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学习目标
理解《将进酒》的内容和主题。
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能够背诵并默写全诗。
通过朗读和讨论,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和结构,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了解作者
(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后随家人迁居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
少年时期,李白博览群书,喜好剑术,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李白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通过献诗给唐玄宗,得到了玄宗的赏识,被召入长安,供奉翰林。
由于性格豪放不羁,李白在官场中并不如意,最终辞官离开长安,继续游历四方。
李白晚年生活较为困顿,但仍坚持创作诗歌。
762年,李白在安徽当涂去世,享年62岁。
李白
了解背景
《将进酒》,约作于天宝十一载,即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李白被排挤出京,唐玄宗赐金放还。
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相甫和杨国宗,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却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借酒消愁,“但愿长醉不愿醒”。李白与友人岑勋(岑夫子)应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借酒放歌,以抒发满腔不平之气,遂作此诗。
解释题目
“将进酒”
原是汉乐府的曲名,属古体诗。
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
“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原文
《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释
将(qiāng)进酒:请饮酒。
乐府古题,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乐府诗集》卷十六引《古今乐录》曰:“汉鼓吹铙歌十八曲,九曰《将进酒》。”《敦煌诗集残卷》三个手抄本此诗均题作“惜罇空”。《文苑英华》卷三三六题作“惜空罇酒”。将,请。
君不见:乐府诗常用作提醒人语。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势极高,故称。
高堂:房屋的正室厅堂。一说指父母,不合诗意。一作“床头”。青丝:喻柔软的黑发。一作“青云”。成雪:一作“如雪”。
得意:适意高兴的时候。
会须:正应当。
岑夫子:岑勋。丹丘生:元丹丘。二人均为李白的好友。
杯莫停:一作“君莫停”。
与君:给你们,为你们。君,指岑、元二人。
倾耳听:一作“侧耳听”。
钟鼓: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馔(zhuàn)玉:形容食物如玉一样精美。
不复醒:也有版本为“不用醒”或“不愿醒”。
陈王:指陈思王曹植。平乐(lè):观名。在洛阳西门外,为汉代富豪显贵的娱乐场所。
五花马:指名贵的马。一说毛色作五花纹,一说颈上长毛修剪成五瓣。
恣:纵情任意。
言少钱:一作“言钱少”。
谑(xuè):戏。
径须:干脆,只管。
沽:通“酤”,买。
尔:你。
译文
你可见黄河水从天上流下来,
波涛滚滚直奔向东海不回还。
你可见高堂明镜中苍苍白发,
早上满头青丝晚上就如白雪。
人生得意时要尽情享受欢乐,
不要让金杯空对皎洁的明月。
天造就了我成材必定会有用,
即使散尽黄金也还会再得到,
煮羊宰牛姑且尽情享受欢乐,
一气喝他三百杯也不要嫌多。
岑夫子啊、丹丘生啊,快喝酒啊,不要停啊。
我为在坐各位朋友高歌一曲,
请你们一定要侧耳细细倾听。
钟乐美食这样的富贵不稀罕,
我愿永远沉醉酒中不愿清醒。
圣者仁人自古就寂然悄无声,
只有那善饮的人才留下美名。
当年陈王曹植平乐观摆酒宴,
一斗美酒值万钱他们开怀饮。
主人你为什么说钱已经不多,
你尽管端酒来让我陪朋友喝。
管它名贵五花马还是狐皮裘,
快叫侍儿拿去统统来换美酒,
与你同饮来消融这万古常愁。
赏析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说法不一。郁贤皓《李白集》认为此诗约作于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前后。黄锡珪《李太白编年诗集目录》系于天宝十一载(752)。一般认为这是李白天宝年间离京后,漫游梁、宋,与友人岑勋、元丹丘相会时所作。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标题的意思为“劝酒歌”,内容多是咏唱喝酒放歌之事。这首诗是诗人当时和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老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作客,作者正值仕途遇挫之际,所以借酒兴诗,来了一次酣畅淋漓的抒发。在这首诗里,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消愁,感叹人生易老,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
这首诗十分形象的体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热情豪放,“天生我材必有用”、“人生得意须尽欢”。全诗气势豪迈,感情豪放,言语流畅,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李白咏酒的诗歌非常能体现他的个性,思想内容深沉,艺术表现成熟。《将进酒》即为其代表作。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如此波澜壮阔的现象,必定不是肉眼能够看到的,作者是幻想的,言语带有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构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苦短,而又不直言,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神态宛如画出。将人生由青春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之事,把原本就短暂的说得更为短暂,与前两句把原本壮阔的说得更为壮阔,是“反向”的夸张。开篇“以河之水一去不复返喻人生易逝”,“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这个开端可谓悲感至极,却又不堕纤弱,可以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这种开篇的方法作者经常用,比如“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沈德潜说:“此种格调,太白从心化出”,可见其颇具创造性。此诗两作“君不见”的呼告(一般乐府诗只是篇首或篇末偶尔用),又使诗句感彩大增。所谓大开大阖者,此可谓大开。
诗歌发端是两组整齐的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全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非鑱刻能学,又非率尔可到。通篇以七言为主,而又以三、五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流易。《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题目“将进酒”是什么意思?
请喝酒
谁劝谁喝酒?
丹丘生劝李白和岑夫子,李白劝岑夫子和丹丘生。
为何喝酒?
恰逢知己-“人生得意须尽欢”
借酒消愁-“与尔同销万古愁”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连续用了四个“三字句”,有什么好处?
①诗歌的节奏不单调,富于变化。
②加快了诗歌的节奏,旋律的加快实际上就反映出作者情感的变化,心情是非常激动地,他的情感由原来的欢乐变得狂放起来。
这是诗人的真心话吗?为什么?
不是,这是诗人仕途失意,志不得抒的愤激之词!是全诗的主旨句。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为何而愁?
教师总结
李白的身上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他平生的追求有两个
一是追求精神自由。追求精神自由导致他的一系列行为:反抗传统,蔑视权贵,理想超出于王法所规定的社会等级秩序之外;
二是建立丰功伟业。建立丰功伟业,又使他与传统妥协,求助于权贵,回到王法所规定的社会秩序之中。但现实中又不可能同时占有以上二者。
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
他的梦碎了,于是,他开始纵酒,他开始狂歌,开始了永远没有尽头的愁苦。文中他以圣贤自称,以喝酒排解内心的苦闷,以纵酒来对抗现实的龌龊,以精神的旷达来张扬自己的个性。
因为他是谪仙人,所以他必定拥有恣情傲物的权利。
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下节课见!