容时间1949年9月
新中国成立前《共同纲领》
临时宪法国家名称国家性质其它内容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选举毛泽东为国家主席
国歌、国旗、国都、国徽等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国家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红色象征革命。大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 四颗小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曾联松)国徽: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为内容。国旗表示革命政权;天安门表示五四以来的革命斗争,也象征着新中国的诞生,齿轮代表工人,麦穗代表农民。二、开国大典——新中国的成立1、时间: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2、经过:3、意义:“2”标“3”新1、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2、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半封
建时代已经过去。3、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立新国家、新社会
的主人。4、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三、西藏的和平解放回顾史实1949年9月1949年10月1951年准 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国家名称、性质;国家领
导机构、领导人、国旗、
国徽、国都、国歌成 立 开国大典“2”标
“3”新巩固扩大西藏和平
解放巩固并扩大了人民解放战争的成果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措施:稳定物价之战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内)(外)一、稳定物价之战 “解放军进得了上海,人民币进不了上海。”

“只要控制了两白一黑,就能置上海于死地!”

新中国刚成立时,有些人怀着不同的心情,公开宣称:中国共产党人进得了城市,却管不了城市。他们打天下能得90分,而治理经济却要得 0分。二、农民的翻身解放政 治 上经 济 上 新中国
成立土地改革战国后期1952年1956年 国有封建土地私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公有地主消灭农民翻身经济发展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公然干涉中国内政美国侵入
台湾海峡美国出兵朝鲜企图扼杀人民政权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1953年
《朝鲜停战协定》提高威望
赢得和平
争取时间回顾史实对内:稳定物价土地改革对外:抗美援朝稳定秩序,解决生活政治翻身,经济依靠地位提高,环境稳定巩



国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和外交内政:外交: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和外交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与万隆会议一、新中国第一部宪法——1954年宪法1、时间:1954年9月2、内容:3、地位: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2、为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有序开展提供了法律保证。1、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总纲领。课本P15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4、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标志着外交政策的成熟1、时间:1953年12月2、内容:3、意义:成为国与国之间解决问题的基本准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周恩来与万隆会议1、时间:1955年4月2、方针:3、意义: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求“同”存“异”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过渡时期:指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这段时期。1949年1956年1966年1976年1978年过渡
时期十年探索文革十年两年徘徊新

期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过渡时期:指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这段时期。社会主义工业化总路线一化三改三大改造一五计划:两翼齐飞,同时并举社会主义工业化三大改造1953—1957背景:1952年底,国家经济恢复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有步骤的推行三大改造成就:三大改造:(1953-1956)农业、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为什么改?——背景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不相适应。改什么?——内容生产资料所有制。私 公怎么改?——方法、途径农业、手工业——加入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合营、赎买改的怎么样?——结果及意义社会主义公有制在我国建立起来 初级阶段 历史性巨变第6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中共八大:1956
年9月北京正确分析
社会矛盾
提出党的
总任务八大的分析是
正确的,但没
有坚持下去,
在探索中出
现严重失误。1956年-1966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八大二次会议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大跃进”盲目求快,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大”二“公”以钢为纲跑步进入
共产主义国民经济的调整:“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出现
严重困难教训:违背客观规律,不切实际启示:遵循客观规律,实事求是结果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中国共产党中央
委员会通知》
五一六通知发展《炮打司令部——
我的一张大字报林彪反革命集团江青反革命集团
四人帮结束粉碎四人帮1966年5月8月1971年9月13日文化大革命的危害:政治:民主法治被肆意践踏经济:国民经济发展缓慢,大批企业停产文化: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受到严重摧残文化大革命的启示:政治:健全民主法治经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文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第8课:铸造共和国的钢铁长城第8课:铸造共和国的钢铁长城 近代
血肉筑长城 现代
科技筑长城 古代
砖石筑长城“121”课堂模式研讨现代国防科技发展——20世纪60-70年代原子弹导 弹氢 弹人造卫星1964年10月1966年10月1967年6月1970年10月大大增强了
我国的国防
力量,提高
了我国的国
际地位。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
御……中国在任何时候、任
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
核武器。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文 革
期 间现代军种的健全与发展:1949年4月——海军建立(泰州)1949年11月——空军建立地地战略导弹部队海军战地战略导弹部队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三位
一体第9课: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1955年·万隆会议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1年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日建交
1972年1979年·中美建交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 第26届, 恢复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中国发挥更大作用二、中美关系正常化 民间 官方二、中美关系正常化1954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
拒绝与周恩来握手 对抗 合作“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呵!合作对抗合作二战期间建国初期20世纪70年代民间官方现在中美关系:合作中有对抗,对抗中有
合作。但是以合作为主。合则两利,“抗”
则两伤。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回顾历史1949年1953年1956年1966年1976年过渡时期一五计划
三大改造十年探索“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十年文革刘少奇冤案 1977年2月7日,华国锋以《学好文件抓住纲》为题发表社论,首次在全国公开提出“两个凡是”。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社论,引发全国思想大讨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
决策,我们都坚决
维护;凡是毛主席
作出的指示,我们
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华国锋实践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左 倾实事求是一、改革开放的春雷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二、在希望的田野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952年
土地改革农民土地所有制
私有制 1953年-1956年
三大改造 1958年-1978年
人民公社集体土地所有制
公有制
统购统销 集中经营
积极性低集体土地所有制
公有制1953年-1958年
三大改造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1978年-至今
农民分田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民公社时期,老百姓
没有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老
百姓生产积极性空前高
涨。思考:以上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解放了...,推动了...。三、对外开放的窗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点线面①经济特区②沿海开放城市④内地③沿海经济开放区对外开放格局第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1842《南京条约》1898《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新 界香港岛九龙香港问题的由来1860《北京条约》 澳门包括澳门半岛、氹(dang)仔岛、路环岛三部分。
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
1557年, 他们通过贿赂明朝官员, 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
19世纪五六十年代,葡萄牙人又先后侵占了氹仔岛和路环岛。澳门是如何被葡萄牙人侵占的?路环岛澳门问题的由来1.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签订,清政府被迫割台湾予日本,台湾与大陆分离。 2.1945年, 胜利后,台湾回归中国。
3.1949年,解放战争后期,
败逃到台湾,台湾与大陆又被人为地分离了。台湾问题的由来《马关条约》抗日战争国民党 建国初
武力解放 改革开放后(1979年)
和平统一 1982年1月10日,邓小平接见来华访问的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李耀基。在谈话中,邓小平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 1985年3月第六届全国人大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统一之策:一国两制提出者:邓小平首先针对:台湾(最先运用:香港)含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前提
中华人民共和国 大陆实行
社会主义制度
港澳台地区
资本主义制度统一之路:香港、澳门的回归1984年,中英签订声明
1997年7月1日,回归1987年,中葡签订声明
1999年12月20日,回归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谈到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达成协议时说:“对于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在同一个不愿意妥协和在实力上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 材料一:世界著名杂志《财富》推出了一个触目惊心的
封面专题—“香港之死(The Death of Hongkong)”。
材料二:近数月欲移民的香
港人愈来愈多,继而引发移民
的热潮。他们是因为对香港经
济前景和香港政治环境担忧。
——《华尔街日报》统一之望: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就差你一个了台湾澳门香港历史遗留 国家主权国家现实 中国内政通过以上学习,同学们对祖国统一大业的进程有了初步了解,那么你认为,台湾能够回归祖国吗? 请结合材料,说出你的理由。
台资企业在大陆 2015·习马会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1949年
临时宪法 1954年
宪法 1982年
修订版本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市场经济 国营企业——公司制、股份制
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就业、医疗、养老)
爷爷(邯郸钢铁厂退休老职工)“ 我们那时工作是国家统一分配的,我端的是‘铁饭碗’ ,吃的是‘大锅饭’,干多干少拿一样的钱!现在我拿着退休金,衣食无忧”。
爸爸( 技术骨干)“我原是该厂的职工,下岗后参加技术培训,通过竞争再就业后成为一名技术骨干。”
小明(刚毕业研究生)现在国家不分配了,我要自己找出路,大城市工作不好找,我想到西部寻找我的事业。根据材料,说说改革前后国家的就业制度和人民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你认为这样改好吗?为什么?就业制度:国家统一分配——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
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
就业观念:大锅饭、铁饭碗——自主择业,公平竞争
三、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亚太经合组织
1989成立
1991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947、1994
2001中国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2015·12·25四、高举伟大的旗帜——邓小平理论 1997年 十五大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第16课:当人类还是野蛮人的时候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人类的起源——生物进化论:南方古猿晚期智人(500万-100万年前)(4万-3万年前)白种人 黄种人 黑种人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的过渡“该亚”的传说“厄瑞斯忒”的传说第19课:
“日出之国”与“新月之乡”一、善于模仿的民族——大和民族大化
改新:班田收授法租庸调制二官八省、国、郡、里社会环境稳定,
经济发展,为
以后得繁荣奠
定基础。二、大漠中的帝国——阿拉伯帝国二、大漠中的帝国——阿拉伯帝国穆罕默德 伊斯兰(Islan),原指“顺从”、“和平”,指顺从和信仰宇宙间独一无二的最高主宰安拉及其意志,以求得和平与安宁。信仰伊斯兰教的人称为“穆斯林”Muslim,意为信仰安拉,服从先知的人。第17课: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长江、黄河古代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古代中国文明印度河古印度文明一、神奇的金字塔——古代埃及文明埃及是尼罗河的恩赐
—希罗多德二、《汉莫拉比法典》——古巴比伦文明《汉谟拉比法典》石柱1、此法典是哪个国家的
谁制定的?
2、该法典由哪几部分组成?
3、此法典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
古巴比伦 汉莫拉比序言、正文、结语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
备的成文法典课本P93材料阅读三、“种姓”的国度——古印度文明BC6 印度乔达摩·悉达多
释迦牟尼众生平等第18课:蓝色的地中海文明 我们环绕着大海而居,如同青蛙环绕着水塘。
——柏拉图岛多、水多、山地多——地形特点一、西方文明的摇篮——希腊二、“全希腊的学校”——雅典三、追求“伟大”的罗马第20课:西欧的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教·公元7世纪
穆罕默德佛教·公元前6世纪
乔达摩·悉达多基督教·公元1世纪
耶稣一、罗马帝国的兴起与灭亡二、公爵与骑士的由来——封建等级制度封建制度核 心封君封臣制基 础封土制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帝 王农奴、自由农民和城镇平民小 封 建 主大封建主给予土地和保护给予土地和保护提供农耕土地效忠和提供军队效忠和服兵役服劳役和耕种公爵、侯、伯、
子、男爵骑士三、欧洲的精神领袖—基督教的兴起与发展公元1世纪
巴勒斯坦耶稣《圣经》
博爱丕平献土奠定教皇
国的基础四、“中世纪的花朵”——城市中世纪“因为有了大学,
所以一般教育,即使还
很坏,却普及得多了。”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第23课:文明的冲撞与交融一、耕田人与牧羊人的冲突
——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二、古代文明之间的暴力冲撞
——希波战争与亚历山大东征三、古代文明之间的和平交流阿拉伯数字马可·波罗第24课:昔日的辉煌一、最早的文字实物记事法
1.比较普遍的实物记事的办法是结绳。“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2.讯木也是一种记事的方法。这是在一根木棒上刻上各种花纹,用来帮助记忆和传达命令。如,拓拔鲜卑、吐蕃和契丹等民族均使用过这种记事方法。楔形文字象形文字一、文学的基石 古希腊是欧洲戏剧的故乡,有“悲剧之父”之称的著名戏剧家是谁?他的代表作是什么?
你能说说奥运会中手持火炬的赛跑的起源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