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6.2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十大题型】
【人教版】
【题型1 由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确定其性质】 2
【题型2 判断反比例函数图象所在的象限】 4
【题型3 判断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 7
【题型4 由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求字母的取值范围】 9
【题型5 由双曲线分布的象限求字母的取值范围】 11
【题型6 比较反比例函数值或自变量的大小】 14
【题型7 反比例函数中的几何变换问题】 15
【题型8 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综合判断】 26
【题型9 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的交点问题】 29
【题型10 反比例函数的实际应用】 37
知识点1: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函数 图象 所在象限 增减性
三象限 在同一象限内,随的增大而减小
四象限 在同一象限内,随的增大而增大
越大,函数图象越远离坐标原点
【题型1 由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确定其性质】
【例1】(23-24九年级·河北·阶段练习)关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必经过点 B.两个分支分布在第二、四象限
C.两个分支关于轴成轴对称 D.当时,
【答案】D
【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k≠0)的图象是双曲线;当k>0,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k<0,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横纵坐标之积=k进行解答.
【详解】A、必经过点(1,1),说法错误;
B、两个分支分布在第一、三象限,说法错误;
C、两个分支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说法错误;
D、当时,,说法正确;
故选:D.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关键是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变式1-1】(23-24九年级·河南商丘·期末)对于反比例函数,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图像位于第二,四象限
B.图像关于y轴对称
C.当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D.若点在图像上,则点也一定在图像上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分布,性质,对称性和图像过点问题,正确理解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反比例函数,
A. 图像位于第二,四象限,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图像关于原点对称,错误,符合题意;
C. 当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正确,不符合题意;
D. 若点在图像上,则,故点也一定在图像上,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变式1-2】(23-24九年级·江苏苏州·期中)已知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函数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 B.点在该函数图象
C.当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D.当时,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熟练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判断作答即可.
【详解】解:∵,
∴函数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A错误,故不符合要求;
当时,,
∴点不在该函数图象,B错误,故不符合要求;
当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C正确,故符合要求;
当时,,D错误,故不符合要求;
故选:C.
【变式1-3】(23-24九年级·四川宜宾·期中)关于反比例函数,下列说法:①图像位于第一、三象限;②图像不与坐标轴相交;③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④当时,,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个.
【答案】
【分析】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逐一判断.
【详解】解:在反比例函数中,;图像不与坐标轴相交,
,
图像位于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时,;
正确的说法有个,
故答案为:.
【题型2 判断反比例函数图象所在的象限】
【例2】(23-24·广东广州·一模)已知一次函数经过点,正比例函数不经过第三象限,则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位于( )
A.第一、第二象限 B.第一、第三象限
C.第二、第三象限 D.第二、第四象限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了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图象.熟练掌握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解题的关键.
由正比例函数不经过第三象限,可得,由一次函数经过点,可知一次函数经过第二、三、四象限,即,进而可判断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
【详解】解:∵正比例函数不经过第三象限,
∴,
又∵一次函数经过点,
∴一次函数经过第二、三、四象限,
∴,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
故选:D.
【变式2-1】(23-24九年级·江苏南京·期末)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经过点,则这个函数的图像位于第 象限.
【答案】一、三/三、一
【分析】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熟练掌握反比例函数图象是解题的关键.
根据在第一或第三象限,求解作答即可.
【详解】解:由题意知,在第一或第三象限,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位于第一、三象限,
故答案为:一、三.
【变式2-2】(23-24九年级·全国·单元测试)反比例函数的图像过点与点,若、同号,则此图像在第 象限,用含、的式子表示 .
【答案】 一、三
【分析】设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可得>0,故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在第一、三象限;由反比例函数的图像过点与点可得,于是.
【详解】解:设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过点,
∴,
∵、同号,
∴,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在第一、三象限;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过点与点
∴,
∴.
故答案是:一、三;.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熟悉性质是解题关键.
【变式2-3】(23-24九年级·河南南阳·期末)已知五个函数①,②,③,④,⑤,现有两个条件:(1)第二、第四象限内均有它的图象,(2)在每个象限内,随的增大而增大,则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函数是 (只填序号).
【答案】⑤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熟练掌握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画出相应的函数图象,根据一次函数图象和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逐一判断即可.
【详解】解:依次画出这五个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
①
由图象可知,经过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
由函数图象可知,第二象限没有它的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
由函数图象可知,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随的增大而减小,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
由函数图象可知,第二、第四象限内没有它的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且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故④不符合题意;
⑤
由函数图象可知,经过第二、四象限,且在每个象限内,随的增大而增大,故⑤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⑤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⑤.
【题型3 判断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
【例3】(23-24九年级·上海崇明·期末)下列函数中,y随x的增大而增大的是( )
A. B. C. D.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熟练掌握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是解题关键.根据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逐项判定即可得.
【详解】解:A、一次函数中,,所以随的增大而增大,则此项符合题意;
B、一次函数中,,所以随的增大而减小,则此项不符合题意;
C、反比例函数中,,所以函数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在每一象限内,随的增大而减小,则此项不符合题意;
D、反比例函数中,,所以函数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在每一象限内,随的增大而增大,则此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变式3-1】(23-24·上海·三模)反比例函数,,则在第三象限,y随x增大而 .(选填“增大”或“减小”)
【答案】减小
【分析】此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由,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解:反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在一、三象限,每个象限内y随x增大而减小,
在第三象限,y随x增大而减小,
故答案为:减小.
【变式3-2】(23-24·上海·模拟预测)若正比例函数过第二象限,则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每个象限,随x的增大而 (选填“增大”或“减小”)
【答案】减小
【分析】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由题意得出,从而推出,最后由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解:∵正比例函数过第二象限,
∴,
∴,
∴则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每个象限,随x的增大而减小,
故答案为:减小.
【变式3-3】(23-24九年级·江西九江·阶段练习)已知反比例函数,当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
【分析】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由k的值,可以得到该函数图象在第几象限,再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从而可以得到x的取值范围.
【详解】解:∵,
∴该函数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时,则,则,
当时,则,则
∴当时,,
故答案为:.
【题型4 由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求字母的取值范围】
【例4】(23-24九年级·浙江嘉兴·期末)已知点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若,则a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
【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和点的位置解答.
【详解】∵,
∴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
∵,
∴异号,
∵点,在反比例函数(是常数)的图象上,
∴A点在第三象限,B点在第一象限,
∴
∴,
∴,
∴,
∴
∴,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会根据函数值的大小确定点的位置是解题关键.
【变式4-1】(23-24·陕西西安·模拟预测)已知反比例函数(),点,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当时,,则该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可以为 .
【答案】(答案不唯一)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进行判断即可,熟练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当时,,
∴在每个象限内随的增大而增大,
∴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两个分支在第二、四象限,
∴,
∴该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可以为,
故答案为:(答案不唯一).
【变式4-2】(23-24·湖北武汉·模拟预测)已知点,,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若,则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或
【答案】D
【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①当点(a,y1)、(a+2,y2)在图象的同一分支上时;②当点(a,y1)、(a+2,y2)在图象的两支上时,分别求解即可.
【详解】解:∵,
∴图像在一、三象限,在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每一支上,y随x的增大而减小,
,
y1>y2,
①当点(a,y1)、(a+2,y2)在同一象限时,
∵y1>y2,
当在第一象限时,
∴,解得;
当在第三象限时,
∴,解得;
综上所述:或;
②当点(a,y1)、(a+2,y2)不在同一象限时,
∵y1>y2,
∴a>0,a+2<0,此不等式组无解,
因此,本题的取值范围为或,
故选:D.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关键是掌握当反比例函数k的正负对增减性的影响,当时,在图象的每一支上,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时,在图象的每一支上,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变式4-3】(23-24九年级·浙江杭州·期末)已知反比例函数,当时,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是4,则 .
【答案】6或-6.
【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质列解一元一次方程解答即可.
【详解】解:当k>0时,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设x=1时y=a,则当x=3时,y=a-4,
∴a=3(a-4),
解得a=6,
∴k=6;
当k<0时,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设x=1时y=b,则当x=3时,y=b+4,
∴b=3(b+4),
解得b=-6,
∴k=-6;
∴k=6或-6,
故答案为:6或-6.
【点睛】此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当k>0时,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以及正确解一元一次方程.
【题型5 由双曲线分布的象限求字母的取值范围】
【例5】(23-24九年级·湖南常德·阶段练习)若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则 .
【答案】
【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图像经过的象限确定即可确定m的值.
【详解】解:∵是反比例函数,
∴,即,
∵函数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
∴,即,
∴.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等知识点,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变式5-1】(23-24九年级·上海闵行·阶段练习)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不经过第一象限,则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
【分析】根据图象在坐标平面内的位置:不经过第一象限,则,解之即可求得的取值范围,从而求解.
【详解】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不经过第一象限,
则经过二四象限,
∴.
解得:.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性质,熟练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变式5-2】(23-24九年级·安徽合肥·期末)若反比例函数y=(m≠0)与正比例函数y=7x无交点,则m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m<0
【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性质即可求解 .
【详解】解:∵正比例函数y=7x中,7>0,
∴正比例函数y=7x的图象过第一、三象限,
∵反比例函数y=(m≠0)与正比例函数y=7x无交点,
∴反比例函数y=(m≠0)的图象过第二、四象限,
∴m<0.
故答案为:m<0.
【点睛】本题是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熟知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变式5-3】(23-24·陕西西安·模拟预测)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与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两个点,若且,则的值为 .
【答案】2
【分析】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明确图象上点的坐标适合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根据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得到,,变形为,,由得到,即可得到,由,可得,再求解即可.
【详解】解:点,,,为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两点,
,,
,,
,
,
,
,
,
解得:或,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
,
故答案为2.
【题型6 比较反比例函数值或自变量的大小】
【例6】(23-24九年级·浙江绍兴·期末)已知,,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的三个点,且,,则,,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根据反比例函数增减性与k的关系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解:,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分布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随的增大而减小,
,,
点在第一象限,点和点在第三象限,
,
,
.
故选:B.
【变式6-1】(23-24九年级·江苏苏州·阶段练习)若点、、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则、、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即可解题.
【详解】解:点、、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
,,,
又反比例函数,在每一象限内,随的增大而减小,且,
,
,
故选:C.
【变式6-2】(23-24九年级·广东广州·期末)若点,,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则、、的大小关系是 .
【答案】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熟练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解题的关键.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解题即可.
【详解】解:,
故反比例函数经过一、三象限,
所以每一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所以,
故答案为:.
【变式6-3】(23-24九年级·浙江金华·阶段练习)若点,,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则,,大小关系是 .
【答案】/
【分析】本题考查比较反比例函数值的大小关系,熟练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解:∵,,
∴双曲线两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随着的增大而减小,
∵点,,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
∴点A在第三象限,在第一象限,
∴,
∵,
∴,
∴;
故答案为:.
【题型7 反比例函数中的几何变换问题】
【例7】(23-24九年级·山东泰安·期末)阅读下面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问题:将函数的图像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所得到的图像对应的函数表达式是什么?解决途径:
结合阅读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填写下面的空格.
问题:将函数的图像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所得到的图像对应的函数表达式是什么?解决途径:
(2)灵活应用
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像C与正比例函数的图像l相交于点和点B.将函数的图像和直线同时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的图像分别记为和.已知图像经过点.
①求出平移后的图像对应的函数表达式;
②直接写出不等式解集.
【答案】(1),y;
(2)①;②或.
【分析】(1)根据材料可得,将向右平移1个单位后,坐标为,再将坐标代入原函数解析式;
(2)①直接把点坐标代入即可求出的值,然后再把点坐标代入求出的值,最后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正比例函数的图像的交点关于原点对称确定点坐标;根据题意得到函数的图像和直线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的图像的解析式为和图像的解析式,然后把点的坐标代入即可得到的值,从而得到图像的解析式和的解析式;
②不等式可理解为比较和的函数值,由于和为函数的图像和直线同时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的图像;结合图像解不等式得出解集.
【详解】(1)解:设变换后新的函数图像上任意点的坐标为,
将向右平移1个单位后,坐标为,
将代入得:,
∴平移后的图像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
故答案为:,;;
(2)解:①把代入得:,
∴,
把代入得:,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正比例函数的图像的交点关于原点对称,
∴点坐标为,
函数的图像和直线的图像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的图像的解析式为,图像的解析式为,
把代入得:,
解得:,
∴图像的解析式为,的解析式为,
∴平移后的图像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
②由①得,函数的图像和直线同时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
∵平移之前,,
∴平移以后两个函数图像的解析式为:图像的解析式为,的解析式为;平移后的两个图像交点分别是,,直线与轴的交点为,
∵不等式,
又∵,
即:,
∴结合图像可知解集为:或,
∴不等式的解集为:或.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图形的几何变换,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应用,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点的坐标特征,会确定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坐标以及待定系数法确定解析式,用数形结合法解不等式.理解和掌握通过图形的平移、旋转、对折确定点的坐标从而确定函数的表达式是解题的关键.
【变式7-1】(23-24九年级·北京西城·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的直角边在轴上,.点的坐标为,点的坐标为,是边的中点,函数 的图象经过点.
(1)求的值;
(2)将绕某个点旋转后得到(点 ,, 的对应点分别为点,,),且 在轴上,点在函数的图象上,求直线的表达式.
【答案】(1)6;(2)y=2x-1.
【分析】(1)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坐标与图形的特点求得点的坐标,将其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求得的值;
(2)根据旋转的性质推知:,故其对应边、角相等:,,,由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得到:,.结合得到,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得结果.
【详解】(1)∵Rt△ABC的直角边AB在x轴上,∠ABC=90°,点C的坐标为(3,4),
∴点B的坐标为(3,0),CB=4.
∵M是BC边的中点,
∴点M的坐标为(3,2).
∵函数的图像进过点M,
∴k=3×2=6.
(2)∵△ABC绕某个点旋转180°后得到△DEF,
∴△DEF≌△ABC.
∴DE=AB,EF=BC,∠DEF=∠ABC=90°.
∵点A的坐标为(1,0),点B的坐标为(3,0),
∴AB=2.
∴DE=2.
∵EF在y轴上,
∴点D的横坐标为2.
∵点D在函数的图象上,
当x=2时,y=3.
∴点D的坐标为(2,3).
∴点E的坐标为(0,3).
∵EF=BC=4,
∴点F的坐标为(0,-1).
设直线DF的表达式为y=ax+b,将点D,F的坐标代入,
得 解得 .
∴直线DF的表达式为y=2x-1.
【点睛】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旋转的性质.解题时,注意函数思想和数形结合数学思想的应用.
【变式7-2】(23-24·四川成都·二模)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与轴、轴分别交于点,与双曲线交于点,两点,直线分别与直线和双曲线交于,连接,.
(1)求的值;
(2)点在线段上(不与端点重合),若,求的面积;
(3)将点沿直线翻折后的对应点为,当落在轴上时,求的值.
【答案】(1)
(2)
(3)
【分析】(1)先求出,再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计算即可得解;
(2)结合题意得出坐标,坐标,过作于点,求出纵坐标为,得到,求出的值即可得解;
(3)将轴沿直线翻折得直线,过点作交直线于点,交直线于点,由题意得出直线解析式,求出,从而得到,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解析式,联立,求出的值即可得解.
【详解】(1)解:将代入直线得:,
解得:,
再将代入得:;
(2)解:由(1)得直线,双曲线,点坐标,
坐标,坐标,
过作于点,
,
为中点,
纵坐标为,
,
解的,(舍),
,
可得,,,
∴;
(3)解:将轴沿直线翻折得直线,过点作交直线于点,交直线于点,
由直线可得直线解析式,
联立得:,
∴,
为中点,则,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
将及代入直线解析式可得:,
解得:,
∴直线解析式,
联立得,
解得:,
当时,将点沿直线翻折后的对应点会落在轴上,
.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交点问题、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三角形面积公式、求中点坐标等知识点,熟练掌握以上知识点并灵活运用是解此题的关键.
【变式7-3】(23-24·四川成都·一模)如图,已知直线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分别交于点A和点B,与x轴交于点C,与y轴交于点D.
(1)如图1,当点A坐标为时,
①求直线的解析式:
②若点P是反比例函数在第一象限直线上方一点,当面积为2时,求点P的坐标;
(2)将直线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直线,将双曲线位于下方部分沿直线翻折,若翻折后的图象(图中虚线部分)与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求m的值.
【答案】(1)①;②或
(2)
【分析】(1)①根据点A的坐标求得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即可求得的值,代入一次函数即可求得直线的解析式;
②作,过C作于Q;联立与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求得的坐标,进而求得的长,根据三角形面积求得的距离,进而求得的解析式,联立与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即可求得点的坐标;
(2)过点作,交于点,交于点,由题意可知直线的解析式为,则,同(1)可得,证明I为的中点,得到,则直线的解析式为,若翻折后的图像(图中虚线部分)与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则点对应的点为,则,即I是的中点,求出,根据两点中点坐标公式得到,由此求解即可;
【详解】(1)解:①∵在上,
∴,
把代入中得:,
则直线解析式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
②由直线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分别交于点A和点B,
则,
解得或,
∴,
,
如图,过P作分别交x轴、y轴于点M、N,过C作于Q,
设的距离为d,则,
解得,
∴的距离为,
∴,
∵,令,则,令,则,即
∴,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
∴,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在中,,
∴直线是直线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的直线,
∴直线的解析式为,
联立,
解得或,
或;
(2)解:过点作于J,交于点,交于点,如图,
∴,
由题意可知直线的解析式为,
∴,
同(1)可得,
∴,
∵,
∴I为的中点,
∴,
∴直线的解析式为,
若翻折后的图像(图中虚线部分)与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则点对应的点为,
,即I是的中点,
联立,解得或,
∴,
∴,
∴,
∴,
∴,
解得:(负值舍去).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反比例数综合,求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一元二次方程,一次函数的平移,轴对称的性质,正确作出辅助线,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求解是解题的关键.
【题型8 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综合判断】
【例8】(23-24九年级·四川内江·阶段练习)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与的图象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图象综合分析.根据每个函数图象分析出对应的参数范围,再综合对比即可.
【详解】解:当时,∴反比例函数图象在一、三象限,函数的图象经过一、二、三象限,故A选项符合题意,B选项不符合题意;
当时,∴反比例函数图象在二、四象限,函数的图象经过二、三、四象限,故C,D选项都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变式8-1】(23-24九年级·全国·课后作业)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与的大致图象是( )
A.①或④ B.②或③
C.①或③ D.②或④
【答案】B
【分析】此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图象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根据的取值范围,分别讨论和时的情况,然后根据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点进行选择正确答案.
【详解】解:当时,
一次函数经过一、三、四象限,
函数的图象在一、二象限,
故选项②的图象符合要求.
当时,
一次函数经过一、二、四象限,
函数的图象经过三、四象限,
故选项③的图象符合要求.
故选:B.
【变式8-2】(23-24·广东广州·二模)定义新运算:例如 ,则的大致图象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定义新运算,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根据新运算的法则,列出关系式,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解:由题意,得:,
∴当时,函数图象是过原点的向上的直线,当时,函数图象是过第三象限的双曲线;
故符合题意的是:C
【变式8-3】(23-24九年级·江苏泰州·期中)变量y与x、变量z与y之间的函数关系分别如图①,②所示,则表示变量z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由图①可得,由图②可得,所以,由可得答案.
【详解】解:设图①与的函数关系式为,
由图①得,解得,
,
设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由图②得,
,
,
,
变量与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可能是A.
故选:A.
【题型9 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的交点问题】
【例9】(23-24九年级·四川内江·期中)如图,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于、两点,与x轴相交于点C.
(1)分别求出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连接、,求的面积;
(3)直接写出当时,关于x的不等式的解集.
【答案】(1)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为
(2)4
(3)或
【分析】本题是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三角形面积等;解题时着重使用一次函数,体现了方程思想,综合性较强.
(1)将已知点坐标代入反函数表达式,再求解B的坐标,再求解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即可;
(2)先求解D的坐标,结合点A,点B的坐标,然后根据的面积即可以解决问题;
(3)根据图象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1)解:将代入,得,
∴反比例的解析式为;
把代入,
∴,
∴,
将,代入,得:
,
解得:,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2)解:对于,
当时,
∴点D的坐标为,
∴点B的坐标为,,
∴的面积;
(3)解:观察图象,当时,关于x的不等式的解集是或.
【变式9-1】(23-24九年级·江苏扬州·期末)如图1,已知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像相交于点A、B,直线与x轴、y轴交于点C、D.
(1)若点,点.
①一次函数解析式是 ;
②直接写出线段的长,你有什么发现?
(2)若点,点,则②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试说明理由.
(3)实际上,对于任意两点A、B,②中的结论都成立,利用此结论解决问题:
如图2,已知矩形,点,若反比例函数与矩形的对角线有交点,则k的最大值为 .
【答案】(1)①;②,,发现
(2)仍然成立,证明见解析
(3)
【分析】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交点以及图像问题,坐标两点的距离公式,坐标与图形,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是关键.
(1)①根据题意利用待定系数法将点求出,再代入点,求出,所以点,将两点A、B分别代入一次函数即可得出答案;
②由①得出方程式可知点,,得,,发现.
(2)根据题意将,点分别代入函数得,解得,即一次函数为,得到点,,进而得出,发现恒成立.
(3)根据题意得出点E坐标,,所以,求出的一次函数,延长交于y轴于点M,即函数也是函数,求出点M坐标为,因为②中得出结论,即可得出中点N的坐标为,代入函数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1)解:①∵两点A、B是与的交点,
∴将点A代入,解得,再代入点,解得,
∴,
将两点A、B分别代入得:,解得,
故答案为:.
②由①知一次函数为,即,,
∴,,
j即.
(2)解:②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理由如下:
把点,点代入一次函数中得:,解得:,
∴一次函数解析式为:;
当时,,
∴
当时,,
∴,
∴
∴,,
,仍然成立.
(3)解:∵四边形是矩形,点,,
∴,
如图2
延长交y轴于M,设直线得解析式为:,
则,解得:,
∴直线得解析式为:,
当时,,
∴,
∴的中点N的坐标为,
在②中对于任意两点,②中得结论都成立,
∴当反比例函数于矩形的对角线有交点N时,k有最大值,此时.
故答案为:4.5.
【变式9-2】(23-24九年级·浙江宁波·期中)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直线交于点.
(1)求,的值;
(2) 已知点是直线上位于第三象限的点,过点作平行于轴的直线,交直线于点,过点作平行于轴的直线,交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于点.
①当时,判断线段与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②若,结合函数的图象,直接写出的取值范围.
【答案】(1)k的值是3,m的值是
(2)①;理由见解析;②或
【分析】(1)将A点代入中即可求出m的值,然后将A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中即可求出k的值.
(2)①当时,分别求出M、N两点的坐标即可求出与的关系;
②由题意可知:P的坐标为,由于,从而可知,根据图象可求出a的范围.
【详解】(1)解:∵函数的图象与直线交于点.
∴,
∴,
∴,
即k的值是3,m的值是.
(2)解:①;理由如下:
当时,又点是直线上,
∴,
把代入,得:
解得:,
∴,
∴,
把,代入得:,,,
∴.
②∵点是直线上位于第三象限的点,
∴,
∵过点P作平行于x轴的直线,交直线于点M,
∴,
∴,
∵,
∴,
∵过点作平行于轴的直线,交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于点,
∴,
当时,,
解得:或,
如图:,,
∴根据函数可知:当时,或.
【点睛】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问题,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平行于x轴和y轴的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解题的关键是求出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本题属于基础题型.
【变式9-3】(23-24九年级·河北沧州·期中)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点的坐标分别为,,.反比例函数的函数图象经过点,点是反比例函数上一动点,直线的解析式为:.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如果把四边形的面积分成两部分,直接写出直线的解析式;
(3)对于一次函数,当随的增大而增大时,直接写出点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答案】(1)
(2)或
(3)
【分析】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应用,熟练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是解此题的关键.
(1)根据点的坐标求出线段的长,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求出点的坐标,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即可;
(2)分两种情况:①当经过线段的中点时,把四边形的面积分成两部分,②当经过线段的中点时,把四边形的面积分成两部分;分别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即可;
(3)过作轴、轴的平行线,交双曲线于点,分别求出的坐标即可得出一次函数中点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详解】(1)解:∵,,
∴轴,,
又∵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又∵点在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上,
∴,
∴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为:;
(2)解:①当经过线段的中点时,把四边形的面积分成两部分,
由(1)可知中点坐标为,
设解析式为,
∴,
解得,
∴解析式为:,
②当经过线段的中点时,把四边形的面积分成两部分,
线段的中点坐标为,
设解析式为,
∴,
解得,
∴直线的解析式为:.
综上分析,直线的解析式为:或.
(3)解:如图,过作轴、轴的平行线,交双曲线于点,
,
∵,
∴当时,,当时,,
∴,,
当点在之间的双曲线上时,直线,即直线,随的增大而增大,
∴点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为 .
【题型10 反比例函数的实际应用】
【例10】(23-24·辽宁铁岭·二模)小明家饮水机中原有水的温度为20℃,通电开机后,饮水机自动开始加热[此过程中水温y(℃)与开机时间x(分)满足一次函数关系],当加热到100℃时自动停止加热,随后水温开始下降[此过程中水温y(℃)与开机时间x(分)成反比例关系],当水温降至20℃时,饮水机又自动开始加热…,重复上述程序(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当时,求水温y(℃)与开机时间x(分)的函数关系式;
(2)求图中t的值;
(3)有一天,小明在上午(水温20℃),开机通电后去上学,中午放学回到家时间刚好,饮水机内水的温度约为多少℃?并求:在这段时间里,水温共有几次达到100℃?
【答案】(1)
(2)
(3)饮水机内水温约为80℃,共有7次达到100℃
【分析】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以及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根据题意得出正确的函数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
(1)利用待定系数法代入函数解析式即可得出答案;
(2)先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进而得出的值即可得出答案;
(3)先求出总时间,再利用每40分钟图象重复出现一次,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1)解:设将、代入得
解得
水温y(℃)与开机时间x(分)的函数关系式为;
(2)在水温下降过程中,设水温y(℃)与开机时间x(分)的函数关系式为:依据题意,得:即,
故,
当时,
解得:;
(3)由(2),结合图象,可知每40分钟图象重复出现一次,
到经历286分钟,,
当时,
答:饮水机内水温约为80℃,共有7次达到100℃.
【变式10-1】(23-24九年级·山东烟台·期末)某药品研究所开发一种抗菌新药,临床实验中测得成人服药后血液中药物浓度y(微克/毫升)与服药时间x(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由一条线段和一段曲线组成,如图(当时,y与x成反比例).则血液中药物浓度不低于4微克/毫升的持续时间为( )
A.4小时 B.6小时 C.8小时 D.10小时
【答案】B
【分析】分别求出线段与曲线的函数解析式,再求出函数值为4时对应的自变量x的值,即可求得此时持续时间.
【详解】解:时,设线段的解析式为,
由于线段过点,则有,
解得:,
即线段解析式为;
当时,设,把点代入中,得,
即,
当时,,得;当时,,得;
∴血液中药物浓度不低于4微克/毫升的持续时间为(小时);
故选:B.
【点睛】本题是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综合,考查了求函数解析式,已知函数值求自变量值,其中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是关键,注意数形结合.
【变式10-2】(23-24九年级·广西梧州·阶段练习)如图1,在左侧托盘(固定)中放置一个重物,在右侧托盘(可左右移动)中放置一定质量的砝码,可使得仪器左右平衡.改变托盘与点的距离,记录相应的托盘中的砝码质量,得到如下相关数据:
托盘与点的距离 10 15 20 25 30
托盘中的砝码质量 30 20 15 12 10
(1)根据表格中的数值在图2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点、连线;通过观察图象发现,我们可以用反比例函数近似地表示与的函数关系.请直接写与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当砝码质量为时,求托盘与点的距离;
(3)当托盘向左移动(不能移动到点)时,应往托盘中添加砝码还是减少砝码?为什么?
【答案】(1)
(2)当砝码质量为时,活动托盘与点的距离是
(3)应往托盘中添加砝码.理由见解析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此题是跨学科的综合性问题,解答该类问题的关键是确定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它们的关系式.
(1)观察可得:的乘积为定值300,故与之间的函数关系为反比例函数,将数据代入用待定系数法可得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
(2)把代入解析式求解,可得答案;
(3)利用函数增减性即可得出,随着活动托盘与点的距离不断增大,砝码的示数应该不断减小.
【详解】(1)解:根据表格可得:,
∴与的函数关系式为:;
(2)解:当时,代入得,,
解得:,
当砝码质量为时,活动托盘与点的距离是;
(3)解: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
,
在第一象限内,随的增大而减小,
故当活动托盘与点的距离不断减小时,即变小,此时变大,
应往托盘中添加砝码.
【变式10-3】(23-24九年级·福建福州·阶段练习)研究表明,科学家发现人的眼疲劳系数y与睡眠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当睡眠时间在时,眼疲劳系数y是睡眠时间t的反比例函数;当睡眠时间在时,眼疲劳系数y是睡眠时间t的一次函数,且当睡眠时间达到6小时后,眼疲劳系数为0,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求眼疲劳系数y关于睡眠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小明睡眠了小时后,再连续睡眠了4小时,此时他的眼疲劳系数恰好减少了4,求t的值.
【答案】(1)
(2)
【分析】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应用,解题的关键是仔细读题,求出函数解析式.
(1)根据图像经过点和点,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和一次函数解析式即可;
(2)分当,即时,当,即时,两种情况根据眼疲劳系数恰好减少了4,列出方程即可求解.
【详解】(1)解:当睡眠时间不大于4小时()时,眼睛疲劳系数是睡眠时间的反比例函数.
设这个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为,
∵图像经过点,
∴.
解得.
∴眼眼疲劳系数与睡眠时间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
当时,设眼睛疲劳系数与睡眠时间之间的函数表达方式为,
∵图像经过点和,
∴,
∴解得,
∴眼睛疲劳系数与睡眠时间之间的函数表达式是;
综上所述,;
(2)解:∵,
∴,
当,即时,
∵小明睡眠了小时后,再连续睡眠了4小时,此时他的眼疲劳系数恰好减少了4,
∴,
解得:或(舍去);
当,即时,
∵小明睡眠了小时后,再连续睡眠了4小时,此时他的眼疲劳系数恰好减少了4,
∴,
解得:(舍去);
综上所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专题26.2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十大题型】
【人教版】
【题型1 由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确定其性质】 1
【题型2 判断反比例函数图象所在的象限】 2
【题型3 判断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 2
【题型4 由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求字母的取值范围】 3
【题型5 由双曲线分布的象限求字母的取值范围】 3
【题型6 比较反比例函数值或自变量的大小】 4
【题型7 反比例函数中的几何变换问题】 4
【题型8 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综合判断】 7
【题型9 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的交点问题】 8
【题型10 反比例函数的实际应用】 10
知识点1: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函数 图象 所在象限 增减性
三象限 在同一象限内,随的增大而减小
四象限 在同一象限内,随的增大而增大
越大,函数图象越远离坐标原点
【题型1 由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确定其性质】
【例1】(23-24九年级·河北·阶段练习)关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必经过点 B.两个分支分布在第二、四象限
C.两个分支关于轴成轴对称 D.当时,
【变式1-1】(23-24九年级·河南商丘·期末)对于反比例函数,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图像位于第二,四象限
B.图像关于y轴对称
C.当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D.若点在图像上,则点也一定在图像上
【变式1-2】(23-24九年级·江苏苏州·期中)已知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函数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 B.点在该函数图象
C.当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D.当时,
【变式1-3】(23-24九年级·四川宜宾·期中)关于反比例函数,下列说法:①图像位于第一、三象限;②图像不与坐标轴相交;③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④当时,,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个.
【题型2 判断反比例函数图象所在的象限】
【例2】(23-24·广东广州·一模)已知一次函数经过点,正比例函数不经过第三象限,则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位于( )
A.第一、第二象限 B.第一、第三象限
C.第二、第三象限 D.第二、第四象限
【变式2-1】(23-24九年级·江苏南京·期末)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经过点,则这个函数的图像位于第 象限.
【变式2-2】(23-24九年级·全国·单元测试)反比例函数的图像过点与点,若、同号,则此图像在第 象限,用含、的式子表示 .
【变式2-3】(23-24九年级·河南南阳·期末)已知五个函数①,②,③,④,⑤,现有两个条件:(1)第二、第四象限内均有它的图象,(2)在每个象限内,随的增大而增大,则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函数是 (只填序号).
【题型3 判断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
【例3】(23-24九年级·上海崇明·期末)下列函数中,y随x的增大而增大的是( )
A. B. C. D.
【变式3-1】(23-24·上海·三模)反比例函数,,则在第三象限,y随x增大而 .(选填“增大”或“减小”)
【变式3-2】(23-24·上海·模拟预测)若正比例函数过第二象限,则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每个象限,随x的增大而 (选填“增大”或“减小”)
【变式3-3】(23-24九年级·江西九江·阶段练习)已知反比例函数,当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
【题型4 由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求字母的取值范围】
【例4】(23-24九年级·浙江嘉兴·期末)已知点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若,则a的取值范围是 .
【变式4-1】(23-24·陕西西安·模拟预测)已知反比例函数(),点,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当时,,则该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可以为 .
【变式4-2】(23-24·湖北武汉·模拟预测)已知点,,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若,则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或
【变式4-3】(23-24九年级·浙江杭州·期末)已知反比例函数,当时,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是4,则 .
【题型5 由双曲线分布的象限求字母的取值范围】
【例5】(23-24九年级·湖南常德·阶段练习)若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则 .
【变式5-1】(23-24九年级·上海闵行·阶段练习)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不经过第一象限,则的取值范围是 .
【变式5-2】(23-24九年级·安徽合肥·期末)若反比例函数y=(m≠0)与正比例函数y=7x无交点,则m的取值范围是
【变式5-3】(23-24·陕西西安·模拟预测)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与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两个点,若且,则的值为 .
【题型6 比较反比例函数值或自变量的大小】
【例6】(23-24九年级·浙江绍兴·期末)已知,,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的三个点,且,,则,,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
【变式6-1】(23-24九年级·江苏苏州·阶段练习)若点、、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则、、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
【变式6-2】(23-24九年级·广东广州·期末)若点,,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则、、的大小关系是 .
【变式6-3】(23-24九年级·浙江金华·阶段练习)若点,,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则,,大小关系是 .
【题型7 反比例函数中的几何变换问题】
【例7】(23-24九年级·山东泰安·期末)阅读下面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问题:将函数的图像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所得到的图像对应的函数表达式是什么?解决途径:
结合阅读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填写下面的空格.
问题:将函数的图像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所得到的图像对应的函数表达式是什么?解决途径:
(2)灵活应用
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像C与正比例函数的图像l相交于点和点B.将函数的图像和直线同时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的图像分别记为和.已知图像经过点.
①求出平移后的图像对应的函数表达式;
②直接写出不等式解集.
【变式7-1】(23-24九年级·北京西城·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的直角边在轴上,.点的坐标为,点的坐标为,是边的中点,函数 的图象经过点.
(1)求的值;
(2)将绕某个点旋转后得到(点 ,, 的对应点分别为点,,),且 在轴上,点在函数的图象上,求直线的表达式.
【变式7-2】(23-24·四川成都·二模)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与轴、轴分别交于点,与双曲线交于点,两点,直线分别与直线和双曲线交于,连接,.
(1)求的值;
(2)点在线段上(不与端点重合),若,求的面积;
(3)将点沿直线翻折后的对应点为,当落在轴上时,求的值.
【变式7-3】(23-24·四川成都·一模)如图,已知直线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分别交于点A和点B,与x轴交于点C,与y轴交于点D.
(1)如图1,当点A坐标为时,
①求直线的解析式:
②若点P是反比例函数在第一象限直线上方一点,当面积为2时,求点P的坐标;
(2)将直线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直线,将双曲线位于下方部分沿直线翻折,若翻折后的图象(图中虚线部分)与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求m的值.
【题型8 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综合判断】
【例8】(23-24九年级·四川内江·阶段练习)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与的图象可能是( )
A. B.
C. D.
【变式8-1】(23-24九年级·全国·课后作业)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与的大致图象是( )
A.①或④ B.②或③
C.①或③ D.②或④
【变式8-2】(23-24·广东广州·二模)定义新运算:例如 ,则的大致图象是( )
A. B.
C. D.
【变式8-3】(23-24九年级·江苏泰州·期中)变量y与x、变量z与y之间的函数关系分别如图①,②所示,则表示变量z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可能是( )
A. B.
C. D.
【题型9 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的交点问题】
【例9】(23-24九年级·四川内江·期中)如图,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于、两点,与x轴相交于点C.
(1)分别求出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连接、,求的面积;
(3)直接写出当时,关于x的不等式的解集.
【变式9-1】(23-24九年级·江苏扬州·期末)如图1,已知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像相交于点A、B,直线与x轴、y轴交于点C、D.
(1)若点,点.
①一次函数解析式是 ;
②直接写出线段的长,你有什么发现?
(2)若点,点,则②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试说明理由.
(3)实际上,对于任意两点A、B,②中的结论都成立,利用此结论解决问题:
如图2,已知矩形,点,若反比例函数与矩形的对角线有交点,则k的最大值为 .
【变式9-2】(23-24九年级·浙江宁波·期中)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直线交于点.
(1)求,的值;
(2) 已知点是直线上位于第三象限的点,过点作平行于轴的直线,交直线于点,过点作平行于轴的直线,交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于点.
①当时,判断线段与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②若,结合函数的图象,直接写出的取值范围.
【变式9-3】(23-24九年级·河北沧州·期中)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点的坐标分别为,,.反比例函数的函数图象经过点,点是反比例函数上一动点,直线的解析式为:.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如果把四边形的面积分成两部分,直接写出直线的解析式;
(3)对于一次函数,当随的增大而增大时,直接写出点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题型10 反比例函数的实际应用】
【例10】(23-24·辽宁铁岭·二模)小明家饮水机中原有水的温度为20℃,通电开机后,饮水机自动开始加热[此过程中水温y(℃)与开机时间x(分)满足一次函数关系],当加热到100℃时自动停止加热,随后水温开始下降[此过程中水温y(℃)与开机时间x(分)成反比例关系],当水温降至20℃时,饮水机又自动开始加热…,重复上述程序(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当时,求水温y(℃)与开机时间x(分)的函数关系式;
(2)求图中t的值;
(3)有一天,小明在上午(水温20℃),开机通电后去上学,中午放学回到家时间刚好,饮水机内水的温度约为多少℃?并求:在这段时间里,水温共有几次达到100℃?
【变式10-1】(23-24九年级·山东烟台·期末)某药品研究所开发一种抗菌新药,临床实验中测得成人服药后血液中药物浓度y(微克/毫升)与服药时间x(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由一条线段和一段曲线组成,如图(当时,y与x成反比例).则血液中药物浓度不低于4微克/毫升的持续时间为( )
A.4小时 B.6小时 C.8小时 D.10小时
【变式10-2】(23-24九年级·广西梧州·阶段练习)如图1,在左侧托盘(固定)中放置一个重物,在右侧托盘(可左右移动)中放置一定质量的砝码,可使得仪器左右平衡.改变托盘与点的距离,记录相应的托盘中的砝码质量,得到如下相关数据:
托盘与点的距离 10 15 20 25 30
托盘中的砝码质量 30 20 15 12 10
(1)根据表格中的数值在图2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点、连线;通过观察图象发现,我们可以用反比例函数近似地表示与的函数关系.请直接写与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当砝码质量为时,求托盘与点的距离;
(3)当托盘向左移动(不能移动到点)时,应往托盘中添加砝码还是减少砝码?为什么?
【变式10-3】(23-24九年级·福建福州·阶段练习)研究表明,科学家发现人的眼疲劳系数y与睡眠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当睡眠时间在时,眼疲劳系数y是睡眠时间t的反比例函数;当睡眠时间在时,眼疲劳系数y是睡眠时间t的一次函数,且当睡眠时间达到6小时后,眼疲劳系数为0,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求眼疲劳系数y关于睡眠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小明睡眠了小时后,再连续睡眠了4小时,此时他的眼疲劳系数恰好减少了4,求t的值.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